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能力目標1.通過對動物行為的觀察和研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2.通過教材中的資料分析,使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資料的內容,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情感目標1.通過對課本所給資料圖片的觀察分析,使學生對動物界的“母愛”加深理解,具有熱愛親人的美好情感。2.通過對課本所給資料圖片的觀察,聯系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動物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和研究興趣。教學重點1.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使學生對一些動物行為判別。2.使學生能夠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難點1.使學生能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遺傳性。教學方法: 談話式、演示式、啟發式、舉例法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1)各種動物行為的影像資料。(2)具有擬態、警戒色等行為特征的動物(如尺蠖、毒蛾)或圖片。2.學生準備:鼠婦課時安排 : 1課時教學過程[播放錄像,導入新課]教師采用談話式教學法,邊放錄像邊和學生對話,借此組織教學。組織教學時,教師應注意選擇典型的動物行為引導學生注意觀看。教師選擇的行為應該有以下內容:奔跑、游泳、飛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擊、防御等行為,特別注意提示學生:動物豎起耳朵、注目凝視、改變體色、靜止不動等都是動物的行為。加入擬態、警戒色等動物行為加深學生理解。對于動物的奔跑、取食、攻擊、逃跑等行為學生很容易理解,但對于動物豎起耳朵靜聽注目凝視以及靜止不動這些都是行為,可能有的同學不能很好理解,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啟發學生理解動物的行為。例如可要求學生觀察鼠婦的假死行為。錄像觀看完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剛才播放的錄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使學生能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兩點去區分:一是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二是動物的某種行為是否生來就有的行為。此處是一個難點。教師可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導,比如用眾所周知的狼孩事例。例如教師可以如下述突破難點:教師:狼孩畢竟還是人,他能直立嗎?學生:能。教師:狼孩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學生:他畢竟還是人,是由人生的。教師:很好。這說明他的這種直立行為是由人的遺傳因素決定的。那么,我再問大家,這個狼孩平常習慣于直立呢,還是習慣四肢著地爬行呢?學生:肯定是四肢著地爬行的時候多。教師:那么,他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著地爬行呢?至此,很簡單的問題或許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答出。若不能答出或有其他答案,教師應善于及時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引導,直至找出準確答案。最終讓學生明白這么一個道理:狼孩之所以能身體直立是因為他的遺傳物質決定著他的行為特征;狼孩之所以四肢著地爬行是因為他的后天生活的環境——狼窩沒有他學習直立行走的外界條件。[繼續觀看錄像,引申教學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對比課本所給資料所示的圖片進行比較并討論。最后組織學生匯報討論結果。例如可做如下組織:教師:剛才,大家對課本的資料進行了討論。現在,我們以小組形式交流一下各組的意見。第3組:我們認為小袋鼠如果沒有爬向媽媽育兒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教師:噢!你們認為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哪個組來說說對資料2的理解呢?好,第1組來說說。第1組:我們覺得蚯蚓走迷宮,這個迷宮是人為設置的,所以,蚯蚓最終學會了走迷宮是一種學習行為,學習行為要比先天性行為復雜得多,同樣是生存,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適應性強。教師:很好,你們組認為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的適應性強。第7組再來說說對于資料3你們是怎么理解的?第7組:我們認為美國紅雀總是給養魚池的金魚喂食,它不辭勞苦就像一個慈愛的媽媽。教師:噢!你們對資料3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不錯。那么,咱們每個人都有媽媽,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媽媽含辛茹苦、不計辛苦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們每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要熱愛自己的母親。好,現在我們還是回到課本上,接著討論資料3和資料4,哪個組再來說說呢?好吧,讓第8組說說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生物行為對于生物生存的意義,以培養學生學會隨時總結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小結教學內容,鞏固練習,結束本課]師生共同總結,采用談話式教學法,教師要向學生點明本課的重、難點,難點中的“讓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遺傳性”。在小結時一定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能力的差別取決于生物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神經結構。神經結構高等則學習行為復雜,神經結構簡單則學習行為也簡單,而神經結構的簡單與復雜又取決于各種生物的遺傳素質,最終歸結到結構與功能是相統一的這一辯證觀點,從而樹立學生全面辯證看問題的人生觀點。一、看誰選得對1.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A.心臟跳動 B.飛蛾撲火 C.鳥類育雛 D.蜜蜂采蜜答案:A2.每年春季,雄蛙的鳴囊鼓起,發出鳴叫,這種行為屬于A.進攻行為 B.防御行為C.繁殖行為 D.捕食行為答案:C3.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繁殖行為的是A.兩只狗爭奪一塊肉骨頭B.雄蜘蛛給雌蜘蛛獻上一份精美的禮品C.園丁鳥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裝飾巢穴D.杜鵑鳥將卵產在喜鵲的巢里答案:A4.動物的學習行為有利于A.找到食物 B.適應復雜的環境C.找到配偶 D.逃避敵害答案:B5.在緊急情況下,會發生蜥蜴甩掉尾巴,螃蟹自切棄足,海參拋出內臟等現象,這些都屬動物行為中的A.攻擊行為 B.防御行為C.繁殖行為 D.節律行為答案:B板書設計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先天性行為:二、學習行為:三、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1.維護個體生存種族延續2.保護自己,逃避敵害(也可歸入維持個體生存)3.度過食物短缺季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