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初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終極考點解讀】專題03 人體的新陳代謝(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初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終極考點解讀】專題03 人體的新陳代謝(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初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終極考點解讀
專題03 人體的新陳代謝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內容多以選擇題、填空題形式考查。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消化腺和消化液的作用、小腸的結構特點往往以曲線圖、柱狀圖或結構圖為依托綜合考查,一般與循環系統聯系在一起。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一般出現在探究實驗中,注重能力的考查。
2.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呼吸道結構與功能、PM2.5與呼吸道疾病的聯系,對呼氣和吸氣過程的認識,需重點掌握知識,一般為選擇、填空和解答題,常結合呼吸系統圖出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3.血液化驗單在生活中常作為身體健康檢測的,因此在中考中常與生活和健康結合、常設情景對這類知識進行考查。對心血管的結構與物質在體內運載的途徑在中考中常結合圖解進行考查。“心臟的結構”“血液循環示意圖”等常結合識圖以選擇題、綜合題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與氧氣的交換,營養物質的吸收、尿的形成、激素的分泌都與毛細血管有關,血液循環與上述知識相結合的題目在中考題目中較多出現。
4.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與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排泄的重點和難點,作為中考常見考點,考題多樣,最常見的是結合尿液、原尿、血漿成分不同進行分析。以選擇題形式考查血漿、原尿、尿液三種液體比較,考查腎單位與形成原尿和尿的場所,以綜合題形式考查人體內尿的形成和排出原理,以識圖題綜合考查人體消化、呼吸、循環和排泄等生理活動。
一、食物中的“六大營養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是屬于________,水和無機鹽是屬于________。
1.缺乏無機鹽表現的癥狀
成分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
鈣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________、骨質疏松癥 蔬菜、奶類、豆類
磷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厭食、________、肌無力等 瘦肉、魚、奶類、豆類等
鐵 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 ________ 動物肝臟、瘦肉、蛋黃等
碘 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地方性甲狀腺腫、幼兒_____ 海產品、菠菜、芹菜等
鋅 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____ 肉類、魚、蛋等
2.缺乏維生素表現的癥狀
種類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
維生素A 促進人體的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皮膚干燥、________、干眼癥等 肝臟、魚肝油、胡蘿卜、玉米等
維生素B1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正常的生理功能 神經炎、________、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物的種皮、動物的腎臟等
維生素C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________、抵抗力下降等 新鮮蔬菜、水果等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________、________等 魚肝油、蛋黃、肝臟等
二、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須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才能被細胞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2、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食物的消化是靠________來完成的。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的。
(1)消化道
消化道 口腔 牙齒________食物,舌________食物
咽 食物的通路
食道 能蠕動,將食物推入胃里
胃 通過蠕動________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小腸 通過蠕動,促進________、________營養物質,并將剩余物質推入大腸
大腸 通過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糞便通過_______排出體外
(2)消化腺
名稱 分泌消化液 消化液作用 消化液起作用部位
唾液腺 唾液 消化________ ________
胃腺 胃液 消化________ ________
腸腺 腸液 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肝 膽汁 ________ ________
胰 胰液 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食物的消化過程
(4)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①小腸很長,增加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面積
②小腸內表面有許多________和________
③小腸絨毛內壁有豐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④________壁和________壁都很薄
⑤小腸內含有多種消化液(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質
(二)營養物質的吸收
吸 收 的 概 念 營養物質通過________進入________的過程,叫做吸收。
消 的化 吸管 收各 情段 況 口腔、咽、食道 沒有________作用
胃 吸收少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
小 腸 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及大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大 腸 吸收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
三、人體的呼吸
呼吸系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
功能: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肺:是________的場所。
1、呼吸運動及其原理:
類別 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 膈頂 肺 肺內氣壓 氣 體 進 出 肺 泡 氣 體 變 化
吸氣 ________ 擴大 下降 擴張 ________ 外界氣體被吸入肺泡 含________較多
呼氣 ________ 縮小 回升 縮小 ________ 肺泡內的氣體被呼出體外 含________較多
2、呼吸的全過程:
3、肺泡與氣體交換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1)肺泡數目________、總面積________。
(2)肺泡周圍纏繞著大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緊貼在一起,有利氣體通過。
(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________,都只由一層________構成(共兩層),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________與________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一)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組成:由________和________所組成,在心臟和血管內還流動著血液。
功能:運輸________和________。
1、血液的成份: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所組成。
(1)血漿:是________的液體。(約占________)
①成分:水(約占91%~92%)、蛋白質(約占7%)、葡萄糖
(約占0.1%)、尿素、無機鹽CO2等(約占0.9%)。
②功能:運載________、運輸________和________。
(2)血細胞: ①紅細胞:呈兩面________、成熟的紅細胞沒有________、數量最________。
功能:主要是運輸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
②白細胞:比紅細胞________,有________,數量最________。
功能:吞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③血小板:形態最________而且不規則、無________,數量________。
功能:促進________和加速________作用。
2、動脈血與靜脈血的主要區別:
(1)動脈血:含氧________,顏色________的血,叫做動脈血。
(2)靜脈血:含氧________、顏色________的血,叫做靜脈血。
(二)人體內三種血管的主要區別:
類 別 動 脈 靜 脈 毛 細 血 管
