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列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學習評價標準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能得評價任務一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1、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1931年 沈陽 局部侵華)——七七事變(1937年 北平 全面侵華)——進駐上海,攻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殺……2、中國的抗戰——起點、序幕——全民族抗戰(國共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1936.12)(為何和解?和解意義?)(2)正式建立——《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1937.9)全民族抗戰(1)正面戰場(國民黨)——給予敵人重大殺傷,振奮了民族精神,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①初期(防御)淞滬會戰(1937年8至11月 粉碎迷夢,激發斗志)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李宗仁)最大勝仗,堅定信念武漢會戰(1938年6月至10月 江西萬家嶺戰役)使日本速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②中期(相持)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此時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其勝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棗宜會戰(1940年5至6月)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③后期(反攻)豫湘桂戰役(1944年) 一潰千里(2)敵后戰場(共產黨)——中共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①初期(防御)——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首捷②中期(相持)——百團大戰(1940 彭德懷 華北 破襲戰 ……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地雷戰、地道戰等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發展生產(101面)③后期(反攻)——局部反攻(1944年)和大反攻(1945年8月)三、結果——抗戰勝利1、準備條件——中共七大(1945.4 延安)政治路線(106面)、毛澤東思想——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2、日本投降(1945.8.15)3、亞洲戰事結束(1945.9.2)——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四、勝利意義和原因1、意義——(1)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共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礎;(3)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其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4)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列舉史實如下)①1942年1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參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②1943年11月,出席開羅會議,發表《開羅宣言》③1945年7月,發表《波茨坦公告》④1945年,參與聯合國的創建,成為五大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2、原因(1)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2)中共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能舉例說明,見106面材研)(3)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配合和支持(經濟援助、軍事援助)(4)抗戰是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3、啟示(1)落后就要挨打,要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2)國共合則兩利,分則兩傷;(3)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4)只有中共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上民族復興之路。評價任務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材料一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15日)(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設問: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為推動全民族抗戰所做的努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材料二 它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在國家主權的收復與鞏固方面大有進展,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不斷提升的三級跳……在舊的國際體系解體之后,中國積極參與了新的國際體系的創造,并由此而在國際事務中擔當重要角色。——摘編自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設問:依據文字材料,結合史實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如何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的?材料三 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設問:國民黨“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的戰例?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什么作用?(側重歷史解釋)【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1.(2021·湖北·孝昌縣教學研究室模擬預測)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中國近代通史》稱:“共產黨看到了西安事變并非張、楊的個人行為,于是緊緊抓住了抗日的旗幟....以此為據,促成了國共的再次合作。這次合作,不僅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初步改變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由此可見(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國民政府實現了全國統一C.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D.中國共產黨是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政黨2.(2021·廣東南海·一模)“所謂抗日戰爭的起點,簡言之,就是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的開始時間問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一個從小到大、由局部地區抗戰逐漸發展到全國性抗戰的歷史過程。”這一觀點認為抗日戰爭的起點應為A.九一八事變 B.一 二八事變 C.華北事變 D.盧溝橋事變3.(2021·湖北·孝昌縣教學研究室模擬預測)1938年3月,國民黨在《抗戰建國綱領》中指出:“加緊全國軍隊政治訓練,使全國官兵明了抗戰建國的意義,一致為國效命;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與正式軍隊共同抗戰,并在敵后發動普遍的游擊戰。”這反映了( )A.國民黨把主要精力投入了敵后戰場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國民黨主張全面抗戰、積極抗日 D.國民黨開始意識到聯合抗日的重要性4.(2021·廣東佛山·一模)《川將鄧錫侯之子憶抗戰柱事》中寫道:“那時候成都還有城門,四個方向的城門都有人募捐。隨便哪個走那里過,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錢的。”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北洋軍閥橫征暴斂 B.全民支持民族抗爭C.國民政府苛捐雜稅 D.民主革命風起云涌5.(2021·廣西江州·三模)《謝晉元與八百壯士》中“我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達成抗戰神圣之目的,復興中華民族,為千秋萬世基業計,雖犧牲千萬人之生命,亦無所悔恨!似此四百余之我等孤軍,實滄海之一粟……租界的庇護以保生命,我等絕未作此想。”謝晉元與“八百壯士不肯撤入租界”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強不允許國民政府軍進入租界 B.國民政府想得到外國人的同情和支持C.顯示了國共兩黨緊密合作,共同抗日 D.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復興中華6.(2021·山西榆次·一模)“臺兒莊勝利之后,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應是‘準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么‘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后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 可見A.臺兒莊戰役并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B.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獲得的重大勝利C.人們對抗日戰爭艱苦性持久性認識不足D.臺兒莊戰役提升了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7.(2021·廣東陽西·一模)民國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報》的社論寫到:“華北方面,我軍采取英勇的攻勢,所獲戰果,最為偉大,在三年抗戰中,創造了敵后游擊戰爭的少有的輝煌記錄。”該社論評論的戰役A.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打破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D.堅定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答案】D8.(2021·安徽長豐·二模)有統計資料顯示,在衛國戰爭中,蘇軍平均消耗炮彈30發、子彈1300發、手榴彈9枚和航空炸彈230公斤才斃傷一名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平均消耗3噸彈藥斃傷一名日軍。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平均消耗約30發子彈、7枚手榴彈斃傷一名日軍。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德軍的戰斗力強于日軍 B.八路軍的抗戰最為艱苦C.蘇聯工業生產能力最強 D.美對二戰勝利貢獻最大9.(2021·江蘇鎮江·二模)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這段話最能證明A.日軍實力遠超中國 B.中國軍隊英勇作戰C.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論 D.中國實現全民族抗戰10.(2021·甘肅平涼·模擬預測)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多次會議。下列表述中屬于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是A.確定中國共產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B.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C.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D.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11.(2021·湖北樊城·一模)[抗日戰爭]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主要戰場及時間表材料二:整個抗日戰爭,是靠兩個戰場支持的……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雖然敗仗居多,犧牲慘重,但畢竟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但是如果離開了敵后戰場對日軍 的牽制,離開了敵后根據地對日本占領者的騷擾和打擊,正面戰場堅持的時間是極為有 限的。——摘自《正確看待抗戰兩個領導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材料三:抗日戰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督程度,……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抗戰燃起中國現代國家夢想》(1)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要特點。