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1.(2022·廣東·東莞市長安培英初級中學七年級期末)如下表為西漢至宋朝南北方戶數統計表(單位:萬戶)。戶數變化最能說明這一時期( )朝代 地區 西漢(2年) 西晉(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北 方 965 149 493 459南 方 111 65 257 830A.城市經濟活躍 B.政治統治開明 C.經濟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強【答案】C【詳解】依據課本知識分析圖表結合選項可知,西漢時南方人口戶數為111,到宋末時南方人口戶數為830,反映出我國南方人口呈上升趨勢。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經濟重心南移與南北方的戶數變化有密切的關系,表格能夠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C項正確;材料數據不能體現城市經濟活躍,政治統治開明,民族交融加強,排除ABD項。故選C項。2.(2022·廣東深圳·七年級期末)“凡是種田的人家,必須正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寧可種少種好,切不可貪多種不好。”材料意在強調( )A.改進工具的意義 B.順應天時的必要C.人多地少的矛盾 D.精耕細作的重要【答案】B【詳解】“凡是種田的人家,必須正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寧可種少種好,切不可貪多種不好。”的意思是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必須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地進行農業活動,才能促進農業豐收。這種觀點體現了人與自然、農作物與自然、人與農作物之間的和諧關系,材料意在強調順應天時的必要,B項正確;題干的重點意在強調順應天時的必要,沒有體現改進工具的意義或人多地少的矛盾或精耕細作的重要,排除ACD項。故選B項。3.(2022·江蘇揚州·九年級期末)下列古錢幣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經濟繁榮的是( )A. B.C. D.【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在北宋四川地區,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交子,它攜帶方便,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D項正確;A項戰國貨幣,B項是唐朝貨幣,C項是日本古貨幣,排除。故選D項。4.(2022·北京海淀·九年級期末)宋代城市街道的兩邊可開設店鋪。由于店鋪開設越來越多,有的店鋪要擴大營業面積,連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時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錢”。這種現象可以說明( )A.城市商業日益繁盛 B.鄉村出現了草市 C.各族政權交流頻繁 D.經濟重心已南移【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宋代城市街道的兩邊可開設店鋪。由于店鋪開設越來越多,有的店鋪要擴大營業面積,連通衢大街也要侵占”可得出,宋代商鋪林立,越來越多,反映城市商業日益繁盛,A項正確;鄉村出現了草市,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各族政權交流頻繁,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項;經濟重心已南移,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5.(2022·江蘇泰州·九年級期末)費正清、賴肖爾在《中國的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認為,宋代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下面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開辟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絲綢之路 B.出現新的灌溉工具——筒車C.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D.興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鎮【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北宋商業發達,在這一基礎上,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古代信用制度的萌芽,是商業上的革命,C項正確;漢朝已經開辟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絲綢之路,排除A項;唐朝出現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排除B項;宋朝興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鎮,屬于手工業不是商業,排除D項。故選C項。6.(2022·山東泰安·八年級期末)某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如圖圖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題是A.宋代聞名世界 B.民族政權并立C.南宋國家統一 D.宋代商業貿易繁榮【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信息“商標 ”“交子”“海船”“市舶司”,反映了宋朝時期國內商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發達,所以研究的主題是宋代商業貿易繁榮,D項正確;圖片沒有體現宋代聞名世界,排除A項;圖片沒有涉及民族政權并立,排除B項;南宋時期國家沒有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7.(2022·廣東·雷州市第三中學七年級期末)下表所示賦糧比例信息說明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賦糧南、北方所占比例單位 總計 北方數 南方數 南方所占比例(%)貫、石、匹、兩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A.黃河流域戰亂頻繁 B.南方經濟地位重要C.文化重心開始南移 D.北民南遷速度加快【答案】B【詳解】根據表格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賦糧南、北方所占比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所占比例高于北方,說明南方經濟地位重要,故選B項;此時國家相對安定,故排除A項;文化重心南移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與題干主旨無關,故排除C項;北民南遷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與材料主旨無關,故排除D項。8.(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七年級期末)現在我國在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強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嚴格海關報關制度。早在宋朝時期為了鼓勵海外貿易,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設立的機構是( )A.都護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答案】B【詳解】宋朝時期,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貿易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選B;都護府是漢唐時期管轄西域的機構,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時期管轄藏族地區事務的機構,排除C;理藩院是清朝時期管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和外交事務的機構,排除D。9.(2022·安徽池州·七年級期末)下圖反映的是北宋時期出現在四川地區的紙幣“交子”的樣票幣面圖文。“交子”首先出現在四川地區主要是因為當時這一地區A.運輸條件不便 B.缺少鑄造金屬貨幣的鐵礦資源C.商品經濟落后 D.是政府財稅收入的主要供應地【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當時的四川交通不便,金屬貨幣沉重,攜帶不便,所以用“紙幣”來代替鐵錢也就因運而生,A正確;缺少鑄造金屬貨幣的鐵礦資源,不是主要原因,B排除;四川地區出現紙幣“交子”,恰好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大,C排除;四川并不是當時政府財稅收入的主要供應地,D排除。故選A。10.(2022·黑龍江虎林·九年級期末)兩宋時期,社會經擠高度發展。下列關于宋代經濟現象的描述,符合史實的是(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紙幣“交子”。②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糧倉。