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病毒 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1)描述病毒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2)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關注與病毒有關的疾病,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2.能力方面通過學生課前收集學習病毒相關知識,理解和復述病毒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3.態度觀念方面關注病毒與生物圈內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了解病毒有利和有害兩個方面,學會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事物。教學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病毒的結構。教法預設:傳授法、討論法新課講解內容:一、引入在課前由學生先收集和分析病毒的相關資料,并對比前面學習過的微生物有細菌和真菌,病毒最大的區別是沒有細胞結構,平時我們對病毒的印象是病毒會造成傳染病,會給人類造成有害的影響,而且常常作為主角出現在一些電影或游戲作品中,比如以埃博拉病毒為原型的寫實電影《極度恐慌》和以病毒作為主角設計的游戲《瘟疫公司》。以學生感興趣的電影和游戲作為例子,加深學生對病毒的印象,引起學生注意。在開頭就同學收集的資料和對病毒的了解作簡單的討論。二、想一想,議一議艾滋病病毒侵入細胞的電鏡照片(放大70000倍)。比較一下病毒和細胞在形態大小方面的差異,推測病毒的結構與細胞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病毒與細胞的結構,結合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推測出病毒可能因細胞小的局限性而無法容納細胞器,因此沒有一般生物所具有的新陳代謝等生理功能,引出新的問題,那么一個沒有細胞結構,沒有新陳代謝能力的病毒為什么可以作為生物,引發學生思考。結合最近12月1日的艾滋病日,簡要介紹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三、自學指導1(2分鐘)閱讀p89-90,回答下面問題:1.是誰發現了病毒?嘗試描述病毒的發現過程。2.標記病毒的種類。結合實驗過程,由學生回答病毒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思考發現伊萬諾夫斯基實驗中的細節。當時對微生物致病一般認為是由細菌引起的,而將得病的煙草花葉榨汁后用細菌過濾器過濾,使細菌無法通過,卻發現剩下的汁液可以繼續感染健康的葉子,引發學生思考,那么這種致病物質有什么特點,通過重復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確認使煙草花葉感染的是一種比細菌還小的有生命物質,被命名為“濾過性病毒”)四、新課講解:1.病毒的發現:19世紀末,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在研究煙草花葉病的病因時,推想是由細菌引起的。他將患花葉病的煙草榨出汁液,用細菌過濾器進行過濾,將細菌濾出,再用過濾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煙葉,結果發現正常的煙葉還能患病。這表明煙草花葉病是由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引起的,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了“濾過性病毒”。注:這部分重在引導學生思考病毒發現的流程,點播其中的關鍵步驟。過濾器可以過濾掉細菌,說明致病的物質比細菌小,經過多代的過濾再感染正常煙草花葉,并沒有使發病情況減弱,每一批患病的葉子研磨后的汁液都使正常葉子致病,排除是由細菌等分泌的毒素造成中毒的可能,所以致病物質是一種比細菌小且有生命能繁殖的物質。2.病毒的形態、大小病毒的形體十分微小,只能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蝌蚪狀。2.病毒的種類(按宿主分)(1)動物病毒(2)植物病毒(3)細菌病毒(噬菌體)病毒感染具有專一性。五、自學指導二(3分鐘)閱讀p90-92,回答下面問題:1.對比學過的細菌及真菌,說說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繁殖。2.說出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名稱,并在書中找出疫苗的概念。3.舉例說出病毒對人類有利及有害的方面。六、新課講解3.病毒的結構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的作用就是保護遺傳物質和將病毒的遺傳物質注入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播放“結構和繁殖”視頻,了解病毒結構和繁殖方式。得知病毒在活細胞外會變成結晶體。4.生活方式—寄生(專一性)當病毒在體外時候,變為結晶體,這時候沒有表現出生命活動,處于非生物狀態,當條件適宜,強調這種適宜條件和細菌、真菌的區別,病毒僅在遇到適合寄生的活細胞宿主時,才通過繁殖體現出生物的特征。同時引出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復制。5.病毒的繁殖: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離開活的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病毒寄生在活的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以大腸桿菌噬菌體為例,介紹病毒的繁殖方式。講解大腸桿菌噬菌體復制周期:1.吸附>2.注入>3.復制>4.組裝>5.