(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各自發揮的作用。(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答案】(1)開始的時間最早;持續的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正面戰場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敵后戰場對日軍進行牽制、騷擾和打擊。(3)說明:促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民族、民主意識;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民主革命進程。目標導航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目標評價一體系構建當堂測試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三五年十月,新旅團旗揚,十二個小兒童,勇赴國難,離別爹……”這曲《新旅贊歌》謳歌了淮安的一群小學生于1935年奔赴全國進行愛國救亡宣傳的感人事跡。這群小學生“離別爹娘”的時代背景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日本侵略不斷加劇,民族危機嚴重 D.大小軍閥混戰,割據紛爭【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三五年十月,新旅團旗揚,十二個小兒童,勇赴國難,離別爹……”結合所學可知,1935年日本策劃發動華北五省自治,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淮安的一群小學生于1935年奔赴全國進行愛國救亡宣傳,因此這群小學生“離別爹娘”的時代背景日本侵略,民族危機嚴重,C項正確;1840年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項;1895年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排除B項;軍閥混戰在1931年抗日戰爭以前,排除D項。故選C項。2.(201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下圖是號稱“中國第一所流亡大學”——東北大學遷徙路線圖(局部)。東北大學遷人關內的原因是( )A.參加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需要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C.中國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形勢所迫【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可知,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東北三省,由于形勢所迫,東北大學遷入關內,故D正確;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全民族開始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故A、B錯誤;東北大學流亡不利于高等教育發展,故C錯誤。綜上故選D。3.(2020·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文中“統一”指的是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全國統一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答案】D【詳解】據材料“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并將結合所學可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解開了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D正確;1928年底“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全國統一,A錯誤;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B錯誤;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與材料無關,C錯誤。4.(2020·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如圖漫畫寓意“抗戰時日本對中國的蠶食”。日本“蠶食”引發中國局部抗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淞滬會戰 D.南京淪陷【答案】A【詳解】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城。隨后,日軍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A符合題意;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B排除;淞滬會戰、南京淪陷發生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后,CD排除。故選擇A。5.(2021·寧夏·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漫畫家劉元創作于1938年的時政漫畫。該漫畫旨在告訴國人A.分散力量,血戰到底 B.齊心協力,戰略反攻C.團結御辱,全民抗戰 D.游擊戰爭,勝利關鍵【答案】C【詳解】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漫畫中八路軍、新四軍、民兵和國民黨軍共同打擊日寇。可見,漫畫體現出的主旨是團結一致,共同抗日,C項正確;漫畫體現出的是團結一致,不是分散力量,排除A項;戰略反攻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略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體現的是不是游擊戰,是團結一致的抗日決心,排除D項。故選C項。6.(2021·四川綿陽·中考真題)下圖是某事件形勢示意圖。該事件是( )A.華北危機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北平、盧溝橋、宛平城及中日軍隊的作戰路線”可以判斷出這是日軍方面發動的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C項正確;華北危機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A項排除;九一八事變發生于沈陽,B項排除;八一三事變發生于上海,D項排除。故選C。7.(2021·河北·中考真題)抗戰時期,一位父親送給參軍的兒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從中,我們能感受到這對父子( )①救亡圖存的堅定決心 ②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③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 ④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詳解】試題分析: 此題考查的是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以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題干“國難當頭,匹夫有分”,說明扶植父子有救亡圖存的堅定決心,通過“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說明父子具有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故選擇答案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題)歷史動因帶來歷史結果,追尋動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動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正確的是A.中共獨立掌握革命武裝一南昌起義 B.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一秋收起義C.日本擺脫經濟政治困境一九一八事變 D.實行全民族抗戰一西安事變【答案】D【詳解】考查點:七七事變。解題思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繁榮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D項符合題意;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獨立掌握革命武裝的開始,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會議結束后,發動了秋收起義,B不符合題意,排除;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為了轉嫁危機,于1931年9月18日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爆發了九一八事變,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答案為D。9.(2021·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滅亡中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一系列戰役,體現了中國軍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確的是A.謝晉元——武漢會戰 B.李宗仁——臺兒莊戰役C.彭德懷——平型關大捷 D.張自忠——淞滬會戰【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是由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等將領指揮的,其中李宗仁是第五戰區的司令官,B項正確;謝晉元在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A項錯誤,排除A項;林彪領導了平型關大捷,C項錯誤,排除C項;張自忠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D項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1·廣西貴港·中考真題)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材料描述的此次戰役A.取得了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B.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C.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D.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937年,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可知與淞滬會戰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選項C符合題意;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勝利是平型關戰役,A排除;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B排除;武漢保衛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D排除。故選C。11.(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題)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 史實 結論① 西安事變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② 淞滬會戰 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③ 臺兒莊戰役 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④ 武漢會戰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淞滬會戰發生在七七事變后的1937年8月—1937年11月,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②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選項B符合題意;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前途的悲觀看法;故①③④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故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2021·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武漢是一座承載了苦難與輝煌的光榮的城市,在這里(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C.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D.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的最大勝仗【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武漢會戰從日軍攻占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斃傷敵近4萬人,它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故選項C符合題意;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黃埔軍校創辦于廣州,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是臺兒莊戰役,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鹽城有很多以英烈姓名命名的地名,八(6)班同學搜集到部分英烈的一些信息(下表),發現他們都犧牲于( )A.