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同步練習
一、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1.(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這句話告誡當時的統治者(  )
A.秦朝的統治被推翻
B.必須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
C.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諸侯王
2.(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詩歌和童謠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在秦朝時期,流行這樣一句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句童謠暗指(  )
A.阿房將發動起義滅亡秦朝 B.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
C.秦朝刑法特別殘酷 D.秦始皇將葬于阿房宮
3.(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敘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有(  )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這次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族起義
C.陳勝吳廣率起義軍推翻了秦朝
D.起義在大澤鄉爆發
5.歷史證明有壓迫就有反抗。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發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
A.項羽、劉邦起義 B.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
C.王莽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6.秦末農民戰爭開始的領導者是(  )
A.劉邦、項羽 B.蕭何、張良 C.趙高、子嬰 D.陳勝、吳廣
7.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比較關心重視的問題。農民,在促進歷史變遷和社會更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  )
A.國人暴動 B.黃巾起義
C.項羽、劉邦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8.用“時間軸”了解歷史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根據下列時間軸,這一歷史史實正確的描述時間是(  )
A.公元前3世紀末 B.公元前3世紀初
C.公元前2世紀末 D.公元前2世紀初
9.“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此號召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是指(  )
A.劉邦領導的起義 B.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
C.項羽領導的起義 D.張角領導的起義
10.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材料表明秦朝(  )
A.徭役繁重 B.賦稅沉重 C.刑法嚴酷 D.焚書坑儒
11.下列對楚漢之爭的性質敘述最恰當的是(  )
A.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斗爭 B.諸侯爭霸戰爭
C.劉邦反抗項羽的正義戰爭 D.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
12.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號召,決心反抗秦的暴政,爆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事件是(  )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陳勝吳廣起義 D.黃巾起義
13.成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贊揚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革命首創精神。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  )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在學習了陳勝、吳廣起義后,小明又翻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準備和同學們交流。他的觀點與史實不符的是(  )
A.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首創精神值得學習
B.作為統治者,必須輕徭薄賦才能夠維護社會安定
C.起義動搖了秦朝統治基礎
D.起義實際上沒有失敗,因為他們的余部項羽、劉邦最終推翻了秦朝
15.(2017八上·柯橋期中)“亭長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劉邦推翻秦朝的功績 B.分析了楚漢戰爭的性質
C.指出了劉邦約法三章的目的 D.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
二、材料探究
16.中國作為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制度發展歷史之長久,體系之完備,經驗之豐富,影響之深遠,都是世界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中的這種政治制度的創立者是誰?對于他,歷史上褒貶不一,在你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就一種觀點進行簡單評價。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材料二:當時在秦朝的市場上,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
材料三: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2)材料三的這句話是誰說的?他講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壯舉?
(3)材料一、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沒有聯系?為什么?
18.讀圖,回答問題。
(1)圖(a)反映了我國哪個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除圖(a)內容外,這個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圖(b)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這個封建王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僅經歷二世就滅亡了。請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該王朝的滅亡給你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漢高祖說的“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意思是漢朝通過戰爭建立統一政權,現在管理國家就不能再依靠戰爭了,要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
ABD三項內容材料均不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是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要告誡當時的統治者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讀懂材料熟練掌握西漢初的基礎知識。
2.【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題干的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實際是暗指修建阿房宮使得秦始皇濫用民力,農民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成千上萬的農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其刑法嚴苛,最終導致百姓的反抗。
B項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是題干童謠暗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暴政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認知和分析的能力。
3.【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在大澤鄉發動了反秦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故①②符合題意;項羽、劉邦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代表人物,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A項①②是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史實。
4.【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因為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最終失敗,陳勝吳廣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但是陳勝吳廣起義沒有推翻秦朝的統治,推翻秦朝統治的是劉邦率領的起義軍。
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陳勝吳廣率起義軍推翻了秦朝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
5.【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反抗秦的暴政,最終失敗,陳勝吳廣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秦末農民起義相關知識的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6.【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抓住題干所給信息“開始的領導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D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末農民戰爭后期的領導人;B項是劉邦的謀士;C項不是秦末農民戰爭的領導人;由此分析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7.【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D項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
8.【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算公元前幾年是公元前幾世紀,可以按照算數軸的方法,從公元元年(公元1年)往前推,公元前一年、公元前二年,公元前的世紀初和我們公元后的世紀初正好相反,例如公元前3世紀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00年,所以公元前209年就應該是公元前3世紀末,A項符合題意;
公元前3世紀初應該是公元前299年左右,B項不符合題意;
公元前2世紀末應該是公元前101左右,C項不符合題意;
公元前2世紀初應該是公元前199年左右,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末農民起義,需要學生對秦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熟悉掌握那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及公元紀年法。
9.【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陳勝、吳廣起義戰爭是在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為首領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的相關知識點。注意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為秦的暴政。
10.【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斷去左足”、“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的暴政中的刑法嚴酷,故C符合題意;徭役繁重、賦稅沉重、焚書坑儒都屬于秦的暴政的表現,但是材料中并未體現,故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朝刑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學會知識遷移,認知和分析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依據材料分析秦朝刑法的嚴酷,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1.【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后,原來的農民反秦領袖劉邦和項羽為爭奪統治權進行了長達4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結果,項羽連戰失利,在烏江自刎。劉邦因勢利導,終于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由此可知,楚漢之爭的性質是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不是準確描述的楚漢之爭的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楚漢爭霸戰爭性質的認知,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12.【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是陳勝、吳廣起義。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掌握。
13.【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
14.【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劉邦和項羽不是陳勝、吳廣起義軍的余部,而是另外的反秦起義軍。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15.【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劉邦入關中與民約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贏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1)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 (1)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3)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4)文化: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5)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邊疆,興修靈渠。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晌的皇帝。(以上功績寫出其中兩點即可)。(或他是統寄臺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任選2點即可)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秦始皇的創立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并要求學生能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材料顯示的政治制度在中央是有三公,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這是秦朝的制度,這種政治制度的創立者是秦始皇。評價秦始皇,他的功績:(1)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3)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4)文化: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5)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邊疆,興修靈渠。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他的過錯: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點評】掌握秦始皇的創立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并能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過
17.【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賦稅、徭役繁重.