④在城市周圍和農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漸成為大大小小的城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因此①正確;宋代海外貿易發達,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因此②正確;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糧倉,因此③正確;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宋朝城市周圍和農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漸成為大大小小的城鎮的說法正確,因此④正確。①②③④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綜合題11.(2022·福建·泉州鯉城北大培文學校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唐宋時期茶葉產地和年產量朝代 產地(州、縣) 年產量(斤)唐代 43州52縣 約6000萬宋代 97州27縣 約1.5億——摘編自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材料二 宋朝政府對外商來華貿易采取積極的“招誘”政策,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前往南海各國招徠蕃商,南宋時期采取更加積極態度,使對外貿易規模比北宋相比有了進一步擴大。——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宋時期茶葉產地和年產量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展的原因。(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答案】(1)產地擴大、產量大大增加;(2)政府鼓勵海外貿易;陸上絲綢之路中斷,南方經濟繁榮,造船技術水平高等(3)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南方成為經濟重心等【解析】(1)根據表格可知,茶葉的產地從43州增加到97州,說明產地擴大;茶葉產量從約6000萬斤到1.5億斤,說明茶葉產量大大提高。(2)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宋朝政府對外商來華貿易采取積極的‘招誘’政策”說明政府鼓勵海外貿易;除此之外,由于政權分立,陸上絲綢之路中斷,需要通過海路開展對外貿易;主要原因是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工業手工業發展的推動;宋代造船技術水平高、指南針運用于航海為發展海外貿易提供了重要條件。(3)根據材料和會所學可知,宋代經濟發展特點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或海外貿易的發展以及經濟格局的變化去分析,如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南方成為經濟重心等。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知識點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①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發展基礎);②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戰亂較少(安定環境,破壞少);③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勞動力;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重視南方農業發展;⑤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2.表現:①人口增加,②墾田面積擴大,③耕作技術提高,④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1)糧食作物水稻:①品種: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②復種技術得到推廣‘’③區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結果: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2)經濟作物:①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區由點到面,由稀疏到稠密發展。②南宋后期,僅限于廣東和福建的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1.(2021·廣東北江實驗學校七年級期中)在宋代,復種技術也得到了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種植和收獲的時間不同。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也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是農業史上的重大變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現狀 B.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C.國家實行積極的農業政策 D.復種能大大增加糧食品種2.(2021·江西吉安·八年級期中)下列農作物在中國開始種植的先后順序是①水稻②占城稻③葡萄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3.(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區第四中學七年級期中)南宋時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說法,這表明南宋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社會動蕩C.市民文化生活豐富D.東南沿海一帶農民的賦稅負擔沉重4.(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七年級期中)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包括①勞動人口增加②生產工具改進③耕作技術改進④優良品種引入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2021·陜西西安·七年級期中)南宋詩人翁卷“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則材料反映南宋農業生產中A.廣泛使用曲轅犁和筒車 B.廣泛引進優良品種C.廣泛種植水稻 D.廣泛種植棉花知識點二、手工業的興盛1.紡織業:①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②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2.制瓷業:①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②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的瓷器,給人別致的美感。③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④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的中心。3.造船業: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②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了指南針。6.(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學七年級期中)某校七年級(11)班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一組圖片(下圖)。由此可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A.宋代商業迅速發展 B.宋代手工業的成就C.唐朝制瓷業的成就 D.元代海外貿易迅猛發展7.(2021·廣東深圳·七年級期中)一位法國學者曾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在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下列名詞不能反映宋代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現代化”水平的是A.交子 B.草市 C.夜市 D.歲幣8.(2021·遼寧錦州·七年級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的職能是( )A.主持變法 B.監察百官 C.管理海外貿易 D.執行削藩政策9.(2021·陜西西安·七年級期中)北宋蔡條在《鐵圍山從談》中記:“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開封)獨馬行街無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從材料看,較唐朝,北宋商業發展表現在A.出現了開封、杭州等百萬人口大都會 B.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C.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D.