北伐戰爭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內容可知英烈的犧牲時間為“1941年、1943年、1944年、1945年”,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到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因此可以判斷他們都是犧牲于抗日戰爭期間,故選B;北伐時期是1926年到1928年,排除A;解放戰爭時期是1946到1949年,排除C;抗美援朝是1950到1953年,排除D。14.(2021·廣東·中考真題)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政府采取發放農貸、支援牲畜、代制農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組、合作社等形式幫助群眾發展生產,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此可見,抗日根據地建設A.形式不僅多樣并且重視實效 B.體現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C.借鑒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為社會主義改造奠定基礎【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抗日根據地政府采取了發放農貸、支援牲畜、代制農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組、合作社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幫助群眾發展生產,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此可見,抗日根據地建設形式不僅多樣并且重視實效,故A項符合題意;題干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建設,不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排除B項;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主要實行余糧收集制、取消自由貿易等,材料不能體現相關內容,排除C項;從題干“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可知,題干材料所處的時間為抗戰時期,不可能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改造奠定基礎,排除D項。故選A項。15.(2021·甘肅天水·中考真題)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表格內容記錄的是( )時間 指揮者 規模 戰績1940年8~12月 彭德懷 路軍投入105個團 斃傷日偽軍25000多人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40年8~12月,彭德懷率領八路軍105個團,開展了百團大戰,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故選C;1937年淞滬會戰,1938年臺兒莊戰役,1937年平型關大捷,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6.(2021·四川·中考真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初三(2)班舉辦“致敬英雄”為主題的板報,下列可入選“抗日戰爭”板塊的是A.京漢鐵路工人領袖林祥謙 B.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C.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 D.戰斗英雄黃繼光【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為抗擊日軍而壯烈犧牲,可入選“抗日戰爭”板塊,故選B;A是1923年,是中共領導的工人罷工運動,排除;秋收起義是1927年八七會議后舉行的,C錯誤;D是抗美援朝時期的戰斗英雄,排除。17.(2021·陜西·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對這次會議表述正確的是( )A.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B.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C.確定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D.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陜西延安召開。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會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 故選B;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A錯誤;C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不符題意,排除;D是1923年中共三大的內容,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18.(2021·湖南岳陽·中考真題)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A.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B.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民族團結、民族抗爭【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時期,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一致,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戰爭洪流中;在中華民族的危急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他們浴血奮戰、不屈不撓,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任憑列強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因此,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故D項正確;ABC項均是抗戰勝利的因素,但與題干“決定性因素”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19.(2021·云南·中考真題)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這表明中國抗戰(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 B.促使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C.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D.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可知羅斯福對中國抗戰的重視,高度贊揚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作用,表明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故選D;ABC都是抗日戰爭的意義,但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20.(2021·四川·中考真題)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稱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窯洞中的預言”。“預言”指A.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抗戰勝利屬于中國 D.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提出《論持久戰》,就是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堅持持久的抗戰,最后必然能戰勝日本,所以“預言”就是抗戰勝利屬于中國,故選C;A是1927年八七會議內容,排除;B是在土地革命時期寫成的,排除;D是毛澤東在解放戰爭中針對國民黨的言論,排除。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21.(2021·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是哪次會議?此次會議當選中央局書記是誰?材料二 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艱難困苦、英勇犧牲,……紅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一如往昔。——斯諾《紅星照耀中國》(2)材料二中的“遠征”指什么事件?中國共產黨在“遠征”途中召開具有生死攸關轉折意義的是哪次會議?材料三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材料三所述內容是哪次會議制定的黨的政治路線?此次會議確立了哪一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4)2021年,“十四五”規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請你為中國共產黨走好新征程建言獻策。【答案】(1)中共一大。陳獨秀。(2)長征(紅軍長征)。遵義會議。(3)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4)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民主集中制,植根于人民大眾;加強黨內監督,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答出2點,或表述合乎題意即可)【詳解】(1)根據所學可知,1921年召開的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共一大上,陳獨秀被選舉為中央局書記。(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遠征”指的是紅軍長征;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會議是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4)要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民主集中制,植根于人民大眾;加強黨內監督,努力加強自身建設,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2.(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見圖)(1)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A________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請指出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起什么作用?材料二1941年10月,“掃蕩”太岳根據地的日、偽軍企圖在沁源(今山西省長治市)建立所謂“山岳剿共實驗區”。沁源抗日軍民以主力部隊、地方武裝、民兵和群眾相結合,組成13個游擊集團,對敵人進行反圍困斗爭。他們在以沁源城為中心的主要道路兩旁,組織20多個村鎮3200多戶1.6萬人轉移,對敵實施斷糧、斷水、斷交通。經過較長時間的圍困,迫使日、偽軍不得不退出抗日根據地。——摘自《中國共產黨史.第1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共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軍民的主要作戰形式。根據地軍民還創造了哪些戰法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材料三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加強國家政治、法律上層建筑領域的建設,更好地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成為重大而迫切的任務。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任務宣告結束。1954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肯定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B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4)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綜合上述材料,結合相關史實,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答案】(1)延安;在戰略上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對維持中國持久抗戰的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敵后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為中國革命保存和擴大了力量,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給后來的新中國建設積累了政治、經濟經驗。(2)運動戰、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夜襲戰、麻雀戰。(3)馬克思列寧主義。(4)中國共產黨是真正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為人民服務的政黨。【詳解】(1)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的作用主要是在戰略上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對維持中國持久抗戰的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敵后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為中國革命保存和擴大了力量,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給后來的新中國建設積累了政治、經濟經驗。