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軟體動物》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學習方式探究軟體動物由外到內的結構特點,利用三五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最后能夠總結出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學習目標。這兩個目標也就是本節課重點讓學生形成的兩個生物學概念。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 1.說出軟體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2.列舉常見的軟體動物。3.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 4.說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手段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展示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珍珠的形成過程,得到學習的啟示。三、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觀察、實驗等手段探究軟體動物的內部結構,并推測它的運動、消化、呼吸等生理功能是如何完成的。難點:通過學習明確軟體動物與水生生活是適應的。四、教學過程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演練 組織學生課前演練。 按照排序該組由主持人主持,按照同號答題,鞏固舊知,有加分有鼓勵有評價。 培養學生為主體,參與溫故知新的過程。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展示各種軟體動物的圖片。 教師拿出小螺號的實物展示引出課題并板書:軟體動物學習目標(屏幕展示)1.說出軟體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2.列舉常見的軟體動物。3.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4.說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欣賞圖片說出軟體動物識記學習目標 通過圖片等情境感受引入課題。由教師引導了解學習目標。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教師白板出示自學思考題,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并深入小組活動,了解各小組探究的難點及疑問。自學指導(1)外部形態:先用手摸一摸貝殼,再仔細觀察貝殼上的環紋,推測貝殼的作用。(2)內部結構:借助你手中的工具打開貝殼,并進行解剖,結合課本12頁圖,識別入水管、出水管、足、鰓等結構,推測它的消化、呼吸、運動如何完成?(3)請結合課本13頁右下角的小資料拓展思考: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認真閱讀課本,總結 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溫馨提示:結合教材12、13頁和自學思考題學習。 結合自學思考題, 觀察手中的軟體動物,小組合作探究學習:(1)外面堅硬的貝殼有什么作用?(2)觀察內部結構,思考它的消化、呼吸、運動如何完成?(3)拓展思考: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小組觀察、討論、實驗、探究。四人小組作好分工, 做好記錄。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采取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按科學探究的步驟,由外向內觀察,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手段,再采用小組討論、角色展示等多種教學策略來完成本節的概念教學。小組展示總結升華 按合作探究內容,選擇4至5組展示,分別展示貝殼的作用、內部結功和生理功能、珍珠的形成、與人類的關系這些內容。一組展示,其它組可質疑補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看學習目標是否完成。挖掘教材內容,引導某一小組探究珍珠的形成,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達成學習目標。 四人小組上臺展示,要展現出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其它小組可提問,也可以做出補充。小組展示并交流對珍珠的形成所受到的啟發。小組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 通過教師深入小組活動的過程,選擇探究完善的小組進行展示。通過珍珠的形成過程得到啟示,完成情感上的升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達成本節的概念教學。特例分析 考考你:在下面這些叫魚的動物中: 鯉魚、鯨魚、鯊魚、墨斗魚、娃娃魚、甲魚、魷魚、鱷魚、章魚、鮑魚1、哪些是魚?2、哪些是軟體動物?3、另外一些是什么動物? 小組搶答,完成檢測 通過一道趣味搶答完成對軟體動物特征的檢測。總結歸納 組織學生歸納本節所學知識 各小組代表總結,同組補充。 鼓勵學生系統總結。對所學知識深入掌握。當堂訓練 出示分層次設計的習題,夯實基礎和能力提升。1、下列軟體動物中,貝殼為螺旋形的是( )A 河蚌 B 蝸牛 C 烏賊 D 扇貝2、河蚌適于水中生活,其運動器官是( ) A鰓 B貝殼 C斧足 D腹足3、 下列動物全是軟體動物的一組是: ( )A、河蚌、蚯蚓、蝸牛 B、田螺、河蚌、烏賊 C、烏賊、水螅、蛔蟲 D、河蚌、蚯蚓、田螺4、河蚌用什么呼吸 ( )A.鰓 B.貝殼 C.外套膜 D.肺5、我們經常食用的魷魚、章魚及田螺屬哪一類生物類群( )A、腔腸動物 B、軟體動物 C、節肢動物 D、扁形動物6、保護河蚌柔軟身體的堅硬構造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7、 動物是動物界第二大類群,大約10萬種以上8、在軟體動物中,有我們熟悉的 、扇貝、文蛤、 等,它們外面有兩片 貝殼,所以稱為雙殼類。 學生每組同號選題回答,同組補充。他組質疑。 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體現組內聯動機制的訓練,體現全員合作參與,公平競爭。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