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1課《太陽系大家庭》(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基礎練習1.選擇題。(1)太陽的直徑大約是( )。A.140米 B.140千米C.140萬米 D.140萬千米(2)太陽系中,圍繞行星轉動的天體叫( )。A.彗星 B.流星C.衛星 D.恒星(3)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于( )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A.地球和金星 B.火星和木星C.地球和火星 D.木星和土星(4)太陽支配著太陽系中所有其他天體的運行,主要是因為( )。A.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B.太陽為整個太陽系提供了光和熱C.太陽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D.太陽的直徑最大(5)太陽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 )。A.70% B.90%C.99.86% D.85.2%(6)下列有關太陽的表述,正確的是( )。A.太陽黑子是因為溫度相對較低產生的較暗區域B.太陽從內到外溫度逐漸升高C.太陽上的米粒組織是呈固體狀態(7)冥王星屬于( )。A.行星 B.矮行星C.衛星 D.以上都不是2.填空題。(1)在太陽光球表面上,可以看到無數顆像米粒一樣大小的亮點,稱為____________。(2)太陽系以____________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天體系統。(3)日冕是指太陽大氣的最____________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千米以上。溫度極高,可達____________萬攝氏度。(4)像太陽這樣自身能發出光和熱的天體,叫做____________;像地球這樣自身不能發光,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叫做____________;像月球這樣自身不能發光,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叫做____________。(5)太陽系共有____________顆行星。培優訓練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太陽大氣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日冕三層。太陽光球層在太陽對流區之上,光球上面的大氣層為色球層,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可以通過太陽黑子出現的頻率和位置進行測算。長期的觀測發現,黑子附近的光球中總會出現光斑,黑子上空的色球中總會出現耀斑。因此,從太陽大氣低層至高層,以黑子為核心形成太陽活動區,黑子也是活動區最明顯的標志。(1)圖中代表光球層的字母是____________,會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__;代表色球層的字母是____________,會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__。(2)大規模____________的爆發會對太空飛行器通信、廣播信號、導航產生影響。參考答案1. (1)D (2)C (3)B (4)C (5)C (6)B (7)B2. (1)米粒組織 (2)太陽 八大行星 矮行星 小天體 (3)外 100 (4)恒星 行星 衛星 (5)八3. (1)A 太陽黑子 B 耀斑 (2)耀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6張PPT)1 太陽系大家庭教科版 六年級下新知講解好奇是人類的習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因為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所以我們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字宙的理解程度。——卡爾·薩根1995年4月1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老鷹星云中拍攝到了一張珍貴照片。這張照片是圓柱狀的星云氣體和塵埃。在其中最高的一根“柱子”里,孕育著許多新生的恒星,因而得名“創生之柱”。新知講解我們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地球是太陽系大家庭中的一顆行星。除了太陽、地球和月球外,我們還知道太陽系中有哪些天體 天體是指太陽、地球、月球和其他恒星、行星、衛星以及彗星、流星、宇宙塵埃、星云、星團等的統稱。太陽、地球和月球是太陽系中我們熟知的天體,除此之外,還有火星、金星、木星等行星,不定期出現的彗星,夜晚偶爾出現的流星,以及肉眼看不見的小行星、宇宙塵埃等。新知講解太陽系大家庭新知講解畫一畫你知道的太陽系,然后和同學交流。1新知講解了解太陽。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正因為如此,它支配著太陽系中所有其他天體的運行。它是一顆充滿活力的恒星,每時每刻都在向太空發出光和熱。2新知講解1.搜索一個能提供太陽基本資料的網站。了解太陽的一些基本數據,比如質量、大小、結構等。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卻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約是地球的33萬倍。它的直徑約是139.2萬千米,約是地球的109倍。體積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與地球不同的是,太陽不是由固體組成的,它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態星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約占了70%的質量,而氦約占了25%的質量,其他為碳、氮、氧和各種金屬。2新知講解太陽沒有界限分明的表面。天文學家把發出強烈白光而光線無法穿透的球面作為太陽的表面,稱其為光球層,即肉眼可以看到的表面層。光球層上面是色球層,最外層稱為日冕。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35天。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熱量,它的能量來自于核心的像氫彈爆炸樣的核聚變反應。 