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第1課時 傳統文化的繼承一、傳統文化面面觀1.傳統文化的含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的文化。課前自主學習相對穩定性2.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1)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_________之一。(2)傳統建筑的繼承:建筑被稱為___________,中國古代建筑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_________。(3)傳統文藝的繼承:中國傳統文藝,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_________的重要組成部分。(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_________、生活方式和中國的_________具有深刻影響。基本形式凝固的藝術重要標志燦爛文化價值觀念社會發展二、傳統文化在今天1.傳統文化的特點:(1)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_________,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_________。(2)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_________、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_________。提醒:除了以上兩個特點,傳統文化還有繼承性等特點。基本特征因時而變民族特色精神紐帶2.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1)積極作用:如果能順應_________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_____作用。(2)消極作用:如果_________,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_____作用。提醒:對傳統文化作用的分析,需要從積極作用、消極作用兩個方面進行。社會生活積極一成不變消極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1)對民族、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_________。(2)對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_________,更好地創造新生活。興旺發達全面發展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具體要求:(1)正確態度:“_________、去其糟粕”,_________,古為今用。(2)具體要求:①保持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_________要求的、_________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②改造剔除: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_________要求的、_____的、_____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取其精華批判繼承社會發展積極向上社會發展落后腐朽【自我小測】[判一判](下列觀點,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傳統文藝被稱為凝固的藝術。 ( )提示:被稱為凝固的藝術的是傳統建筑,而不是傳統文藝。2.傳統文化是固定不變的。 ( )提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會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3.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 )提示: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4.傳統文化對社會與個人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 )提示:不同性質的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后的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起阻礙作用。√×[選一選]1.閱讀下面兩塊牌匾。這兩塊牌匾的內涵,主要表現了傳統文化中的 ( )A.傳統習俗 B.傳統建筑C.傳統思想 D.傳統文藝【解析】選C。該題考查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傳統文化有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該題中兩塊牌匾的和睦、祖德都屬于傳統思想的范疇,C符合題意;排除A、B、D。2.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說明對待傳統文化應該 ( )①辯證繼承?、谕脐惓鲂隆、廴胬^承?、艽袁F代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材料強調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相關內容,說明要辯證繼承傳統文化,①符合題意;排除③;材料強調要結合時代要求創新,②符合題意;④忽視了傳統文化的作用,觀點錯誤。3.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商業倫理文化,提倡“和氣生財”,主張“誠實守信”。時至今日,“和氣”“誠信”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這說明 ( )①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傳承性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④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選A。我國傳統的誠信文化在當今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說明了文化具有傳承性,②正確;“和氣”“誠信”等商業倫理文化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說明了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反作用,①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沒有體現出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排除③;材料沒有強調文化的民族性,排除④。4.民諺云:“二十八,貼年畫?!彪S著新年腳步的臨近,天南地北的中國人曬出了自家的新年布置:手寫春聯、手工年畫、手工剪紙、親手編織的中國結,到處充盈著濃濃的“年味”。這表明( )A.傳統文化重新回到現實生活B.對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和發揚C.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D.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標志【解析】選C。傳統文化本就流傳于現實生活,排除A。B錯誤,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D錯誤,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不是傳統文化的標志。隨著新年的到來,人們曬出了自家的新年布置:手寫春聯、手工年畫、手工剪紙、親手編織的中國結,到處充盈著濃濃的“年味”,這表明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C符合題意。5.2019年12月13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召集滬上中醫藥界專家代表,舉辦“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專題研討會”。中醫藥學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其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辯證的思維方式以及從時間、空間的整體系統把握疾病的方法,都與中國傳統一脈相承,在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中,中醫的一些治療方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效果。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點③中華文化是推動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根基④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中醫藥學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在今天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表明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②④符合題意;材料中未體現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也沒有涉及中華文化是推動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根基,①③不合題意。