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CDDBABB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DABCADC二、非選擇題21.(1)(4分)自主選擇權、知情權(知悉權)(2)(4分)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撫養義務的繼承人,分配財產時可多分;有撫養能力,但不盡撫養義務的,分配財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3)(6分)可以及時打擊犯罪分子;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保護別人的財產與人身安全;22.(12分)(1)阿福的行為體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熱心參加公益活動;服務于社會,具有高度責任感。(4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2)(6分)義務植樹、無償獻血、參加志愿者活動等等。在參加公益活動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同時使自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成長。(3)(6分)學習上刻苦努力,迎難而上。生活中有愛心,培養責任意識,主動承擔責任。我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國家處在困難時刻,主動為國分憂,勇擔責任,與國家共度難關。(答出兩點即可)23.(14分)(1)(2分)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2)(2分)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3)(4分)漢武帝以戰爭征服為主;唐太宗以安撫(收服民心,和好)為主、(4)(2分)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世界商人紛紛來到中國經商;日本遣唐使13次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外國留學生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波斯把珠寶業發展成為第三大行業。(5)(4分)措施+效果24.(16分)(1)措施:建立縣制,把原來的居民聚落合并為縣,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官吏。(2分)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增強了秦國國力。(2分)(2)改革措施:不允許在朝廷上使用鮮卑語及其他各民族語言,統一使用漢語。(1分)特點:廢除鮮卑族舊制的舊俗,主動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1分)。(3)古希臘雅典城邦。(2分)特點:民主政治;公民主權、抽簽選舉、輪番而治;(2分)(寫出其中一個給1分)積極意義:這一政治制度使公民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促進了雅典城邦的繁榮和發展,對西方民主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4)發源于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在中世紀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1分)羅馬法(1分)羅馬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因此該學者認為“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2分)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答題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選擇題(共4題60分)21.閱讀小剛的三則日記片斷,回答問題。(14分)(1)片斷一中表姐作為消費者行使了哪兩項權利?(4分)(2)從撫養義務角度,對片斷二中遺產分配提出你的建議。(4分)(3)結合片斷三,指出小剛的做法有哪些好處?(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1)聯系所學知識,評價阿福的行為。(4分)(2)說說你參加的兩個公益活動并談談參加公益活動的意義。(6分)(3)我們應怎樣用實際行動向阿福學習?(6分)23.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4分)(1)材料一反映了漢武帝時期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3)結合兩則材料,指出唐太宗與漢武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4)請你列舉一個史實說明“萬國朝堂”的盛況。(2分)(5)簡要評價唐太宗。(4分)24.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分)(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方面“便國不法古”的政治措施是什么?(2分)這一措施的實施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1分)這一措施體現了孝文帝改革的特點是什么?(1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個國家的政治制度?(2分)根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政治制度的特點簡述這一政治制度的積極意義。(2分)(4)根據材料四說說古代羅馬“第二次是以宗教征服世界”是指什么?(1分)“第三次則以法律”中的“法律”是指什么法?(1分)你是如何理解“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這一觀點的?(2分)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擇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將其序號填入答題卷的相應位置。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1.下列與青少年常見的閉鎖心理有關的是 ( ) A.活潑、好動 B.孤獨、不安 C.愛玩、愛鬧 D.陽光、青春2.一位中學生給自己的生命箴言是:“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對此處“生命的質量”理解正確的是 (??? )A.生活條件的優越???????? ?B.生活的艱辛和曲折C.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D.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3.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下列財產的所有權受到法律保護的是 ( )①小凱在路上撿到的一部手機 ②佳佳在銀行存錢所獲得的200元利息③王璐發表文章所獲得的50元稿酬 ④李能的爸爸賭博獲得的1000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要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你認為我們在購買商品時應注意 ( )① 征求父母的意見,判斷商品價格是否合理 ②查看商標、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等③了解商品的功能、特點、質量 ④結合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確定所購買商品的檔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從“助人為樂的模范”“見義勇為的模范”“敬業奉獻的模范”等全國道德模范身上,我們對責任有了進一步理解。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A.