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物質的性質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物質的性質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第四章 物質的性質 復習提綱
班級 姓名
第一節 物質的構成
1、定義: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性質:(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
(4)同種分子之間有斥力,不同種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3、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最大,液體分子次之,固體分子之間間隙比較小。
4、擴散現象說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還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的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5、蒸發的微觀解釋:處于液體表面的分子由于運動要離開液面的過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越容易離開液面。
6、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水蒸氣容易被壓縮,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壓縮:水蒸氣、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但水分子之間間隙差別較大,水蒸氣的水分子之間的間隙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間間隙很小,所以水蒸氣易被壓縮,而水和冰不易被壓縮。
(黃豆與芝麻的實驗是模擬實驗,用宏觀現象類比微觀結構,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間有間隙的結論)
第二節 質量的測量
一切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質量的含義: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它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其大小不會隨物體的形狀,狀態,溫度,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物體質量的主要單位(標準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
3、單位換算: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
感受質量的大小: 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一個蘋果的質量約為150g,
成人: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雞2Kg,一個鉛球的質量約為4Kg.
3、測量質量常用的工具有電子秤、桿秤、磅秤等(彈簧秤不是測量質量的工具)。
實驗室中常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4、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是:左盤、右盤、平衡螺母、游碼、底座、分度盤、指針、橫梁標尺、砝碼及砝碼盒、鑷子。
平衡螺母:用來調節天平橫梁的平衡。
指針和分度盤:判斷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據指針在分度盤上左右搖擺幅度是否相等來判斷,不必等到指針完全停止擺動,只要擺動幅度相同即可。
使用天平注意事項:
注意稱量值不能超過量程(最大稱量值)
瑪法不能用手直接取,應用鑷子取,稱后及時放回砝碼盒,以免生銹。
防止天平與潮濕、有腐蝕性的物體接觸。
加砝碼時要輕放輕拿
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可在兩個盤中都墊上大小質量相同的兩張紙或兩個玻璃器皿再稱量)。
托盤天平使用方法:
① 調平: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動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游碼歸零),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零刻度線或指針在中央刻度線左右小范圍等幅擺動。(判斷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據)調節平衡螺母的方法歸納為“螺母反指針法”,也就是當指針向右偏,應將橫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左調,當指針向左偏,應將橫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右調
稱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估計一下被測物體質量后,用鑷子按“先大后小”的順序向右盤中依次試加砝碼,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碼嫌多,而退出這個最小的砝碼又嫌小,這時應退出最小的砝碼,再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上。“左物右碼”
③ 讀數:被測物體質量=所有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刻度值。(游碼以左端刻度線為準,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收好:測量完畢,將砝碼放回砝碼盒,游碼歸“0”
知識點一:砝碼的規格:100g,50g,20g,10g,5g,2g,1g(每種砝碼最多兩個)
知識點二:游碼的量程=砝碼中最小的砝碼
知識點三:稱量時,指針偏右,則減少砝碼或游碼向左移;指針偏左,則增加砝碼或游碼向右移
知識點四:稱量時絕對不可用平衡螺母來調節平衡
知識點五:砝碼變重(如生銹),則測量出的數值比真實值偏小
砝碼變輕(如磨損),則測量出的數值比真實值偏大
知識點六:若物體錯放在了右盤,則物體質量=左盤所放砝碼總質量—游碼所示刻度值
第三節 物質的密度
1、密度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形狀、體積、質量無關,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 通常不同的物質,密度也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ρ=m/v????(公式變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單位:千克或克),v 表示體積(單位:米3或厘米3)
水銀的密度為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義是1立方的水銀的質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單位:
(1)常用密度的單位:千克/立方米??或 克/立方厘米 (kg/m3,g/cm3)
(2)兩者的關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10-3 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
?4、密度的測量:測量原理:ρ=m/v
a,測量步驟(固體):①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m;②用量筒或量杯測量物體的體積v(一般用排水法);③計算ρ=m/v
b,測量步驟(液體):①量筒量出液體的體積為V ②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 ③把液體倒入空燒杯中,稱的總質量為M2 ④計算液體密度ρ=(M2- M1)/V
5、密度知識的應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得第三個量。(2)知道水的質量或是體積,就可求另一個量(水的密度默認為已知量)(3) 可用于鑒別物質的種類。
第四節 物質的比熱
1、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時,熱會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高溫物體放熱,降溫;低溫物體吸熱,升溫。
2、熱量: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用符號Q表示,熱量單位為焦耳,簡稱焦,符號J