概 念 將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將血液從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臟的血管 連通于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管壁的結構 特 點 管壁________、彈性________、管腔較________ 管壁________、彈性________、管腔較________、(四肢靜脈內具有________) 管壁極________(僅由一層________構成);管腔最________(只允許________);血流速度最慢,這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流的速 度 ________(噴泉式射出) ________(緩慢流出)
血流的方 向 心臟→全身各處 全身各處→心臟 動脈端→靜脈端
圖 示
(三)、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
1、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________,略偏________,夾在兩肺之間;它是血液循環系統的主要器官。
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心臟的結構 心壁 主要由________,左心室的壁________、心房的壁________。(這與心臟輸送血液的遠近有關) 圖 示
四個腔 左心房 與________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左心室 與________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右心房 與________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右心室 與________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瓣膜 ________ (在心房與心室之間)只能朝向心室開
________ (在心室與動脈之間)只能朝向動脈開
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是血液循環的“________”
(四)血液循環: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途徑。
1、體循環的途徑和血液成分的變化:
(1)體循環途徑:血液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身毛細血管網→________→________→流回________。
(2)血液成分的變化:由動脈血→靜脈血。(3)發生變化的部位:全身毛細血管處。
2、肺循環的途徑和血液成分的變化:
(1)肺循環途徑:
血液從________→________→肺部毛細血管網→________→進入________。
(2)血液成分的變化:由靜脈血→動脈血。(3)發生變化的部位:肺泡處毛細血管。
六、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一)人體代謝廢物的排泄途徑:
排泄:指人體將________、________、多余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排泄的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遺:指把消化道內不能消化的________排出體外的過程。(如:________)
(二)、尿的形成與排出:
1、尿的形成
(1)過濾作用
腎單位的________和________起________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時,除_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_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________。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________升。
(2)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等被________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有________升。
2、尿的排出
(1)排出途徑:腎臟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外。
(2)膀胱:尿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斷的,主要是因為膀胱具有暫時______的作用。
(3)排尿的意義:排出________;調節________和________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易錯點①:對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分辨不清
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多(________)、大(________)、長(________)、?。╛_______)。但是這四個特點既有適于消化吸收的,又有僅適于消化和僅適于吸收的,要加以區別。
2.易錯點②:對吸氣和呼氣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分析,從各個方面進行對比和區分。
類別 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 膈頂 肺 肺內氣壓 氣 體 進 出 肺 泡 氣 體 變 化
吸氣 ________ 擴大 下降 擴張 ________ 外界氣體被吸入肺泡 含________較多
呼氣 ________ 縮小 回升 縮小 ________ 肺泡內的氣體被呼出體外 含________較多
3.易錯點③:對人體中的三種血管分辨不清
對人體中的三種血管的特征可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全面的比較。
類 別 動 脈 靜 脈 毛 細 血 管
概 念 將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將血液從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臟的血管 連通于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管壁的結構 特 點 管壁________、彈性________、管腔較________ 管壁________、彈性________、管腔較________、(四肢靜脈內具有________) 管壁極________(僅由一層________構成);管腔最________(只允許________);血流速度最慢,這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流的速 度 ________(噴泉式射出) ________(緩慢流出)
血流的方 向 心臟→全身各處 全身各處→心臟 動脈端→靜脈端
圖 示
4.易錯點④:對體循環和肺循環容易混淆
對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特點可以通過下表進行比較和區別。
體循環 肺循環
起點 ________室 ________室
終點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變化 動脈血→靜脈血 靜脈血→動脈血
功能 為組織細胞運來________和________,把________等廢物帶走 把________運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把________運走
聯系 在心臟處匯合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承擔物質運輸的功能
1.區分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缺乏癥
為了促進兒童骨骼的發育,除了給兒童多補充含鈣多的食物外,還應補充(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2.探究唾液淀粉酶對食物的消化作用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3支試管做了如圖所示的處理,并將3支試管均置于37℃溫水中5分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能變藍,②③不能變藍
B.①與②對照,探究的是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C.②與③對照,探究的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D.本探究實驗的變量不唯一,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3.判斷咽與呼吸和吞咽的關系一邊吃東西一邊說笑時,食物容易誤入氣管的原因是( )
A.氣流沖擊,聲門裂開幅度增大 B.氣流沖擊,喉腔擴大
C.會壓軟骨沒能蓋住喉的入口 D.環狀軟骨擴大
4.辨析呼吸道的結構與功能,下列對呼吸道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呼吸道有骨和軟骨做支架,保證了氣流通暢
B.鼻腔內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擋灰塵、細菌時形成痰
C.吞咽食物時,會厭軟骨會遮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
D.鼻腔黏膜中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
5.識圖分析呼吸運動的原理,圖為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左圖演示吸氣,膈肌收縮 B.右圖演示吸氣,膈肌舒張
C.左圖演示呼氣,膈肌舒張 D.右圖演示呼氣,膈肌收縮
6.辨析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如圖為人體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肺泡數目多 B.肺泡壁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
C.肺泡壁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D.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后氧氣減少
7.判斷血液的組成成分及其功能,下列關于血液,血漿、血細胞三者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8.探究血液的組成成分如圖,將新鮮的血液分別放入A、B、C、D四支試管中,其中A、B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C、D試管中加入抗凝劑,靜置24小時后,其中正確的圖示是( ?。?br/>A. B. C. D.
