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 物質運輸的途徑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①描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及其關系。(重點、難點)②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能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重點)③能解釋血液循環的意義。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血液循環的途徑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難懂,同時即是重點又是難點。對此,我從生活非常熟悉的“打針”場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入課題;知識點的講解我采用分部探究的方法,分為三部分:“兩個途徑”、“兩處交換”、“兩對概念”,以小活動“一滴血的旅程”為探究的載體,引發誘導,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溫故知新、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繪圖總結等活動中,體驗知識的生成、發展和應用。課前準備: 制作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你能識別心臟的四腔嗎?哪個腔的壁最厚? (2)心臟的四個腔分別與什么血管相連通?(3)心臟內血液的流向是怎樣的?(4)動脈和靜脈的功能分別是什么 (5)毛細血管有哪些特點適于進行物質交換? 使學生明確目標按圖索驥合作探究約12分鐘 血液循環的過程1、體循環:觀察內容:(1)體循環的起點、終點及大致路徑(或體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后流回心臟的哪一腔?)(2)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心臟和血管內的血液體循環作用體循環功能與作用:- 通過體循環,血液將營養物質和氧氣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體循環知識總結路徑:血液成分變化:交換部位:2、肺循環:觀察內容:(1)肺循環的起點、終點及大致路徑(或體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后流回心臟的哪一腔?)(2)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肺循環你認為:“動脈里流的都是動脈血,靜脈里流的都是靜脈血”這種說法對嗎? 如不對,請舉例。這種說法不對。肺動脈里流動的不是動脈血,而是靜脈血;肺靜脈里流動的不是靜脈血,而是動脈血。肺循環功能與作用:- 在肺循環中,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肺循環知識總結(1)路徑:(2)血液成分變化:(3)交換部位:血液循環途徑兩條循環途徑有什么聯系么?體循環和肺循環同時進行在心臟處匯合血流量相同共同途徑:藥物的旅程1:藥物是怎樣被運輸到發炎部位,從而發揮作用的呢?2:藥物運輸的途徑是怎樣的呢?藥物運輸的過程中幾次經過心臟?某人患闌尾炎,在手臂靜脈輸液,寫出藥液到達患處的的途徑:手臂靜脈藥液到達病變部位首先進入心臟的哪個腔?經過心臟幾次?經過左心室幾次?經過肺幾次?1.胳膊處靜脈被毒蛇咬傷,應按近心端還是遠心端?2.胳膊處靜脈受傷,應按近心端還是遠心端?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由心臟的泵血產生,可以在上肢肱動脈測得。血壓表示方式:血壓小明的父親血壓值為21.3/13.3kPa(千帕) 。這些數值分別代表什么含義 說明了什么 他父親是高血壓患者嗎 為什么 收縮壓:心室收縮時,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 舒張壓: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的最低值。 收縮壓正常值:12~17.3kPa。舒張壓正常值:8~12kPa。 1kPa≈7.51mmHg。脈搏:動脈的搏動,次數和心率一致2000多年前,著名的醫學家扁鵲就已經用切脈來診斷疾病。切脈仍然是我國傳統醫學的診斷方法之一 測量位置:腕部橈動脈(1)水銀式血壓計(2)電子血壓計收縮壓: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達到的最高值。注:采用分子式記錄血壓時分子為收縮壓,分母為舒張壓。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其癥狀主要有頭暈、頭痛、失眠、易疲倦等。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預防高血壓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控制糖類和脂肪的過量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還要做到不吸煙、不酗酒,并限制食鹽的攝入量等。高血壓患者一、減少鈉鹽、脂肪;二、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補充鈣和鉀;三、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低血壓患者一、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從而提高血壓;二、適當增加營養;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血壓和脈搏反映心臟和血管活動狀況小結: 心臟收縮,左心室射入主動脈,主動脈壁先向外擴張,然后回縮,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動脈壁向遠處傳播,這就形成脈搏。 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相同嗎? 冠脈循環——血液由主動脈基部的冠狀動脈及其分支,進入心肌內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 學生思考回答:1.左心室壁最厚。2.室連動,房連靜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3.靜脈—心房—心室—動脈認真思考血液循環的途徑 學生觀察血液循環示意圖,思考后小組交流,然后找同學上講臺對照示意圖進行講解。 學生思考得出:體循環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環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左心室壁最厚,收縮力最強,與體循環距離最遠相適應。