其中心溫度高達1570萬K(K是一種溫度單位),表面有效溫度達6000°C,以輻射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照亮和溫暖著整個太陽系。據估計,太陽的壽命可達100億年,它現在近50億歲了,正處于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2新知講解2.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了解太陽的一些情況,比如太陽黑子、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等。(1)什么是太陽黑子。2太陽黑子是在太陽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好像黑暗斑點,實際上是太陽表面熾熱氣體的巨大旋渦,溫度大約為4500℃ ,因為比太陽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活動具有周期性,周期約11年,這與太陽磁場變化有關。當大黑子群出現時,地球上會產生磁暴、極光和電離層擾動等現象。新知講解(2)什么是米粒組織。米粒組織是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因看上去是一些密密麻麻的不穩定斑點,很像一顆顆米粒而得名。米粒組織的直徑一般為300~1000千米,溫度比光球的溫度高300℃~400℃ ,亮度強10%~20%,持續時間一般為5~10分鐘。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對流產生的現象。2米粒組織太陽黑子新知講解(3)什么是日冕和日珥。日冕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千米以上,它溫度極高,有100萬開。太陽日冕不是均勻的,存在著些電磁輻射弱 、 溫度和密度比周圍小得多的特殊區域,該區域叫做冕洞,其大小可以裝下50個地球,而且在逐年擴大。2新知講解日珥是發生在太陽色球層的一種活動現象。日全食的時候,可以看到“黑太陽”的周圍有一個紅色的光球層光環,那就是太陽的色球層。色球層上時常會躥出一束束很高的火柱,這些火柱就叫做日珥,具有如籬笆、樹叢、云彩、圓環等多種形狀。爆發時會以每秒700 多千米的高速將物質噴發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米的高空,蔚為壯觀。2新知講解(4)什么是太陽風。太陽風是指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層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當太陽風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擾動電離層。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氨粒子。2新知講解(5)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會影響地球上的環境特別是太陽耀斑發生時,從太陽上發射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帶電微粒流和強烈的射電波。2這些突然增強的輻射到達地球時可以引起多種地球效應,由此會導致航空監測、短波通訊等受到嚴重干擾,甚至中斷,引起地面及空間技術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對空間飛行器造成輻射損傷以及破壞地面電力傳輸等。新知講解了解太陽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體。1.行星。行星是指環繞太陽運行、質量足夠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并能通過引力清空軌道附近碎物的天體。本身一般不發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3新知講解3太陽系共有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行星。新知講解夜晚可以用肉眼看見的行星有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土星,其中最亮的是金星,其次是木星。天文學愛好者經常把月球與行星放在起觀察,并起了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1)“行星合月”。月球大約每月圍繞地球運轉一周,這個過程中,月球會依次經過一些明亮的行星,形成所謂的“行星合月”。3月球和木星、金星組成的“笑臉”行星合月新知講解(2)“雙星伴月”,是指兩個星體和月球,如金星、木星和月球,或者土星、木星和月球等,同時在夜空中被觀測到的天文現象。(3)“四星連珠”。四星連珠是行星連珠的一種,是一種天文現象。當行星都在太陽同一側排列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就叫做行星連珠,這種天文現象也是比較少見。3新知講解2.矮行星。2006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矮行星作了如下定義:與行星一樣具有足夠的質量,呈球形,但不能清除其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目前太陽系有5顆矮行星,最著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3新知講解3.彗星。彗星的主體是由塵埃石塊、冰塊及凝結成固態的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所組成的彗核。用肉眼看,替星就像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每76年出現一次。31997年4月5日早晨,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海爾—波普彗星新知講解彗星新知講解4.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指主要分布在火星與木星兩顆行星軌道之間,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數以萬計的小天體。3它們是體積很小的行星。有些小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小行星都是由巖石構成的,大多數形狀是些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上面沒有大氣層。目前,已發現近70萬顆小行星。新知講解5.衛星。衛星是環繞顆行星按一定的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可分為天然衛星和人造衛星。3太陽系除水星、金星尚未發現有衛星外,其他行星已發現的衛星共有180多顆,已證實的衛星數量:地球1顆、火星2顆、木星79顆、土星62顆、天王星27顆、海王星14顆。