本題選D。6.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文化由來已久。但封建社會卻片面強調“愚孝”,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枷鎖。由此看來,應該( )A.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D.求同存異,相互借鑒【解析】選B。材料強調封建社會的“愚孝”束縛了人的發展,因此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B符合題意;A與題意不符;C是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D是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傳統文化的繼承主題一 傳統文化的特點與作用 【問題探究】 情景 從20世紀50年代的幾尺花布,到改革開放后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再到如今一些地方用百元鈔票“稱斤論兩”,國內一些地方不斷加碼的“彩禮”正在將一些普通父母壓得喘不過氣來。其中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不僅彩禮翻了番,房子、汽車等也成了結婚標配。天價彩禮是各地都有,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彩禮都是一年一個漲幅,多少家庭都在一場婚事中直接再次陷入貧困,還有一些家庭由于實在承受不了而逼得父母自殺。其實天價彩禮的出現在于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被放大了。在中國傳統習俗中,男方在迎娶時要給女方一些彩禮,但是在傳統文化中,彩禮只是象征意義,寓意著新婚男女的美好生活。問題:1.“彩禮”涉及傳統文化的哪種表現形式 其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1)傳統習俗。(2)①傳統習俗世代相傳,具有相對穩定性;②傳統習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2.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取決于哪些因素 提示:(1)傳統文化的性質(既有精華,也有糟粕)。(2)是否能夠因時而變,與時俱進。3.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你認為應如何解決“天價彩禮”問題以引導婚姻風俗回歸健康理性 提示:“天價彩禮”屬于陳規陋習,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探究總結】1.準確理解傳統文化的特點:(1)繼承性。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首先傳統文化產生于過去,具有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其次傳統文化延伸到現在,仍然保留在民族的發展進程之中。(2)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與時俱進。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穩定”是“相對穩定”,而非“永恒不變”。(3)鮮明的民族性。作為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2.全面認識傳統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作用的兩面性與傳統文化的作用的兩面性(2)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的原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深化點撥】傳統文化不等于古代文化(1)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針對文化的時代劃分的;傳統文化是針對文化的傳承性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2)把傳統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從而認為繼承傳統就是復古,甚至認為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是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反對傳統,都是錯誤的認識。【探究訓練】1.(2019·煙臺高二檢測)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天,知廉明恥作為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仍發揮重要作用。這體現了傳統文化 ( )①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實踐活動②始終決定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③在世代相傳中具有相對穩定性④在社會變遷中被現代文化所替代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選C。傳統文化在今天仍發揮著重要作用,說明傳統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具有相對穩定性,①③符合題意;②錯在“決定”;④錯在“替代”。【深化點撥】區分傳統文化的兩大特點(1)相對穩定性是從縱向的角度及歷史的角度來說的,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由過去到現在具有歷史繼承性。(2)鮮明的民族性是從橫向角度來說的,是指一個民族文化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處。2.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猜燈謎、吃月餅、燃燈、賞月等是我們在中秋節時的固有習俗。下列對中秋節的習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它被稱為凝固的藝術B.它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下來的形式C.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對穩定性【解析】選A。中秋節的習俗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下來的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對穩定性,B、C、D都是關于傳統習俗的正確認識,排除;傳統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A錯誤。3.貼窗花,寫春聯,辭舊迎新;年夜飯,壓歲錢,闔家團圓;發微信,拜大年,走親訪友;花各異,韻相同,歲歲年年。中國式過年魅力無窮,在于它 ( )A.涌動著人們對中華民族強烈的認同感B.引領著現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潮流C.匯集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大全D.展現了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圖景【解析】選A。本題的題眼是“貼窗花”“年夜飯”“拜大年”“花各異,韻相同”。由此可知,題干強調的是中國式過年蘊含著人們對中華民族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所以A符合題意。【知識拓展】正確認識不同文化現象(1)從性質上講,文化有優秀和腐朽之分。(2)從時效上講,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別。(3)從國別上看,文化可以分為中華文化與外域文化。(4)從時間上看,又可分為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5)從層次上看,有高雅文化、通俗文化。【補償訓練】 中華文化具有比血更強的凝聚力,它能夠把全世界中華兒女的心連在一起。不尊重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這主要是因為 ( )A.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B.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C.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解析】選D。題干強調尊重傳統文化對于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D項符合題意;其余選項不是其原因。4.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兩個人工島島頭共有四個青銅鼎,分別刻寫著“海底繡花、筑島奇跡、蛟龍出海、圓夢伶仃”的字樣,這些鼎的浮雕、紋理樣式都是采用獨特的中國傳統的元素,它們記載著這項超級工程的筑夢歷程。