商業活動到達朝鮮、日本及阿拉伯半島10.(2021·河南許昌·七年級期中)下圖作品設計獨具匠心,線條柔和流暢,細部刻畫極為生動傳神,是文物中的珍品。這件文物最能說明A.宋代農業生產技術發達 B.宋代制瓷業水平高超C.宋代對外貿易發達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知識點三、商業貿易的繁榮(超過前代)1.商業①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②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宅巷到處可開設店鋪(經商地點)。③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④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⑤城鄉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2.外貿(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①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②范圍: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獎勵通商,設“蕃坊”,“蕃學”)3.紙幣出現原因:商貿的繁榮促進貨幣交易量增長,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會子)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4.經濟重心南移過程:我國經濟重心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南移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①東漢后期,江南地區經濟開始得到發展。②東晉后期以來,江南發展迅速,南朝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③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表現: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①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能夠進行遠洋航行。③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④兩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政府轉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11.(2021·陜西安康·七年級期中)某同學選用如下圖片用于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A.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B.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C.兩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繁榮 D.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12.(2021·海南海口·七年級期中)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春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出現②唐都長安城中有東、西兩市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④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1·山東棗莊·七年級期中)下列有關宋代經濟說法不正確的是A.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B.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C.宋代經商時間受到嚴格限制,不允許設置早市和夜市 D.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交子14.(2021·山東淄博·七年級期中)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為開展某主題研究性學習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圖表。讀表后,你認為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是A.人口大量南遷 B.宋朝社會生活C.經濟中心南移 D.蘇杭生活富足15.(2021·河南洛陽·七年級期中)下圖為西漢至北宋南北方戶口數變化統計表,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南方人口戶數占全國人口戶數比例不斷增加 B.北方人口戶數不斷減少C.南方人口戶數一直未超過北方人口戶數 D.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知識延伸】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現象的啟示?1)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2)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3)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4)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5)重視對外貿易;【圖片解讀】解讀:秧馬是宋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使用的一種拔秧工具,提高了勞動效率;宋代海船設置水密隔艙、船上使用指南針,在當時世界造船、航海領域居領先地位。解讀:海路;航線多,東西兼顧;海外貿易范圍空前擴大,遠達非洲東海岸解讀:交子與會子: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宋朝時期商業空前發達,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商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該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共25張PPT)“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后,乃為后代中國。……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較之前代莫不有變。”——錢穆《理學與藝術》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代發生了那些變化?課堂導入七年級下冊精品宋代經濟的發展2022背講考七年級下冊第9課課堂導入評價目標評價任務中考演練創新思維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評價目標背講考-七年級下冊同步備課精品系列壹貳叁認識宋朝我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了解我國的經濟重心難移最終完成于宋朝。認識宋朝對外貿易達到的空前水平,以及對瓦子的了解和再現,體會宋朝經濟的繁榮。“在我們要講的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 ——錢穆“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整個封建社會是空前絕后的。”——鄧廣銘貧宋?富宋?材料1:(北宋開封)“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劉春迎——《北宋開封城史話》材料2:若以每戶五口計算(北宋末年)人口當在1億以上。——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怎么養活這么多人的?評價任務一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農業的發展農業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①耕作技術:秧馬②作物:北宋時,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區在南宋時期,由廣東和福建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材料二 五代之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北方戰亂不休。南宋時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環境。從以下材料中,探究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真宗深念稼穡(農業生產),聞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石,至今在處播之。材料四 宋代時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南方湖泊增多。評價任務一1.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2.