(2)中共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軍民的作戰形式主要是運動戰、游擊戰;除此之外,根據地軍民還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夜襲戰、麻雀戰等戰法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3)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4)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是真正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為人民服務的政黨。23.(2018·貴州畢節·中考真題) 材料一: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兩岸,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長城。當此國難嚴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時,在團結御敵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材料二:溫家寶總理指出:中日兩國有著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歷史,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就要汲取歷史的教訓,開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關系的不斷改善和發展,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發動了長約14年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勢力—再美化、歪曲、否認侵華戰爭,隱瞞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參拜靖國神灶,篡改教科書,發表錯誤言論等。我們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1)中日兩國關系源遠流長。列舉唐朝時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史實。(2)列舉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兩次侵華事變的名稱。(3)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團結協作,共同抗日。列舉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抗戰的著名戰役及指揮者。(4)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而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5)如何理解中日關系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答案】(1)A.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與唐朝通好B.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等(2)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3)正面戰場:臺兒莊戰役,指揮:李宗仁;敵后戰場:百團大戰,指揮:彭德懷(4)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5)就是要汲取歷史教訓,開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建設祖國,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的錯誤言行;反對戰爭,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等。【詳解】(1) 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中日交往頻繁,除了民間交往外,日本政府也派遣使節團到中國交流,這就是遣唐使。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學習中國的文化。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754年,鑒真到達日本,向日本傳播佛學。(2)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軍借口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的一段鐵軌,向沈陽發動進攻并占領了沈陽,史稱九一八事變。1937年7月7月, 日軍炮轟盧溝橋,制造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3)根據所學可知, 1938年, 日軍進攻徐州,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血戰近20天,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史稱臺兒莊戰役。1940年秋,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八路軍在敵后戰場發動了百團大戰,對日軍給予了沉痛打擊。(4)根據所學可知,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5)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要汲取歷史教訓,開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建設祖國,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的錯誤言行;反對戰爭,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等。24.(2021·貴州遵義·中考真題)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背景材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請你們對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實際情況修改與此相關的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函(2017)1號”函件請回答:(1)根據背景材料要求,寫出“十四年抗戰”的起止年份。(2)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作出改編后的名稱是什么?并寫出在抗日戰場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3)綜合上述史實,談談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出的哪些精神品質?(寫出兩點即可)【答案】(1)1931年~1945年。(2)八路軍、新四軍;百團大戰。(3)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眾志 成城、自強不息等(任意兩個方面,有理即可)【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城。隨后,日軍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取得勝利。(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作出改編后的名稱是八路軍、新四軍;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以破壞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是抗日戰場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進行全民族的抗戰。在14年抗戰中,中國軍民體現出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眾志成城、自強不息等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三五年十月,新旅團旗揚,十二個小兒童,勇赴國難,離別爹……”這曲《新旅贊歌》謳歌了淮安的一群小學生于1935年奔赴全國進行愛國救亡宣傳的感人事跡。這群小學生“離別爹娘”的時代背景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日本侵略不斷加劇,民族危機嚴重 D.大小軍閥混戰,割據紛爭2.(201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下圖是號稱“中國第一所流亡大學”——東北大學遷徙路線圖(局部)。東北大學遷人關內的原因是( )A.參加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需要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C.中國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形勢所迫3.(2020·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文中“統一”指的是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全國統一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2020·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如圖漫畫寓意“抗戰時日本對中國的蠶食”。日本“蠶食”引發中國局部抗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淞滬會戰 D.南京淪陷5.(2021·寧夏·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漫畫家劉元創作于1938年的時政漫畫。該漫畫旨在告訴國人A.分散力量,血戰到底 B.齊心協力,戰略反攻C.團結御辱,全民抗戰 D.游擊戰爭,勝利關鍵6.(2021·四川綿陽·中考真題)下圖是某事件形勢示意圖。該事件是( )A.華北危機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7.(2021·河北·中考真題)抗戰時期,一位父親送給參軍的兒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從中,我們能感受到這對父子( )①救亡圖存的堅定決心 ②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③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 ④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題)歷史動因帶來歷史結果,追尋動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動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正確的是A.中共獨立掌握革命武裝一南昌起義 B.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一秋收起義C.日本擺脫經濟政治困境一九一八事變 D.實行全民族抗戰一西安事變9.(2021·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滅亡中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一系列戰役,體現了中國軍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確的是A.謝晉元——武漢會戰 B.李宗仁——臺兒莊戰役C.彭德懷——平型關大捷 D.張自忠——淞滬會戰10.(2021·廣西貴港·中考真題)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材料描述的此次戰役A.取得了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B.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C.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D.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11.(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題)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 史實 結論① 西安事變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② 淞滬會戰 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③ 臺兒莊戰役 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④ 武漢會戰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12.(2021·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武漢是一座承載了苦難與輝煌的光榮的城市,在這里(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C.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D.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的最大勝仗13.(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鹽城有很多以英烈姓名命名的地名,八(6)班同學搜集到部分英烈的一些信息(下表),發現他們都犧牲于( )A.北伐戰爭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14.(2021·廣東·中考真題)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政府采取發放農貸、支援牲畜、代制農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組、合作社等形式幫助群眾發展生產,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此可見,抗日根據地建設A.