9.對三種血管的辨析
如圖是人體內三種血管的模式圖。中醫常通過“切脈”來診斷疾病,所“切”血管是( ?。?br/>A. ①動脈 B. ②動脈
C. ③毛細血管 D. 所有血管都可以
10. 分析判斷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可用來治療該病的危重病患者,當康復者的血漿經處理后輸入患者上肢的靜脈中后,這種含大量抗體的血漿隨患者血液送到他肺部時,所經過的途徑依次是(  )
①上腔靜脈②下腔靜脈③右心房④右心室
⑤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⑥肺動脈⑦肺靜脈⑧肺部毛細血管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⑤→⑧ D.⑤→③→④→⑥→⑦
11.區分流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血管
甲血管與心房相連,流動脈血;乙血管與心室相連,流靜脈血,這兩條血管分別是:( )
A.肺動脈和主動脈 B.主動脈和上腔靜脈
C.下腔靜脈和肺動脈 D.肺靜脈和肺動脈
12.判斷人體的失血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通常一次獻血量是( )
A. 20~30 mL B. 200~400 mL
C. 1000mL D. 2 000~3000 mL
13.辨析輸血的相關知識
人體失血過多時需要輸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 AB型血的人可以輸入AB型血以及少量A,B,O型血
B. 大量輸血時應該輸同型血
C. O型血不能輸入任何血型的血
D.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的獻血量是200~400mL.
14.判斷腎單位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下圖是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腎單位由①、②和③構成
B.②與①相比,其內血液中代謝廢物較多
C.③和④內含有的液體分別是原尿、尿液
D.③發生病變后尿液中可能出現較多的蛋白質
15.區分血液、原尿和尿液
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尿液化驗結果表(單位:g/mL),說法正確的是(  )
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
甲 95 0.32 0 1.5 1.95
乙 95 0 0 1.5 1.95
丙 95 0 0.06 1.5 1.95
A.尿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
B.甲可能是腎小管出現炎癥
C.甲、乙兩人的原尿中沒有葡萄糖
D.丙患有糖尿病可口服胰島素來治療
一.選擇題
1.(2021·赤峰)下列人類病癥與物質缺乏對應關系相符的是( ?。?br/>A. 夜盲癥——缺乏維生素B
B. 佝僂病——缺鈣或維生素D
C. 侏儒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D. 壞血病——缺乏維生素A
2.(2021·貴州)青少年要多吃蛋、奶、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蛋白質是( )
A. 容易消化、吸收的物質 B. 建造身體的重要原料
C. 主要的供能物質 D. 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
3.(2021·湘西)下列消化液中,對淀粉、蛋白質、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A. 唾液和胃液 B. 腸液和胰液 C. 膽汁和胰液 D. 胃液和胰液
4.(2021·江津)人體內不能同時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A. 肺循環和體循環 B. 消化和吸收 C. 吞咽和呼吸 D. 心跳和呼吸
5.(2021·青海)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
B. 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
C. 丁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內含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酶
D. 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過少
6.(2021·通遼).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B. 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
C. 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
D. 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7.(2021·營口)下列關于血液成分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 血漿具有運載血細胞和運輸養料、廢物的功能
B.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C. 可用于親子鑒定的血細胞是白細胞
D. 血紅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8.(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處,是血液流動的管道。以下關于血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動脈管壁彈性大,血液流速快
B. 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 毛細血管壁由單層細胞構成
D. 肺動脈中的血液含氧豐富
9.(2021·營口)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一個生物學模型。①②表示血管,A表示人體器官,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A為腦,則①中流靜脈血
B. 若A為肺,則與②相比,①中的氧氣含量增多
C. 若A為腎,則與①相比,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 若A為小腸,飯后與①相比,②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少
10.(2021·雞西)人體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的變化情況是( ?。?br/>A. 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B. 在此過程中,血液始終為動脈血
C. 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D. 在此過程中,血液始終為靜脈血
11.(2021·張家界).圖示中,圖甲是某種物質(Y)依次經過Ⅰ、Ⅱ、Ⅲ三種結構時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乙和圖丙是血管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液流向)。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br/>A. 圖甲中,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則Ⅲ可能是肺靜脈
B. 圖甲中,若Y表示血液中生長激素,則Ⅱ為垂體外的毛細血管
C. 圖乙血管內的血流速度快,能將血液運送到全身毛細血管
D. 圖丙中b表示腎小球,則c血管里流的是動脈血
12.(2021·邵陽)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與心臟相連的血管;⑤~⑥表示心臟中的四個腔;a、b表示兩個毛細血管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體循環的途徑是⑦④a①⑥
B. 當血液流經b時,血紅蛋白與氧結合
C. ①與②均為靜脈
D. ①與②中流的均為靜脈血
13.(2021·咸寧)如圖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氣,BC段表示呼氣
B. AB段的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膈頂部下降
C. BC段的膈肌處于舒張狀態,胸廓容積擴大
D. C點為呼氣結束點,此時肺內外氣壓相等
14.(2021·婁底)如圖所示,圖甲為某人在呼吸時胸廓容積與肺內氣壓關系的曲線圖;圖乙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
A. 圖甲曲線的a 點,膈肌處于圖乙的①狀態
B. 圖甲曲線的c點,膈肌處于圖乙的②狀態
C. 圖甲曲線的cba段,膈肌舒張,位置上升
D. 圖甲曲線的adc 段,膈肌處于圖乙的②→①狀態
