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高考熱點 :2021感動中國人物二、理論解析:(一)經濟生活1.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烙,加快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凈力。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等“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的事跡,激勵我們科技興國、科技報國熱情和信心,進一步推進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2.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陳貝兒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記錄了我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造幸福生活,贏得人們的尊敬。(二)政治生活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很多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陳貝兒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三)文化生活1.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掏夠在認識世界改借世界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央視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使廣大人民群眾把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匯聚磅薄之力。2.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展。廣大群眾在觀看央視《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受到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思想的升華。3.民族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愛崗業、奉獻社會、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等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對民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是涵養民族精神的重要資源。4.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感動中國》陪我們走過了20年,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5.堅持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央視《感動中國》節目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具體舉措。(四)生活與哲學1.意識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雁人向上,使人奮進;菱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發揚“感動中國”英模精神,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我們應該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觀看《感動中國》,繼承和發揚英模精神,為民服務、無私奉獻,創新發展、攻艱克難,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堅持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3.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要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新時代繼續發揚感動中國模范人物的精神,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