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行為》教學設計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三節 社會行為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認同成功的科學探究需要探索精神。初步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二、教材分析:本節內容主要是研究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義。動物社會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充分依據本節課的特點,利用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微課,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動物社會行為的形成機理,理解社會行為和信息交流的意義,獲取動物社會行為方面的有關知識。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重點: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2、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難點:1、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三、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二年級學生,初二年級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方面尚有點欠缺,課外知識也不夠豐富。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配合,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的在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本節課的處理應突出以下兩點: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增加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2.注重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增強體驗情感的意識,而不是單純的說教,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出熱愛生命的情感。四、學法選擇: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微課”問題情境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主動的學習。在這節課中學生是主體,教師通過白板課件、多媒體視頻的演示,學生能自己總結出社會行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的意義。五、教學方法設計: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基于此,本節課通過討論-探究式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和探究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動物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六、媒體使用:微課、白板課件、多媒體視頻資料七、教學流程: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引入新課10分鐘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具有社會行為嗎?播放關于“社會行為特征的微課” 學生觀看微課、思考 利用電子白板中的拖動功能,了解學生對“社會行為”這個知識的前概念。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新課一、社會行為的特征 【課堂反饋】用電子白板的功能設計了三個學生活動:1.放大鏡:尋找草地中的螞蟻2.連線:白蟻群體各個成員的職能3.容器:小游戲,選擇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對社會行為的特征進行知識的反饋和總結。 帶著問題學習,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的參與到分析和討論中,在表達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信息交流的意義 動物群體間的信息交流有氣味、聲音、動作等。根據本環節的特點,設計了三個學生活動1、動作:蜜蜂 (觀看蜂舞的視頻)理解動物群體間利用動作進行信息交流。2、聲音:黑猩猩(傾聽三種不同情緒的黑猩猩的聲音)并請同學模仿黑猩猩的聲音表達的情緒3、氣味:螞蟻(由學生展示自己的預實驗過程及成果) 學生認真觀看蜂舞的視頻。學生積極參與小游戲,通過猩猩的聲音看表達了黑猩猩的什么情緒。由一名同學展示并交流自己實驗的過程。 通過利用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設計小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展示,也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練習反饋 導學稿 學生反饋練習 鞏固知識八、板書設計:一、社會行為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有明確的分工 有的形成等級二、群體中的信息交流:1、傳遞信息的方式:動作 聲音 氣味等舉例:蜂舞 長尾猴 螞蟻3、群體信息交流的意義。十、練習:(導學稿)第三節社會行為【1】 學習目標:能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能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2】 合作探究:探究主題一:社會行為重要特征: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 ,有的群體中還形成 。思考:動物的社會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何意義?探究主題二:群體中的信息交流1、 動物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2、 請分別說出黑長尾猴、螞蟻、蜜蜂在群體中傳遞信息的方式。【3】 全能訓練,梯度升級1、下列屬于動物社會行為的是( )A.母雞帶領小雞覓食 B.山洞里居住著一群蝙蝠C.蜂王依靠工蜂喂養 D.草原上共同生活著大量食草動物2、一個白蟻的群體中,其職能為建筑蟻巢,喂養雌蟻、雄蟻、兵蟻并照料蟻卵的是( )A.雄蟻 B.雌蟻 C.工蟻 D.兵蟻3、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不包括( )A.群體內部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B.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C.群體內部成員各自獨立生活 D.群體內部成員之間能夠進行信息交流4、動物的行為千奇百怪,下列動物行為中,不屬于動物“語言”的是( )A.蚊子叮咬人 B.雌蛾釋放性外激素C.狗三條腿著地,一條腿抬起到處撒尿 D.蜜蜂的圓形舞5、有人做了如下實驗:迅速將一只椿象殺死,盡管做得干凈無聲,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間的聯系是通過( )A.椿象發出的光 B.椿象發出的氣味C.椿象發出的聲音 D.椿象的掙扎動作6、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①當一只螞蟻找到大量食物自己無法搬回時,便會回巢通知伙伴,路上它會留下外激素,回巢后還會分泌外激素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較合適。②偵查蜂找到蜜源后以舞蹈的形式告知同伴蜜源的距離和方位。③吼猴的叫聲極為響亮,聲音可以傳到幾千米以外,以警告其他群體不要靠近。④某些靈長類動物可以通過相互理毛,擇掉身上的寄生蟲,尾巴攪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結對方。(1)上述①②③④中的四種動物的通訊方式分別是 、 、、 。(2)動物間的這種信息交流在動物界 ,其意義是 。【四】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