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校園里的植物教學目標1、體會到植物世界豐富多彩2、能分辨植物所屬的基本類型。能力目標利用學過的各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分辨校園中的植物總結對植物進行分類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教學重點:1、分辨校園中的植物并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1、找出植物的相同之處。 二、課前準備 教師: 1、有關植物的圖片 學生: 1、仔細觀察校園中的植物,找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談話:之前的課中我們學習了植物可以分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我們也知道了這些類的植物有怎樣的特征,今天我們就要具體利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來認識校園中的植物。2、分組展示:小組展示自己找到的植物。第一組:苔蘚植物,葫蘆蘚,蘚綱,真鮮目,葫蘆蘚科,葫蘆蘚屬。植物體矮小,淡綠色,直立,高1-3cm。莖單一或從基部稀疏分支。葉簇生莖頂,長舌形,葉端漸尖,全緣;中肋粗壯,消失于葉尖之下,壁薄。雌雄同株異苞,雄苞頂生,花蕾狀。雌苞側生與雄苞下的短側枝上。表皮和皮層都是薄壁細胞所組成,并不形成真正的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石苔: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物,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毛尖鮮:植物體亮綠色或黃綠色,稍有光澤。莖匍匐,不規則分枝;分枝生而柔軟;尖端圓鈍。莖葉覆瓦狀排列,闊卵形或橢圓形,基部略下延,先端急尖,有毛狀尖頭,通常扭曲;邊緣有不明顯的齒;中肋于葉中部消失,有時為2中肋;葉細胞狹長菱形或線形,下部細胞較短,角細胞方形。 教師提示:這些植物都非常的矮小,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這樣的植物就是苔蘚植物。教師提問:為什么苔蘚植物矮小且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呢?學生回答,教師點評第二組:蕨類植物有鱗短腸蕨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因其莖細長且顏色似鐵絲,故名鐵線蕨。鐵線蕨也是鈣質土的指示物。由于其畏干燥及強烈光照,須放置到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養護。 廣布于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巖上或石灰巖洞底和滴水巖壁上,為鈣質土的指示植物,海拔100-2800米。 具有觀賞和藥用等價值。第三組:裸子植物雪松: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產于亞洲西部、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中國多地有栽培。側柏:樹冠廣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個平面。葉小,鱗片狀,緊貼小枝上,呈交叉對生排列,葉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單性。雄球花黃色,由交互對生的小孢子葉組成,每個小孢子葉生有3個花粉囊,珠鱗和苞鱗完全愈合。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木質化,開裂,種子不具翅或有棱脊。側柏為中國特產,除青海、新疆外,全國均有分布。壽命很長,常有百年和數百年以上的古樹。已被選為北京市的市樹。側柏耐旱,常為陽坡造林樹種,也是常見的庭園綠化樹種,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葉和枝入藥,可收斂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種子有安神、滋補強壯之效。學生介紹不足的教師補充,教師強調這類植物有種子但種子沒有果皮包被。第四組:被子植物 小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自己對植物的觀察、師生交流。 其他小組提出疑問,小組回答,教師補充。最后教師強調,被子植物也稱作綠色開花植物。小結: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校園中的植物分布和分類。同學們也指導判斷一個植物是屬于那一類主要從個體大小、生活環境、繁殖方式、種子類型等方面判斷。板書設計 認識校園里的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