形式不僅多樣并且重視實效 B.體現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C.借鑒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為社會主義改造奠定基礎15.(2021·甘肅天水·中考真題)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表格內容記錄的是( )時間 指揮者 規模 戰績1940年8~12月 彭德懷 路軍投入105個團 斃傷日偽軍25000多人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16.(2021·四川·中考真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初三(2)班舉辦“致敬英雄”為主題的板報,下列可入選“抗日戰爭”板塊的是A.京漢鐵路工人領袖林祥謙 B.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C.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 D.戰斗英雄黃繼光17.(2021·陜西·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對這次會議表述正確的是( )A.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B.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C.確定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D.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8.(2021·湖南岳陽·中考真題)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A.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B.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民族團結、民族抗爭19.(2021·云南·中考真題)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這表明中國抗戰(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 B.促使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C.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D.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20.(2021·四川·中考真題)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稱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窯洞中的預言”。“預言”指A.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抗戰勝利屬于中國 D.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21.(2021·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是哪次會議?此次會議當選中央局書記是誰?材料二 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艱難困苦、英勇犧牲,……紅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一如往昔。——斯諾《紅星照耀中國》(2)材料二中的“遠征”指什么事件?中國共產黨在“遠征”途中召開具有生死攸關轉折意義的是哪次會議?材料三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材料三所述內容是哪次會議制定的黨的政治路線?此次會議確立了哪一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4)2021年,“十四五”規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請你為中國共產黨走好新征程建言獻策。22.(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見圖)(1)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A________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請指出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起什么作用?材料二1941年10月,“掃蕩”太岳根據地的日、偽軍企圖在沁源(今山西省長治市)建立所謂“山岳剿共實驗區”。沁源抗日軍民以主力部隊、地方武裝、民兵和群眾相結合,組成13個游擊集團,對敵人進行反圍困斗爭。他們在以沁源城為中心的主要道路兩旁,組織20多個村鎮3200多戶1.6萬人轉移,對敵實施斷糧、斷水、斷交通。經過較長時間的圍困,迫使日、偽軍不得不退出抗日根據地。——摘自《中國共產黨史.第1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共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軍民的主要作戰形式。根據地軍民還創造了哪些戰法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材料三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加強國家政治、法律上層建筑領域的建設,更好地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成為重大而迫切的任務。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任務宣告結束。1954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肯定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B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4)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綜合上述材料,結合相關史實,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23.(2018·貴州畢節·中考真題) 材料一: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兩岸,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長城。當此國難嚴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時,在團結御敵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材料二:溫家寶總理指出:中日兩國有著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歷史,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就要汲取歷史的教訓,開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關系的不斷改善和發展,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發動了長約14年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勢力—再美化、歪曲、否認侵華戰爭,隱瞞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參拜靖國神灶,篡改教科書,發表錯誤言論等。我們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1)中日兩國關系源遠流長。列舉唐朝時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史實。(2)列舉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兩次侵華事變的名稱。(3)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團結協作,共同抗日。列舉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抗戰的著名戰役及指揮者。(4)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而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5)如何理解中日關系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24.(2021·貴州遵義·中考真題)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背景材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請你們對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實際情況修改與此相關的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函(2017)1號”函件請回答:(1)根據背景材料要求,寫出“十四年抗戰”的起止年份。(2)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作出改編后的名稱是什么?并寫出在抗日戰場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3)綜合上述史實,談談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出的哪些精神品質?(寫出兩點即可)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共27張PPT)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精品課件中國近代史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新課標下教學評一致性評價目標時空學史知識梳理核心素養思維導圖鏈接中考南寧三中 梁學聰 qq:2807609224版權所有,不得上傳到網絡,如有發現,法律起訴南寧三中 梁學聰 qq:2807609224版權所有,不得上傳到網絡,如有發現,法律起訴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評價目標·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列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時空學史階段特征:(1)政治:隨著日本侵略的加劇,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經過14年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2)經濟:日本侵略者對淪陷區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國民政府在國統區強化全面統治,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3)思想: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時間地點1931年9月18日沈陽柳條湖事件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內)占領東北三省,并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戰。導火線應對結果影響背景中國:蔣介石全力“圍剿”紅軍,國共十年內戰給了日本可乘之機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擺脫經濟政治困境。圖說歷史知識點1:九一八事變知識梳理時間目的經過結果影響背景1936年12月12日(雙十二事變)逼蔣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2)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①民族危機加劇,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根本)②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③蔣介石堅持內戰政策: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知識點2:西安事變圖說歷史知識梳理時間地點概況影響英雄人物結果1937年7月7日北平盧溝橋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趙登禹、佟麟閣北平、天津相繼失陷。