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五課 文 化 創 新 第1課時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1.文化發展的實質:_________。2.文化創新的必然性、源泉、動力:(1)必然性:文化創新是_________發展的必然要求。(2)源泉:_________。(3)動力:_________。提醒: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主要強調新的文化是如何產生的;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主要強調文化在原有基礎上是如何進一步發展的。課前自主學習文化創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1.創新是文化富有___________的重要保證。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_________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_________,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_________。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_________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_________。生機與活力社會實踐根本目的根本標準民族文化重要保證三、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1.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時代的高起點上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_________、體制機制、_________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內容形式傳播手段2.文化創造的主體與要求:(1)主體:_________。(2)要求:文化創新必須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_______________,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提醒: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文化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既要調動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又要積極擁護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日益增長的需要【自我小測】[判一判](下列觀點,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繼承。 ( )提示: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2.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 )提示: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文化創新的重要作用,但不是根本目的。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3.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就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 )提示: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4.文化創新要服務于社會實踐,要到社會實踐中去驗證其成效。 ( )提示: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所以文化創新要服務于社會實踐;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所以要到社會實踐中去驗證其成效。5.創造者的靈感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 )提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創造者的靈感最終也是來自于社會實踐。×√×[選一選]1.2019年3月4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句話表明 ( )A.文藝創作源于創作者的靈感 B.藝術創作靠想象C.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的主體 D.社會實踐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解析】選D。A錯誤,文藝創作源于實踐;B錯誤,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C不符合題意,這里沒有提到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的主體;D符合題意。2.藝術創作需要堅實的生活積累,正如王夫之所說:“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這表明 ( )A.藝術創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B.藝術創作是人腦特有的機能C.藝術創作來源于實踐 D.藝術創作要有一定的靈感【解析】選C。王夫之強調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3.2020年2月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 年元宵節特別節目》播出。節目匯集大批優秀文藝工作者,深挖防疫一線感人故事,致敬為防疫工作默默貢獻的“最美逆行者”,節目播完好評如潮,觀眾稱贊整場節目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感受到全國人民攜手同心、攻克難關的強大精神力量。這表明 (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主體②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唯一目的③文化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選D。材料表明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文化創作要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③④符合題意;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主體,①錯誤;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②錯誤。4.由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研制出的青蒿素藥物至今仍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抗瘧藥物,成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美國Cell(《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表明,這一藥物或許還可以拯救數億糖尿病患者。這說明 ( )A.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B.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C.文化創新來自于創作者的聰明才智D.文化交流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解析】選A。美國Cell(《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表明,屠呦呦及其團隊研制出的青蒿素藥物,或許還可以拯救數億糖尿病患者,這說明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A正確且符合題意;B、D正確但在材料中未體現;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來源,C錯誤。5.各地在發展文化的過程中,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這是因為 ( )A.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源泉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只有人民群眾才有首創精神D.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解析】選D。本題要求分析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的原因,即分析人民群眾的重要性,D正確;B沒有涉及材料中“人民群眾”;A、C兩項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并非只有人民群眾才有首創精神。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主題一 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問題探究】 情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截至2019年,山東省文化創新獎走過6個年頭,共評選4屆,累計有100多個項目入選。其中第一屆按照“注重時效、注重實踐,面向基層、面向一線,精益求精、優中選優”的要求,經過五個程序最終評選出30個獲獎項目。問題:1.文化創新獎的評選為什么要注重社會實踐 提示:推動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因此,文化創新獎的評選要注重社會實踐。2.有人認為,文化創新的作用就是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試評析這一觀點。提示:該觀點既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合理之處。合理之處在于看到文化創新對于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不斷發展和繁榮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斷前行的文化創新之旅。不合理之處在于沒有看到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探究總結】 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新的文化形態的誕生、舊的文化形態的消亡、先進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2)文化創新又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要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創建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更好地為社會實踐服務。