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運動》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描述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和運動的本質。(2)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3)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2.能力目標:探究實驗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致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運動系統的組成。(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2.教學難點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屈肘和伸肘的動畫,關節模型,肘關節運動模型等。四、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 播放視頻:《動物的運動天賦》提問:你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動物呢? 學生回答。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運動系統的組成 師生一起做伸肘與屈肘運動。想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骨 對照家兔的骨骼,試著在自己的上肢找一找相應的骨,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提問:1.屈肘和伸肘這個動作中,主要有哪些骨參與呢?2.你能找到自己手臂上的尺骨與橈骨嗎?3.怎樣才能迅速的找到尺骨與橈骨呢?講解:伸出任意一只手,找到前臂的內側與外側,“內尺外橈”。那么,內側的就是尺骨,外側的就是橈骨。4.骨就是骨骼嗎?講解:骨和骨骼的區別。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的。關節是骨與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連結,骨骼在運動中起支持作用。 觀察、思考。學生說出上肢有哪些骨組成。肱骨、尺骨與橈骨。 理解運動系統的結構。關節關節 過渡:骨與骨之間主要通過關節的方式相連,在我們的身體上有許多的關節。同學們,你能說出多少關節呢?做一做:1.把肘關節用兩塊木板夾住,嘗試把水杯端起來送到嘴邊。2.把膝關節用兩塊木板夾住,你將怎樣走路?屏幕出示:關節示意圖。提問:1.關節是有哪些結構組成的呢?2.推測個部分結構的作用。3.關節有什么特性?講解:我們的關節是由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關節腔、關節囊組成。關節窩中間凹陷象個窩正好容納關節頭,關節頭與關節窩上覆蓋有關節軟骨,關節軟骨能緩沖運動的沖撞力,減少摩擦力。關節囊牢牢的包裹著關節頭,關節窩,使之能在正確的位置上。關節囊所包圍的空間就是關節腔,關節腔里面有滑液,也能減少運動中的摩擦。追問: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關節呢?拓展:脫臼及脫臼的急救。大屏幕出示脫臼的圖片。 思考、討論。學生體驗。學生自學課本43頁內容。靈活又牢固。結合實際生活,討論、總結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學生理解:脫臼就是指關節頭從關節窩中滑脫。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活動,要及時到醫院進行關節復位。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部的結構。肌肉 講解:肌肉與骨骼肌的區別。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著骨可以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2.制作肘關節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動畫。接下來,請大家想想:骨本身能運動嗎?不能,要靠肌肉的牽引才能運動。 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系。 1.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類比杠桿原理 我們已經學過了杠桿,那么,運動系統的各個部分和杠桿結構相比,他們之間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 學生思考回答。骨—杠桿,肌肉—動力,關節—支點。 通過類比推理,加深對運動系統的理解。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 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討論 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動物運動的意義 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 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 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結 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關節具有牢固靈活的特點適于運動;骨骼肌在運動中是動力器官。 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 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五、課后反思初二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