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知識點3:七七事變圖說歷史知識梳理背景時間屠殺人數認識1937年淞滬會戰后,上海、南京相繼淪陷1937年12月13日30萬以上(1)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2)我們要反對戰爭,爭取和平;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抬頭,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知識點4:南京大屠殺圖說歷史30萬以上知識梳理時間形成標志表現意義1937年9月~1946年6月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抗擊日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軍事改編協同作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新四軍等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辟敵后戰場知識點5:第二次國共合作知識梳理戰役 概況 影響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間:1937年8月人物:姚子青、謝晉元結果:上海失陷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時間:1938年3月人物:李宗仁結果:勝利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時間:1938年6月大捷:江西萬家嶺大捷結果:1938年10月,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間:1941年12月結果:勝利(1)國內: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2)國際: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知識點6:正面戰場知識梳理戰役 概況 影響平型關大捷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百團大戰時間:1937年9月人物:林彪-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結果:勝利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建立:延安-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發展:人民游擊戰爭;根據地建設-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長期堅持并取得勝利的基地時間:1940年下半年背景: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人物:彭德懷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知識點7:敵后戰場知識梳理表現意義(2)國內社會各階層:各地青年學生、廣大婦女、工人、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支援抗戰。日本侵略者陷入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1)棗宜會戰-張自忠;反“掃蕩”作戰-左權背景日本對華政策改變③對占領區進行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①對國民政府政治誘降②對共產黨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國內各方態度汪精衛-建立偽國民政府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共產黨-大生產運動知識點8:全民族抗戰知識梳理時間意義地點背景內容國內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延安1945年4月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①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③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知識點9:中共七大圖說歷史知識梳理原因啟示意義②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1)落后就要挨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全民族團結起來才能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勝利(2)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敢于抗擊侵略的斗爭精神(3)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同時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4)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上民族復興之路①決定因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全民族抗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③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國內國際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知識點10:抗日戰爭的勝利知識梳理【認識啟示】1.西安事變是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正義之舉,充分體現了兩位將軍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2.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黨;3.西安事變得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而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根本原因。4.我們要以民族利益為重,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我們要學習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細節提示】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1937年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核心素養黨的創建時期國共對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國共產黨成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指明方向開天辟地生死攸關中共28年奮斗歷程之五大關鍵詞(1921-1949)1921-中共一大1935-遵義會議1949-七屆二中全會1945-中共七大1927-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日出東方力挽狂瀾燈塔指引13542星火燎原進京趕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標志性事件核心素養1毛澤東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3三個代表2002年中共十六大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4科學發展觀2012年中共十八大2鄧小平理論1997年中共十五的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體系1976文革結束1921中共一大1927八七會議1935遵義會議1945中共七大1949新中國成立1956三大改造開始萌芽初步形成達到成熟繼續 發展曲折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思想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轉變核心素養【認識啟示】1.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2.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3.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思想;4.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必須從國情出發,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細節提示】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了重要準備。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7年十七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改革開放的發展理念。2012年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2017年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核心素養九一八事變示意圖與盧溝橋事變形勢示意圖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示意圖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反映內容 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1911年武昌起義 1926~1928年的北伐戰爭關鍵信息 武昌起義地點、湖北、武昌、南京、楚望臺 北伐軍進軍路線、廣州、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核心素養項目 甲午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戰爭 領導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 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分別開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對敵民眾 動員 清政府壓制民眾的抗日熱情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戰略 戰術 李鴻章采取避戰自保、消極應戰的方針,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兩大戰場互相配合,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持久抗戰的方針,并把游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最后贏得了勝利國際 環境 西方列強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無恐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中國抗戰得到蘇、美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近代兩次中日戰爭不同結局的原因。核心素養材料一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15日)(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設問: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為推動全民族抗戰所做的努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政策的變化。答案:努力:接受國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取消蘇維埃政府與紅軍番號。變化:由武裝反抗國民黨到接受國民政府委員會的指導。核心素養材料二 它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在國家主權的收復與鞏固方面大有進展,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不斷提升的三級跳……在舊的國際體系解體之后,中國積極參與了新的國際體系的創造,并由此而在國際事務中擔當重要角色。——摘編自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設問:依據文字材料,結合史實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如何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的?答案:說明: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中國國家主權得到一定的恢復,取得了在國際社會的平等地位;收復失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回歸祖國;參與國際事務,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核心素養材料三 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設問:國民黨“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的戰例?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什么作用?(側重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事件:臺兒莊戰役。作用:(1)、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3)、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后戰場的開辟,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4)、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5)、“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思維導圖中考鏈接(2021·湖南中考真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時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B.華北事變,華北形勢危急C.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爆發 D.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2021·黑龍江中考真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爭取抗口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這條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C.國民黨發表國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變的爆發AA中考鏈接(2021·安徽中考真題)1937年3月,陜甘寧邊區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確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給農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這一做法有助于A.團結各階級共同抗戰 B.廢除封建土地制度C.打擊國民黨投降勢力 D.