衛星中最大的是木衛三,土衛六次之,它們都比水星大。人造衛星主要是地球衛星,如氣象衛星、通信衛星。新知講解6.流星。太陽系中散布著成千上萬的冰塊、灰塵顆粒。一般稱這些顆粒為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流星體與大氣層摩擦燃燒就形成了流星。未燃盡的部分殘留下來,墜落到地表成為隕石。流星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批出現形成壯觀的流星雨。3新知講解太陽系新知講解太陽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體?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會發光的天體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有5顆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中一顆;衛星是圍繞在行星周圍的天體太陽系的衛星有180多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 此外,太陽系中還有小行星、替星、流星等小天體。1新知講解這些天體各有什么特點?2天體名稱 主要特點太陽 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熾熱的氣態球體,體積、質量巨大,發光、發熱行星 指太陽系的八顆行星,沿不同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周期運行,不發光的球體矮行星 圍繞太陽運行,呈球形,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衛星 按一定的軌道繞行星運行,不發光小行星帶 數量多,體積小,質量小,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彗星 圍繞太陽旋轉,周期有長有短,有替尾,體積大,密度小流星 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星際物質,因摩擦會短時間發光、發熱新知講解彗星彗星通常在背著太陽的一面拖著一條掃帚狀的長尾巴,體積很大,密度很小。彗星也圍繞太陽公轉,有的大約幾十到幾百年繞太陽一圈,有的繞太陽一圈需要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彗星的固態部分稱彗核,主要成分是冰和不易溶解的物質,位于彗星的最前端,集中了彗星的大部分質量。彗星的主要成分相當于地球上的氨、甲烷、氰等氣體,還有塵埃。不過這些物質在彗星中是固態的,如同冰樣。 此外,組成彗星的物質還有由水結成的冰,在這些冰狀物質中還分布著細小的巖石碎塊。彗星質量很小,不到地球質量的十億分之一。新知講解彗星的起源是個未解之謎。有人提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里約有 1000 億顆彗星,叫奧爾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進入太陽系內部,又由于木星的影響,彗星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陽系,另一些被"捕獲"成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認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新知講解彗星的結構彗星的軌道課堂練習判斷題。1.太陽、地球、月亮都是行星。(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最大的一顆行星。( )3.月球繞著地球轉動,地球帶著月球繞著太陽轉動。( )4.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可以肉眼可見。( )5.太陽系中各個天體的質量相差不多。( )6.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哈雷彗星。( )7.太陽是一顆充滿活力的行星,每時每刻都在吸收太空中的光和熱。( )×××√×××課堂練習選擇題(1)太陽的直徑大約是( )。A.140米 B.140千米 C.140萬米 D.140萬千米(2)太陽系中,圍繞行星轉動的天體叫( )。A.彗星 B.流星 C.衛星 D.恒星(3)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于( )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A.地球和金星 B.火星和木星 C.地球和火星 D.木星和土星(4)太陽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 )。A.70% B.90% C.99.86% D.85.2%CDBC課堂總結太陽系大家庭本課通過查閱資料、畫一畫等方式,了解太陽系,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運動的八顆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其他天體成員也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有特色的成員。太陽系中的天體有些可以直接觀察到,有些較小或者較遠的天體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更好地觀察。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六下第三單元第1課《太陽系大家庭》教學設計課題 太陽系大家庭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六學習目標 1.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2.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3.能夠根據資料提煉太陽系的相關信息。4認識到在討論交流中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對于豐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是必要的。5.感受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會更深化。重點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難點 學會從收集、處理、完善信息的科學學習過程中認識太陽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地球是太陽系大家庭中的一顆行星。