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章第四節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 能說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2) 知道人類是由于環境的變化,在于自然環境的艱苦斗爭過程中逐漸進化來的。3) 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2. 能力目標:1) 通過指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等,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2) 對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探究,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較問題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2) 培養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熱愛勞動、愛惜我們的家園——生物圈及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教學重點: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教學難點:教學過程:引入師:回顧生物進化學說,明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進程緩慢,那么人類也是進化的師:那么最早的人是從哪里來的?生:猴子變的……..師:雖然歷史上關于人類的起源問題有不同的觀點,但通過現在的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和類人猿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師:那么最早的人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本章第4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學習之后,希望同學們能夠辨清觀點。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69頁,快速瀏覽一下兩位科學家就人類起源的研究成果師生:梳理知識新課學習人猿同祖活動一:探究人與猿的關系師:展示圖片,黑猩猩的表情與動作行為,人類與猿有什么關系?生:人類和類人猿有很近的親緣關系師:證據之一:比較類人猿與人類的相似之處生:根據表格,討論得出結論。師:有無更為直接的證據?生:化石師:很好,一起來研究化石。展示圖片古猿頭骨化石以及人、猿的牙齒圖片生:進行比較,得出結論:人猿同祖:祖先是古猿。活動二:森林古猿的進化方向師:播放視頻《人類的起源與進化》師(播放現代猿、人的生活環境圖片)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生:(觀察、討論、交流、回答)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如:主要是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的影響。師生歸納: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師:那么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又是如何一步步進化為人類的呢?請大家結合課本嘗試著簡述一下人類進化的過程,并書寫。生:分組閱讀,討論,并嘗試辨別四個階段的特征師:展示文字或圖片,生判斷階段名稱引導學生討論1:直立行走的有什么意義。2:為什么腦容量能夠逐漸增大?3:為什么說勞動創造了人?現代人與現代猿師:在與大自然嚴酷的斗爭中,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人類現在被稱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變環境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的生物。人類越來越多,猿越來越少,這是為什么?生:人類雖然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但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人猿同祖,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員,同樣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權利,我們應當加強保護。師:現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生:不能。現代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環境,不能再進化成人類了。師:曹植有首詩,批評哥哥曹丕對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結合本節課,應當怎樣理解?師:具體應該怎樣做呢?生1: 人類應加大對現代類人猿等各種野生 生物的保護措施,如加強宣傳的力度,生2: 貫徹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自然保護區,生3: 保護它們生活的森林環境,堅決制止一切破壞它們生存的行為等。師:很好,也希望你們能把所說的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課堂總結:以填空的方式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當堂反饋與作業見課件與《伴你學》課后反思:本節課借助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了簡潔直觀的感性認知,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對于人類進化的歷程環節的處理不夠嚴謹,流于形式,應該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整理,在此基礎上得出相應的結論,更科學。還有過于偏重知識目標,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沒有落實到位,一帶而過,沒有展開。板書不夠嚴謹,標題沒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