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四節 生物的分類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列舉生物分類的依據2、舉例說出生物分類的等級3、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對生物分類的了解,使他們能更加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并能合理利用和研究這些生物并激發學習生物分類學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列舉生物分類的依據;列舉說出生物分類的等級。教學難點:描述種的概念。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和合作討論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課導入】 展示圖片(課件)提問:為何可以在超市或者圖書館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或者商品?(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生物分類 回答并意識到生活中的分類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合作探究一:列舉生物的分類依據】 鼓勵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給動物分類。 總結學生的分類方法和分類依據 活動1:分小組觀察活動中動物的圖片,討論并完成活動“用不同的方法對動物分類”。 全班交流各種分類的結果以及分類的依據。總結: 以上活動分類的方法:單細胞、多細胞動物;脊椎、無脊椎動物;水生、兩棲、陸生動物;原生、腔腸、環節、節肢、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 生物分類的依據:根據生物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等的相似程度 能例舉出不同分類方法的生物分類的依據。【合作探究二:列舉生物分類的等級】 (過渡)依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提出問題:1、生物分類的等級有哪些? 2、生物分類登記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什么?最小的分類等級是什么? (利用圖片解釋從界到種生物種類越來越少,但共同特征越來越多。) 虎屬于哪種生物? 虎與狼、豹、貓誰的親緣關系最近? 總結: 不同種類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低,它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反之,不同種類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高,它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 (過渡)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描述種的概念】 展示資料一:在一個山谷中,生活著一個鼠種群。雌鼠和雄鼠之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來山洪爆發,在山谷中形成了一條洶涌的大河。將整個鼠種群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半在河這邊,一半在那邊。就這樣過了幾千年。后來,河流干涸了,兩個鼠種群又會合在一起。它們發現彼此大不相同,它們無法進行基因交流了,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展示資料二:馬和驢雜交可產下騾子,但騾子不能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后代,因此馬和驢不是同一個物種。 【合作探究四:嘗試對植物類群分類】 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對腎蕨、水綿、葫蘆蘚、向日葵、玉米和油松嘗試進行分類。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小組代表上臺展示) 總結: 種:又稱物種,是指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態分布基本相同的一類生物,同種生物通過有性生殖能夠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擴展: 結合實例講解生物分類的應用 【課堂小結】展示概念圖 活動2: 1、自主閱讀課本并進行總結:生物分類的等級從大到小有:界、門、綱、目、科、屬、種。 2、理解不同生物分類等級包含生物種類、共同特征多少的問題。 3、了解如何從分類表上讀取生物種類問題。 4、合作討論:誰與老虎的親緣關系最近。 (掌握判斷不同種生物親緣關系遠近的方法。) 活動3: 分析資料一:得出結論:同種生物能產生后代。 分析資料一:得出結論:同種生物不僅能產生后代,并且所產生的后代具有繁殖能力。 理解同種生物的特征。 體驗學習生物分類的意義。 通過回憶本節所學內容和老師提供的概念圖,形成知識體系。作業布置課后找出自己熟悉的幾種生物查閱資料進行分類、課后練習和基礎訓練。板書設計14.4 生物的分類(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 (分類依據: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生物的分類)(生物分類的應用) (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種)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