釋放七、提問:請判斷以下流行病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細菌和真菌知識,判斷人類多發傳染病由什么病原體組成:甲癬(真菌)、禽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霍亂(細菌)、天花(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炭疽病(細菌)、脊髓灰質炎(病毒)、口蹄疫(病毒)、SARS(病毒)通過明確大多數多發性傳染病都由病毒引起,病毒對人類有害的一面是使人類患病,過渡到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八、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有害的一面是:使人類患病有益的一面是:1、利用減毒或無毒的病毒研制各種預防疾病的疫苗。2、防治有害生物3、基因工程中轉基因和基因治療。展示有害一面例證:介紹代表性治病病毒代表:1.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衛生組織領導開展的國際研究顯示,在2009年到2010年的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2.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此處講解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的例證,引出減毒、滅活疫苗的不同,說明減毒疫苗的糖丸有一定幾率使嬰兒犯病,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使用國際普遍推廣的滅活類針劑疫苗3.天花介紹中國在十七世紀就有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歷史背景,人痘接種術同樣具有一定的致命性,十八世紀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通過擠奶工不會得天花獲得靈感,發明了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方法,使天花在人類中絕跡。4.狂犬病因為狂犬病發作死亡率100%,多發于小孩,因為小孩更容易被狗咬到,而且因為不知危險性而錯過最適合的接種疫苗時期導致發病,強調在被動物咬傷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到醫院打狂犬病疫苗以防萬一。5.艾滋病介紹艾滋病病毒特性和傳播途徑,提高安全意識。6.SARS2003年,非典在30個國家和地區,造成8000多病例和900多人死亡。疾病發生時期和學生年齡相差較遠,介紹非典傳播廣致病率高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在非典時期應該采取哪些保護和應對措施以防止疾病蔓延。展示有益一面例證:利用病毒感染的專一性制造專殺農業害蟲的動物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利用病毒培育新的花色品種。九、當堂練:1、除( )以外,下列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A、 類人猿 B 、狗尾巴草 C、 噬菌體 D 、人參2、對患口蹄疫的動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A、給動物吃一些炎藥 B、將動物殺死C、將動物殺死后用火燒毀 D、將動物殺死后制成動物性飼料3、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基因載體是( )A、細菌 B、真菌 C、病毒 D、動物4、病毒在寄主細胞內的生命活動主要表現在( )A、取食、消化、吸收 B、游動和生長C、生長發育 D、繁殖新個體5.20世紀初,科學家首次用( )觀察到煙草花葉病A.放大鏡 B.電子顯微鏡 C.望遠鏡 D.高倍光學病毒的結構是由什么組成的( )A.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纖維素外殼和由遺傳物質構成的核心D.蛋白質外殼和由遺傳物質構成的核心6.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病毒比細菌小得多B.病毒的形狀多樣,有球形、桿形、蝌蚪形等C.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D.病毒對人類都有害7.SARS病原體是一種冠狀病毒,其遺傳物質是一條單鏈RNA,下列關于SARS病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可獨立生活和復制 B.DNA和RNA同時存在C.能在寄主細胞內合成多種蛋白質D.含有簡單的細胞器8.關于病毒的代謝,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病毒沒有獨立的代謝能力 B.病毒進行無氧呼吸C.在寄主體外,病毒并不能表現出生命活動D.病毒無法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十、重點小結十一、當堂練習 全品P54-55《第五章 病毒》 例題;1-12題學習目標:1、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掌握病毒的結構特征及繁殖方式。板書:第五章 病毒一、發現伊萬諾夫斯基(俄國)二、種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三、結構蛋白質外殼+內部遺傳物質(無細胞結構)繁殖生活方式:寄生 繁殖方式:自我復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反思:由于病毒本身結構簡單的原因,課本內容較少,為使課程展開更加豐富,依托重點知識安排了一些知識擴展,使課程更加生動有趣,而這種編排也使上課講解的比重偏高,應該設計更多自學環節,引導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