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節 神奇的微生物【教材分析】:本節是《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結束篇,重點介紹了病毒、細菌、真菌形態結構,生活方式特征及它們和人類的關系。在前幾節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的新理念,設計了探究、觀察、討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把課堂這個大舞臺更多的留給學生,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增強了對細菌、真菌和病毒認識的基礎上,使他們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與社會的高尚情操。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舉例說出病毒、細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1、收集整理從網上查詢有關細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通過探究霉菌生長的環境條件,培養動手操作的實驗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小組探究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關注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樹立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辨證觀點。 教學重點: 1、描述病毒、細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舉例說出病毒、細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描述病毒、細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秩序。 課時計劃?2課時 第一課時:病毒和細菌第二課時:真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顯微鏡、放大鏡、載玻片、蓋玻片、少許新鮮食品(饅頭、米飯等)、透明塑料袋等(第二課時用)。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病毒、細菌、真菌的資料。 學生準備 上網或其他途徑,查閱整理有關病毒、細菌、真菌的資料。 【教學流程及分析】 第 1 課 時一、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 師:很早以前人們認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動物這兩類生物。直到電子顯微鏡的發現,使人們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廬山真面目”,從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進入了人類的視野。生命科學是21世紀最前沿的學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里有許多你想探索的奧秘,今天讓我們一起漫步在微生物遼闊神奇的世界里,揭開微生物神秘的面紗。同學們想知道關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識呢? 生:爭先恐后說出自己對微生物感興趣的問題。 設計思想:通過激勵、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圍繞問題來學習,更加激發起他們的參與熱情,創設了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 二、新課教學 (一)病毒師:微生物王國的成員很多,我們先認識第一位成員——病毒。同學們知道有哪些病毒? 哪些病毒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疾病。學生活動一: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寫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多、最準確,師:隨時點撥、師生互動,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點評并表示祝賀! 設計思想:發揮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這是他們將來能融入社會的良好心理品質。 師:同學們,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請觀看視頻課件《病毒》。 請大家邊觀看邊思考: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特點各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二:交流表達:根據課文,結合視頻總結老師提出的問題: 1、病毒個體微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2、病毒結構簡單,無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離開寄主不久就會死亡。 師:點評總結: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師:提出問題——人類為什么要研究病毒,是不是病毒只能會給人類帶來疾病,有沒有對人類有益的方面 。設計思想:通過學習讓學生重新認識病毒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神奇的病毒先學習到這里。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下面我們來認識下一位成員——細菌:請大家自學教材P27內容,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屏幕展示: 1、細菌形態、大小有什么特點? 2、細菌的基本結構有哪些?與植物細胞結構有什么不同嗎? 3、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 4、細菌是如何生殖的? 學生活動三:自學、生疑、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解疑導撥、參與學生的討論和合作探究。 生:小組內討論后,每小組推薦一人回答問題。 師:激勵評價學生的回答。放課件:細菌的形態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總結細菌特征。 生:總結細菌的特征。 設計思想:新課程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突出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師:我們認識了細菌后,你們認為細菌對人類來說是敵是友呢?課件展示:有益方面:1、醋酸桿菌為人們提供食醋利用乳酸菌生產酸奶2、經過改造的細菌可以為人類生產味精、胰島素等產品。3、是大地的清潔工(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 。有害方面:1、夏天食物變質通常是細菌繁殖所致2、一些細菌能使人和動物患病,包括烈性傳染性病, 鼠疫,霍亂,以及常見病如痢疾等。設計思想: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樹立辨證的觀點。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可能對細菌有偏見,在教學時通過實例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它們,培養學生關愛生物、珍愛生命、珍惜健康,關注自然與社會的良好品德。 師:不管我們今天如何評價它們,微生物都還在不停的變化,它們對未來人類的生活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呢? 生:課后請同學們暢談細菌和病毒對未來人類的生活可能產生的影響“科學幻想”報告。 學生活動五:明理強化,自我評價: 師:本節我們了解了細菌、病毒,我們通過表格來鞏固本節的知識;(課件展示) 三、拓展應用 完成P34的自我評價和思維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