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3)圖示二者關系如下:【深化點撥】文化創新的源泉≠文化創新的淵源文化創新的源泉是人民群眾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二者不可混為一談。【探究訓練】1.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這一論斷強調的是( )①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是文藝創作的根本動力②只要深入社會實踐就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③深刻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④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眾的實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深刻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所以習近平強調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③④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根本動力,①說法錯誤。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社會實踐,但并非深入社會實踐就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②說法錯誤。故選D項。【深化點撥】理解材料寓意,區分源泉動力(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強調社會實踐是“源”。如果材料落腳點是文化創新取材于現實生活,則體現了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強調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具有能動作用。如果材料落腳點是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則體現了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2.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我國文化和旅游部迅速調集整合數字文化資源,推出“在線圖書館”“在線博物館”“在線劇院”等專題。這說明文化和旅游部 ( )①促進文化內容創新②促進文化傳播方式創新③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要④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C。推出線上文化專題,體現了②;“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體現了③;①④與材料無關。3.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原生性信息資源大量涌現,出現大量的“虛擬文化資源”,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虛擬藝術創作等,以網絡化為形式的當代信息革命,為人類豐富的社會實踐成果帶來了全面創新的形態——網絡文化。這說明( )A.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檢驗標準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D.文化創作的靈感來自于社會實踐【解析】選C。網絡的迅速發展屬于社會實踐,網絡文化是一種創新的形態,材料指向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4.近幾年來,很多新詞由于能夠“淋漓盡致、言簡意賅”地表達網友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感嘆或期望,而迅速在網絡上走紅,這表明 ( )A.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根源B.文化創新來源于作者的靈感C.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需要D.文化創新的途徑是推陳出新【解析】選C。一些新詞語的出現和流行滿足了網友表達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感嘆或期望的需要,這體現了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正確;A、B錯誤,文化創新來源于社會實踐;材料沒有涉及推陳出新,排除D。5.剪紙動畫是剪紙與動畫相結合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既保留了剪紙純樸活潑、簡潔明快、夸張寫意的藝術特色,又使剪紙不僅有聲有色動起來,還能繪聲繪色講故事,深受觀眾喜愛。借助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剪紙藝術得以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這表明 ( )①采取新的藝術形式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②勇于創新是文化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④現代科技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必要手段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選A。②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④錯誤,現代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剪紙動畫這一新的藝術形式,既保留了剪紙純樸活潑、簡潔明快、夸張寫意的藝術特色,又使剪紙有聲有色動起來,剪紙藝術得以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這表明采取新的藝術形式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①③符合題意。主題二 推動文化創新的原因及基本要求【問題探究】 情景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文藝作為時代前進的號角,更應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原則。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文藝創作的最高準則,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更好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問題:1.文藝界“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有何重要意義 提示:可以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繁榮。2.文藝界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文化生活依據是什么 提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文化創造的主體。3.在呼喚文化創新的同時,文藝界應擔負起怎樣的使命和職責 提示:要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探究總結】1.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創新 (1)從社會實踐角度看: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2)從文化自身角度看: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2.推動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兩個必須:(1)必須樹立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其依據是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蘊藏著無比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2)必須強化文化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當代文化工作者必須深刻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銳意創新,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深化點撥】文化創新與民族文化的關系一方面,文化創新創造出文化精品,有利于繁榮民族文化,實現文化多樣性;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繁榮可以為文化創新提供豐富的文化營養和素材,以便更有價值地實現文化創新。【探究訓練】1.(2019·天津高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精神事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今天我們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經》《論語》《孟子》;提起陶淵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們的千古名篇。這啟示文化文藝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 ( )①立足當代現實,反映時代呼聲②繼承優秀傳統,奉獻文化精品③傳承經典文化,摒棄流行文化④弘揚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本題考查文化創作的要求、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精神事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自古至今概莫能外。這啟示文化文藝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立足當代現實,反映時代呼聲,繼承優秀傳統,奉獻文化精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①②正確;③中的“摒棄”說法錯誤;材料與弘揚革命文化無關,排除④。2.茂腔是山東獨特的地方戲曲。由茂腔經典劇目《墻頭記》改編制作而成的茂腔動漫劇,既具有濃郁的民俗風情又不乏時尚元素,深受觀眾喜愛。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B.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C.大眾傳媒是實現傳統文化創新的重要手段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著共性和普遍發展規律【解析】選B。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3.(2019·葫蘆島高二檢測)一部名為“美麗的森林”動畫短片把藏在故宮“深閨”中的十余幅宋代工筆畫一一“復活”,風吹樹葉動,鳥飛展翅高,古畫仿佛有了生命。為了讓花鳥“復活”,作者還創新出一套已申請專利的計算機技術,輔助形成動畫效果。