道德模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B.要自覺承擔責任,努力做負責任的公民C.有責任感的人對人對事不漠然 D.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相同的責任6.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下面不屬于社會公益活動的是 ( )A.參加義務植樹 B.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C.向居民宣傳防火知識 D.無償資助艾滋病孤兒7.2007年6月1日起實行的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高家庭教育指導。”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對未成年人實施有效的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8.下列說法屬于對未成年人進行學校保護的是 ( )①某食品廠拒收未成年人進廠打工 ②某中學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專題活動③某校舉行衛生知識講座,指導學生預防禽流感④某老師要求考試未及格的學生抄100遍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9.下列行為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 ( )A.某班主任對違反班規的學生進行體罰 B.某中學禁止學生進入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C.某音像店出售毒害青少年的不健康光盤 D.父母強迫讀八年級的女兒輟學10.考古學家把史前社會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依據是 ( )A.生活方式的變化 B.是否出現宗教 C.是否出現村落 D.生產工具的變化11.商鞅變法中,促進軍隊戰斗力增強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建立縣制 B.獎勵軍功 C.獎勵耕織 D.土地私有12.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國家是 ( )A.秦、燕 B.趙、魏 C.楚、齊 D.韓、齊13.下列關于西周分封制的說法有誤的是 ( )A.目的是控制全國廣大地區 B.分封的主要對象是自己的子弟和親戚C.分封制一直起著鞏固政權的作用 D.分封制由上到下分別是天子、諸侯、大夫、士14.如果在現在,最有希望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莊子 D.墨子15.某校準備邀請一學者作報告,下列適合出現在海報內容中省略號位置的是 ( )A.陶片放逐法 B.分封與宗法制 C.禮樂文明制度 D.十二銅表法16.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出現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的是 ( )A.禪讓制 B.官渡之戰 C.商鞅變法 D.七國之亂17.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好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D.南朝統治者施行仁政18.公元222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三國時,統治今浙江杭州地區的是( )A.孫權 B.曹丕 C.劉備 D.諸葛亮19.由隋朝設立,為后世所沿用的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分封制 ③郡縣制 ④科舉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下列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B.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孝文帝改革廢除了匈奴族的舊俗 D.孝文帝 改革規定規定改穿漢服、學說漢語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第21、23題各14分、22、24題各16分,共60分)21.閱讀小剛的三則日記片斷,回答問題。(14分)片斷一:表姐在淘寶網上經過精心挑選買了一件外衣,貨拿到后發現款式與圖片上的不一樣,于是提出退貨,店家最后欣然答應。片斷二:我的鄰居張大爺去世了。他有三個子女,生前主要是由他的長子服侍,其他兩個子女根本沒有照料老人生活。三個子女為遺產分配而發生了爭執。片斷三:晚上我看到一個小偷在鄰居的家里行竊,急忙用家里的電話打110報警,后來警察趕過來抓住了小偷。(1)片斷一中表姐作為消費者行使了哪兩項權利?(4分)(2)從撫養義務角度,對片斷二中遺產分配提出你的建議。(4分)(3)結合片斷三,指出小剛的做法有哪些好處?(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香港好人”阿福,一位香港貨柜車運輸公司老板,一位徒步走中國為“中華骨髓庫”募捐的志愿者,一位在汶川地震災區奮戰3個月的志愿者,最后倒在了青海玉樹的土地上。香港各大媒體高度評價了阿福的壯舉,稱贊他是“香港英雄”“港人之光”。(1)聯系所學知識,評價阿福的行為。(4分)(2)說說你參加的兩個公益活動并談談參加公益活動的意義。(6分)(3)我們應怎樣用實際行動向阿福學習?(6分)23.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見下圖。材料二:唐太宗說:“自古皆貴州行建議地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三:自唐高祖開國以來,歷經“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其時中土人才輩出,萬國朝唐,一切的一切在這里交流、包容、融合,終于凝結成燦爛的“唐文化”。(1)材料一反映了漢武帝時期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3)結合兩則材料,指出唐太宗與漢武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4)請你列舉一個史實說明“萬國朝唐”的盛況。(2分)(5)簡要評價唐太宗。(4分)24.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說:“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注:“正音”意指漢語)。”材料三:由全體男性公民參加的公民大會,每隔10天召開一次,大家都有發言權,投票決定國家的大事,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在休會期間,從公民中抽簽選出500人,組成“五百日議事會”,負責處理城邦的日常事務。各級官員也通過抽簽產生。 ——人教版《我們傳承的文明》(八年級上冊)材料四:“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 ——德國法學家耶林格(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方面“便國不法古”的政治措施是什么?(2分)這一措施的實施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1分)這一措施體現了孝文帝改革的特點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個國家的政治制度?(2分)根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政治制度的特點,簡述這一政治制度的積極意義。(2分)(4)根據材料四說說古代羅馬“第二次是以宗教征服世界”是指什么?(1分)“第三次則以法律”中的“法律”是指什么法?(1分)你是如何理解“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這一觀點的?(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參考答案.doc 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答題卷.doc 八上社會思品期末模擬試卷(B):試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