(2)陳勝。為了號召大家起義,推翻秦朝的統治。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或大澤鄉起義)。
(3)有聯系。正是因為秦朝統治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陳勝號召大家起義來推翻秦朝統治。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賦稅、徭役繁重.材料三的這句話是陳勝。為了號召大家起義,推翻秦朝的統治。陳勝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正是因為秦朝統治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陳勝號召大家起義來推翻秦朝統治。
【點評】掌握秦朝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
18.【答案】(1)秦朝。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為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開鑿靈渠;北擊匈奴,修筑長城。
(2)陳勝、吳廣起義。秦的殘暴統治。
(3)殘暴的統治必然導致國家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a)反映的是政治上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全國設立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三公,分管行政軍事監察,地方推行郡縣制。這是我國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除圖(a)內容外,秦朝還采取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為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開鑿靈渠,修筑長城等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b)反映的是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就會被殺,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所以該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殘暴統治。(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雖然秦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后期的殘暴的統治,是人民生活困苦,必然導致國家滅亡;由此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1 / 1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同步練習
一、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1.(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這句話告誡當時的統治者(  )
A.秦朝的統治被推翻
B.必須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
C.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諸侯王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漢高祖說的“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意思是漢朝通過戰爭建立統一政權,現在管理國家就不能再依靠戰爭了,要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
ABD三項內容材料均不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是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要告誡當時的統治者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讀懂材料熟練掌握西漢初的基礎知識。
2.(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詩歌和童謠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在秦朝時期,流行這樣一句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句童謠暗指(  )
A.阿房將發動起義滅亡秦朝 B.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
C.秦朝刑法特別殘酷 D.秦始皇將葬于阿房宮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題干的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實際是暗指修建阿房宮使得秦始皇濫用民力,農民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成千上萬的農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其刑法嚴苛,最終導致百姓的反抗。
B項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是題干童謠暗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暴政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認知和分析的能力。
3.(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敘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有(  )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在大澤鄉發動了反秦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故①②符合題意;項羽、劉邦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代表人物,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A項①②是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史實。
4.下列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這次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族起義
C.陳勝吳廣率起義軍推翻了秦朝
D.起義在大澤鄉爆發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因為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最終失敗,陳勝吳廣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但是陳勝吳廣起義沒有推翻秦朝的統治,推翻秦朝統治的是劉邦率領的起義軍。
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陳勝吳廣率起義軍推翻了秦朝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
5.歷史證明有壓迫就有反抗。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發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
A.項羽、劉邦起義 B.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
C.王莽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反抗秦的暴政,最終失敗,陳勝吳廣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秦末農民起義相關知識的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6.秦末農民戰爭開始的領導者是(  )
A.劉邦、項羽 B.蕭何、張良 C.趙高、子嬰 D.陳勝、吳廣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抓住題干所給信息“開始的領導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D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末農民戰爭后期的領導人;B項是劉邦的謀士;C項不是秦末農民戰爭的領導人;由此分析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7.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比較關心重視的問題。農民,在促進歷史變遷和社會更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  )
A.國人暴動 B.黃巾起義
C.項羽、劉邦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D項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
8.用“時間軸”了解歷史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根據下列時間軸,這一歷史史實正確的描述時間是(  )
A.公元前3世紀末 B.公元前3世紀初
C.公元前2世紀末 D.公元前2世紀初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算公元前幾年是公元前幾世紀,可以按照算數軸的方法,從公元元年(公元1年)往前推,公元前一年、公元前二年,公元前的世紀初和我們公元后的世紀初正好相反,例如公元前3世紀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00年,所以公元前209年就應該是公元前3世紀末,A項符合題意;
公元前3世紀初應該是公元前299年左右,B項不符合題意;
公元前2世紀末應該是公元前101左右,C項不符合題意;
公元前2世紀初應該是公元前199年左右,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末農民起義,需要學生對秦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熟悉掌握那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及公元紀年法。
9.“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此號召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是指(  )
A.劉邦領導的起義 B.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
C.項羽領導的起義 D.張角領導的起義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陳勝、吳廣起義戰爭是在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為首領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的相關知識點。注意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為秦的暴政。
10.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材料表明秦朝(  )
