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第3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第一課時)1. 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 概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 舉例說出雙殼類軟體動物的結構特征與功能相適應。3. 舉例說明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 能力目標嘗試通過對雙殼類軟體動物“縊蟶”的觀察,認同生物體的結構特征與功能相適應。(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軟體動物在人類生活的作用,辯證看待軟體動物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 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1. 概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 舉例說明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 教學難點嘗試通過對雙殼類軟體動物“縊蟶”的觀察,認同生物體的結構特征與功能相適應。三.教學設計思路軟體動物的種類比較多,很多種類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盡可能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為了直觀的了解軟體動物,本節課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動手、動眼觀察“縊蟶”,采取問題引導、表格歸納等方式,使學生歸納出“縊蟶”的具體特征再逐步上升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充分運用課本資料,引導學生關注軟體動物在人類生活的作用,辯證看待軟體動物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形式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鹽水煮縊蟶”導入新課。 觀看圖片,回答教師提問,初步認識“縊蟶”。 教師講授進一步了解“縊蟶” 出示圖片,問題一:“這是縊蟶嗎?”問題二:“由縊蟶的殼里伸出來的是什么結構呀?” 回答教師提問,想一探縊蟶的內部結構。 教師講授觀察“縊蟶”內部結構 出示“縊蟶”內部結構圖,組織學生個人對照課本圖片先記憶需要實驗觀察的六個結構,然后以識圖題形式進行全體鞏固。分組進行“縊蟶”實物內部結構的辨認,布置導學案合作學習內容,以邊觀察、邊討論、邊記錄的方式完成表格填寫。鞏固:出示當堂檢測題。小結:縊蟶結構和功能的對應關系。 自主記住“縊蟶”內部六個結構。分組合作完成“實物”內部結構的辨認,討論完成導學案表格的填寫,并進行展示。以小組搶答形式進行鞏固。完成訂正導學案中“小結”內容,明確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其它軟體動物圖片,讓學生比較與縊蟶結構上的相同點。 觀察圖片,比較得出其它軟體動物與縊蟶結構上的相同點就是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并記錄于筆記本中。 教師講授自主學習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組織學生在課本中勾畫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重點了解“珍珠的形成”過程,播放視頻資料。與學生共同歸納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完成自主學習案,在括號中標注頁碼。觀看“珍珠形成”的視頻資料,了解人類對軟體動物的利用。與教師共同歸納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并記錄于筆記本中。 自主學習教師講授板書設計第3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1. 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1.柔軟身體表面有外套膜;2.大多具有貝殼;3.運動器官是足。2. 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但利大于害。附:導學案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第一課時)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 概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 舉例說出雙殼類軟體動物的結構特征與功能相適應。3. 舉例說明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合作學習1.觀察“縊蟶”的形態結構后填寫表格。形態結構 功能貝殼外套膜足鰓入水管和出水管小結: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縊蟶”的形態結構是與其執行的 相適應,這些形態結構能幫助“縊蟶”適應在 中生存。● 自主學習2、在課本中第 頁中描述了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其中珍珠的形成與 這一類軟體動物有關。● 課堂訓練3.判斷對錯:(1)軟體動物都生有貝殼。( )(2)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獲取水里的食物顆粒。( )4.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的身體表面有 , 具有 ;運動器官是 。5.下列屬于軟體動物的是( )A.蚯蚓 B.海馬 C.章魚 D.蛇6.烏賊適于在水中生活,其呼吸器官是( )A.貝殼 B.外套膜 C.鰓 D.足第3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