15.(2021·邵陽)下圖甲表示氣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組合示意圖;圖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當圖乙中的膈肌從②狀態向①狀態轉化時,圖甲a、b、c三部位的氣壓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A. b16.(2021·賀州)“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實質上包含如下幾個連續的過程:①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②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③氣體隨血液流動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⑤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以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 ①過程通過呼吸運動實現 B. ②和④過程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
C. 氧氣在循環系統中通過紅細胞運輸 D. ⑤過程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2021·北京)下圖是腎單位結構模式圖,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
B. 腎小球可濾過血漿中所有物質
C. 腎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 腎小管長而彎曲有利于重吸收
18.(2021·太原)人體腎單位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其中對血液起過濾作用的是( )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19.(2021·十堰).與血液相比,健康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 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 B. 血細胞、蛋白質、葡萄糖
C. 血細胞、葡萄糖、無機鹽 D. 葡萄糖、無機鹽、水
20.(2021·賀州)下列有關排尿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排尿可以排出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B. 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蛋白質,是腎小管病變導致的
C. 某人尿液中有葡萄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D. 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質在腎臟內部形成沉淀,有可能形成腎結石
二、實驗探究題
21.小明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視野。請結合學過的知識回答:
(1)小明使用顯微鏡時因粗心,剛開始視野中一片黑暗,他很可能是忘記了________。
(2)在觀察小魚尾鰭的實驗中小明應該選用________(填“高”或“低”)倍物鏡進行觀察。
(3)“3”所指血管位于視野的右下方,小明想把它移到視野的中央觀察,他應該往________方向移動培養皿。
(4)圖中涉及了三種血管,人體也同樣具有這三種血管,圖中數字可代表人體相應的血管。若某人患肺炎,醫生往他手背上的“青筋”注射消炎藥,則消炎藥通過三種血管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圖中數字和“→”表示)。
三.綜合題
22.(2021·貴州)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消化道小腸中有________腺和________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
(2)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終分解為________, 蛋白質最終分解為________,脂肪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和脂肪酸。
(3)________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23.(2021·湘西)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們戴口罩已是常態,新冠疫苗的接種如火如荼。請根據人體呼吸系統結構圖(圖三)和肺部氣體交換示意圖(圖四)回答:
(1)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危害人體呼吸系統中的________。(填“圖三”中的字母代號)。
(2)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來傳播,當患者咳嗽的時候,“圖三”中“B”________(填結構名稱)處于________狀態。
(3)嚴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難,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著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難以完成________過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的濃度低。
24.(2021·聊城)下圖為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據圖回答:
(1)人體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臟和血管形成的閉合管道內循環流動,其中________為其提供動力。
(2)血液從[________]________出發,經過肺動脈到達肺部毛細血管網,最終流回[________]________的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液經過肺循環后,由________血變成________血。
(3)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當心室和心房均舒張時,心房與心室間瓣膜________,動脈瓣________。
(4)人生病后口服藥物,藥物在心臟的四個腔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序號和箭頭表示)。
25.(2021·龍東)觀察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③④構成一個________。
(2)健康人的尿液與③內液體相比沒有________。
(3)人體每天形成原尿約180升,而尿液僅有1.5升,是因為④的________作用。
(4)尿液中出現紅細胞是圖中________病變。(填標號)
(5)與②相比,⑤內液體中________含量明顯減少。
考點·大綱分析
考點·突破解讀
心臟的結構圖
考點·易錯解讀
考點·熱點解讀
考點·真題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初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終極考點解讀
專題03 人體的新陳代謝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內容多以選擇題、填空題形式考查。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消化腺和消化液的作用、小腸的結構特點往往以曲線圖、柱狀圖或結構圖為依托綜合考查,一般與循環系統聯系在一起。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一般出現在探究實驗中,注重能力的考查。
2.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呼吸道結構與功能、PM2.5與呼吸道疾病的聯系,對呼氣和吸氣過程的認識,需重點掌握知識,一般為選擇、填空和解答題,常結合呼吸系統圖出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3.血液化驗單在生活中常作為身體健康檢測的,因此在中考中常與生活和健康結合、常設情景對這類知識進行考查。對心血管的結構與物質在體內運載的途徑在中考中常結合圖解進行考查?!靶呐K的結構”“血液循環示意圖”等常結合識圖以選擇題、綜合題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與氧氣的交換,營養物質的吸收、尿的形成、激素的分泌都與毛細血管有關,血液循環與上述知識相結合的題目在中考題目中較多出現。
4.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與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排泄的重點和難點,作為中考常見考點,考題多樣,最常見的是結合尿液、原尿、血漿成分不同進行分析。以選擇題形式考查血漿、原尿、尿液三種液體比較,考查腎單位與形成原尿和尿的場所,以綜合題形式考查人體內尿的形成和排出原理,以識圖題綜合考查人體消化、呼吸、循環和排泄等生理活動。