北方戰火頻繁,南方相對穩定3.宋代統治者政策的推進(南方政府重視生產)4.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農業的發展評價任務一農業的發展根據宋代《耕獲圖》和相關史料探究宋代南方農業的發展的表現?《食貨志》秧馬《耕獲圖》墾田數對比②耕作技術提高(秧馬、牛轉翻車)①墾田面積擴大(圩田、梯田)“又今江浙間,有稻粒稍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差硬,土人謂之占城稻。”—宋史《食貨志》③引進優良品種占城稻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宋代諺語④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的重要產糧區。評價任務一農業的發展觀察《宋代棉花和茶樹的種植》,說說宋代經濟作物在南方發展的情況。北宋,廣東和福建南宋,江淮、川蜀一帶經濟作物茶樹、棉花在南方地區得到廣泛推廣。評價任務二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手工業的興盛手工業 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①絲織業: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一帶絲織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南宋后期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水平高,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②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概括宋代紡織業發展的情況。南方紡織業勝過北方。材料一:宋代絲織技術迅速提高,各地都出現了一些享有盛譽的名特產品,如“東絹”和“蜀錦”,號稱天下第一。——摘編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發展情況(1)絲織業:北宋時,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一帶。(2)棉紡織: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增多。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南宋棉毯1、紡織業評價任務二手工業的興盛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瓷都2.南宋時期,江南成為制瓷業重心南宋罐耳瓶宋代白瓷孩兒枕北宋廣口平底三足洗尊冰裂紋花口洗制瓷業1.眾多名窯,江西景德鎮成為著名瓷都。2、制瓷業評價任務二手工業的興盛概況:名地:專業性:技術高:造船水平很高,居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廣州、泉州、明州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南宋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先進指南針3、造船業“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質古沉船。 “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桿)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近800噸。“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宋代船模型“南海一號”復原圖評價任務二手工業的興盛歸納: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農業耕作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提高出現部分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人口增長對傳統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制瓷技術有改進礦冶燃料有變化印刷新興活力強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評價任務三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商業的發展商業 商業都市對外貿易貨幣代表:開封、杭州突破時間限制:出現早市和夜市;突破空間限制:城市中到處可開設店鋪,鄉鎮出現草市(“市”“坊”界限打破)(1)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2)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為與銅錢并行的貨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的發展。根據相關史料探究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北宋東京唐都長安《耕獲圖》貨郎圖都市生活①城市人口增長,商業日益繁盛。②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③鄉鎮形成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④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⑤市場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客商往來不絕時間:日中而市>>>>晝夜不絕茶坊每五更點燈,買賣衣服圖畫花環之類,至曉即散,……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 ——《東京夢華錄》評價任務三商業的發展觀看視頻并結合教材,找出宋朝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評價任務三商業的發展海外貿易外貿稅收成宋元國庫重要財源為了統一管理海外貿易,宋代設立了市舶司。宋初于廣州、杭州、明州 (今寧波)設市舶司,后又設于泉州等地。材料:與宋朝通商貿易的國家有五十多個,宋高宗曾說,市舶之利動以百萬計。—關履權《宋代廣州的海外貿易》亞非中國香料、珠寶等絲織品、陶瓷、茶葉等①廣州、泉州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評價任務三商業的發展評價任務三商業的發展是世界最早的紙幣紙幣出現時間:地區:地位:北宋前期四川——交子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宋時期經濟發展情況南方興盛還是北方興盛呢?商業中心制瓷中心世界商港蘇湖糧倉紡織中心經濟重心南移朝代 項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北宋1045年 賦稅 35811000 45095000 44:56南宋1196年 賦稅 60000000 14319000 81:19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北方南方北方南方南方北方唐朝中期開始南移南宋南移完成南宋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魏晉南北朝奠定南移基礎(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宋朝政府鼓勵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采取各種優惠政策招徠外國商人,力圖將海外貿易控制在政府手中,最大限度地獲取市舶利益。“江海求利,以資國用”是兩宋時期的基本對外國策。這反映出宋代海外貿易繁榮的重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支持 B.航海技術進步 C.造船業發達 D.商品經濟發達(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題)“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材料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 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C.政治中心逐漸南移 D.經濟重心逐漸南移AD中考演練(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題)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從材料中可知( )A.宋代政府鼓勵發展海外貿易 B.政府規定商業區居民區分開C.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飯店吃飯(2021·江蘇鎮江·中考真題)宋朝的全國總人口突破了一億,大體是盛唐的兩倍。宋朝的糧食畝產量特別是長江流域的畝產量達到了兩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兩倍多。由此可見( )A.宋朝時生產力有顯著進步 B.唐宋的經濟部門僅限于農業C.唐朝重文輕武致糧食減產 D.