兩心室同時收縮,所以體循環與肺循環同時進行。學生重新審視血液循環的途徑,認識到體循環與肺循環不是獨立存在的兩條途徑,它們在心臟處匯合成一條完整的途徑,也就是體循環回到心臟的血液流入肺循環。 血液沿著一個方向 循環流動,與心臟的結構直接相關,如果心臟的結構掌握了,血液循環的探究就會迎刃而解。 血液循環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先通過視頻直觀的展現血液循環的過程,再利用示意圖以“一滴血的旅程”作為學習線索,誘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即有趣又好記。在對“左心室壁最厚,與體循環距離最遠相適應”的思考中,培養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課堂總結(共23張PPT)物質運輸的途徑1、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識別血液循環圖,辯證地分析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2、說出血壓與脈搏的概念及正常值。3、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體驗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影響,學會健康地生活。學習目標古代人們已經對血液循環有了一定的認識,《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諸血皆歸于心”。我們身體中的血液循環,它是一個完整封閉的循環管道。它是以心臟為中心,通過血管向全身各器官輸送血液和營養,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的作用。由于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經常保持一個動作,就會導致經絡淤堵,血液循環不暢,給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你知道的血液循環是什么樣子的呢?情境導入1、【血液循環概念】2、【血液循環途徑】在心臟的推動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動,這一過程稱為血液循環。(1)體循環:①【途徑】:②【物質交換】: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組織細胞營養物質、氧氣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血液循環的途徑③【交換結果】:④【意義】:⑤【觀察循環路線】血液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靜脈血通過體循環給組織細胞帶來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并把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左心室組織處毛細血管網主動脈各級動脈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組織細胞氧氣、營養物質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各級動脈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各級靜脈各級靜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2)肺循環:①【路徑】:②【物質交換】:③【交換結果】:④【意義】:右心室→肺動脈→肺泡處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肺泡氧氣二氧化碳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二氧化碳少的動脈血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⑤【觀察循環路線】右心室肺部毛細血管肺動脈肺靜脈左心房二氧化碳氧氣肺泡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左心房肺靜脈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右心室(肺循環開始)(肺循環止)a、某人得了中耳炎,口服消炎藥物,若被耳部的組織細胞利用,其運輸途徑是怎樣的 b、某人得了中耳炎,臀部注射藥物,若被耳部的組織細胞利用,其運輸途徑是怎樣的 c、某人得了中耳炎,手臂靜脈注射藥物,若被耳部的組織細胞利用,其運輸途徑是怎樣的 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小腸靜脈→肝門靜脈→肝臟→肝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處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耳部動脈→耳部毛細血管→耳部組織細胞臀部毛細血管→下肢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處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耳部動脈→耳部毛細血管→耳部組織細胞手臂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處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耳部動脈→耳部毛細血管→耳部組織細胞3、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關系:項目 體循環 肺循環區別 起點終點物質交換部位功能血液性質聯系 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身體各部分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之間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網與肺泡之間為組織細胞運來氧氣和營養物質,把組織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并在心臟處連通在一起,構成一條完整的血液循環路線。4、冠脈循環:項目 內容 圖示概念 冠脈循環是指血液由主動脈基部的左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流向心肌的毛細血管網,再由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作用 心臟通過冠脈循環供給自身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并運走代謝廢物。