一、食物中的“六大營養成分”包括:糖類(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其中,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是屬于有機物,水和無機鹽是屬于無機物。
1.缺乏無機鹽表現的癥狀
成分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
鈣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蔬菜、奶類、豆類
磷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厭食、貧血、肌無力等 瘦肉、魚、奶類、豆類等
鐵 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 缺鐵性貧血 動物肝臟、瘦肉、蛋黃等
碘 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地方性甲狀腺腫、幼兒呆小癥 海產品、菠菜、芹菜等
鋅 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肉類、魚、蛋等
2.缺乏維生素表現的癥狀
種類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
維生素A 促進人體的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等 肝臟、魚肝油、胡蘿卜、玉米等
維生素B1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正常的生理功能 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物的種皮、動物的腎臟等
維生素C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新鮮蔬菜、水果等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魚肝油、蛋黃、肝臟等
二、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須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才能被細胞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2、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統來完成的。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
(1)消化道
消化道 口腔 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
咽 食物的通路
食道 能蠕動,將食物推入胃里
胃 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小腸 通過蠕動,促進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并將剩余物質推入大腸
大腸 通過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糞便通過肛門排出體外
(2)消化腺
名稱 分泌消化液 消化液作用 消化液起作用部位
唾液腺 唾液 消化淀粉 口腔
胃腺 胃液 消化蛋白質 胃
腸腺 腸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
肝 膽汁 乳化脂肪 小腸
胰 胰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
(3)食物的消化過程
(4)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①小腸很長,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
②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
③小腸絨毛內壁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④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
⑤小腸內含有多種消化液(如:膽汁、胰液和腸液)能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質
(二)營養物質的吸收
吸 收 的 概 念 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管內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
消 的化 吸管 收各 情段 況 口腔、咽、食道 沒有吸收作用
胃 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小 腸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 腸 吸收少量的水分、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三、人體的呼吸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
功能: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有溫暖、清潔、濕潤空氣的作用。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1、呼吸運動及其原理:
類別 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 膈頂 肺 肺內氣壓 氣 體 進 出 肺 泡 氣 體 變 化
吸氣 收縮 擴大 下降 擴張 下降 外界氣體被吸入肺泡 含氧較多
呼氣 舒張 縮小 回升 縮小 上升 肺泡內的氣體被呼出體外 含二氧化碳較多
2、呼吸的全過程:
3、肺泡與氣體交換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1)肺泡數目多、總面積大。
(2)肺泡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緊貼在一起,有利氣體通過。
(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共兩層),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一)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組成:由心臟和血管所組成,在心臟和血管內還流動著血液。
功能:運輸養料和廢物。
1、血液的成份: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所組成。
(1)血漿:是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約占55%)
①成分:水(約占91%~92%)、蛋白質(約占7%)、葡萄糖
(約占0.1%)、尿素、無機鹽CO2等(約占0.9%)。
②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2)血細胞: ①紅細胞:呈兩面略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數量最多。
功能:主要是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②白細胞: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數量最少。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作用。
③血小板:形態最小而且不規則、無細胞核,數量少。
功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2、動脈血與靜脈血的主要區別:
(1)動脈血:含氧多,顏色鮮紅的血,叫做動脈血。
(2)靜脈血:含氧少、顏色暗紅的血,叫做靜脈血。
(二)人體內三種血管的主要區別:
類 別 動 脈 靜 脈 毛 細 血 管
概 念 將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將血液從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臟的血管 連通于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管壁的結構 特 點 管壁厚、彈性大、管腔較小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較大、(四肢靜脈內具有靜脈瓣) 管壁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這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流的速 度 快速(噴泉式射出) 較慢(緩慢流出)
血流的方 向 心臟→全身各處 全身各處→心臟 動脈端→靜脈端
圖 示
(三)、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