除了太陽、地球和月球外,我們還知道太陽系中有哪些天體 天體是指太陽、地球、月球和其他恒星、行星、衛星以及彗星、流星、宇宙塵埃、星云、星團等的統稱。太陽、地球和月球是太陽系中我們熟知的天體,除此之外,還有火星、金星、木星等行星,不定期出現的彗星,夜晚偶爾出現的流星,以及肉眼看不見的小行星、宇宙塵埃等。 學生回顧日、地、月系統的相對運動關系和主要特點。 引發學生對于太陽系的大小、空間等問題的思考。講授新課 探索:畫一畫你知道的太陽系,然后和同學交流。了解太陽。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正因為如此,它支配著太陽系中所有其他天體的運行。它是一顆充滿活力的恒星,每時每刻都在向太空發出光和熱。1.搜索一個能提供太陽基本資料的網站。了解太陽的一些基本數據,比如質量、大小、結構等。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卻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約是地球的33萬倍。它的直徑約是139.2萬千米,約是地球的109倍。體積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與地球不同的是,太陽不是由固體組成的,它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態星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約占了70%的質量,而氦約占了25%的質量,其他為碳、氮、氧和各種金屬。太陽沒有界限分明的表面。天文學家把發出強烈白光而光線無法穿透的球面作為太陽的表面,稱其為光球層,即肉眼可以看到的表面層。光球層上面是色球層,最外層稱為日冕。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35天。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熱量,它的能量來自于核心的像氫彈爆炸樣的核聚變反應。 其中心溫度高達1570萬K(K是一種溫度單位),表面有效溫度達6000°C,以輻射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照亮和溫暖著整個太陽系。據估計,太陽的壽命可達100億年,它現在近50億歲了,正處于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2.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了解太陽的一些情況,比如太陽黑子、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等。(1)什么是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在太陽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好像黑暗斑點,實際上是太陽表面熾熱氣體的巨大旋渦,溫度大約為4500℃ ,因為比太陽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活動具有周期性,周期約11年,這與太陽磁場變化有關。當大黑子群出現時,地球上會產生磁暴、極光和電離層擾動等現象。(2)什么是米粒組織。米粒組織是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因看上去是一些密密麻麻的不穩定斑點,很像一顆顆米粒而得名。米粒組織的直徑一般為300~1000千米,溫度比光球的溫度高300℃~400℃ ,亮度強10%~20%,持續時間一般為5~10分鐘。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對流產生的現象。(3)什么是日冕和日珥。日冕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千米以上,它溫度極高,有100萬開。太陽日冕不是均勻的,存在著些電磁輻射弱 、 溫度和密度比周圍小得多的特殊區域,該區域叫做冕洞,其大小可以裝下50個地球,而且在逐年擴大。日珥是發生在太陽色球層的一種活動現象。日全食的時候,可以看到“黑太陽”的周圍有一個紅色的光球層光環,那就是太陽的色球層。色球層上時常會躥出一束束很高的火柱,這些火柱就叫做日珥,具有如籬笆、樹叢、云彩、圓環等多種形狀。爆發時會以每秒700 多千米的高速將物質噴發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米的高空,蔚為壯觀。(4)什么是太陽風。太陽風是指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層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當太陽風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擾動電離層。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氨粒子。(5)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會影響地球上的環境特別是太陽耀斑發生時,從太陽上發射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帶電微粒流和強烈的射電波。這些突然增強的輻射到達地球時可以引起多種地球效應,由此會導致航空監測、短波通訊等受到嚴重干擾,甚至中斷,引起地面及空間技術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對空間飛行器造成輻射損傷以及破壞地面電力傳輸等。了解太陽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體。1.行星。行星是指環繞太陽運行、質量足夠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并能通過引力清空軌道附近碎物的天體。本身一般不發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太陽系共有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行星。夜晚可以用肉眼看見的行星有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土星,其中最亮的是金星,其次是木星。天文學愛好者經常把月球與行星放在起觀察,并起了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1)“行星合月”。月球大約每月圍繞地球運轉一周,這個過程中,月球會依次經過一些明亮的行星,形成所謂的“行星合月”。(2)“雙星伴月”,是指兩個星體和月球,如金星、木星和月球,或者土星、木星和月球等,同時在夜空中被觀測到的天文現象。(3)“四星連珠”。四星連珠是行星連珠的一種,是一種天文現象。當行星都在太陽同一側排列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就叫做行星連珠,這種天文現象也是比較少見。