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第1節 動物的運動一、教學目標: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3、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4、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二、重點和難點:重點: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難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三、課前準備 :雞翅、解剖盤、鑷子、解剖剪、解剖刀、兔骨骼標本及人體關節骨骼模型。帶孔紙板、工字釘、橡皮筋。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五、教學設計:一、 導入新課,出示課標情境導入:觀看視頻資料,你觀察到那些運動方式?學生交流。出示學習目標: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2.描述運動系統的組成及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3.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2、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由教材P42“想一想 議一議”引入運動的結構基礎——運動系統。【自學1】: 閱讀課本42-43頁,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的組成。比較家兔和人的骨骼。時間2分鐘。學生展示:小組交流運動系統組成。思考:骨和骨骼有區別嗎?怎么區別?教師展示兔骨骼標本及人體關節骨骼模型,共同認識骨名稱。學生說一說你的四肢骨的名稱,四肢上有哪些關節?并活動關節,哪個關節活動范圍最大。三、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小組活動1】:對照教材P43“關節示意圖”注意特征,利用剪子,請同學們小心操作,注意安全。觀察時間:3分鐘。1、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察關節的結構。2、學生小組交流,認識關節的結構。【合作探究】:聯系生活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怎樣保護呢?指導學生健康運動,做好自我保護。【自學2】:閱讀課本43-44頁,了解肌肉的組成。思考:1、肌肉是怎樣附著在骨上的 鳥的胸肌的兩端肌腱都附著在胸骨上嗎?為什么?2、關節的哪些結構使關節具有牢固性?哪些結構使關節具有靈活性?3、肌肉在動物的運動中,主要的表現是什么?收縮和舒張。【小組活動2】:制作肘關節模型用具:帶孔紙板、工字釘、橡皮筋;模擬完成屈肘、伸肘動作。制作時間:4分鐘小組模擬演示并就行講解,體會做屈肘和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是怎樣協調配合的。【自悟】:骨、關節、肌肉是怎樣協調配合完成動作 聯系生活思考:用手豎直提拉水桶、雙手懸拉在單杠上時、雙手自然下垂時、手曲放在桌面上,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所處狀態是怎樣的?想一想,為什么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的運動方式都不一樣呢?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為了擴大活動空間,有利于它們尋找食物、逃避敵害和遷移,動物的運動方式都與生活環境相適應。【自悟】:1、運動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系統參與?2、運動對動物生存有什么重要的意義?三、達標檢測,歸納總結。由學生歸納總結本課重點,其他學生認真聽并隨時補充和點評。自 測:完成課時練34頁, 基礎滿分練:2、6、12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