結束國共十年內戰\(2021·重慶中考真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后,與國民黨中的進步人士、民主黨派人士、知識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廣交朋友。這是為了( )A.組織工農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B.打破國民黨的軍事“圍剿”C.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確立重慶的金融中心地位1AC中考鏈接(2021·江蘇中考真題)1942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對某次會戰發表社論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戰,使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香港陷落、馬尼拉失守、馬來亞危急之際,有著中國戰場的勝利,以鼓舞友邦,以打擊敵人。”這場會戰是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2021·貴州中考真題)劉大年《抗日戰爭時代》一書中記載:從“七七事變”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國關內戰場的陸軍,平均每年占總兵力的76.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陸軍主力仍分布在中國戰場。中國能牽制日軍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為( )A.中國戰場是日軍唯一的戰場 B.中國擁有先進武器裝備C.中國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 D.蘇聯紅軍進駐中國東北DC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列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學習評價標準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能得評價任務一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1、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1931年 沈陽 局部侵華)——七七事變(1937年 北平 全面侵華)——進駐上海,攻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殺……2、中國的抗戰——起點、序幕——全民族抗戰(國共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1936.12)(為何和解?和解意義?)(2)正式建立——《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1937.9)全民族抗戰(1)正面戰場(國民黨)——給予敵人重大殺傷,振奮了民族精神,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①初期(防御)淞滬會戰(1937年8至11月 粉碎迷夢,激發斗志)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李宗仁)最大勝仗,堅定信念武漢會戰(1938年6月至10月 江西萬家嶺戰役)使日本速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②中期(相持)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此時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其勝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棗宜會戰(1940年5至6月)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③后期(反攻)豫湘桂戰役(1944年) 一潰千里(2)敵后戰場(共產黨)——中共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①初期(防御)——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首捷②中期(相持)——百團大戰(1940 彭德懷 華北 破襲戰 ……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地雷戰、地道戰等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發展生產(101面)③后期(反攻)——局部反攻(1944年)和大反攻(1945年8月)三、結果——抗戰勝利1、準備條件——中共七大(1945.4 延安)政治路線(106面)、毛澤東思想——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2、日本投降(1945.8.15)3、亞洲戰事結束(1945.9.2)——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四、勝利意義和原因1、意義——(1)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共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礎;(3)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其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4)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列舉史實如下)①1942年1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參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②1943年11月,出席開羅會議,發表《開羅宣言》③1945年7月,發表《波茨坦公告》④1945年,參與聯合國的創建,成為五大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2、原因(1)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2)中共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能舉例說明,見106面材研)(3)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配合和支持(經濟援助、軍事援助)(4)抗戰是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3、啟示(1)落后就要挨打,要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2)國共合則兩利,分則兩傷;(3)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4)只有中共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上民族復興之路。評價任務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材料一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15日)(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設問: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為推動全民族抗戰所做的努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答案:努力:接受國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取消蘇維埃政府與紅軍番號。變化:由武裝反抗國民黨到接受國民政府委員會的指導。黨政策的變化。材料二 它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在國家主權的收復與鞏固方面大有進展,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不斷提升的三級跳……在舊的國際體系解體之后,中國積極參與了新的國際體系的創造,并由此而在國際事務中擔當重要角色。——摘編自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設問:依據文字材料,結合史實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如何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的?答案:說明: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中國國家主權得到一定的恢復,取得了在國際社會的平等地位;收復失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回歸祖國;參與國際事務,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材料三 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設問:國民黨“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的戰例?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什么作用?(側重歷史解釋)事件:臺兒莊戰役。作用:(1)、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3)、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后戰場的開辟,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4)、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5)、“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1.(2021·湖北·孝昌縣教學研究室模擬預測)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中國近代通史》稱:“共產黨看到了西安事變并非張、楊的個人行為,于是緊緊抓住了抗日的旗幟....以此為據,促成了國共的再次合作。這次合作,不僅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初步改變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由此可見(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國民政府實現了全國統一C.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D.中國共產黨是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政黨【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共產黨……于是緊緊抓住了抗日的旗幟....以此為據,促成了國共的再次合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不是正式形成,排除A項;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改旗易幟,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對全國的統一,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是代表絕大數人民利益的政黨,但材料主要敘述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推動國共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2.(2021·廣東南海·一模)“所謂抗日戰爭的起點,簡言之,就是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的開始時間問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一個從小到大、由局部地區抗戰逐漸發展到全國性抗戰的歷史過程。”這一觀點認為抗日戰爭的起點應為A.九一八事變 B.一 二八事變 C.華北事變 D.盧溝橋事變【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了沈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開始局部侵華,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由此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A正確;一 二八事變是1932年比九一八事變晚,排除B;華北事變是1935年,排除C;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是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排除D。故選A。3.(2021·湖北·孝昌縣教學研究室模擬預測)1938年3月,國民黨在《抗戰建國綱領》中指出:“加緊全國軍隊政治訓練,使全國官兵明了抗戰建國的意義,一致為國效命;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與正式軍隊共同抗戰,并在敵后發動普遍的游擊戰。”這反映了( )A.國民黨把主要精力投入了敵后戰場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國民黨主張全面抗戰、積極抗日 D.國民黨開始意識到聯合抗日的重要性【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加緊全國軍隊政治訓練,使全國官兵明了抗戰建國的意義,一致為國效命;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與正式軍隊共同抗戰,并在敵后發動普遍的游擊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國民黨主張全面抗戰、積極抗日。C項正確;國民黨把主要精力投入了敵后戰場,在題干內容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史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排除B項;國民黨開始意識到聯合抗日的重要性,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4.