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病毒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能描述病毒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活。 2.在了解病毒的基礎上,能列舉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 能力目標:1.通過對多種病毒的了解來認識病毒的結構特征和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對實際生活經驗的總結來認識病毒的種類,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辨證的對待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通過病毒發現的科學史,認同科學技術進步對于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二、重點難點重點: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特點,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難點: 病毒的主要結構和生活特點。三、學情分析學生通過一年多生物學科的學習,已初步學會觀察、分析、比較等研究生物學的方法。通過上網查詢翻閱書籍對病毒有一定的認識, 由于病毒非常小,對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的特點理解上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采用圖文并茂形式及視頻等多種手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四、教學準備:多媒體、微課五、課時: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演示紅絲帶圖片:引出艾滋病病毒學生列舉自己收集的病毒例子提問:你對病毒了解多少?從五個方面來探究。(教學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二).探究探究一:病毒的發現閱讀教材P89,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1892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發現導致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能通過細菌所不能通過的過濾器, 但他仍然不認識它的“廬山真面目”,他把這種病原體叫作“濾過性病毒”。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明了電子顯微鏡,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病毒。(教學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認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探究二:病毒的形態結構特征:根據資料和圖片由學生說出:病毒的發現者,病毒的大小大小:非常微小,用納米來計算。 比較細菌和病毒,大約3萬的病毒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10萬個細菌才有一個小米粒那么大。(教學意圖: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病毒的微小。)1.形態:球形、桿形、蝌蚪形 觀察病毒圖片,了解病毒的形態2.結構: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回顧動植物細胞結構,對比觀察病毒結構圖,了解病毒的結構。(教學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圖片、總結歸納的能力。)探究三:病毒的生活病毒的生活特點:寄生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有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的細胞,才能進行生命活動,復制繁殖。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播放視頻:《病毒的繁殖》 (教學意圖: 視頻的直觀化,動態化,有助于學生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從而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語言描述能力)探究四:病毒的分類分類依據:依據寄生的細胞的不同: 植物病毒 動物病毒 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 出示圖片,引導回憶病毒的生活特點,觀察圖片(煙草花葉病毒、乙肝病毒、噬菌體)歸類。(教學意圖:幫助學生理解病毒的分類,初步了解生物的分類) 歸納小結知識病毒 觀察工具 電子顯微鏡大小 非常微小,比細菌小得多種類 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結構 遺傳物質+蛋白質外殼生活方式 寄生在生物的活細胞內繁殖方式 復制繁殖(離開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教學意圖: 梳理小結,鞏固記憶,加深印象。)探究五: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辯論的方式)正方: 病毒對人類有益 反方: 病毒對人類有害(課前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病毒的資料,交流展示,互相促進,培養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歸納小結:有害方面:(1)引起人類疾病。 (2)危害經濟作物和家禽家畜有益方面:(1)疫苗研制 (2)生物防治 (3)基因治療(4)培養花卉 (教學意圖:通過辯論,培養學生辨證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三)梳理歸納總結(四).板書設計(五)反饋練習一、判斷正誤:1、病毒的個體很小,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 )2、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 )3、病毒一旦侵入人體,就會使人患病。( )二、選擇題:1.20世紀初,科學家首次用( )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A.放大鏡 B.電子顯微鏡 C.望遠鏡D.高倍光學顯微鏡2.引起人患流感的生物,結構是由( ) 組成A.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纖維素外殼和由遺傳物質構成的D.蛋白質外殼和由遺傳物質構成的3.2003年春,全國大部分地區發生非典型性肺炎,經研究發現它的病原體是病毒,那么這種病毒最可能是( )A、細菌病毒 B、動物病毒 C、植物病毒 D、以上三種都有4.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類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的實例( ) A、無脊椎動物病毒制成殺蟲劑;B、給高燒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體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D、給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