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學歷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學歷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課是部編人教版歷史八下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的內容, 臺灣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歷史問題, 關系著國際的交往、 國家的發展、 兩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重點課, 也是初中歷史教學關注的焦點問題。
主題與課時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時)。
課標要求
了解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 了解和掌握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對臺政策; “汪辜會談” 及“九二共識”; 海峽兩岸交往概況等。 通過問題的解決, 培養歸納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客觀評價歷史現象等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文獻、 圖片等資料, 了解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 掌握運用不同類型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任務單, 通過個人自學、 師生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等, 開展探究式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同時學會解決歷史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心愿, 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增強祖國統一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 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的政策和努力, 認識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黨。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黨和政府確立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祖國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教學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評價任務
任務一: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新中國成立前海峽兩岸關系, 新中國成立到 1979 年海峽兩岸關系, 1979 年以后歷屆政府對臺方針的發展變化。 說明海峽兩岸關系的演進;
任務二:讓學生能自主閱讀,歸納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對臺方針政策, 歸納兩岸關系從隔絕到交往日益密切的變化, 理解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資源與建議
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3.搜集臺灣相關史料,作為課件資源使用。
建議:
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方式上, 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
以學生為中心, 尊重學生個性和個體的特殊性, 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 為學生學習創設更多的情境, 在教學中運用史料和相關圖片視頻, 將歷史還原為鮮活的現實, 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的“起點”。此外, 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積極運用我校所提出的“先學后教、 少教多思、 學思結合、 快樂學習” 的理念, 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 遷移,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 師生共同研討等多樣探索性活動。
學法:
1.學習方法: 學生要自主學習, 要事前預習, 對要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上課的時候, 要認真, 而且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學有所成, 學有所得。
2.能力培養: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通過問題討論、 小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等能力結合教師提供的資料。
(2) 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 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學習歷史的習慣, 教會學生運用歷史地圖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鄉愁》 的朗讀視頻。 帶領學生進入詩人渴盼回歸祖國懷抱的情感, 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教師導語】 : 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和愿望? 他們的愿望實現了嗎? 沒有實現的
原因是什么?
《鄉愁》
(臺灣˙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從詩中你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2.詩中最后一句“一灣淺淺的海峽” 指的是什么呢?
3.詩中反映了海峽兩岸“現在” 處于一種怎么樣的狀況?
提示:
1.渴望與親人團聚, 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2.指的就是臺灣海峽。
3.處于暫時分離狀態。
【設計意圖】 用音樂和詩歌烘托氣氛, 帶領學生進入課堂。 用音樂和詩歌帶領學生進入詩人
渴盼回歸祖國懷抱的情感, 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出示題目及目標(見上)
【設計意圖】展現學習目標, 利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學習, 讓學生的學習能做到有的放矢。
(過渡: 臺灣----作為中國的領土, 兩岸的人民卻不能自由往來, 甚至處于長期的隔絕、 長
期骨肉分離的狀態,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樣的隔絕狀態是什么時候被打破的? 帶著這些問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 14 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 了解臺灣與大陸的有關史實。 )
三、講授新課
(一)追根溯源——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部分:
歷史沿革:
1.三國: 孫權派衛溫到夷洲
2.隋朝: 稱臺灣為“流求”, 曾三次出師臺灣
3.元朝: 臺灣稱琉球, 歸澎湖巡檢司管轄
4.1662 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5.1684 年: 康熙帝統一臺灣, 后設臺灣府
6.1885 年: 清政府設臺灣行省
7.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國際社會公認臺灣屬于中國。美國歷屆政府都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設計意圖】一方面訓練學生自己動手搜集史料的能力, 一方面提升學生從史料中得出對歷
史的解釋能力。
(二)國之傷痛——臺灣問題的由來: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臺灣問題的由來。
提示:
①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臺灣被日本占領;
②1945年抗日戰爭,日本戰敗投降后,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③1949年,蔣介石在內戰失利中退守臺灣。臺灣與祖國大陸第三次分離。
2.師總結: 1949 年國共內戰結束, 國民黨敗退臺灣; 1950 年, 美國派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導致臺灣與大陸的分離。 所以說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 是中國內政問題。
【設計意圖】形成學生對臺灣問題的時空觀念, 學會用唯物史觀認識中國共產黨正真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三)不懈努力——解決臺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小組合作探究: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外部因素:對臺軍售——就是要使臺軍在海空軍方面對大陸 擁有技術優勢,尤其是要保持戰機方面的優勢。
內部因素:臺獨——即二戰后美、日帝國主義者操縱,以日美地區為活 動“大本營”,由少數臺籍野心分子出面,主張把臺灣 從中國分裂出去。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大陸對臺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解放臺灣”;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3.教師講述1958年到1979年的對金門炮擊政策。
提示: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炮戰持續64天。這場戰爭后來演變成象征性戰役。逢年過節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彈里又只裝宣傳品。金門方面也照此辦理,開炮就逐漸成為象征性的軍事行動。這樣的“炮戰”,從1958年秋冬一直延續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4.組織學生討論:1979年后,兩岸關系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1979年開始,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5.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小組合作總結海峽兩岸的交往史實。
提示: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大批,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4)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6)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在會面中,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閱讀課本史料的能力, 歷史的時空觀念, 是學生閱讀、 掌握史料的最
基本方式之一。
(四)共同期許——日益密切的交往: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海峽兩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提示::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2.講述海峽兩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現。
提示: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3.提問:在海峽兩岸關系逐漸緩和的今天,還有哪些勢力在阻礙我們的統一大業?