短片古韻悠然,精美的畫面、濃郁的中國風,打動了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專業人士,成為首部入圍2017年奧斯卡動畫短片獎的中國作品。這表明 ( )①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②有價值的文化創新源于文化傳播載體的變革③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借助現代科技得以彰顯和傳播④依托科技的文化創新增強了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選C。運用計算機技術,傳統文化得以創新并沖擊國際大獎,說明現代科技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提高了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民族生存和發展,①與材料無關;文化創新源于社會實踐,②錯誤。【知識拓展】工筆畫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于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工筆畫。【補償訓練】 (2019·邢臺高二檢測)文藝要有溫度,就要牢記文化責任與社會擔當,即服務人民,為了人民。因此,文藝創作要 ( )①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②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③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熔鑄百家的氣魄④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材料強調文化創作要服務人民,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吸收外國優秀文化成果,①與材料無關;③不符合題意。4.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 ( )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②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選B。①觀點錯誤,應該是社會實踐制約著文化的發展;題干說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茶文化,說明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②③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各民族文化,④不符合題意。PAGE7(共17張PPT)第2課時 文化創新的途徑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_________。2.繼承與創新的關系:(1)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文化創新既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課前自主學習社會實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_________,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_________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提醒: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指向文化的繼承性,其中蘊含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傳統文化時代精神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原因:(1)必然要求: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_____與融合,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2)重要基礎:___________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2.態度: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_________。3.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_________、相互借鑒,共同推動文化創新。4.原則: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_________、為我所用。提醒: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指向文化的多樣性,蘊含著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要求。借鑒文化多樣性有益成果平等交流以我為主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1.文化創新要處理好兩對關系:當代文化與_________、_________與外來文化。2.克服錯誤傾向:(1)“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一味固守本民族的_________,拒絕接受_______和任何_________的傾向。(2)“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_________,根本否定_________的傾向。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新文化外來文化外來文化傳統文化3.堅持正確方向:(1)要立足于發展_________________的實踐。(2)著眼于_________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3)發揚中華民族_____________,汲取世界___________的_____。(4)在_____和_____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群眾優秀文化傳統各民族文化長處內容形式【自我小測】[判一判](下列觀點,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 )提示: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但不是根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2.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 ( )提示:任何文化創新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都不可能摒棄傳統文化而從頭開始,所以批判性繼承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3.博采眾長意味著充分吸收外國文化成果,不能讓差異成為交流的障礙。 ( )提示:文化差異的確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但是,博采眾長也并不意味著全盤吸收外國文化成果,而是只吸收外國文化中的有益或優秀文化成果。4.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過程就是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過程。 ( )提示: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指的是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的關系,體現出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過程,而不是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過程。××5.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就是主張以中華文化主導世界文化。( )提示:“以我為主”,就是在對世界文化精華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性,“為我所用”,就是辯證取舍、擇善而從,結合我國的國情對世界文化進行改造、整合與創新。我們主張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不可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世界其他民族與國家。6.文化事業工作者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 )提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文化創造的主體。××[選一選]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人類要發展,一方面要面向未來,另一方面要回到人類的源頭,向我們的先輩汲取智慧。”這說明,人類文化發展的過程是 ( )A.不斷創新的過程B.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C.學習外域文化的過程D.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過程【解析】選D。從人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面向未來”所強調的是創新、發展;“要回到人類的源頭,向我們的先輩汲取智慧”,所強調的是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所以,文化發展的過程是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過程,D符合題意;A、B都不全面;C與題干無直接聯系。2.京西皮影團隊創作了多部抗疫作品,如《致敬鐘南山》,還有以李蘭娟院士為原型的《與病毒賽跑》,以護士海燕為原型的《隔空抱抱》等,作品一經播出,深受網民喜愛。這給文化創作的啟示是 ( )A.文化創作要立足實踐B.繼承傳統是文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C.文化在交流借鑒中實現創造性轉化D.為人們所喜愛的文化就是優秀文化【解析】選A。文化創作有原型,體現了A;B、C與材料無關;人們喜愛的文化不一定是優秀文化,D錯誤。3.我國不僅有以京劇、昆曲等為代表的各種傳統的戲曲、曲藝、民族音樂等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有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話劇等來自西洋的藝術,而且這些藝術形式都在中國扎根生長并已經形成了中國風格、中國流派。這啟示我們 ( )A.文化創新要以外來文化徹底改造民族文化B.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趨勢C.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D.文化交流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解析】選D。