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病毒》教案編寫者 執教時間:課 題 病毒 課 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種類,說出病毒的結構及生命活動特點。3.通過病毒發展的科學史,認同發技術進步度與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難點: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教學準備 收集病毒的危害、人類對病毒的利用等方面的資料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埃博拉病毒視頻二:學習新課自學病毒發現的過程:Adolf Mayer在1886年發現了煙草花葉病,懷疑是一種細菌病。但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細菌。那么,這種導致煙草植株患病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呢?1892年,從事煙草病工作的伊萬諾夫斯基(D.mitriIvanovsky)一發現患病煙草植株的汁液即使經過Chamberland氏燭形濾器的過濾也仍具有傳染的性質。這項觀察提示了存在一種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種都小的病原體——“濾過性病毒”。1898年德國細菌學家證實了口蹄疫也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電子顯微鏡發明之后,才看到了煙草花葉病致病因子的面貌。原來它是比細菌小得多的微生物——病毒。根據病毒的發現過程(細菌不能通過過濾器,病毒能通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而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說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一)、病毒的特征:小.運用換位思考法,讓學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體非常小而且結構非常簡單的情況下,要長期生活下去,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將病毒分類并舉例說明。(二)、病毒的種類 :1. 動物病毒 2. 植物病毒 3. 細菌病毒病毒雖然沒有細胞結構,但有著特殊的適合寄生的結構(三)、病毒的結構和繁殖幻燈片展示病毒結構,請學生說出病毒的結構。既然病毒不能獨立生活,那么它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呢?動畫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以噬菌體侵染細菌為例簡單介紹病毒的繁殖過程。(附著→注入遺傳物質→復制→釋放。)病毒離開活細胞變成晶體提問:為什么說病毒是生物?(引導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生物特征及細胞結構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答案。)(有重要的生命物質──蛋白質和核酸;它不能獨立生活,卻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物質“繁殖”后代,病毒具有生命的特征。)觀看視頻,請同學們回憶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種各樣人體疾病、家禽、家畜疾病,歸納出病毒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但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預防乙型肝炎病,吃“糖丸”可預防小兒麻痹病。肝炎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都是經過人工處理的病毒。簡要說明轉基因技術也與病毒有關,還有基因治療,這些常常是通過病毒作為載體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另外,動物病毒能夠殺滅農業害蟲,提高農作物產量。病毒也可以被利用,為人類造福。注意引導學生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 (四)、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系統總結四、課堂練習五、拓展延伸(紅絲帶行動;關注、關愛艾滋病人)板 書 設 計 第五章 病毒一、病毒的特征:小二、病毒的種類: 動物病毒 植物病毒 細菌病毒三、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寄生生活;復制。四、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作業設計 收集艾滋病的有關預防知識教后反思 由于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病毒的生活等內容比較抽象,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形象化好的特點,可以向學生介紹與病毒有關的疾病如:天花、流感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生最熟悉的乙型肝炎疫苗可預防乙肝炎病,吃“糖丸”可預防小兒麻痹病等,使學生認識到病毒也可以被利用,為人類造福,從而引導學生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