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社會行為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描述動物的社會行為的特點。2.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3.進行“探究螞蟻的通訊”的活動。能力目標通過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動,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合作、創新等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群體力量大于個體,增強集體意識。【教學重、難點】 ◆ 重點:動物的社會行為的特點,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 難點:“探究螞蟻的通訊”的活動。【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材引入環節即向學生展示各種動物的群體生活。借助白蟻和狒狒群體的分析了解動物的社會行為的特點。通過圖片的展示學生知道了動物信息交流的方式。進行“探究螞蟻的通訊”的活動,使學生跳出課本,設計出總結的實驗方案,鍛煉了學生探究能力。【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收集螞蟻的視頻。【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出示企鵝、火蟻、大雁、羊、狼的圖片,它們營群體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激發學生興趣。二、社會行為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54、55頁相關知識,思考以下問題1、白蟻群體中有幾種成員組成?2、不同成員的各自職能是什么?3、歸納總結白蟻群體的特征。4、狒狒群體中的“首領”享有哪些特權?5、狒狒群體的等級劃分依據是什么?6、歸納總結狒狒群體的特征。學生閱讀課本并思考師生總結白蟻群體的特征群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在非洲,一頭雄獅和幾頭雌獅及若干幼獅共同組成一個群體。許多母獅去捕獵,而捕獲的食物往往需要等雄獅吃剩下時才能輪到母獅和幼獅吃。思考:獅群表現出什么特征?師生總結:具有等級師生總結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2、群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形成等級三: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教師出示各種圖片,學生思考動物通過什么進行交流信息?師生總結:動物的聲音、動作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四:“探究螞蟻的通訊”的活動。教師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進行通訊的? 播放動畫引導學生作出假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假設,參考課本的資料制定實驗 計劃,并完善它。 預測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注意事項1、實驗用的螞蟻必須是同一穴的。2、實驗前這些螞蟻應處于饑餓狀態。3、實驗中,盡量不驚擾螞蟻,避免螞蟻受驚后隱蔽不動。4、實驗過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動橋。5、實驗結束后螞蟻放回大自然。播放螞蟻的視頻,確認實驗結論。五、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總結出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在群體覓食、御敵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最后引導學生知道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六、師生小結本節內容。七、達標測試。板書設計:社會行為一、社會行為的特征 二、動物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1、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 聲音、動作、氣味2、群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三、動物群體信息交流的意義3、有的群體形成等級 覓食、御敵和繁衍后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