(2021·廣東佛山·一模)《川將鄧錫侯之子憶抗戰柱事》中寫道:“那時候成都還有城門,四個方向的城門都有人募捐。隨便哪個走那里過,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錢的。”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北洋軍閥橫征暴斂 B.全民支持民族抗爭C.國民政府苛捐雜稅 D.民主革命風起云涌【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川將鄧錫侯之子憶抗戰柱事》”可知,這些現象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材料“那時候成都還有城門,四個方向的城門都有人募捐。隨便哪個走那里過,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錢的”說明,全民支持抗戰,B項正確;抗日戰爭時期是南京國民政府,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人民主動捐錢,不是國民政府收苛捐雜稅,排除C項;D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5.(2021·廣西江州·三模)《謝晉元與八百壯士》中“我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達成抗戰神圣之目的,復興中華民族,為千秋萬世基業計,雖犧牲千萬人之生命,亦無所悔恨!似此四百余之我等孤軍,實滄海之一粟……租界的庇護以保生命,我等絕未作此想。”謝晉元與“八百壯士不肯撤入租界”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強不允許國民政府軍進入租界 B.國民政府想得到外國人的同情和支持C.顯示了國共兩黨緊密合作,共同抗日 D.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復興中華【答案】D【詳解】依據“我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達成抗戰神圣之目的,復興中華民族,為千秋萬世基業計……”可見反映了了謝晉元與“八百壯士不肯撤入租界”的主要原因是堅持抗戰,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復興中華民族,D正確;依據“租界的庇護以保生命,我等絕未作此想”可見并不是西方列強不允許國民政府軍進入租界,也不是國民政府想得到外國人的同情和支持,而是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已經做好了為抗戰犧牲的準備,AB排除;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對應的是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淞滬會戰的史實,題干沒有體現國共兩黨共同抗日,C排除。故選D。6.(2021·山西榆次·一模)“臺兒莊勝利之后,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應是‘準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么‘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后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 可見A.臺兒莊戰役并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B.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獲得的重大勝利C.人們對抗日戰爭艱苦性持久性認識不足D.臺兒莊戰役提升了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答案】C【詳解】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1945年取得勝利,經過了14年的艱苦抗戰。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題干“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表明當時的人們對抗日戰爭艱苦性持久性認識不足,故C符合題意;臺兒莊戰役并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的說法錯誤,排除A;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獲得的重大勝利的說法正確,不是對題干材料的正確解讀,排除B;臺兒莊戰役提升了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不是對題干材料的正確解讀,排除D。故選C。7.(2021·廣東陽西·一模)民國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報》的社論寫到:“華北方面,我軍采取英勇的攻勢,所獲戰果,最為偉大,在三年抗戰中,創造了敵后游擊戰爭的少有的輝煌記錄。”該社論評論的戰役A.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打破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迷夢C.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D.堅定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信息,民國29年是1940年,華北、英勇攻勢、抗戰、敵后,可判斷是百團大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民抗戰的信心,故D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A、C錯誤;武漢會戰打破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迷夢,故B錯誤。綜上故選D。8.(2021·安徽長豐·二模)有統計資料顯示,在衛國戰爭中,蘇軍平均消耗炮彈30發、子彈1300發、手榴彈9枚和航空炸彈230公斤才斃傷一名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平均消耗3噸彈藥斃傷一名日軍。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平均消耗約30發子彈、7枚手榴彈斃傷一名日軍。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德軍的戰斗力強于日軍 B.八路軍的抗戰最為艱苦C.蘇聯工業生產能力最強 D.美對二戰勝利貢獻最大【答案】B【詳解】依據題干“蘇軍平均消耗炮彈30發……7枚手榴彈斃傷一名日軍。”結合所學知識,在戰爭中,人的意志作用非常重要,不過最終還要靠物質力量。德日意法西斯被最終擊敗,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被反法西斯陣營的物質力量所壓倒。中國的國力弱,武器落后。特別是八路軍武器落后,彈藥缺乏,在這種情況下,斃傷一名敵人比蘇聯、美國斃傷一名敵人消耗的戰略物資少,說明了八路軍的抗戰最為艱苦。B符合題意;題干中沒有體現出德軍的戰斗力強于日軍。A不符合題意;二戰時期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最強。C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沒有體現出美對二戰勝利貢獻最大。D不符合題意;故選B。9.(2021·江蘇鎮江·二模)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這段話最能證明A.日軍實力遠超中國 B.中國軍隊英勇作戰C.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論 D.中國實現全民族抗戰【答案】D【分析】【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日本全面侵華之際,中國實現全民族抗戰,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仇敵愾,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國際地位。正如材料所說,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D項符合題意;“日軍實力遠超中國”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團結抗戰,不僅僅是中國軍隊英勇作戰,排除B項;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論被中國的全民族抗戰打破,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1·甘肅平涼·模擬預測)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多次會議。下列表述中屬于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是A.確定中國共產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B.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C.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D.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七大的召開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D項正確;中共一大確定中國共產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排除A項;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排除B項;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排除C項。故選D項。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11.(2021·湖北樊城·一模)[抗日戰爭]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主要戰場及時間表材料二:整個抗日戰爭,是靠兩個戰場支持的……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雖然敗仗居多,犧牲慘重,但畢竟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但是如果離開了敵后戰場對日軍 的牽制,離開了敵后根據地對日本占領者的騷擾和打擊,正面戰場堅持的時間是極為有 限的。——摘自《正確看待抗戰兩個領導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材料三:抗日戰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督程度,……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抗戰燃起中國現代國家夢想》(1)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要特點。(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各自發揮的作用。(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答案】(1)開始的時間最早;持續的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正面戰場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敵后戰場對日軍進行牽制、騷擾和打擊。(3)說明:促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民族、民主意識;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民主革命進程。【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主要戰場及時間表”中“開始時間1931年9月18日”可以看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要特點:開始時間早;根據材料中“開始時間1931年9月18日,結束時間1945年9月2日”可得出特點:持續的時間長;根據材料“中國戰場”可得出特點是: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根據材料二“……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雖然敗仗居多,犧牲慘重,但畢竟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發揮的作用:正面戰場阻滯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根據材料二“但是如果離開了敵后戰場對日軍 的牽制,離開了敵后根據地對日本占領者的騷擾和打擊,正面戰場堅持的時間是極為有 限的。”可得出敵后戰場發揮的作用:敵后戰場對日軍進行牽制、騷擾和打擊。(3)根據材料三“抗日戰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督程度……”結合所學知識,抗日戰爭促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民族、民主意識;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民主革命進程。所以說抗日戰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目標導航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目標評價一體系構建當堂測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八上)(學生版)(學評案).doc 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八上)(教師版)(學評案).doc 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品課件).pptx 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八上)(學生版)(真題演練).doc 專題1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八上)(教師版)(真題演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