在文化交流中必須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對外來文化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不是以外來文化徹底改造民族文化,A錯誤;文化交流的趨勢在于展現各民族文化的個性,而不是實現民族融合,B錯誤;本題主要涉及文化交流與民族文化創新的關系,C不符合題意;題中“這些藝術形式都在中國扎根生長并已經形成了中國風格、中國流派”說明文化交流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D符合題意。4.中華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就意味著 ( )①文化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要勇于同傳統文化徹底決裂②文化創新既要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又要注入新的時代精神③進行文化創新必須正確處理創新與繼承的關系④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選B。該題考查文化創新的途徑,①錯誤;同傳統文化徹底決裂錯誤,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題干說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故文化創新既要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又要注入新的時代精神,進行文化創新必須正確處理創新與繼承的關系,②③符合題意;④與題意無關。文化創新的途徑主題一 文化創新的途徑【問題探究】 情景 第五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的舞蹈在這個“大舞臺”上爭奇斗艷,匯聚交融,共同描繪著“中國夢想 多彩絲路”。本屆舞蹈節繼續秉承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開放、融合、創新”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產,遵照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核心理念,充分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觀眾們感受到了藝術的美妙,打開了眼界,也讓心中的世界更加開放、包容、遼闊。問題:1.第五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的舉辦,對我國進行文化創新有什么啟示 提示:①本屆舞蹈節繼續秉承“開放、融合、創新”的精神文化遺產,遵照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核心理念,啟示我們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既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又要體現時代精神;②在這屆舞蹈節上,各種舞蹈爭奇斗艷,匯聚交融,共同描繪著“中國夢想 多彩絲路”,啟示我們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2.在文化交流和借鑒的過程中,有人說要堅持海納百川,有人說要以我為主。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提示:“海納百川”,是指以世界各種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應該讓文化差異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以我為主”是指在文化交流與借鑒中要永葆文化的民族特色,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所以,二者是有機統一的,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應該將二者結合起來以推動文化創新。【探究總結】1.比較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基本途徑:根本途徑 基本途徑區別 社會實踐 一是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二是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做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聯系 ①進行文化創新的兩條基本途徑都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的基礎之上②兩條基本途徑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過程中,離不開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借鑒、融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傳統文化基礎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文化創新的方向、主體及內容:(1)創新方向: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要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2)創新主體: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鉆研,銳意創新,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創新內容: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深化點撥】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創新(1)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進行創新。要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要準確把握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牢固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2)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進行創新。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傾聽群眾呼聲,反映人民愿望。(3)順應世界文化發展潮流進行創新。在與世界文化的交融中揚棄升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既大膽借鑒、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又不簡單模仿、照抄照搬,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之路。(4)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進行創新。要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生產經營和傳播模式;要大力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探究訓練】1.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在如何擔負新時代的使命任務,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這說明 ( )①推動社會實踐發展是文化創新的目的②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動力③文化創新需要認同本民族文化④有作為的文化創造者需要向群眾學習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選C。“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體現了推動社會實踐發展是文化創新的目的,①入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②錯誤;“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③入選;④材料未體現,不選。2.2019年12月24日,“蘇藝天工大師系列姚建萍刺繡藝術展”在江蘇蘇州博物館開展。姚建萍的作品不僅傳承了傳統蘇繡細膩優雅的藝術特點,同時融入了現代特色和時尚美感,本次展覽還結合了花藝、燈藝、聲光等科技手段,為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蘇繡文化藝術盛宴。刺繡藝術展的成功表明 ( )①要立足于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②科學技術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③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④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們的各方面需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C。本次文化展覽結合了花藝、燈藝、聲光等科技手段,表明科學技術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正確;展覽作品傳承了傳統蘇繡的藝術特點,同時融入了現代特色和時尚美感,表明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③正確;文化創作要立足于社會實踐,而不能立足于傳統文化,①錯誤;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們的文化需求,但不是著眼于各方面的需求,④錯誤。3.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變社會 B.立足實踐、扎根生活C.繼承傳統、滿足大眾 D.博采眾長、海納百川【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文化創作的要求。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這啟示我們在文化創作時要立足實踐、扎根生活,才能更真實,B正確;材料未體現改變社會的問題,排除A;精品力作不一定非要滿足大眾,排除C;D材料未體現。【深化點撥】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2)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3)立足社會實踐是進行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補償訓練】 一首《梁祝》歷經50多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說,這首曲子是浙江農民原創的,因為里面有很大部分運用了越劇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樂器演繹民族旋律的經典之作。可見 ( )①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②文化創新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③文化創新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文化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和交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選C。