宋朝糧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長CA中考演練宋代經濟發展農業發展手工業進步商業繁榮占城稻棉花紡織業造船業制瓷業貿易貨幣城市南移的過程魏晉時期唐代中期南宋江南經濟的開發經濟重心開始南移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茶創新思維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知識點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①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發展基礎);②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戰亂較少(安定環境,破壞少);③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勞動力;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重視南方農業發展;⑤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2.表現:①人口增加,②墾田面積擴大,③耕作技術提高,④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1)糧食作物水稻:①品種: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②復種技術得到推廣‘’③區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結果: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2)經濟作物:①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區由點到面,由稀疏到稠密發展。②南宋后期,僅限于廣東和福建的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1.(2021·廣東北江實驗學校七年級期中)在宋代,復種技術也得到了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種植和收獲的時間不同。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也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是農業史上的重大變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現狀 B.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C.國家實行積極的農業政策 D.復種能大大增加糧食品種【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代江南實行復種技術,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這反映了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現狀,A項正確;僅憑復種技術的推廣無法說明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國家是否參與,排除C項;復種技術與糧食品種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2.(2021·江西吉安·八年級期中)下列農作物在中國開始種植的先后順序是①水稻②占城稻③葡萄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水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就有種植,葡萄是西漢是傳入我國的,占城稻是宋朝時引入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②,D項正確;A、B、C三項排序錯誤,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3.(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區第四中學七年級期中)南宋時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說法,這表明南宋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社會動蕩C.市民文化生活豐富D.東南沿海一帶農民的賦稅負擔沉重【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信息“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中晚期以來,許多中原人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宋代時南方生產迅速發展,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宋時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和“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都說明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A項正確;題干信息與南方社會動蕩、市民文化豐富、東南沿海一帶農民的賦稅負擔沉重無關,故排除BCD項。故選A項。4.(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七年級期中)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包括①勞動人口增加②生產工具改進③耕作技術改進④優良品種引入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詳解】從唐朝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①②③是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優良品種占城稻,促進了農業的發展。④是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題意,A項正確;勞動人口增加是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排除B項;生產工具改進是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排除C項;耕作技術改進是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5.(2021·陜西西安·七年級期中)南宋詩人翁卷“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則材料反映南宋農業生產中A.廣泛使用曲轅犁和筒車 B.廣泛引進優良品種C.廣泛種植水稻 D.廣泛種植棉花【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閑人少、插田”可知,插田,即插秧,很多人去插秧,這體現了廣泛種植水稻,C項正確;插田,即插秧,這是水稻種植,不是曲轅犁和筒車、優良品種、棉花,排除ABD三項。選C項。知識點二、手工業的興盛1.紡織業:①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②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2.制瓷業:①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②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的瓷器,給人別致的美感。③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④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的中心。3.造船業: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②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了指南針。6.(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學七年級期中)某校七年級(11)班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一組圖片(下圖)。由此可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A.宋代商業迅速發展 B.宋代手工業的成就C.唐朝制瓷業的成就 D.元代海外貿易迅猛發展【答案】B【詳解】圖片中的紡織業、制瓷業和坐船業都是宋代手工業的成果,故他們研究的主題是宋代手工業的發展,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商業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材料與唐代制瓷業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元代海外貿易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2021·廣東深圳·七年級期中)一位法國學者曾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在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下列名詞不能反映宋代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現代化”水平的是A.交子 B.草市 C.夜市 D.歲幣【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歲幣是簽訂條約每年繳納的錢物,不能反映宋代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現代化”水平,D項正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瓦子是專門門的娛樂場所,夜市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A、B、C能夠反映宋代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現代化”水平,排除。