資源簡介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通過概述哺乳動物的骨骼、關節和骨骼肌的組成及在運動中的作用,知道動物的運動是身體多個系統相互配合下完成的,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性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通過對運動系統的各部分結構與功能統一性的分析,使學生理解動物通過運動來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境 。通過探究活動和多媒體展示伸肘和屈肘的過程,了解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通過PPT的展示,理解動物的運動對生存的重要意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形成保護環境,愛護動物意識。形成愛惜自身運動器官,進行合理而科學運動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運動員的崇敬心情和關愛老人的情感。在青春期同學們的運動系統進入了迅速發育的階段,積極的運動鍛煉能使骨骼更強壯、關節更靈活、肌肉更發達更健美。積極的運動還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提供更多的氧氣,提高學習效率。教學重點:1. 理解動物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2. 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難點:理解運動是動物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教學策略:本節課從三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1、 從骨骼與肌肉的位置關系入手,在體會探究過程中由學生分析得出肌肉兩端的肌腱應附著在不同的骨上,這樣才能通過肌肉的收縮使骨骼產生相對的運動。2、 通過PPT(關節模式圖)使學生看到哺乳動物關節各個部位的組成,對關節結構有一個感性認識,再通過實物圖片的鞏固練習,掌握此知識點。3、 通過對自身結構的探究,了解骨、關節、骨骼肌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會屈伸肘關節的動作是由相應的兩組肌肉完成的,通過自身經歷體會運動的完成是身體各個系統協調統一的結果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層層遞進,最終使學生對“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深刻理解,知道運動對動物和人的重要意義,養成科學的運動的習慣。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關于運動系統的圖片和PPT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展示PPT圖片,讓學生觀看到不同種類動物的各種活動。剛才大家看到的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而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式各樣的運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的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觀看圖片,關注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通過生動的動物活動畫面,引起學生的興趣。探究學習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各種動物具備不同的運動方式,但你知道動物是怎樣完成這些動作的嗎?要完成各種運動在動物的軀體中相應的應具備一些結構。今天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研究動物的運動器官是如何完成各種動作的?活動1:學生做屈肘和伸肘動作由活動總結:人體的運動系統包括什么?肯定學生的回答。PPT展示兔和人的骨骼系統。PPT展示關節模式圖,引導學生認識各結構的名稱并思考各部分的作用展示人體骨骼圖和關節損傷圖,幫助學生了解人體的部分關節和關節保護常識。展示肌肉牽拉骨運動PPT,并介紹骨骼肌的組成和特點,引導學生觀察肌肉在骨上的附著位置。設問: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能附著在同一塊骨上嗎?肯定學生的回答。提問:如果骨骼肌損傷了對運動有影響嗎?(舉例運動員各部位多次受傷) 聽課思考學生思考參與活動、看書并思考問題。觀看PPT,看書認識各部分結構名稱思考討論它們的作用。觀看PPT,聽課。觀察后回答:回答:有。(學生產生對運動員的理解和同情。) 幫助學生理解運動需要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通過動手繪圖,加深印象。培養學生運動時保護關節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對運動員的尊敬。實驗探究:骨、肌肉、關節的協調配合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動物的運動需要依靠一定的身體結構(運動系統)。下面就讓我來探究一下運動系統是如何產生一個動作的。活動2:請同學們把手臂舉起,練習屈肘和伸肘的動作,并用另一只手觸摸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感受它們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探究、討論:肱骨上為什么附著兩組肌肉?屈肘和伸肘時,這兩組肌肉分別有什么變化特點? 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動作。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探究和討論。 通過學生親身體會,可以幫助理解知識點。閱讀、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屈肘和伸肘過程)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講述:骨骼肌只能通過收縮牽拉骨運動,而不能推開骨運動。所以屈肘和伸肘需要兩組肌肉來完成。屈肘和伸肘時,這兩組肌肉一組收縮,同時另一組舒張。只有兩者配合默契,才能完成運動。教師用PPT歸納:運動的產生過程。 學生做動作、觀看演示,思考、討論后回答。 通過運動及演示,幫助學生建構理性思維,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引申,完善 通過ppt提問:只有運動系統就能完成動作嗎?(提示:請同學們回憶一次劇烈運動后的情景。)歸納:我們可以做出各種精細復雜的動作,這是因為體內各個系統進行著默契合作。通過PPT提問:在青春期同學們的運動系統進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怎樣做才能使你們的骨骼更強壯、關節更靈活、肌肉更發達健美呢? 回憶并回答: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現象。思考,適時筆記。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由學生自己回憶,學生更容易相信。學習反饋及總結 通過PPT展示反饋練習,思考后請學生回答。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是在一定的結構基礎上完成的,從而了解到“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這一觀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仔細體會“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完成筆記 鞏固新知,讓學生更深刻認識這一生物學觀點。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題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板書設計: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1、 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關節、 肌肉2、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3、 運動需要其他系統的支持4、 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反思:本節課我在研究教材和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體會學習、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教師用ppt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講解和補充,深化學生對動物運動的認識。我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PPT素材,讓學生有非常豐富的感性印象。充分的運用學生的相關體驗,如引導學生對照教材圖片,以自己為例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骨,引導學生進行屈肘和伸肘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活動關節體會關節的靈活性和牢固性等。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引導學生回顧人體各系統的知識,幫助認識運動還需要其他系統的參與。教學中,努力創設生物情境,促進問題的解決。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形成保護環境,愛護動物意識。形成愛惜自身運動器官,進行合理而科學運動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運動員的崇敬心情和關愛老人的情感。在青春期同學們的運動系統進入了迅速發育的階段,積極的運動鍛煉能使骨骼更強壯、關節更靈活、肌肉更發達更健美。積極的運動還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提供更多的氧氣,提高學習效率。第 - 2 - 頁 共 5 頁PAGE第 - 2 - 頁 共 5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