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課程要求】通過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特點,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性問題。【素養目標】1.通過對兩極格局消失后世界幾個主要力量中心的分析,深刻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2.了解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3.認識當今世界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并且在全球化中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重點難點】1.重點:世界多極化的表現與影響;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因素與影響。2.難點: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應對思考。【時空坐標】【知識梳理】一、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概念解析】所謂“極”,指的是綜合國力強、對國際事務影響大的國家或國家集團。所謂“化”,是指一種發展趨勢,并非指現實,表明在多極格局形成之前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期(或叫轉換期)。世界多極化是指國際關系格局由一、兩個超級大國為中心向兩個以上的實力相當國家或國家集團組成力量中心轉化的趨勢。也是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著形成多極格局發展的一種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反映。1.美國企圖構建單極世界(1)背景:冷戰結束和兩極格局消失,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2)表現:①“9 11”事件之后,美國迅速展開反恐行動;②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3)影響:中東局勢進一步動蕩,美國背上沉重的包袱。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主要力量 力量基礎 發展戰略美國 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削弱 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歐洲 1993年,歐洲聯盟在歐共體基礎上成立,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①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 ②歐盟東擴:到2013年,歐盟包括28個成員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③主張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歐盟的獨特作用俄羅斯 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力量 推行多極化外交日本 世界經濟大國 在保持經濟大國的同時,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中國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①進一步改革開放,堅持和平發展 ②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發展中國家 總體實力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重點強調】推動世界多極化的主要因素:冷戰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多個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全球化。3.世界多極化(1)特點①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在和平條件下發生的,不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的意志,決定新舊格局交替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②新的國際格局尚未形成,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避免。③世界多極化趨勢下,多元的力量結構有著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關系更加錯綜復雜,體現了國際中心舞臺多元化的特點。④局部戰爭、武裝沖突、恐怖主義活動增多,成為影響國際安全的主要因素。(2)評價①有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發揮聯合國的作用;②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有利于大國關系緩和,制約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⑤有利于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平衡發展;⑥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機遇又是挑戰。【重點點撥】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特點①和平過渡:它不是通過世界大戰而是經過長期冷戰較量引起的。②競爭過渡:美國、日本、歐盟、中國、俄羅斯等力量中心存在著互相競爭、互相制約的關系。③長期過渡:多極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曲折、復雜的過程。【重點點撥】從歷史的教訓中,談談如何規避多極化的風險。①建立合作和解決問題的多邊框架;②加強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③重視歷史教育,堅持和平與發展的當代世界主題。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1.經濟全球化(1)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2)過程時間 表現起源 新航路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工業革命 世界市場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以來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20世紀90年代 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國際投資迅速增加,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21世紀 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3)原因①原始動力:利潤最大化;②推動者:跨國公司;③根本動力:新科技革命;④催化劑:國際金融發展;⑤技術手段:交通通訊發展;⑥制度保障:市場經濟體制;⑦掃除障礙: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圖解歷史】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因素(4)問題:①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②大部分利潤流入了西方發達國家,又導致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貧富差距的加劇;③一些國家出現了所謂“逆全球化”現象。(5)其他問題:①貧富差距加大;②能源危機;③環境污染與文明沖突。(6)應對措施:①順應全球化趨勢(主動參與);②各國既要保衛自己的經濟安全,又要抓住機遇發展自己;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與政治新秩序;④全人類共同行動趨利避害,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繁榮。2.區域集團化(1)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2)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集團。(3)東盟: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4)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三、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1.社會信息化(1)含義: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發展趨勢: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3)面臨問題: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易錯提醒]社會信息化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一部手機即可全部解決;同時它使保障個人隱私變得越來越困難,各種計算機病毒防不勝防,也沖擊著許多國家的傳統文化。2.文化多樣化(1)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2)各國做法:各國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征,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3)中國做法: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探究】材料 在21世紀初期,一個長期爭執不休的話題激化了:哪一種極的分布類型——單極、兩極或多極——最能夠防止大規模戰爭?……一種解釋堅持認為,當一個霸權國家獲得足夠的權力來威懾其他國家的擴張野心時,和平將降臨。……相反,第二種思想流派認為,兩極體系是最穩定的。……第三種思想流派認為,在多極體系中,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最少。——(美)查爾斯.W.凱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第409頁設問:你認同哪個流派的觀點?為什么?(參考答案:認同第三種思想流派。論證:多方力量相互制衡,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中國、歐盟、第三世界國家等“極”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力量;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分析:認同第三種思想流派,即在多極體系中,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最小。論證:多方力量相互制衡,形成動態的平衡,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當今世界,一超多強,世界朝多極化趨勢發展,中國、歐盟、第三世界國家等“極”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力量;當今世界的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不認同第一種解釋,即單極世界能夠防止大規模戰爭。論證: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霸權主義是影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因素;美國為了維護其國家利益,肆意挑起戰爭或爭端,如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美貿易戰等;不認同第二種解釋,即兩極體系是最穩定的。論證:二戰后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在冷戰背景下國際關系持續緊張,核戰爭陰影時刻籠罩著世界,小國利益被任意踐踏,如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拓展深化】1、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基本特點(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的多極化,也是兩極格局內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②兩極格局消失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試圖建立一個由其領導的單極世界。③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④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導世界,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2)基本特點。①世界形勢總體上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日益成為時代的主流。②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2、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1)經濟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又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2)對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憑借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3)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又由于發展資金匱乏、債務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落后,在經濟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的對策,在積極主動參與中謀求發展。(4)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為了繼續獲取超額利潤,把一些利潤高、污染重的企業遷至發展中國家,導致當地的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引發全球的生態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本課小結】【本課小練】1.西方國家這次世界范圍內的產業調整,大體上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發達國家把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把包括高技術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一轉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成了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吸引外資總量急劇攀升。這說明全球化( )A.是發達國家強加給發展中國家的 B.實質是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C.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嚴峻挑戰 D.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巨大的機遇2.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名叫《日本可以說“不”》的小冊子,這本書很快暢銷美國,引起了美國朝野的震驚,同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該書實際上反映出( )A.日本與美國成為全方位的競爭對手 B.日本由經濟巨人變為政治大國的夢想C.日本的經濟實力超過了美國 D.日本右翼勢力鼓吹對外擴張3.英國學者約翰夫·杰弗在《歷史焦點》一書中認為,20世紀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強國可以被看作構成了兩個三角形的結構,美國同時占據了兩個三角形的頂點。根據下列強國的特質,a、b、c、d對應順序準確的應該是( )A.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 B.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C.日本、俄羅斯、中國、歐盟 D.中羅斯、歐盟、俄羅斯、日本4.在經濟全球化全球高峰論壇上,一位經濟學家指出:“從地域的維度看,全球經濟不可能同時實現一體化,而是部分地區先通過簽訂契約實現區域內國家經濟的一體化。”材料認為( )A.經濟全球化的先決條件是區域經濟集團化 B.區域經濟集團化最終決定經濟全球化的實現C.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兩者不可分割 D.區域經濟集團化對經濟全球化具有雙重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