一首《梁祝》之所以歷經50多年不衰,說明文化創新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也要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才能推動自身的發展,故②③正確;①不符合題意;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④錯誤。4.(2019·襄陽高二檢測)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新舊物種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新物種取代舊物種時,不僅不排斥,而且必須保留舊物種的某些特征。這對文化創新的啟示是( )①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②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③文化創新要突破既有的理論和實踐④文化創新的過程是“揚棄”的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新事物既保留舊事物的合理成分,又去除其不合理成分,啟示我們對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揚棄”,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實踐,②與材料無關;既有的理論和實踐未必錯誤,未必是“突破”的對象,③錯誤。主題二 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問題探究】 情景 鑒古思今謀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他強調,“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認認真真地深入生活,扎扎實實地開展實地調研,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才能獲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才能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問題:1.你認為在文化創新中應處理好哪些關系 提示:應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還應處理好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2.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文化創新要堅持什么樣的方向。提示:深入社會生活,立足實踐,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3.從推動哲學發展的具體要求上看,在文化創新中我們應反對哪些錯誤傾向 這些錯誤傾向的實質是什么 提示: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既要反對否認繼承和挖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資源的做法,又要反對故步自封、拒絕外來文化資源的做法。“守舊主義”就是只要傳統文化而不要當代文化,“封閉主義”就是只要民族文化而不要任何外來文化,“民族虛無主義”就是只要外來文化而不要民族文化,“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只要當代文化而不要傳統文化。【探究總結】1.關于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之一:源泉、動力 社會實踐根本途徑 立足于社會實踐基本途徑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要克服的錯誤傾向 “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2.關于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之二:【知識拓展】區分對待文化多樣性、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做法(1)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堅持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原則。(2)對待外來文化:要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既要反對盲目排外主義,又要抵制“全盤西化”。(3)對待傳統文化: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4)辯證否定是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共同要求: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都可能是“精華”“糟粕”并存,都需要結合時代發展或具體實踐,進行辯證繼承或辯證借鑒。【探究訓練】1.隨著日韓和歐美網游的侵襲,很多游戲玩家都已經玩慣了歐美系、日韓系的游戲,即使宣稱中國風的一些仙俠網游也都處處透著外來元素的氣息。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在進行文化交流時 ( )A.必須反對“封閉主義”B.要注意克服“民族虛無主義”C.應注意防止外來文化的傳播D.要注意克服“守舊主義”【解析】選B。材料主旨強調在文化交流中要防止文化西化,這就需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B符合題意;“封閉主義”“守舊主義”都是固守傳統、拒絕新文化和外來文化,A、D不符合題意,排除;外來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應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防止外來文化的糟粕,C錯誤。2.“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風都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但是我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甘地這句名言強調的是 ( )A.要揚棄傳統文化,革故鼎新B.要承認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和發展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解析】選D。“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風都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意思是文化的交流借鑒;“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意思是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性。總之,題干更加側重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不符。3.(2019·池州高二檢測)近些年,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眾多“洋節”在中國大行其道,當我們沉迷于這些西方節日的“瘋狂聚會”與“盛宴狂歡”時,也在慢慢地失去屬于自己的文化。材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要保持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的同時也要培育發展好自己的本民族文化③必須抵制外來思想文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④必須反對一味推崇外來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選D。在崇尚外來文化的同時,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啟示我們要加強文化繼承、反對歷史虛無主義,①④符合題意;②沒有突出材料主旨;③否認了文化交流、借鑒的重要性。【補償訓練】 主張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文化,失去民族自信心,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心甘情愿地接受異族文化的“同化”。這種觀點屬于 ( )①“守舊主義” ②“民族虛無主義”③“封閉主義” ④“歷史虛無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文化,一味推崇外來文化的觀點屬于“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故②④正確;①③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4.在傳統戲曲發展面臨困境的情況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國卻場場爆滿。該劇盡量保留原劇本中的精華部分,大膽借鑒電影等藝術形式的特點,在視覺、聽覺、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員演青春的愛情故事,讓大批年輕觀眾觸摸到了傳統文化的溫度。青春版《牡丹亭》讓年輕人喜歡上老戲曲,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文化創新應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②文化創作應自覺迎合年輕觀眾的實際需求③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實現形式的創新④利用現代科技就能實現文化創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A。青春版《牡丹亭》讓年輕人喜歡上老戲曲,給我們的啟示是文化創新應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青春版《牡丹亭》在盡量保留原劇本中的精華部分的基礎上,大膽借鑒電影等藝術形式的特點,從視覺、聽覺、舞美等方面下功夫,體現了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實現形式的創新,①③符合題意;文化創作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而不僅僅是迎合年輕觀眾的實際需求,②錯誤;文化創新的方式、手段很多,利用現代科技有利于實現文化創新,不等于利用現代科技就能實現文化創新,④錯誤。PAGE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5.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5.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課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5.2文化創新的途徑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5.2文化創新的途徑課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