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命的誕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原始地球為生命起源提供的條件。 (2)了解生命起源化學進化的大致過程。 (3)了解米勒實驗及其說明的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解釋米勒實驗的設計原理及結果,培養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命起源的進化順序,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生命起源化學進化的過程,滲透生命物質變化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觀點。 (2)通過了解我國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教學難點 :解釋米勒實驗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大量的有關現在地球生物的圖片,讓學生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地球。接著出示46億年前的地球,同樣讓學生用詞語描述你看到的46億年前的地球。通過對比,讓學生思考:在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嗎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們的腳步一起來探索:生命的誕生(二)自主學習:結合課本54頁內容,思考:從古至今關于生命的起源有過哪些學說 你更支持哪派的觀點 并說明理由。(提示:科學推測合理性的判斷標準)神創說: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設計創造的。 2、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物質可隨時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迅速產生出來(如:腐肉生蛆)。 3、宇宙發生說:認為生命來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到達地球,從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4、化學演化說:生命在歷史早期特殊環境中,由非生命物質經歷長期的化學進化過程而產生的。(三 )合作探究:結合課本55—56頁內容,并出示課件,了解原始地球的狀況,思考::1.地球產生的年代 2 原始地球的狀況如何 3.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過渡:我們真的能夠回到46億年前的地球嗎 這些數據都是根據地質學家根據化石推斷的。我們無法真的穿越時空,只能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等人根據原始地球環境設計了一個模擬實驗,發現原始地球環境下能夠由無機物生成有機物。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學說逐漸被大多數人接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吧。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觀看米勒實驗的flash動畫 :1.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擬原始地球上的閃電 2.米勒在實驗中輸入什么氣體 3.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什么 師生總結實驗:火花放電的作用是:﹍﹍﹍﹍。原始大氣的成分有:﹍﹍﹍﹍。 米勒作出的假設是:﹍﹍﹍﹍。米勒得出的結論是:﹍﹍﹍﹍。學生完成,教師巡視過程中個別指導。(四)精講釋疑:米勒的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是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進行的呢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有機小分子合成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大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從有機大分子到原始生命。課件展示: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處 (原始海洋)2.原始生命的標志是什么 (生長、繁殖、遺傳)教師小結:生命起源的過程化學演化學說的三個階段:原始大氣—→有機小分子—→ 有機大分子—→原始生命 —→原始單細胞生物(五)鞏固達標:1、米勒在實驗裝置中采用電火花放電的目的是模擬( )A、原始地球上的火山爆發B、產生原始大氣C、原始地球上的閃電 D、產生原始生命2、米勒在實驗中搜集到的證據是:原始地球條件下可以產生( )A、有機大分子。B、有機小分子。C、原始生命。D、原始單細胞。3、原始地球的大氣中不包含的成分是 ( )A、水蒸氣 B、二氧化碳C、氧氣 D、氨氣4、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C、陸地上 D、大氣層中5、討論:在現在條件下,非物質生命能不能轉化為原始生命 我們應如何對待現存的生命,尤其是瀕臨滅絕的生物 (六)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七)布置作業:課后56頁自我評價及思維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