1、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夾在兩肺之間;它是血液循環系統的主要器官。
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心臟的結構 心壁 主要由心肌構成,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的壁最薄。(這與心臟輸送血液的遠近有關) 圖 示
四個腔 左心房 與肺靜脈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左心室 與主動脈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右心房 與上、下腔靜脈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右心室 與肺動脈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瓣膜 房室瓣 (在心房與心室之間)只能朝向心室開
動脈瓣 (在心室與動脈之間)只能朝向動脈開
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四)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個途徑。
1、體循環的途徑和血液成分的變化:
(1)體循環途徑:血液從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
(2)血液成分的變化:由動脈血→靜脈血。(3)發生變化的部位:全身毛細血管處。
2、肺循環的途徑和血液成分的變化:
(1)肺循環途徑:
血液從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進入左心房。
(2)血液成分的變化:由靜脈血→動脈血。(3)發生變化的部位:肺泡處毛細血管。
六、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一)人體代謝廢物的排泄途徑:
排泄:指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排泄的途徑:呼吸、排汗、排尿。
排遺:指把消化道內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如:糞便)
(二)、尿的形成與排出:
1、尿的形成
(1)過濾作用
腎單位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升。
(2)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有1.5升。
2、尿的排出
(1)排出途徑: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2)膀胱:尿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斷的,主要是因為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
(3)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易錯點①:對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分辨不清
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多(消化酶多)、大(表面積大)、長(長度長)、薄(壁?。?。但是這四個特點既有適于消化吸收的,又有僅適于消化和僅適于吸收的,要加以區別。
2.易錯點②:對吸氣和呼氣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分析,從各個方面進行對比和區分。
類別 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 膈頂 肺 肺內氣壓 氣 體 進 出 肺 泡 氣 體 變 化
吸氣 收縮 擴大 下降 擴張 下降 外界氣體被吸入肺泡 含氧較多
呼氣 舒張 縮小 回升 縮小 上升 肺泡內的氣體被呼出體外 含二氧化碳較多
3.易錯點③:對人體中的三種血管分辨不清
對人體中的三種血管的特征可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全面的比較。
類 別 動 脈 靜 脈 毛 細 血 管
概 念 將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將血液從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臟的血管 連通于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管壁的結構 特 點 管壁厚、彈性大、管腔較小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較大、(四肢靜脈內具有靜脈瓣) 管壁極?。▋H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這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流的速 度 快速(噴泉式射出) 較慢(緩慢流出)
血流的方 向 心臟→全身各處 全身各處→心臟 動脈端→靜脈端
圖 示
4.易錯點④:對體循環和肺循環容易混淆
對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特點可以通過下表進行比較和區別。
體循環 肺循環
起點 左心室 右心室
終點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變化 動脈血→靜脈血 靜脈血→動脈血
功能 為組織細胞運來氧氣和營養物質,把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 把二氧化碳運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把氧氣運走
聯系 在心臟處匯合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承擔物質運輸的功能
1.區分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缺乏癥
為了促進兒童骨骼的發育,除了給兒童多補充含鈣多的食物外,還應補充(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答案】D
【解析】無機鹽中含有的鈣、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體內缺乏維生素D就會引起鈣、磷代謝障礙,兒童易患骨質疏松,因此為了促進兒童骨骼的發育,除了給兒童多補充含鈣、磷多的食物,還應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人體吸收鈣質。
2.探究唾液淀粉酶對食物的消化作用
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3支試管做了如圖所示的處理,并將3支試管均置于37℃溫水中5分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能變藍,②③不能變藍
B.①與②對照,探究的是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C.②與③對照,探究的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D.本探究實驗的變量不唯一,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答案】B
【解析】A、①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②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③號試管饅頭塊與唾液沒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藍色,②③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A錯誤;
B、①與②對照,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唾液,滴加碘液后,若①號試管不變藍,②號試管變藍,說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B正確;
C、②與③有兩個變量: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不能形成對照實驗,不能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消化的作用,C錯誤;
D、①與②對照,唯一的變量是唾液,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①與③對照,唯一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可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消化的作用,D錯誤。
3.判斷咽與呼吸和吞咽的關系
一邊吃東西一邊說笑時,食物容易誤入氣管的原因是(  )
A.氣流沖擊,聲門裂開幅度增大
B.氣流沖擊,喉腔擴大
C.會壓軟骨沒能蓋住喉的入口
D.環狀軟骨擴大
【答案】C