3、比熱:我們把1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在升高(降低)1℃時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
比熱容,簡稱為比熱。
比熱單位:焦/(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J/(kg.℃)
水的比熱:4.2×103 焦/(千克×℃) 意義:1kg水溫度升高1℃時,需要吸收的熱量為4.2×103焦。
2、比熱表的閱讀:
⑴水的比熱最大。(由此說明水作冷卻劑、保溫劑的作用)比熱大的物體升溫慢降溫也慢,反之則相反
⑵不同物質的比熱是不同的。所以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吸放熱的多少無關
⑶不同狀態的同一種物質的比熱不同,說明比熱與物質狀態有關
3、 所以,沿海地區氣溫變化小,內陸氣溫的變化大
同一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
夏季陸地降升溫快,海洋降升溫慢
??原因:海洋(水)的比熱容比陸地(巖石)要大,升溫慢
降水:沿海降水較多,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內陸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離海洋遠近不同
第五節 熔化與凝固
1、物質的存在狀態通常有三種:氣態、液態、固態,物質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變化叫做物態變化。
2、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凝固過程要放出熱量,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叫做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叫非晶體。
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是否具有熔點;
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
4、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 。它是晶體的一種特性。
5、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做凝固點 。
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是相同的。

7、在晶體加熱熔化過程中,熔化前溫度逐漸上升,固態;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熔化后溫度逐漸上升,液態。(注:熔化時間不是加熱時間。)
8、區分晶體和非晶體熔化和凝固圖像的標志是:看T-t的圖像中有沒有一段平行于橫軸的等溫圖像。
9、萘的熔點是 80℃ ,硫代硫酸鈉的熔點是 48℃ 。水的熔點是 0℃
10、晶體舉例:金屬、冰、水、海波等 非晶體舉例:松香、石蠟、玻璃、塑料、橡膠等。
第六節 汽化與液化
1、物質由液態變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或凝結。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2、液體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進行的汽化現象;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3、蒸發時,液體的溫度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后示數將先下降后上升。
(下降是因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發時要吸收熱量,后上升是因為酒精蒸發完后回到室溫)
4、沸騰特點: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低于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溫度上升,不沸騰(如圖b氣泡變小);在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沸騰(如圖a氣泡變大)。沸騰的條件:(同時具備)a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b繼續吸收熱量。
汽化方式
蒸發
沸騰
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是液態變成氣態,都要吸熱
不同點
發生部位
在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與內部同時發生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下
在一定溫度下(沸點)
劇烈程度
較緩慢
劇烈
溫度變化
有制冷作用
溫度不變
影響因素
①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速
大氣壓強(氣壓變大,沸點升高;氣壓變小,沸點降低)
5、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溫度 、 壓縮體積。
6、電冰箱就是利用低沸點的冷凝劑在汽化時,從冷凍室吸熱,又利用壓縮機將氣體的冷凝劑液化,向外放熱,而將從冰箱的冷凍室“搬”到冰箱外面的。
熱管溫控技術,管內工作的液體在高端汽化吸熱,在低端液化放熱。
第七節 升華與凝華
1、升華,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吸熱。
凝華,物質直接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丸變小,干冰消失,冬季結冰的衣服變干,白熾燈用久了變細。
凝華現象:針狀霧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發黑的燈泡、霜的形成。
3、 云,水蒸氣上升至高空溫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變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溫度較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間空氣中水蒸氣在氣溫較低時液化在植物體和其他物體的表面形成露。
霧,無風時,暖濕氣流(水氣)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霧。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在夜間遇到溫度很低的地表物體和植物時,凝華成霜。
知識點一:窗戶哪邊出現水霧的問題,哪邊空氣熱就出現在哪邊(水蒸氣遇冷才會液化)
知識點二:利用沸點不同分離物質時,可畫溫度軸,先遇誰,誰先變
知識點三:白氣,白霧為液態,水蒸氣不可見
第八節 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第6節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沒有別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有別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的物質生成。
2、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
化學性質 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堿性、腐蝕性等。
3、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a.物質的性質決定著變化,而變化又決定性質,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b.性質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會(不會)”、“難”等詞來描述。如:鐵能生銹,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酒精易揮發等
c.變化時一個動態的過程,發生變化時往往伴隨一些現象發生。如:鐵生銹,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酒精揮發,鹽酸使石蕊試液變紅(變渾濁,變紅,消失了等都屬于化學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九台市| 梧州市| 荔波县| 宜兰县| 霍山县| 宿迁市| 旺苍县| 定结县| 邵东县| 茶陵县| 兴国县| 含山县| 肥乡县| 从化市| 桓台县| 育儿| 洛宁县| 高邑县| 普定县| 南陵县| 东安县| 佛冈县| 土默特左旗| 祁门县| 绥棱县| 金华市| 福鼎市| 青岛市| 大港区| 长岭县| 宜川县| 富阳市| 枣强县| 兴业县| 长岭县| 丹东市| 通许县| 松溪县| 通州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