故選D項。8.(2021·遼寧錦州·七年級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的職能是( )A.主持變法 B.監察百官 C.管理海外貿易 D.執行削藩政策【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市舶司屬于唐宋時期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部門,C項正確;宋代主持變法的主要使參知政事,排除A項;御史臺主要掌管監察職能,排除B項;宋代不存在地方地方王國問題,不存在削藩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9.(2021·陜西西安·七年級期中)北宋蔡條在《鐵圍山從談》中記:“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開封)獨馬行街無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從材料看,較唐朝,北宋商業發展表現在A.出現了開封、杭州等百萬人口大都會 B.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C.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D.商業活動到達朝鮮、日本及阿拉伯半島【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開封)獨馬行街無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段材料說明北宋城市繁榮,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C項正確;出現了開封、杭州等百萬人口大都會,題干材料沒有表明,排除A項;;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商業活動到達朝鮮、日本及阿拉伯半島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1·河南許昌·七年級期中)下圖作品設計獨具匠心,線條柔和流暢,細部刻畫極為生動傳神,是文物中的珍品。這件文物最能說明A.宋代農業生產技術發達 B.宋代制瓷業水平高超C.宋代對外貿易發達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定窯孩兒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當時生產精品瓷器的有汝窯、鈞窯、哥窯、官窯、定窯合稱五大名窯。定窯瓷器以白釉為代表,其精美的造型,乳白、牙白的釉色與流暢的刻花、印花、 劃花裝飾為宋代白瓷之魁。因此,題干文物可用于說明宋代制瓷業水平高超,B項正確;題干文物反映的是宋代制瓷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反映農業、對外貿易和民族交融的情況,排除ACD項。故選B項。知識點三、商業貿易的繁榮(超過前代)1.商業①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②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宅巷到處可開設店鋪(經商地點)。③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④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⑤城鄉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2.外貿(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①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②范圍: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獎勵通商,設“蕃坊”,“蕃學”)3.紙幣出現原因:商貿的繁榮促進貨幣交易量增長,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會子)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4.經濟重心南移過程:我國經濟重心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南移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①東漢后期,江南地區經濟開始得到發展。②東晉后期以來,江南發展迅速,南朝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③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表現: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①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能夠進行遠洋航行。③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④兩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政府轉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11.(2021·陜西安康·七年級期中)某同學選用如下圖片用于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A.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B.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C.兩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繁榮 D.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北宋針鋪商標”、“清明上河圖”、“交子”反映了宋代商業的發展,“南宋海船”反映了宋代手工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繁榮,由此可知,該同學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中的“北宋針鋪商標”、“清明上河圖”等與對外貿易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經濟發展狀況,與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無關,排除D項。12.(2021·海南海口·七年級期中)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春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出現②唐都長安城中有東、西兩市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④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出現,所以①正確;唐朝商業實行坊市分置,長安城中有東、西兩市,所以②正確;北宋商品經濟發展,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所以③正確;由此可知,①②③均正確,故A項正確;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所以④錯誤,排除B、C、D項。故選A項。13.(2021·山東棗莊·七年級期中)下列有關宋代經濟說法不正確的是A.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B.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C.宋代經商時間受到嚴格限制,不允許設置早市和夜市 D.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交子【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宋代時期商業進一步發展,城市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C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A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北宋時期造船業和航海業發達,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B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北宋時期,隨著商業的發展,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D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14.(2021·山東淄博·七年級期中)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為開展某主題研究性學習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圖表。