提示: “臺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
4.知識拓展:什么是“臺獨”?
提示:
“臺獨”就是“臺灣獨立”,就是主張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日本軍國主義是“臺獨”組織和活動的始作俑者。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按照《開羅宣言》的規定,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臺灣等必須歸還中國。對此,日本軍國主義者并不甘心。當時日本駐臺灣總督安藤吉利即策動一些日軍中的軍國主義分子和漢奸分子在臺灣建立起“臺獨”組織;同時,駐臺日本右翼軍人還發動了“臺灣獨立”事件。這便是“臺獨”活動的發端。后來, “臺獨”運動又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臺灣獨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日帝國主義者操縱,以日美地區為活動“大本營”,由少數臺籍野心分子出面,利用臺灣國民黨所制造的“二二八事件”種下的省籍隔閡,以建立“臺灣共和國”為目標的分離中國疆土的運動。
5.播放黨的十九大習近平主席講話的視頻, 感受臺灣的回歸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的心聲, 堅決反對臺獨勢力, 統一是人民的意志, 是大勢所趨。
【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心愿, 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增強祖國統一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
【課堂總結】
三十年來, 盡管臺海風云變幻、 陰晴不定, 但兩岸交流總能不斷克難前行。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人民是同文同種的骨肉同胞。 加強交流、 增進了解、 促進合作, 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必然, 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海峽兩岸和則兩利, 分則無益。 這讓我們更加堅信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讓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充滿期待。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線索的梳理歸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 建構知識網絡, 促進學生建立起縱橫聯系的知識結構和大歷史觀。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
1.(2019年山東棗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后,臺灣海峽長期隔絕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下列事項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民族區域自治 B.外交發展 C.對外開放 D.祖國統一
【答案】D
2.(2018 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此時他們“離家”長達(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答案】B
3.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朱立倫表示,達成兩岸的“九二共識”是雙方合作交流的基礎。“九二共識”指的是( )
A .兩岸就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
B .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
C .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
D .兩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經濟合作”達成共識
【答案】C
4.(2018 濰坊)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年,雙方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這表明(  )(指向任務一)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C.“臺獨”基礎被鏟除 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
【答案】B
5.20世紀90年代初,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是( )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③推進國共合作互訪 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商、通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6.(2021 年廣西百色) 1992 年 11 月, 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識, 后稱為“九二共識” 。 這個共識是( )(指向任務一)
A. 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 B. 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C. 反對臺獨, 武力統一 D.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答案】 D
7.(2021·江蘇南京市) 新中國成立后, 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取得的成果, 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指向任務一、二)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③澳門回歸祖國 ④海峽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 A
8.(2021 年遼寧鐵嶺) 祖國 統一是中 華民族的共同夙愿。 1992 年, 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 共識”是( )(指向任務二)
A. 發展兩岸關系、 推進和平統一 B. 兩岸實現通郵、 通航、 通商
C.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互補互利 D.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答案】 D
9.(2021 年廣西賀州) 2005 年 3 月 , 《反分裂國家法》 第五條指出: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國家和平統一后, 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 高度自治……” 這反映, 我國以國家法強調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是( )(指向任務二)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C.臺灣實行高度自治 D.兩岸政治對話的開展
【答案】 A
10.(2021 年新疆) 構建知識體系是學習的有效方法。 某同學將下列史實串連成線, 據此可知他探討的主題是( )(指向任務二)
A. 體制改革 B. 鋼鐵長城 C. 國家統一 D. 民族團結
【答案】 C
史料分析題 (指向任務一、二)
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
中國共產黨組織開展的辛亥革命紀念活動, 是中國共產黨表達其現實主張的重要策略。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于中國的最后一寸土地為止。
——1949年3月5日新華社時評《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
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態度,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黨委會《告臺灣同胞書》
材料二: 人民日報紀念辛亥革命社論
發表時間 內容摘要
1981年 “中國共產黨肩 負 起孫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業…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提出, 緊迫任務之一是國家統一, 現在這一任務還未完全實現。 ”
1991年 “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業的繼承者…為了 推動祖國統一的進程, 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 不計前嫌, 提出并積極貫徹‘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的方針, 使兩岸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 ”
2001年 “我們紀念偉大的辛亥革命, 就是要激勵全體中華兒女, 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 努力營造愛國、 統一, 團結, 奮進的良好氣氛, 為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促進祖國統一努力奮斗。 ”
2011年 “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 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 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 ”
(1)閱讀材料一,分析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 根據材料二, 概括社論表達的共同主張, 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
(3)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中國共產黨為完成“孫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業” 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
【答案】
(1)由武力解放轉變為和平統一。
(2)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 方針; 建議兩岸實現三通; 1992 年海峽兩岸達成“一個中國” 的九二共識; 1995 年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的八項主張等
(3) 建立了新中國, 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 實現了國家獨立, 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領導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推動祖國統一進程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
2.學完本課,你收獲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還有什么困惑
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
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乌兰浩特市| 福安市| 华坪县| 格尔木市| 柳江县| 抚松县| 浦东新区| 化隆| 石林| 裕民县| 长武县| 麻江县| 嘉禾县| 全南县| 宁河县| 宣汉县| 抚远县| 宾川县| 宝清县| 澄城县| 珲春市| 贡觉县| 威远县| 康乐县| 常熟市| 郎溪县| 马鞍山市| 罗定市| 彭州市| 隆安县| 蓝山县| 义马市| 张家界市| 澄迈县| 进贤县| 广河县| 灵璧县| 汶川县| 屏东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