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教學主題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一、教材分析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現象;2、能力目標∶通過猜謎語、欣賞漫畫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識圖能力;能舉例說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相對性狀。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生物界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的認識,培養辨證思維能力及尊重科學、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情感。二、學生分析學生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一般都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狀、相對性狀、生物的遺傳、變異等相關的生活經驗,能夠比較容易尋找和發現周圍存在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但是還沒有形成理論知識,不能對相關的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三、教學目標1、重點: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并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2、難點: 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象。四、教學環境□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1.使用多媒體進行投影,視頻播放,電子交互板進行試題的批閱。2.讓學生了解相對性狀的概念時,要求學生對生理特性進行理解。讓學生找親代子代需要使用圖片。最后做習題時需要用電子交互板進行批閱。3.總而之言,這些技術對于教學所起到的效果是傳統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應用于課堂教學時,他們就體現出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進而解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低投”與“高效”的問題。低“投”不僅包括硬件設施、設備的低資產投入,而且還包括師生精力和時間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學過程的快速度和教學水平的高質量。下面,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來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教學環節(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課件展示一組圖片,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她們,你注意到:1、他們像嗎?2、他們哪些特征相似?3、他們哪些特征不相同?學生就會展開討論,順利進入主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要學習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指導生觀察圖片討論發言。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狀有不同的表現類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狀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相對性狀。通過例子強調同一生物,同一性狀。活動1:連連看——學習生物的性狀師:很多同學都去過動物園或者在書本或電視上看過很多的動物,這些動物你們都熟悉嗎?生回答。師:老師這里出了幾道謎語現在請同學們幫我連連看:謎語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 ——大象。是馬不拉車,叫馬也不錯, 滿身黑道道, 聽聲就奔跑。 ——斑馬。一種動物名叫鹿,鹿角不長脖子長。 ——長頸鹿。形狀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 ——松鼠。 使用PPT展示圖片2.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辨別8種性狀。指導學生完成個體間性狀的比較。完成書本討論題。師:通過剛才的檢查,最后沒有人站立,這說明什么?根據這個活動結果推測世界上兩個人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組討論,組內代表發表見解,普遍能夠歸納出在同學當中,同一種性狀表現的特征當中,有的性狀表現相同,有的性狀表現不同。個體之間各種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幾乎為0。)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學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讓大家來猜究竟是哪個同學的父親或母親。 活動2:照片連連看師:大家在做性狀自我檢查中,發現自己有哪些性狀與爸爸媽媽的一樣?有哪些不同? (請2~3個學生談談)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3個同學都談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親或者跟母親是一樣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們下面來做一個小游戲:比眼力! 使用交互式電子板對學生所做練習情況進行分析板引導學生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并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 引導學生對上述活動結果進行分析,說明親代性狀與子代性狀之間的關系,進行遺傳和變異概念的引入。 使用投影對學生對概念明確活動4:欣賞漫畫,并回答書本問題。師:(多媒體展示法國著名漫畫家奧諾.杜米拉的漫畫《新鼻子》和《舊磚上剝落的碎片》)下面我們來欣賞19世紀的兩幅漫畫。(引導學生在小組間討論三個問題:1、漫畫中表達了什么生物學現象? 2、《新鼻子》中的鉤鼻子和《舊磚上剝落的碎片》中的斷腿有什么不同? 3、漫畫里哪種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種不可能?為什么) 活動3,學生講述生活中的遺傳和變導的現象。師:這里有些諺語大家來說說其中有哪些是遺傳現象,哪些是變異現象? (生基本能說遺傳和變異現象) 師:這說明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自然科學中,探究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就是遺傳學。我們看到這些特征,你能辨別出哪些是相對性狀嗎?(教師打出一根據錄像內容編寫的練習題:山羊的白毛跟花貍鼠的黃毛;鴛鴦的游泳和鴛鴦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性狀和相對性狀,遺傳和變異的概念有多了解,你還能說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在遺傳學的領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問題呢?拿出我們的“問號記錄本”,把它寫下來,課余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資料想辦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學習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業:參考100頁“思考與練習”第三題的性狀調查表,可以自行設計,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家庭成員的性狀進行調查,建議大家用數據統計,或者圖示、表格等辦法給大家呈現你的調查結果。 對學生進行遺傳和變導概念性的總結 使用交互式電子板對學生練習題所作情況進行修改課堂小結 1、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舉例生物的相對性狀; 課堂小結 1、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舉例生物的相對性狀;教學反思 遺傳和變異的現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這一節的知識點相對比較簡單。如果照本宣科把幾個概念告訴學生,舉幾個例子,相信學生也能理解。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也許就會被扼殺了。對后面“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等抽象內容的學習就會造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后。①直觀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②圖文聲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多元認知,多感官接收) ③動態模擬過程,有效呈現重點、難點。(動態呈現) ④及時交互,及時反饋,易于學生參與,師生互動。(便于交互) ⑤虛擬現實,突破視覺局限,再現事物本原。(虛擬再現) ⑥無限重復,加強記憶,克服遺忘。(符合人類重復記憶原理) ⑦針對性強,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⑧海量信息,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