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病毒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說出病毒的種類;(2)說出病毒的結構和生活;(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注病毒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人類的關系;(2)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樹立辯證的觀點。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病毒的結構與生活;(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2.教學難點:(1)病毒的結構;(2)三種微生物的異同點三、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五單元最后一章的內容,前四章分別介紹了“動物的主要類群”、“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細菌和真菌”,即動物和微生物中的細菌和真菌,只剩余了病毒。由于植物已經在七年級上冊學習過了,因此生物的分類中只剩下了動物和微生物,而微生物中的病毒是唯一一個沒有細胞的生物,因此把病毒這部分內容單獨分為一章來學習,并與前一章“細菌和真菌”對比學習。四、教學分析學生在第四章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但并不知道病毒與細菌、真菌的區別,容易將病毒與細菌和真菌混淆。因此,在學習病毒時應將三種不同微生物的結構,生殖方式及生活方式對比學習,進而使學生掌握三種微生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提出疑問,了解學生認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五章病毒,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上面顯示了不同年份不同地區的人們發現的禽流感類型,最后一條是13年在我國發現的H7N9,當時在我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你知道這些禽流感的罪魁禍首是誰嗎?(病毒)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病毒。(二)探究新知1、病毒的發現過程疑問:病毒是什么東西,與細菌一樣嗎?敘述:病毒的發現過程。引導提問:病毒的發現過程說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病毒到底有多小?總結:病毒很小,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要用納米計量。2、病毒的形態疑問:常見的病毒有哪些?通過觀察病毒的圖片,你能歸納出病毒有哪些形態嗎 你還記得細菌有哪些形態嗎?敘述:病毒是球形、桿形、蝌蚪形,細菌是球形、桿形、螺旋形。3、病毒的結構學生探究活動:和細菌一樣,雖然病毒的形態不同,但結構基本相同。請同學根據圖片資料,小組討論,完成兩個任務。(1)與細菌、真菌的結構相比,病毒的結構有什么特殊之處?(2)嘗試描述病毒的結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評價。總結: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病毒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的生命活動學生自主探究:自學教材90-91頁的“病毒的結構和繁殖”部分,從文字資料中你能獲取有關病毒生命活動的什么信息?(1)生活方式:學生歸納總結: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不能獨立生活。(2)繁殖方式:疑問:請同學回憶一下,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病毒的增殖與細胞分裂有何不同?學生回答,教師評價。總結:自我復制(演示病毒自我復制過程)。引導提問:如果病毒離開了活細胞,會怎樣?敘述:病毒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無法進行任何生命活動。病毒的種類疑問:根據病毒寄生的細胞不同,病毒可以分為哪幾類?總結: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動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植物病毒;寄生在細菌細胞——噬菌體(細菌病毒)。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結合教材91-92頁的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整理病毒與人類的關系(觀看有關病毒的圖片):有害:病毒使人、動植物患病有益:研制疫苗,預防病毒性疾病;利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性疾病;利用昆蟲病毒防治病蟲害;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葉和花變色,創造新的花卉品種。(三)課堂小節課堂練習:達標檢測,課后題,練習冊選擇題作業:練習冊P40填空題七、板書第五章 病毒一、病毒的結構和繁殖1、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2、生活方式:寄生3、繁殖方式:自我復制動物病毒二、病毒的種類 植物病毒噬菌體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有益有害八、教學反思可以在最后播放有關病毒的視頻,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