這說明 ( )①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發展②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③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④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材料強調了港珠澳大橋上的青銅鼎,刻寫著“海底繡花、筑島奇跡、蛟龍出海、圓夢伶仃”的字樣,這些鼎的浮雕、紋理樣式都是采用獨特的中國傳統的元素,這體現了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和鮮明的民族性,②④符合題意;①錯誤,傳統文化有優秀與糟粕之分,優秀的傳統文化會促進社會發展;③錯誤,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5.“誠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泵康角迕鞴?陜西省黃陵縣都會隆重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萬余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代表,滿懷虔誠與崇敬之情,穿過軒轅橋,登上龍尾道,齊聚于軒轅殿祭祀廣場,共同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②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來源③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④傳統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選B?!肮儡庌@黃帝”表明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①符合題意;萬余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代表齊聚于軒轅殿祭祀廣場,共同祭拜軒轅黃帝,表明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③符合題意。故選B。主題二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問題探究】 情景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風建設的一席話,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家訓、家譜、家書……曾幾何時,這些一代代相傳不輟的“傳家寶”沉睡在老家的箱底,止語于祖祠的垣壁。隨著建在毓賢街的揚州家風展示館對外開放,古今揚州“好家風”越來越多從塵封走出,打開電視看家風,親友聚會談家風,論壇發帖曬家風,揚州家風文化建設正在形成新風尚。問題:1.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談談為什么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提示:(1)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統家風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2)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2.對于“家風”文化,我們全盤繼承下來會怎么樣 提示:束縛人們的思想,阻礙個人的進步,進而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3.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需要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家風”文化 提示:“家風”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面對傳統家風,我們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合理成分,剔除和改造不合理因素。【探究總結】 全面認識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是什么——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是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2)為什么——對待傳統文化采取這種態度的原因(意義):因為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具有兩面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3)怎么辦——辯證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對待傳統文化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即使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不能無批判地全盤吸收。因為精華也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我們必須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對它們進行改造。【深化點撥】“取其精華”與“去其糟粕”的關系(1)同一傳統文化的內容,可能既有精華,又有糟粕。面對這種狀況,需要認真具體地分析,區別對待。(2)“取其精華”是文化發展的根基,“去其糟粕”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環節。只有不斷拋棄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探究訓練】1.古代留傳的許多家訓不乏經典,但其中也有很多封建義理說教。對待古代留傳下來的家訓,我們的正確態度是 ( )①辯證地分析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②將其作為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③對其中落后和腐朽的內容加以改造或剔除④大力弘揚并積極傳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古代留傳的許多家訓不乏經典,但其中也有很多封建義理說教,因此,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其中落后和腐朽的內容加以改造或剔除,①③正確;材料中的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因此,不能將其作為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需要對其批判繼承,不能大力弘揚并積極傳承,排除②④。2.盤龍藻井變身雨傘,飛檐角上的瑞獸蹲踞在鉛筆上,朝珠成了時尚耳機……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改人們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館藏文物和古典建筑為元素創作了多款熱銷產品。這說明 ( )A.文化繼承的核心是發掘其經濟價值B.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需要保持穩定C.文化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可以對接D.應當通過市場運作,發揮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解析】選C。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產品熱銷,說明文化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可以對接,C符合題意;文化繼承的核心在于其文化價值,A觀點錯誤;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其基本特征不變,具體內涵因時而變,B錯誤;傳統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D錯誤。3.借助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讓人們足不出戶即可體驗國粹之美、非遺之妙、民樂之雅。由此可見,現代傳媒( )①能夠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創新②有助于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④可以促進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借鑒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選C。借助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讓人們足不出戶即可體驗文化之美,說明了現代傳媒有助于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從側面說明了現代傳媒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②③說法正確。社會實踐能夠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創新,①夸大了現代傳媒的作用,故排除;材料中沒有說明現代傳媒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借鑒的作用,故④排除。本題選擇C項。4.(2019·襄陽高二檢測)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時代,“?;丶铱纯础背蔀樯鐣嶙h的話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過去,人們推崇“父母在,不遠游”;現在,社會倡導“?;丶铱纯础?。