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魚》一、教材分析《魚》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的第4節。它是在學習了六類無脊椎動物之后,學生們首次接觸的脊椎動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識內容上有所刪減,但是更加突出動物結構和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所以課上可以設置觀察活動或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理解這一生物學基本觀點。二、學情分析學生對魚這個類群非常熟悉,可以通過實物觀察,小組討論和代表展示等方式引領學生探究學習,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建立高效課堂,將知識深入淺出,使理解更為透徹。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說出魚的主要特征;2. 說明魚和人類生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活動”——了解魚類的外形、運動和呼吸,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愛護動物的意識,認同保護水域環境的重要性。四、重點難點【重點】1. 通過觀察魚的外形、運動和呼吸,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2. 舉例說明魚和人類生活的關系。【難點】通過“觀察活動”,說明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特征。五、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引領法、討論法、練習法【學法】明確學習任務,通過 “觀察活動”,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理解魚的主要特征,了解魚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激趣明確目標 展示實物魚,明確學習任務。引入語:“同學們,看看杯子里漂亮的動物,你能不能告訴我今天我們要學習哪個動物類群?【板書——魚】可能有同學會說,魚啊,不用學了,我對它太熟悉了,經常在餐桌上看見。但是,你真的了解魚類嗎?你能說出魚的特征和作用嗎?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魚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節課,走進魚的世界!” 認真傾聽,積極思考。 實物展示、問題引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點撥學習探究 任務一:魚的主要特征過渡語:“有很多人羨慕魚能夠在水中暢游,領略湖泊、河流甚至海洋中美麗的景色,為什么魚能夠生活在水中呢?我們都知道,生物的結構特征是和它所處環境相適應的,魚就具有一些結構,能夠讓它適應水中的環境。為了更加詳細的了解魚的主要特征,接下來,我們來完成一個觀察活動。”(1)布置任務(——結合課件上問題完成“觀察活動”、填寫導學案表格),組織課堂,隨堂指導。課件展示問題:1. 魚的外形——(1)魚的身體由幾部分組成?(2)魚的體型是什么?這種體型有什么意義?(3——魚的體表有什么結構?這個結構有什么特點?2. 魚的運動——魚是怎樣完成運動的?3. 魚的呼吸——魚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它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對它完成呼吸過程有什么意義?生活環境外形運動呼吸(2)展示各小組探究成果,及時給予評價。(3)教師補充。在魚的生活環境中,結合實際,讓同學們再次感受生物的進化順序“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在魚的運動和呼吸方面,播放魚的運動和呼吸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結構和環境相適應的觀點。(4)結合課本P20-21圖片,再次說明不同種類的魚具有相同的特征。任務二:魚和人類生活的關系過渡語:“這些就是魚類的主要特征,我們了解動物的特征是為了更好的知曉它的作用,魚類在人類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接下來,我們通過小組討論,研究出魚和人類生活的關系。”(1)布置任務(——結合課件的圖片,從食用、觀賞、文化、仿生等方面討論魚的作用),組織課堂,隨堂指導。(2)組織小組代表展示討論成果,及時給予評價。 小組合作,認真觀察小魚,結合課件上的問題完成導學案上表格。優秀小組代表展示并講解本組探究成果。認真觀看視頻,深入理解魚適于水生生活的特征。體會不同種類或形態的魚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小組討論,說出魚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代表列舉展示。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并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梳理知識建構框架 過渡語:“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任務,現在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這些內容吧!”引領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結合所學,建構出知識體系。 突出重點,讓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檢測反饋落實目標 過渡語:“為了檢測這節課的學習效果,我們來完成導學案上當堂檢測,請同學們獨立完成。” 展示標準答案,組織小組間互換導學案判分,通過得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講解易錯題。 自主完成,檢測本節學習效果,查漏補缺。 通過習題檢測,做到“堂堂清,人人清”。回歸生活延展提升 過渡語:“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圓滿的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讓我們再一次回顧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吧!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魚的主要特征,還有它的作用。魚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好伙伴,可是現在,我們的好朋友好伙伴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比如人類的濫捕和水域環境的污染,讓魚類的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有些種類瀕臨滅絕。同學們,聽到這些,你有什么感想,你認為今后你要怎么做呢?” 情感教育。 結合魚類面臨的現狀,抒發感想,升華情感。 滲透情感教育,回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價值目標。提高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的意識。七、板書設計八、教學理念《魚》作為學生首次接觸的脊椎動物,在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我在課程設計時注重實驗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生物學探究素養。同時,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一些生物學觀點——例如在說魚生活環境的時候,結合無脊椎動物,提到生物是“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這一進化觀點;在學習魚的運動和呼吸時,通過觀察活動和視頻資料,讓學生總結歸納魚類是如何適應水生生活,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