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蘇州中考歷史專題復習學案(6)科技革命及經濟全球化一、時序坐標二、考點梳理考點1 三次科技革命考點2 經濟全球化三、實戰演練1.(2021·河北省)英國作家狄更斯在19世紀中期對一座工業城鎮的描述是:“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無窮無盡的長蛇般濃煙,一直不停地從煙囪里冒出來……許多龐大的建筑物上面開滿了窗戶,里面整天只聽到嘎啦嘎啦的顫動聲響,蒸汽機上的活塞單調地移上移下,就像一個患了憂郁癥的大象的頭。”這說明英國A.跨入手工工場時期 B.開始使用機器生產C.進入了“蒸汽時代” D.步入了“電氣時代”2.(2021·四川樂山)有學者認為:“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進步……19世紀英國城市的環境問題的確非常嚴重,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和空氣污染,由此造成多種傳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發生。”對這段話的解讀最全面的是A.工業化導致了環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傳染病流行C.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 D.當時英國經濟非常落后3.(2021·江蘇徐州)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和愛爾蘭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早挨家挨戶拜訪顧客,用短棍敲門或長桿敲窗,或者射豆子的辦法,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隨著鐘表的普遍使用,這種古老的職業到20世紀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生產技術的提高 B.政府的強制推行C.環境污染的嚴重 D.社會矛盾的尖銳4.(2021·廣西梧州)美國在1859年鉆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產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萬噸。導致這一時期石油產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機的改進 B.內燃機的廣泛應用C.現代炸藥的發明 D.飛機制造業的發展5.(2021·四川攀枝花)下表是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英、法、美、德四國工業產值變化表。對表中四國工業實力的變化理解正確的是項目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19世紀中期工業產值所占位次 1 2 3 41870~1913年工業增長倍數 1.3 1.9 8.1 4.61913年工業產值所占位次 3 4 1 2A.美國的變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B.德國因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而發展迅速C.英國的變化源于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D.法國晚于美、德開展工業革命發展滯后6.(2021·黑龍江牡丹江)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公司的總部設在瑞士,總部只有工作人員100多人,而在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附屬機構和企業,并雇用了20多萬人,生產銷售遍及全世界。這反映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A.區域化 B.制度化C.多極化 D.全球化7.(2021·江蘇鎮江)20年前中國為加入某一國際經濟組織,接受了許多苛刻的條款,甚至放棄了很多本該享受的特殊待遇。20 年后,因為加入該組織而獲得的機遇,中國已在1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4萬多家企業,擁有了超過220萬人的外籍員工。中國加人該組織A.維護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B.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C.構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D.呼應了自主的不結盟政策8.(2021·湖南株洲)2020年,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資流入國。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這一切都離不開2001年年底的那一聲槌響。“那一聲槌響”指的是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南方談話的發表 D.設立經濟特區9.(2021·湖南懷化)“互聯網+”是一個新的發展潮流,“+”可以指各行各業。為“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持的是A.生物工程技術 B.空間技術C.計算機網絡技術 D.原子能技術10.(2021·湖南張家界)“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等作為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進入我們的生活,讓疫情時代復工復產更加精準、科學和有序。這種便捷的跨地區互認方式有賴于A.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B.航天技術的運用C.新材料的應用 D.生物技術的進步11. (2021·廣西貴港·18)科學技術與國家的發展進步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篇》材料二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摘自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材料三 1986年,根據王淦昌、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等科學家的建議,我國制定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等領域為高技術研究重點,促進高技術研究的發展。——摘自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經濟驅動力是什么?(1分)并概述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2分)(2)材料一中“電磁學的新發展”主要和哪一位科學家密切相關?(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后,列強對外經濟侵略方式出現的變化。(1分)(3)材料二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什么時代?(1分)根據所學知識。簡述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沒能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科技的原因。(2分)(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會有“863計劃”的出臺?(2分)參考答案1-10 CCABA BBBCA11.(1)經濟驅動力: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對產品的需求增加;雄厚的資本;自由勞動力。影響: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擴大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展;激發國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學習,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2)法拉第;輸出資本。(3)信息時代;原因:國內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國際缺乏寬松的外部環境;缺乏經濟建設的經驗;對社會主要矛盾認識偏差。(4)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為重點,統籌部署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范,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