這告訴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B.破除陋習,移風易俗C.博采眾長,求同存異 D.批判繼承,推陳出新【解析】選D。“?;丶铱纯础崩^承了“父母在,不遠游”的“孝”,同時順應社會變遷,將“不遠游”改為“常回家看看”,做到了推陳出新,D符合題意;A混淆了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態度;材料沒有涉及“陋習”,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博采眾長、求同存異,C與材料無關。【易錯警示】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1)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2)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一方面,是指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基本特征,這些基本特征是不變的;但是另一方面,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3)認為“傳統文化一成不變”是錯誤的,是對其相對穩定性的片面理解。【補償訓練】 歷經數千年智慧凝結,“孝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曾在修身養性、調適人際關系、維護社會安定等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但也曾表現出愚民性、不平等性等消極的一面。對此我們應 ( )A.全盤吸收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C.移風易俗 D.全盤否定、全部拋棄【解析】選B。傳統孝文化中“修身養性、調適人際關系、維護社會安定”是精華,但表現出來的愚民性、不平等性等是糟粕,因此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故答案選B。PAGE8(共17張PPT)第2課時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_________,發展是繼承的_________。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_____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課前自主學習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繼承2.正確把握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及其意義: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提醒:文化發展,既需要文化的交流,又需要文化的繼承。要注意二者的區別,文化交流指向的是文化的多樣性,指文化間的橫向聯系;文化繼承指向的是文化的繼承性,指文化間的縱向聯系。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決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2.重要因素:(1)_________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2)_________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思想運動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功能: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_______ 活動,具有選擇、傳遞、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2.作用:(1)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_____給下一代。(2)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_____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能動性創造傳遞傳承【自我小測】[判一判](下列觀點,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文化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在繼承的過程中發展。 ( )提示:該觀點顛倒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由于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所以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由于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所以文化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2.思想運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 )提示:決定文化的發展方向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而不是思想運動。××3.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 ( )提示: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所以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4.思想運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提示:思想運動雖然對文化發展起重要作用,但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的只能是教育。√×[選一選]1. 隨著現代科技和醫學知識的普及,中醫針灸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內容,如電針療法、激光針灸等。這些治療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針灸的治療效果,而針灸傳統技法和與經絡俞穴相關的治療方法在醫療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少。這啟示我們發展傳統文化必須認識到 ( )A.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B.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C.要先繼承再發展D.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解析】選A。A是我們發展傳統文化必須注意的問題,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C錯誤;D與客觀事實不符,排除。2.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故宮人的心愿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讓“故宮”真正走向“故宮博物院”!讓故宮“火”起來、“活”起來。這需要 ( )①開發和推廣文化創意產品②憑借科技元素傳播故宮文化③植根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④開發故宮文物的經濟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③錯誤,與世界各國的文化無關。④錯誤,要開發故宮文物的文化價值。材料中讓故宮“火”起來、“活”起來,需要開發和推廣文化創意產品,同時要憑借科技元素傳播故宮文化,①②入選。3.我國首部字典《說文解字》圖書及數據庫由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的問世意味著計算機無法處理生僻古文漢字瓶頸已被突破,古籍圖書的出版印刷將從依靠傳統的影印技術時代向全新的數字化時代挺進。這表明 ( )A.文化傳播是從印刷開始的B.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C.網絡將取代其他傳媒D.網絡和信息產品的出現會產生一些社會問題【解析】選B。題干材料強調科技在文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B正確;文化傳播在印刷出現之前早已存在,A錯誤;網絡不會取代其他傳媒,C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出現社會問題,D與材料無關。4.從古至今,教育一直在文化傳承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的特定文化功能有 ( )①選擇文化的功能②傳遞文化的功能③改變文化的功能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功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解析】選C。教育有選擇文化和傳遞文化的功能,沒有改變文化的功能,③錯誤;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顯然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排除④;①②是對教育的特定的文化功能的正確表述,符合題意。5.