【解析】鼻子吸入的空氣和經咀嚼的食物都會經過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氣會進入氣管,食物則會進入食道(氣管位于食道的前面),這是由咽喉下方的會厭軟骨所決定的。當我們吸氣時,會厭軟骨靜止不動,讓空氣進入氣管;當我們吞咽時,一方面軟顎會向后延伸,阻止食物進入氣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會厭軟骨像門一樣,將氣管喉覆蓋,令食物進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們呼吸是暫停的。吞咽完畢,軟顎、喉會厭軟骨迅速恢復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進行。所以當吃飯時說笑,若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會使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
4.辨析呼吸道的結構與功能
下列對呼吸道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呼吸道有骨和軟骨做支架,保證了氣流通暢
B.鼻腔內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擋灰塵、細菌時形成痰
C.吞咽食物時,會厭軟骨會遮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
D.鼻腔黏膜中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
【答案】B
【解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作支架,其內表面覆蓋著黏膜,黏膜內還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這些特點這可以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A正確。鼻腔內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擋灰塵、細菌,但不會形成痰;痰是痰是在氣管和支氣管形成的,B錯誤。咽是呼吸和消化的共用器官,吞咽食物時,會厭軟骨會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C正確。鼻腔黏膜中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D正確。
5.識圖分析呼吸運動的原理
圖為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左圖演示吸氣,膈肌收縮
B.右圖演示吸氣,膈肌舒張
C.左圖演示呼氣,膈肌舒張
D.右圖演示呼氣,膈肌收縮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左圖小氣球收縮,肺內的氣體排出肺,表示呼氣,此時膈肌和肋間肌都舒張,膈頂部上升;右圖小氣球舒張,外界的氣體進入肺,表示吸氣,此時膈肌和肋間肌都收縮,膈頂部下降;可見只有C與圖示表述相符合。
6.辨析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
如圖為人體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肺泡數目多
B.肺泡壁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
C.肺泡壁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D.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后氧氣減少
【答案】D
【解析】肺泡是肺的功能單位,肺泡的數量很多,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這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血液流經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后,血液中氧氣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故選項D錯誤。
7.判斷血液的組成成分及其功能
下列關于血液,血漿、血細胞三者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與血漿和血細胞是包含關系,血漿和血細胞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圖中是血液包含血漿,血漿包含血細胞,A不正確。圖中血液包含血漿和血細胞,血漿和血細胞是并列關系,B正確。圖中血液、血漿、血細胞都是并列關系,C不正確。圖中血液包含血細胞,血細胞包含血漿,D不正確。
8.探究血液的組成成分
如圖,將新鮮的血液分別放入A、B、C、D四支試管中,其中A、B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C、D試管中加入抗凝劑,靜置24小時后,其中正確的圖示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血液出現凝固現象,分為血清和血塊,而不是血漿和血塊,A錯誤。B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血液出現凝固現象,分為血清和血塊,而不是血漿和紅細胞,B錯誤。C試管中加入抗凝劑血液出現分層現象,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而不是血清和白細胞,C錯誤。D試管中加入抗凝劑血液出現分層現象,分為血漿和血細胞,D正確。
9.對三種血管的辨析
如圖是人體內三種血管的模式圖。中醫常通過“切脈”來診斷疾病,所“切”血管是( ?。?br/>A. ①動脈 B. ②動脈
C. ③毛細血管 D. 所有血管都可以
【答案】A
【解析】脈搏即動脈搏動,脈搏頻率即脈率。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為60到100次/分,常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2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到60次/分。切脈是漢族獨創的診法,兩千多年來中醫則習慣脈診,即手指按脈,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切脈時觸摸到搏動的結構是橈動脈。
10. 分析判斷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可用來治療該病的危重病患者,當康復者的血漿經處理后輸入患者上肢的靜脈中后,這種含大量抗體的血漿隨患者血液送到他肺部時,所經過的途徑依次是(  )
①上腔靜脈②下腔靜脈③右心房④右心室
⑤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⑥肺動脈⑦肺靜脈⑧肺部毛細血管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⑤→⑧ D.⑤→③→④→⑥→⑦
【答案】A
【解析】在上肢靜脈輸液,藥物隨血液輸送到肺部所經過的途徑如圖所示:即藥物由①上腔靜脈→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⑥肺動脈→⑧肺部毛細血管。
11.區分流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血管
甲血管與心房相連,流動脈血;乙血管與心室相連,流靜脈血,這兩條血管分別是:( )
A.肺動脈和主動脈 B.主動脈和上腔靜脈
C.下腔靜脈和肺動脈 D.肺靜脈和肺動脈
【答案】D
【解析】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即心房連接靜脈、心室連接動脈。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系統中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根據循環途徑的不同,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在肺循環中,動脈血管(肺動脈)里流靜脈血,靜脈血管(肺靜脈)里流動脈血。如圖:
甲血管與心房相連,是靜脈血管,流動脈血,應為肺靜脈;乙血管與心室相連,是動脈血管,流靜脈血,應為肺動脈。
12.判斷人體的失血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通常一次獻血量是( )
A. 20~30 mL B. 200~400 mL
C. 1000mL D. 2 000~3000 mL
【答案】B
【解析】人體內的血量是相對穩定的,成年人的血量為體重的7%~8%,醫學研究證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400mL,血漿和血細胞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自身的調節作用恢復到正常水平。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13.辨析輸血的相關知識
人體失血過多時需要輸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AB型血的人可以輸入AB型血以及少量A,B,O型血
B. 大量輸血時應該輸同型血
C. O型血不能輸入任何血型的血
D.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的獻血量是200~400mL.