A.徭役繁重 B.賦稅沉重 C.刑法嚴酷 D.焚書坑儒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斷去左足”、“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的暴政中的刑法嚴酷,故C符合題意;徭役繁重、賦稅沉重、焚書坑儒都屬于秦的暴政的表現,但是材料中并未體現,故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朝刑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學會知識遷移,認知和分析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依據材料分析秦朝刑法的嚴酷,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1.下列對楚漢之爭的性質敘述最恰當的是(  )
A.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斗爭 B.諸侯爭霸戰爭
C.劉邦反抗項羽的正義戰爭 D.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后,原來的農民反秦領袖劉邦和項羽為爭奪統治權進行了長達4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結果,項羽連戰失利,在烏江自刎。劉邦因勢利導,終于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由此可知,楚漢之爭的性質是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不是準確描述的楚漢之爭的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楚漢爭霸戰爭性質的認知,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12.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號召,決心反抗秦的暴政,爆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事件是(  )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陳勝吳廣起義 D.黃巾起義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是陳勝、吳廣起義。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掌握。
13.成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贊揚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革命首創精神。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  )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
14.在學習了陳勝、吳廣起義后,小明又翻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準備和同學們交流。他的觀點與史實不符的是(  )
A.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首創精神值得學習
B.作為統治者,必須輕徭薄賦才能夠維護社會安定
C.起義動搖了秦朝統治基礎
D.起義實際上沒有失敗,因為他們的余部項羽、劉邦最終推翻了秦朝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劉邦和項羽不是陳勝、吳廣起義軍的余部,而是另外的反秦起義軍。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15.(2017八上·柯橋期中)“亭長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劉邦推翻秦朝的功績 B.分析了楚漢戰爭的性質
C.指出了劉邦約法三章的目的 D.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
【答案】D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劉邦入關中與民約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贏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材料探究
16.中國作為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制度發展歷史之長久,體系之完備,經驗之豐富,影響之深遠,都是世界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中的這種政治制度的創立者是誰?對于他,歷史上褒貶不一,在你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就一種觀點進行簡單評價。
【答案】(1)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 (1)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3)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4)文化: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5)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邊疆,興修靈渠。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晌的皇帝。(以上功績寫出其中兩點即可)。(或他是統寄臺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任選2點即可)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秦始皇的創立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并要求學生能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材料顯示的政治制度在中央是有三公,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這是秦朝的制度,這種政治制度的創立者是秦始皇。評價秦始皇,他的功績:(1)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3)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4)文化: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5)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邊疆,興修靈渠。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他的過錯: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點評】掌握秦始皇的創立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并能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過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材料二:當時在秦朝的市場上,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
材料三: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2)材料三的這句話是誰說的?他講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壯舉?
(3)材料一、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沒有聯系?為什么?
【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賦稅、徭役繁重.
(2)陳勝。為了號召大家起義,推翻秦朝的統治。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或大澤鄉起義)。
(3)有聯系。正是因為秦朝統治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陳勝號召大家起義來推翻秦朝統治。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賦稅、徭役繁重.材料三的這句話是陳勝。為了號召大家起義,推翻秦朝的統治。陳勝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正是因為秦朝統治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陳勝號召大家起義來推翻秦朝統治。
【點評】掌握秦朝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
18.讀圖,回答問題。
(1)圖(a)反映了我國哪個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除圖(a)內容外,這個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圖(b)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這個封建王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僅經歷二世就滅亡了。請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該王朝的滅亡給你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答案】(1)秦朝。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為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開鑿靈渠;北擊匈奴,修筑長城。
(2)陳勝、吳廣起義。秦的殘暴統治。
(3)殘暴的統治必然導致國家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a)反映的是政治上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全國設立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三公,分管行政軍事監察,地方推行郡縣制。這是我國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除圖(a)內容外,秦朝還采取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為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開鑿靈渠,修筑長城等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b)反映的是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就會被殺,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所以該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殘暴統治。(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雖然秦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后期的殘暴的統治,是人民生活困苦,必然導致國家滅亡;由此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起義的時間、人物、結果和意義。本題難度適中。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扎鲁特旗| 伊宁市| 正宁县| 新河县| 定襄县| 田东县| 高青县| 河源市| 荥经县| 长子县| 鄂尔多斯市| 宽甸| 东乡| 四子王旗| 天柱县| 成武县| 墨竹工卡县| 县级市| 南溪县| 将乐县| 海南省| 武威市| 定远县| 双辽市| 双桥区| 云阳县| 南宁市| 千阳县| 田林县| 武陟县| 吉水县| 峡江县| 大荔县| 邵阳市| 得荣县| 榆中县| 威宁| 阿勒泰市| 新巴尔虎左旗|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