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促進文化的發展。而要找到文化發展的措施,就要明確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從文化自身的傳承角度看,下列屬于影響文化發展的有 ( )①社會制度 ②科學技術③百家爭鳴 ④生產關系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解析】選B。屬于文化自身的傳承角度的有科學技術、百家爭鳴,②③符合題意;社會制度、生產關系屬于文化自身以外的因素,①④不符合題意。文化在繼承中發展主題一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問題探究】 情景 近年來,很多學校開展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啟蒙書籍活動,加深青少年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知,從小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國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繁榮的精神原動力。國學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棄的精髓,能使我們以健康的心態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問題:1.“仁義禮智信”是傳統文化繼承中的哪一個方面的體現 它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 提示:“仁義禮智信”是傳統文化繼承中的傳統思想的繼承。它對當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2.有人說,國學經典誦讀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全面繼承。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提示:國學經典誦讀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但不是全面繼承,而是將其中優秀的內容傳承下去。繼承傳統文化,我們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態度,分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承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探究總結】1.圖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區別:(1)兩者的內涵不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指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巴脐惓鲂?、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傳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2)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巴脐惓鲂?、革故鼎新”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深化點撥】區分文化繼承與文化傳播文化繼承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傳播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探究訓練】1.(2019·黃岡高二檢測)漢語作為中國各民族的通用語言,承載著中國數千年的優秀文化,與國外“漢語熱”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社會外語風潮蔓延,許多人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而寫出的漢語文章卻錯誤連篇,這與多年來中國忽視學生的漢語教育是分不開的。對此 ( )A.我們應變革教育方式,以開放的心態全面接受外來文化B.國家應取消外語課程C.國家應更加重視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D.國家應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解析】選C。忽視漢語教育產生了不良現象,啟示我們要重視民族文化傳承,C符合題意;外來文化不全是優秀文化,排除A;B否認了文化交流的作用;D不符合材料主旨。2.在談及文學創作時,莫言表示,中國作家要找到、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從民族文化的根源里挖掘創作的沖動。這意味著 (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C.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是世界的D.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解析】選D。A、B不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各民族文化平等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問題;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二者沒有先后之分,C錯誤;中國作家要從民族文化的根源里挖掘創作的沖動,體現了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D符合題意。3.“活”文化,在歷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噴涌出新鮮的清泉,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中 ( )①對于傳統文化要不斷革故鼎新,推陳出新②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③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④要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外來文化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解析】選C ?!皣娪砍鲂迈r的清泉”體現了對于傳統文化要勇于創新,要對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容,體現時代精神,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④錯誤,我們進行文化創新,要反對守舊主義,也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4.潮州陶瓷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在唐代,受長江流域燦爛文化的影響,潮州陶瓷古窯悄然興起,此時出現制瓷工藝,潮州城郊窯場遍布,種類繁多,盛極一時。宋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除了為爐、壺、盂、罐一類日用器皿裝飾之外,還結合當時的需求,進行觀賞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獅子、人像和佛像等,其手法簡練而傳神,造型技藝相當高明。潮州陶瓷進入輝煌時期。運用“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相關知識,談一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解析】分析本題時,從文化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方面、繼承對發展的作用、發展對繼承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說明即可。首先,潮州陶瓷是在繼承中不斷發展的,說明了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其次,潮州陶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的需求,進行觀賞瓷器的制作,說明了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最后,可以看到,潮州陶瓷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說明了潮州陶瓷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由此組織材料和語言,得出答案。答案:①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潮州陶瓷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②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宋代,潮州陶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的需求,進行觀賞瓷器的制作。③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潮州陶瓷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主題二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問題探究】 情景 語言是人們彼此溝通與交流的工具和橋梁。