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心和腦 ( https: / / www.21cnjy.com / 5 / 216075 / ) 知識點第一課 我們的腦1. 我們能思考,會判斷,有喜怒哀樂,這究竟是人體的哪部分在起作用呢?答:腦。2. 大腦支配的人的行為和情感:答題時需要思考和判斷,長跑需要意志力,崇尚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3. (重點)腦是人體的“司令部”,能夠指揮人的行動,產生思想和情感,進行認知和決策。4. (重點)腦分為大腦、小腦、腦干三個部分。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功能。5. (重點)我們的大腦包括:運動中樞,感覺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等。6. 如果人腦分管運動的區域受到損傷,會導致人喪失運動能力。7. 拓展活動:搜集資料,了解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功能的區別。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右兩半球的機能并不對稱,左半球負責身體的右邊,右半球負責身體的左邊,兩側半球由胼胝體聯合起來。大腦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等,而右半球主要負責知覺事物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等第二課 神經系統1. 如果手指突然被某個尖銳的物體扎到了,你先感覺到疼還是先把手縮回來?答:先把手縮回來,再感覺到疼。2. (重點)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共同組成的。3. (重點)神經是人體的“電話線”,能把身體各部分獲得的信息及時報告給腦,并把腦下達的命令傳達給身體各部分。4. (重點)人體對刺激怎樣作出反應?發令槍響后,運動員的耳朵接收到聲音刺激,聽神經將信號傳給腦,腦判斷出是起跑信號,將指令通過神經傳給肌肉,運動員便開始奔跑。5. 如何測測我們的反應速度:(1)手指與尺子的零刻度線持平,準備捏住尺子。(2)記錄尺子掉下時捏住的刻度,這個距離可以說明接尺子的同學的反應速度。6. 搜集資料,了解運動員是怎樣提高反應速度的。(1)在平時多訓練口令反應,比如用哨子提示起跑,用口令提示動作開始等。(2)在平時多訓練快速跟進練習,如組織幾個隊員,進行交替跟進練習,以練習反應速度。(3)在平時多訓練用手接物練習,讓另一個手持物品掉落時,快速用手接收,這樣反復訓練,以練習反應速度。第三課 保護腦1. (重點)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在學習、運動等活動中都要用到腦。2. 顱骨與核桃殼相似,都能起到保護內部的作用。3. (重點)人體是怎樣對腦進行保護的?(1)顱骨與腦組織之間有膜,這些膜可以降低撞擊的力度,具有保護和支持腦組織的作用。(2)打哈欠是人腦增加血氧含量的一種短暫的自我保護方式。打哈欠的時候,人的肺部擴張,心臟交換血量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就會增加,從而緩解疲勞。4. (重點)我們如何保護腦?(1)充足睡眠。在睡眠狀態中,腦的耗氧量大大減少,有利于保護腦、恢復腦力。(2)使腦各部分休息。一天內交替學習不同的課程,進行不同的活動,可以使腦的各部分輪流得到休息。(3)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緩解大腦疲勞。(4)戒煙戒酒。長期吸煙、酗酒會損傷大腦,讓人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5)騎車時戴頭盔可以保護腦。5. 探討騎車時戴頭盔可以保護腦嗎?(1)頭盔的外殼很硬,戴頭盔可以保護腦;(2)頭盔里面有內襯,作用是吸收外來撞擊的沖撞力,起到緩沖的作用;(3)模擬實驗:沒了頭盔的保護,西瓜掉到地上會怎樣?由此可以推想……答:西瓜會摔碎,由此可以推想,頭盔是保護頭部的裝備,可以減少物體打擊或沖撞對腦的傷害。6. 拓展活動:制作一份科學用腦的計劃書。(1)課程交替;(2)動靜結合;(3)勤于思考;(4)適當重復;(5)注重休息。第四課 心臟和血管1. 我們的身體像一架精密的儀器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心臟像發動機,血管像縱橫交錯的管線。它們的結構分別是怎樣的?應該如何保護它們?2. (重點)人在情緒激動、從事體力勞動、參加體育運動時,心率會明顯加快。若人體某一器官發生病變,也常會使心跳發生快慢、強弱變化。不同年齡的人,心跳會有不同。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60~100次。3. (重點)心率就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脈搏頻率就是動脈每分鐘搏動的次數。4. (重點)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頻率和心率一致。5. (重點)心臟位于胸腔左側,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心臟的內部有4個腔室,分別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6. (重點)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環時所經過的管狀構造,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種。7. (重點)心臟總是在有規律地收縮和舒張。收縮時,心臟把血液壓入動脈血管;舒張時,血液從靜脈血管流回心臟。心臟不停地收縮和舒張,從而推動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動。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我們就感覺到心跳一次。第五課 我們的健康檔案1. 建立健康檔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時防治疾病。2.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來源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3. 世衛組織曾提出人體健康的表現有:(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多種變化。(5)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6)體重適當,體態均勻,身體各部位比例協調。(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8)牙齒潔白,無缺損、疼痛感,牙齦正常、不出血。(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10)肌膚有光澤、彈性,走路輕松,有活力。8. (重點)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等交給排泄器官、呼吸器官排出體外。9. (重點)一般情況下,心臟每跳一次泵出的血液約70毫升。10. (重點)怎樣保護我們的心臟和血管 (1)情緒平和,樂觀向上。(2)每天進行戶外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3)合理膳食,飲食有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