2.矮行星。2006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矮行星作了如下定義:與行星一樣具有足夠的質量,呈球形,但不能清除其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目前太陽系有5顆矮行星,最著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3.彗星。彗星的主體是由塵埃石塊、冰塊及凝結成固態的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所組成的彗核。用肉眼看,替星就像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每76年出現一次。4.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指主要分布在火星與木星兩顆行星軌道之間,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數以萬計的小天體。它們是體積很小的行星。有些小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小行星都是由巖石構成的,大多數形狀是些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上面沒有大氣層。目前,已發現近70萬顆小行星。5.衛星。衛星是環繞顆行星按一定的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可分為天然衛星和人造衛星。太陽系除水星、金星尚未發現有衛星外,其他行星已發現的衛星共有180多顆,已證實的衛星數量:地球1顆、火星2顆、木星79顆、土星62顆、天王星27顆、海王星14顆。衛星中最大的是木衛三,土衛六次之,它們都比水星大。人造衛星主要是地球衛星,如氣象衛星、通信衛星。6.流星。太陽系中散布著成千上萬的冰塊、灰塵顆粒。一般稱這些顆粒為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流星體與大氣層摩擦燃燒就形成了流星。未燃盡的部分殘留下來,墜落到地表成為隕石。流星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批出現形成壯觀的流星雨。研討:太陽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體?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會發光的天體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有5顆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中一顆;衛星是圍繞在行星周圍的天體太陽系的衛星有180多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 此外,太陽系中還有小行星、替星、流星等小天體。這些天體各有什么特點?拓展:彗星彗星通常在背著太陽的一面拖著一條掃帚狀的長尾巴,體積很大,密度很小。彗星也圍繞太陽公轉,有的大約幾十到幾百年繞太陽一圈,有的繞太陽一圈需要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彗星的固態部分稱彗核,主要成分是冰和不易溶解的物質,位于彗星的最前端,集中了彗星的大部分質量。彗星的主要成分相當于地球上的氨、甲烷、氰等氣體,還有塵埃。不過這些物質在彗星中是固態的,如同冰樣。 此外,組成彗星的物質還有由水結成的冰,在這些冰狀物質中還分布著細小的巖石碎塊。彗星質量很小,不到地球質量的十億分之一。彗星的起源是個未解之謎。有人提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里約有 1000 億顆彗星,叫奧爾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進入太陽系內部,又由于木星的影響,彗星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陽系,另一些被"捕獲"成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認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和交流。完成記錄后,與其他同學交流。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對資料進行篩選和整理,提取相關數據信息,進一步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學生歸納總結太陽的基本信息。學生根據記錄匯報自己所知道的太陽系中的天體,并對這些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交流和分享自己所畫的太陽系大家庭中都有哪些天體。說說這些天體的相對大小、形狀、軌道、顏色等特征。認識到太陽系整個系統的空間概念。 旨在通過第一、第二個活動,學生可以經歷對太陽系的信息收集、篩選、提取、加工過程,能充分了解太陽系。第三個活動引導學生用肉眼觀察看得見的天體以及借用工具觀察距離很遠的天體,啟發學生對天體的相對大小、與地球的相對距離等問題進行初步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與同伴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學生將更加全面了解這些天體的各種特征。旨在讓學生對太陽系的空間概念有一個大概的感知。課堂小結 本課通過查閱資料、畫一畫等方式,了解太陽系,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運動的八顆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其他天體成員也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有特色的成員。太陽系中的天體有些可以直接觀察到,有些較小或者較遠的天體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更好地觀察。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太陽系.mp4 《太陽系大家庭》教材解讀.mp4 《宇宙》單元教材解讀.mp4 太陽系大家庭.mp4 彗星.mp4 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1課《太陽系大家庭》(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doc 教科版六下第三單元第1課《太陽系大家庭》教案.doc 教科版六下第三單元第1課《太陽系大家庭》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