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對漢語學習的熱情愈來愈強烈,為了滿足各方需求,國家漢辦從2004年開始,在海外合作建立以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孔子學院。十三年來,孔子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了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辦學模式,順應了全球范圍的“漢語熱”,發揮了溝通中外語言文明、增進相互了解友誼的橋梁作用。孔子學院也由此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個著名品牌!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孔子學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問題:1.孔子學院的設立是為了發揮教育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教育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提示: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既可以將文化傳遞給下一代,又可以從事文化創造。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遞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2.從文化自身的傳承角度看, 除了教育外,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還有哪些 它們是如何推動文化發展的 提示:①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②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其作為社會變革的先導,會推動文化自身的發展。【探究總結】全面把握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影響因素 理論依據 促進文化發展的措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 大力發展生產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一種文化形式 發展科學技術,為文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思想運動 思想運動是一種文化活動 不斷解放思想教育 教育是一種文化形式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深化點撥】教育的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功能(1)教育具有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實現:①精心選擇教育內容;②精心選擇教師;③精心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2)教育具有傳遞文化的功能,是因為人類文化只能通過傳授的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3)教育具有創造文化的功能。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創造、更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發展、繁榮。【探究訓練】1.2019年元宵節,故宮博物院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首次面對公眾開放夜場?;顒又?采用多媒體、三維動漫等技術繪制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在古城墻上鋪陳開來,康熙、雍正等皇帝御筆的“福”字在太和門輪番映出,行云流水的民樂聲在東雁翅樓悠長婉轉地奏起……讓觀眾有了獨特的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材料說明 ( )①科技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繼承②現代科技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③現代的展示方式才能使傳統文化“活”起來④傳統文化“流行化”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茖W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①正確且符合題意;故宮博物院采用多媒體、三維動漫等技術展現中華傳統文化,讓觀眾有了獨特的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說明現代科技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②符合題意;使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方式有很多,③錯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④錯誤。2.每次社會變革都會涌現出一大批著名文學家、詩人、畫家等文藝工作者。這說明 ( )A.每次社會變革,都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藝工作者B.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C.社會制度更替時,文化會同時經歷一個新文化形態取代舊文化形態的過程D.文化的發展影響社會更替【解析】選B。材料強調的是社會制度的變革對文化發展的影響,B符合題意;社會變革與出現著名文藝工作者沒有必然聯系,排除A;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可能先于也可能滯后于經濟的發展,C錯誤;社會制度的發展影響文化發展,D錯誤。3.(2019·葫蘆島高二檢測)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下列可以支撐“教育強則國家強”這一觀點的有 ( )①教育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決定②教育是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③教育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④教育是實現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③④分別從教育對文化傳播的作用、教育對民族和社會發展的作用等角度說明了“教育強則國家強”的道理;①錯在“相互決定”;②錯在“根本途徑”。【易錯警示】不同的因素對文化發展的影響程度不同(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思想運動都會對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巨大。(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導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因此,對文化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4.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這是因為 ( )①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②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③教育決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④教育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①符合題意;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②符合題意;教育影響文化的發展,但不起決定作用,③錯誤;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④錯誤。【補償訓練】 某地利用數字化、網絡化等高新技術成果和手段,對豐富的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整理和再現。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②對于傳統文化,必須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③利用數字化、網絡化等高新技術成果和手段有利于促進文化的交流④科學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故②表述錯誤;④不是材料所要說明的問題;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PAGE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4.1傳統文化的繼承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4.1傳統文化的繼承課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4.2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4.2文化在繼承中發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