這樣,心臟才能不斷地搏動,促進血液在全身不停地循環流動。 病變 若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就會導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引發危及生命的心肌梗死。 1、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依據是:血液含氧量的多少和血液的顏色,不是以血液中營養成分的含量多少劃分。2、動脈內不一定流動脈血,靜脈內也不一定流靜脈血。心臟左側的左心房、左心室以及與它們相連的血管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右心室以及與它們相連的血管流的是靜脈血。3、體循環和肺循環血液流動的共同特點: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4、血液沿著循環路線一周大約需要20--30秒,要經過心臟兩次。5、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都可以溶解在血液中,因而血液循環的途徑就是物質運輸的途徑。6、肺泡內氧氣濃度最高,二氧化碳濃度最低,組織細胞內氧氣濃度最低,二氧化碳濃度最高。拓展1、血壓:(1)概念:(2)血壓的測量:(3)收縮壓與舒張壓:血液循環中,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一般用血壓計,在上肢肱動脈處測量①收縮壓:②舒張壓: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達到最高值叫做收縮壓。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張壓。血壓與脈搏(4)血壓的表示方法:(5)血壓的正常變動范圍:常用分子式記錄血壓,分子為收縮壓,分母為舒張壓。12--18.7/8--12kPa健康陳年人的動脈血壓一般維持在收縮壓12--18.7千帕,舒張壓8--12千帕。①高血壓:②低血壓: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稱為高血壓血壓經常低于12/6.7千帕,稱為低血壓2、脈搏:(1)概念:(2)形成:(3)與心跳的關系:(4)脈搏與身體機能的關系:脈搏就是動脈的搏動,可以在腕部橈動脈處測量。心臟收縮,左心室射血入主動脈,主動脈先向外擴張,然后回縮,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壁向遠處傳播,就形成了脈搏。正常情況下,每分鐘脈搏次數與心跳的次數是一致的。人體的某些器官患病時,常會使心跳發生快慢,強弱的變化,并在脈搏上表現出來。(5)切脈:①位置:②方法腕部外側橈動脈處(位于橈骨的內側)一只手的手心向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觸摸自己的橈動脈,感覺到搏動后開始記數3、【課外實踐】模擬練習止血急救項目 內容 止血 位置 方法材料用具 紗布、止血帶、創可貼;剪刀,鑷子,膠管;碘酒等 方法 1、動脈出血時呈噴射狀,血液鮮紅色。 止血部位在傷口的近心端2、靜脈出血時血流較緩慢,血液暗紅色。 止血的部位在傷口的遠心端3、毛細血管出血一般會自然止血。備注 1、血壓和脈搏的測量部位都屬于體循環的各級動脈處。2、脈搏和心率是一致的。3、脈搏的形成依賴于兩個基本條件:①心臟的舒縮②動脈管壁的擴張性和彈性。4、血量的分配:不同的器官在同一時間內的血流量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器官,在不同狀態下的血流量也是不同的。血液總是更多的流向功能活躍的器官。拓展1、某人因車禍導致小腿受傷,大量出血,血色暗紅,血流較緩。若需要你在車禍現場施以急救,請判斷受傷的血管和急救時加壓止血的位置分別是( ?。?br/>A. 靜脈 傷口近心端 B. 靜脈 傷口遠心端C. 動脈 傷口近心端 D. 動脈 傷口遠心端2、小王在一次意外中受傷,血液呈暗紅色,緩慢而連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下列急救措施中合理的是( )A.不做處理,任其自行止血 B.在傷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帶止血C.在傷口處貼上創可貼 D.在傷口的遠心端用止血帶止血BD鞏固練習3、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見以下兩種受傷岀血情況:甲:血液緩慢而連續地從傷口流出,血液呈暗紅色。乙:血液從傷口噴出或隨心跳一股一股涌出,血液呈鮮紅色。如果遇見這兩種情況要盡快撥打電話“120”,緊急呼救,同時用手指、止血帶或繃帶壓迫止血。壓迫的正確部位是出血點的( ?。?br/>A.甲:近心端,乙:遠心端B.甲:遠心端,乙:近心端C.甲:遠心端,乙:遠心端D.甲:近心端,乙:近心端B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物質運輸的途徑血液循環途徑血壓脈搏體循環肺循環概念測量部位正常值異常概念測量部位脈搏與與運動關系脈搏與心率關系課堂總結3.3 物質運輸的途徑 學案一、學習目標1.說出血壓和脈搏的概念及正常值;2.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體驗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影響。二、重點:高血壓三、學生自學【血壓與脈搏】:1.自學內容:教材P55---P57.2.自學時間:5分鐘3.自學方法:閱讀教材,思考問題,把答案從課本上劃出來并準備展示。4.思考題:⑴什么是血壓?⑵通常測量血壓的部位是什么?⑶什么是高血壓?什么是低血壓?⑷什么是脈搏?⑸通常測量脈搏的部位是什么?⑹脈搏的次數與心跳的次數有什么關系?四、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血壓與脈搏】1、血壓(判斷對錯)⑴血壓是指 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 )⑵血壓一般指 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 )⑶血壓通常在上肢 肱動脈 處測得。( )⑷血壓通常用一分數來表示,分子表示 收縮壓 ,分母表示 舒張壓 ;( )⑸血壓經常超過18.7/12 千帕,稱為 低血壓 。血壓經常低于12/6.7 千帕,稱為 高血壓 。( )2、脈搏(判斷對錯)⑴脈搏指的是動脈的搏動。( )⑵脈搏通常在腕部 肱動脈 處測得。( )⑶脈搏的次數 與心跳的次數是一致的 。( )【學習任務二: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1、某生物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時,以陳述性語言記錄了2位組員的脈搏數如下:關××:男性,平靜狀態下脈搏為76次/分,在100米短跑結束時為125次/分,原地1分鐘深蹲起運動結束時為96次/分。陳××:男性,平靜狀態下脈搏為85次/分,在100米短跑結束時為142次/分,原地1分鐘深蹲起運動結束時為120次/分。