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注城市環境》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4章第3課。教材分析: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主體,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最大。城市生態與社區環境息息相關,本節課首先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分組對社區環境變化進行調查,使學生能感受到我市在市政府的規劃和建設下,城市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在調查中讓學生發現社區環境存在是一些問題等,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辯論賽,讓學生感到城市環境要想變得更高,必須增加綠地,構建生態文明城市。關于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教材內容較少,所以組織學生分組開展了對城市環境污染的深入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調查中發現,這些與每個同學的生活習慣、行為是分不開;環境的好壞又與人類的健康都是息息相關,進一步激發學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在此基礎上 “制訂從我做起創建良好社區環境”的行動計劃,讓每個學生爭當環境保護小衛士和宣傳員,為創建出優美的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學情分析:本節課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學習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保護環境意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八年級的學生走進社區,對社區居民和社區的領導進行采訪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課前與有關的部門進行聯系,確保學生的調查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參與意識強,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ヂ摼W快捷的獲取相關信息,為學生收集、處理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本節課課前組織學生分組開展對城市環境污染的深入調查活動,課堂上給學生搭建展示調查成果的空間和舞臺。讓通過分組匯報交流,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等,在交流中使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得到升華,并使學生保護社區環境,創建美好家園化作一種自覺的行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城市生態系統概念和特點;舉例說明城市社區環境的變化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擬定創建良好社區環境的計劃。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社區環境變化的調查,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感受城市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通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和交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形成保護社區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并能把保護環境,創建美好社區環境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教學重點:影響城市環境的因素,提高學生保護環境,參與社區環境建設的意識。教學難點:調查社區環境的變化活動;有計劃分組進行資料收集、處理;垃圾分類等活動。教學方法:教師教法:調查法、討論法、實踐探究法、資料收集法等學生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教學準備:知識拓展:與有關部門聯系,組織學生走進社區進行環境的變化的調查。組織學生對城市環境污染造成原因的調查及防止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等。教具器械:課件、對社區環境調查的視頻、圖片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對私家車的使用、食品塑料袋使用、垃圾分類等情況的調查等資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出示撫順市城市一景,提問:圖片中你看到的是哪一所城市?它屬于的是哪種生態系統類型。(教師運用聲調的變化引導學生齊答城市生態系統)什么是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特點呢?讓小博士告訴大家吧。教師播放城市生態系統的微課。師:通過觀看我們應該了解城市生態系統起主導作用的是人,人對城市生態系統影響最大,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反過來,城市的環境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的,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關注城市環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3節《關注城市環境》。【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課。讓學生了解城市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特點,以級人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二.實踐活動——調查社區環境的變化師過渡:城市是由一個一個社區所組成的,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哪些變化呢,課前老師安排3組同學走進社區,對社區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查。出示匯報要求:包括調查地點、調查人員及分工、調查的對象、調查的問題、結果和體會等。組織學生繼續調查。預設:1.第一小組同學調查成果匯報:……調查地點:華南社區… 播放采訪華南社區原住民的實況,對該社區進行實地調查。……2.第二小組同學調查成果匯報:調查地點:東華園社區……播放采訪東華園社區原住民的實況……對社區進行實地調查?!?br/>3.第三小組同學調查成果匯報:調查地點:北山社區?!瓕犴樖行陆ㄐ^—香山美墅、北山棚戶區改建小區進行實地調查……,播放采訪北山社區書記的實況……【設計意圖】通過三組學生對不同社區環境調查成果的匯報,讓學生看到整個撫順市環境發展變化的全貌,讓學生感受市政府啟動棚戶區改造后,撫順市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在調查中,發現社區環境存在的問題,如:有的社區綠地較少,少數居民環境保護的意識差,小狗隨處大小便,居民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等。通過交流,形成保護社區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三、構建綠色生態文明城市師:夏天來臨了,許多城市人到農村去休閑避暑。所以有人認為:城市一定比農村的環境差。城市一定比農村的環境差嗎?為此,我們進行一場辯論賽。現場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正方):農村比城市環境的好。(反方):城市比農村的環境好。提出本次辯論賽的要求,給學生一會思考的時間,組織學生辯論賽。預設:辯論賽(正方)、(反方)各自會說農村和城市的優點和不足……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出幸福撫順——撫順綠化的資料。組織學生閱讀。撫順的綠地面積在不斷的提高,但與北京等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撫順的建設還需要我們共同的建設。【設計意圖】通過辯論賽,讓學生發現城市環境的優缺點,感受到人對環境的影響,認識到城市環境要想變得更高,必須增加綠地,減少污染,構建生態文明城市。通過撫順的小資料,讓學生感到撫順的綠化面積在不斷的提高,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激發學生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為學生更好參與社區建設做好鋪墊。四.調查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師:我們在感受城市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時,必須看到人類活動對城市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展示圖片,城市環境存在哪些污染的問題呢?生預設:大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師:為了深入了解各種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老師課前安排了四4—6組同學的調查活動,出示各組調查的題目,現在把你們的調查成果進行匯報。提出匯報要求:匯報調查的題目、人員分工、調查的內容、結果、收獲和體會。生:調查成果匯報。預設: 第4組同學的調查匯報:大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第5組同學的調查匯報:水資源及其污染情況的調查……第6組同學的調查匯報:白色污染情況的調查……【設計意圖】通過有目的的進行分組調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認識到在生活中養成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性,為如何從我做起,保護社區環境做好鋪墊。五:擬定保護社區環境計劃——情感升華師: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從我做起為,保護美好社區環境?教師課前布置制作保護環境的小報,在交流時,重點交流保護環境的措施,各組評選出一份優秀小報。生:討論并進行交流。師:對各組推薦的優秀小報,進行投屏交流展示。選出2-3名學生對如何保護社區環境進行交流。生:交流。師 :還有許多同學在小報中保護環境建議都非常好,鑒于課堂時間的關系不能一一展示,我們制作的小報要在全校進行展覽,并把我們好的作品送到社區進行展覽宣傳,此次的宣傳活動也請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和指導。構建美好社區環境人人有責,請全體同學起立。請同學把自己制作的小報高高舉起。握起右拳。和老師一起宣誓。我宣誓: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做保護社區環境小衛士;我們要做保護社區環境的宣傳員。希望同學們真正投入到社區環境保護的宣傳中,為社區環境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一起唱《地球是我們的家》的主題歌中結束本節課。【設計意圖】通過環境保護小報的制作和交流,提高環境的保護意識,明確從我做起應該如何保護社區環境,讓每個學生爭當環境保護小衛士和宣傳員,為創建出優美的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通過歌曲《地球是我們的家》的歌曲,把本節教學推向高潮,使學生保護社區環境的意識進一步得到升華,并把保護社區環境化作自覺的行動。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優勢:1. 本節課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多樣的學習活動,如走進社區,對社區環境變化的調查、辯論賽、有目的對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調查、成果匯報、討論交流保護措施、保護環境的小報制作等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才能空間和舞臺,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語音表達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膽量和應變能力等。2.整節課圍繞城市環境展開,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并把保護社區環境化作一種自覺地行動,爭做環境保護的小衛士和宣傳員。不足及補救措施:內容多,時間緊,學生查找的資料很多,八年級學生的處理資源的能力有限,有的學生不能抓住重點進行交流,需要教師課前進行指導。垃圾是困擾城市環境的問題之一,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環境的問題不能全部進行,只能把垃圾分類這一主題的調查和宣傳拿到課下。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課下繼續分組調查,調查成果制成小報的形式進行宣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