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生態系統概述學情分析:通過七年級上冊“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八年級上冊“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的概念。此外,我校學生總體素質較高,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再加上我校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所以,有條件,并且能較好地完成以上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生態系統的概念;2.能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標:通過對課本圖的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歸納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有關實例的分析,認識到人類的各種活動必須尊重生態系統的客觀規律。學習重點:1.生態系統的概念。2.生態平衡中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學習難點:1、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的作用。2、活動“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1.草原、農田、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的圖片。2、各生態系統的錄象短片。教學過程引入:以講故事的方式,描述湖泊和草原及其中的生物,這些生物的生活環境和相互聯系。從而引入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1、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共同構成的一個整體稱之為生態系統。2、類型:陸地生態系統(如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如凱巴森林、荒莫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因此生態系統種類多。一片草原是一個生態系統一片農田也是一個生態系統,一條河流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她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這些生物生存的環境。問題:下列哪些不屬于生態系統,為什么?1、一池純凈水;2、一塊農田;3、5000棵樹;4、一片森林;5、一群羊。(1、3、5 ,因為他們都只有一個條件,沒有同時滿足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兩個條件。)引入生態系統的組成分析凱巴森林:生物:松樹、冷杉、云杉等樹木及草本植物——植物(生產者)黑尾鹿、美洲獅、狼等——動物(消費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部分為分解者)非生物環境:空氣、陽光、溫度、水分、土壤等想一想:凱巴森林除了上述這些之外還可能有哪些生物?(各種鳥類、昆蟲、魚蝦等水生動物、水草等水生植物,還有青蛙……)黑尾鹿的生存需要什么條件?(食物、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水分……)問題:要保證各種生物的生存,森林中還應具有什么條件?(土壤及其中的各種生物和各種礦物質養料)小結: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構成,而生物又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部分,無論哪種生態系統,在生物圈中都離不此三種角色。因此,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環境構成。問題: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之間有何關系呢?(教材P70,圖23——3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系)生產者(多為綠色植物):將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和能量轉化成自身的組成部分,為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各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生產者(綠色植物)為食分解者:分解生產者、消費者等的尸體、殘骸及動物糞便,從中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并將由生產者從非生物環境攝取的物質分解成無機物回歸無機環境,以供生產者重新利用。無機環境: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中各成分間的關系:生產者 物質和能量 消費者(物質和能量)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分解者(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總結:在生態系統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緊密聯系,彼此作用,構成一個整體。練習:1、霍亂為一種非常嚴重的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為一種弧菌。請分析霍亂病原體在生態系統中屬何種成分( )A. 生產者 B. 消費者C. 分解者 D. 以上都不是2、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 )A.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B. 生產者 C. 消費者D. 分解者 E.以上都是3、教材P70:“思考與練習”1、2、3、4、5板書設計第2節 生態系統概述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共同構成的一個整體二、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無機環境三、各組成成分間關系生產者 (物質和能量) 消費者(物質和能量)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分解者(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1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