某同學將上述陳述性語言記錄設計為如下表格式記錄表達出來,請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并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平靜時 100米短跑結束時 原地1分鐘深蹲運動結束時關xx(男) 76 125 96陳xx(男) 85 142 120(1)、單位時間內脈搏的次數與 是一致的 ,100米短跑的脈搏明顯高于深蹲起,兩者比較運動量較大的是_____________。(2)、從你設計的表格可看出,運動狀態下的心率都大于平靜狀態下的心率,這是因為運動狀態下人體需要的 和 增加了,心臟跳動加快了, 的速度加快了。(3)、這兩種記錄方式中,你認為更為方便實用的是 。2.展示:學生回答自主學習思考題。五、課堂小結六、當堂測試1、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做( )A.脈搏 B.血壓 C.心率 D.心動周期2.測定體循環的動脈血壓,一般在什么處用血壓計測定?( )A.橈動脈 B.肱動脈 C.主動脈 D.肺動脈3.某人血壓紀錄數據為16/10千帕,這組數據表示( )A.舒張壓是16千帕,收縮壓是10千帕B.血壓是26千帕C.分子大于分母為高血壓D.收縮壓是16千帕,舒張壓是10千帕4.下列四組數值是醫生測得的四個人的血壓,其中哪一數值是正常值( ?。?br/>A、21.3/13.3千帕 B、16/10.7千帕C、11.3/7.5千帕 D、10.6/7.9千帕5.老李的病歷卡上記載的血壓值為19/14千帕,那么,老李的血壓情況是( )A. 低血壓 B.正常 C.高血壓 D.無法判斷6.兩千多年前,扁鵲用“切脈”的方法診斷疾病,這是因為單位時間內脈搏的次數( )A.與心跳次數一樣 B.比心跳次數略少C.比心跳次數略多 D.與心跳沒有關系7、中醫“切脈”的位置是在( )A、肱動脈 B、肱靜脈 C、橈動脈 D、橈靜脈8、下表為某生物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時記錄的數據,請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并回答后面的問題:安靜時 跳繩后1分鐘 跳繩結束后10分鐘甲 78 165 102乙 80 180 111病 73 166 98(1)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時一般采取測脈搏的方法代替測心率,因為 。(2)分析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心率隨著運動狀態的改變而________。一般情況下, 時心率較低,在________時心率明顯加快。(3)上述表格中的數據是測量了一次后的數據,這樣分析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否科學? 。應該怎么做? 。七、拓展1、體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 )。A、左心室、左心房 B、右心室、右心房 C、左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2.下面能正確表示人體肺循環途徑的是( )A.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B.左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右心房C.右心室→肺靜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動脈→左心房D.左心室→肺靜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動脈→右心房3、肺循環過程中的血液變化是( )。A.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B.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C.由動脈血變成動脈血 D.由靜脈血變成靜脈血4.下圖實線表示動脈血的流動,虛線表示靜脈血的流動,下列( )正確地表示了體循環的途徑.A. ④→⑩→⑨→⑧→①B. ③→⑤→⑥→⑦→②C. ②→④→⑩→⑨→⑧→①→③D. ①→③→⑤→⑥→⑦→②→④5、肌肉注射某種藥物,若跟蹤檢查,在心臟中首先發現這種藥的部位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6.肌肉注射某種藥物,若跟蹤檢查,藥物經過如圖中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 ) A.B→D→A→C B.A→B→C→DC.A→C→B→D D.B→C→A→D7.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可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對人體造成危害。PM2.5顆粒物進入血液后最先到達心臟的部位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8.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灰霾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比沙塵暴還大.世界公認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進入肺,它隨著血液循環首次經過如圖中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 ) A.B→D→A→C B.A→B→C→D C.A→C→B→D D.B→C→A→D9.右圖為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其中⑾表示肺部毛細血管⑽.⑿.⒀.⒁.⒂表示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請據圖作答:(1)填寫名稱。[1] [2][3] [4](2)體循環的起點是 ,終點是 。(填數字)(3)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變化是 。(4)肺循環的起點是 終點是 。(填數字)(5)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變化是 。(6)心臟四腔中,流動脈血的是 和 ,流靜脈血的是 和 。(填數字)(7)血管5、6、7、8、9中,流動脈血的是 ,流靜脈血的是 。(填數字)八、學后反思(寫出本節課的收獲和疑惑)活動狀態脈博次數(次/分)姓名及性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3 物質運輸的途徑 學案.doc 3.3 物質運輸的途徑 教學設計.doc 3.3 物質運輸的途徑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