讀表后,你認為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是A.人口大量南遷 B.宋朝社會生活C.經濟中心南移 D.蘇杭生活富足【答案】C【詳解】根據圖表信息:兩宋時期南北方人口數量(戶數)、財政收入的比重對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是經濟重心南移。我國經濟重心在唐朝中期開始南移,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和“天上天堂,地下蘇杭”都是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北方人口南遷,A項錯誤;圖表和宋朝社會生活無關,B項錯誤;材料主旨意思是宋朝經濟重心南移,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5.(2021·河南洛陽·七年級期中)下圖為西漢至北宋南北方戶口數變化統計表,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南方人口戶數占全國人口戶數比例不斷增加 B.北方人口戶數不斷減少C.南方人口戶數一直未超過北方人口戶數 D.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中西漢至北宋南北方戶口數變化統計表可知,西漢、唐代時期南方的人口占全國戶口數比例雖有增加,但是低于北方,而北宋時期南方人口戶數占全國人口戶數比例已經超過了北方,由此得出南方人口戶數占全國人口戶數比例不斷增加,A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南北方戶口數占全國戶口數比例的變化,不是人口數量的變化,不足以得出北方人口戶數不斷減少,排除B;北宋時期南方人口戶數占全國人口戶數比例已經超過北方,排除C;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故選A。【知識延伸】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現象的啟示?1)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2)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3)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4)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5)重視對外貿易;【圖片解讀】解讀:秧馬是宋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使用的一種拔秧工具,提高了勞動效率;宋代海船設置水密隔艙、船上使用指南針,在當時世界造船、航海領域居領先地位。解讀:海路;航線多,東西兼顧;海外貿易范圍空前擴大,遠達非洲東海岸解讀:交子與會子: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宋朝時期商業空前發達,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商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該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1.(2022·廣東·東莞市長安培英初級中學七年級期末)如下表為西漢至宋朝南北方戶數統計表(單位:萬戶)。戶數變化最能說明這一時期( )朝代 地區 西漢(2年) 西晉(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北 方 965 149 493 459南 方 111 65 257 830A.城市經濟活躍 B.政治統治開明 C.經濟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強2.(2022·廣東深圳·七年級期末)“凡是種田的人家,必須正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寧可種少種好,切不可貪多種不好。”材料意在強調( )A.改進工具的意義 B.順應天時的必要C.人多地少的矛盾 D.精耕細作的重要3.(2022·江蘇揚州·九年級期末)下列古錢幣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經濟繁榮的是( )A. B.C. D.4.(2022·北京海淀·九年級期末)宋代城市街道的兩邊可開設店鋪。由于店鋪開設越來越多,有的店鋪要擴大營業面積,連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時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錢”。這種現象可以說明( )A.城市商業日益繁盛 B.鄉村出現了草市 C.各族政權交流頻繁 D.經濟重心已南移5.(2022·江蘇泰州·九年級期末)費正清、賴肖爾在《中國的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認為,宋代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下面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開辟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絲綢之路 B.出現新的灌溉工具——筒車C.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D.興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鎮6.(2022·山東泰安·八年級期末)某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如圖圖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題是A.宋代聞名世界 B.民族政權并立C.南宋國家統一 D.宋代商業貿易繁榮7.(2022·廣東·雷州市第三中學七年級期末)下表所示賦糧比例信息說明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賦糧南、北方所占比例單位 總計 北方數 南方數 南方所占比例(%)貫、石、匹、兩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A.黃河流域戰亂頻繁 B.南方經濟地位重要C.文化重心開始南移 D.北民南遷速度加快8.(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七年級期末)現在我國在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強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嚴格海關報關制度。早在宋朝時期為了鼓勵海外貿易,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設立的機構是( )A.都護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9.(2022·安徽池州·七年級期末)下圖反映的是北宋時期出現在四川地區的紙幣“交子”的樣票幣面圖文。“交子”首先出現在四川地區主要是因為當時這一地區A.運輸條件不便 B.缺少鑄造金屬貨幣的鐵礦資源C.商品經濟落后 D.是政府財稅收入的主要供應地10.(2022·黑龍江虎林·九年級期末)兩宋時期,社會經擠高度發展。下列關于宋代經濟現象的描述,符合史實的是(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紙幣“交子”。②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糧倉。④在城市周圍和農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漸成為大大小小的城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二、綜合題11.(2022·福建·泉州鯉城北大培文學校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唐宋時期茶葉產地和年產量朝代 產地(州、縣) 年產量(斤)唐代 43州52縣 約6000萬宋代 97州27縣 約1.5億——摘編自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材料二 宋朝政府對外商來華貿易采取積極的“招誘”政策,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前往南海各國招徠蕃商,南宋時期采取更加積極態度,使對外貿易規模比北宋相比有了進一步擴大。——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宋時期茶葉產地和年產量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展的原因。(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考)-【當堂考試】(學生版).docx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考)-【當堂考試】(教師版).docx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學生版).docx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教師版).docx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講)-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精品課件(部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