【答案】 C
【解析】A.AB型血的人可以輸入AB型血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A正確。
B.大量輸血時應輸同型血,B正確。
C.O型血型的人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而不是不能輸入任何血型的血,C不正確。
D.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的獻血量是200~4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D正確。
14.判斷腎單位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下圖是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腎單位由①、②和③構成
B.②與①相比,其內血液中代謝廢物較多
C.③和④內含有的液體分別是原尿、尿液
D.③發生病變后尿液中可能出現較多的蛋白質
【答案】D
【解析】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①腎臟﹣形成尿液;②輸尿管﹣輸送尿液;③膀胱﹣暫時貯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A、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
B、輸尿管將腎臟形成的尿液輸送到膀胱;
C、膀胱可以暫時儲存尿液;
D、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
15.區分血液、原尿和尿液
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尿液化驗結果表(單位:g/mL),說法正確的是(  )
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
甲 95 0.32 0 1.5 1.95
乙 95 0 0 1.5 1.95
丙 95 0 0.06 1.5 1.95
A.尿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
B.甲可能是腎小管出現炎癥
C.甲、乙兩人的原尿中沒有葡萄糖
D.丙患有糖尿病可口服胰島素來治療
【答案】A
【解析】A、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管和腎小管。因此尿的形成與腎單位有關。A正確;
B、甲尿液中有蛋白質,可能是腎小球的通透性過大。B錯誤;
C、甲、乙兩人的原尿中都有葡萄糖。C錯誤;
D、丙的尿中有葡萄糖,患有糖尿病。可注射胰島素來治療??诜葝u素會被消化液消化而失去作用。D錯誤。
一.選擇題
1.(2021·赤峰)下列人類病癥與物質缺乏對應關系相符的是(  )
A. 夜盲癥——缺乏維生素B
B. 佝僂病——缺鈣或維生素D
C. 侏儒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D. 壞血病——缺乏維生素A
【答案】 B
【解析】A.夜盲癥是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看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癥狀,該癥狀一般都是由于缺乏維生素A,因此夜育癥與缺乏維生素A有關,A不符合題意。
B.含鈣的無機鹽是人體內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構成成分,體內缺乏含鈣的無機鹽,嬰幼兒易患佝僂病、成人易患骨質疏松癥,而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如果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佝僂病與缺乏鈣或者維生素D有關,B符合題意。
C.甲狀腺激素缺乏,容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而侏儒癥是由于幼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生長遲緩,身材矮小,C不符合題意。
D.壞血病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壞血病與缺乏維生素C有關,D不符合題意。
2.(2021·貴州)青少年要多吃蛋、奶、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蛋白質是( )
A. 容易消化、吸收的物質
B. 建造身體的重要原料
C. 主要的供能物質
D. 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
【答案】 B
【解析】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建造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修復和更新等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應該多吃奶、蛋、魚、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3.(2021·湘西)下列消化液中,對淀粉、蛋白質、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A. 唾液和胃液 B. 腸液和胰液 C. 膽汁和胰液 D. 胃液和胰液
【答案】 B
【解析】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對糖類進行初步的化學性消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化學性消化,二者都不能消化脂肪,故不符合題意。
B.腸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對淀粉和蛋白質、脂肪都能進行化學性消化,故符合題意。
C.肝臟分泌的膽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沒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夠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故不符合題意。
D.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化學性消化,不能消化淀粉和脂肪,故不符合題意。
4.(2021·江津)人體內不能同時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A. 肺循環和體循環 B. 消化和吸收 C. 吞咽和呼吸 D. 心跳和呼吸
【答案】 C
【解析】A.肺循環和體循環是可以同時進行的,A不符合題意。
B.消化和吸收是能夠同時進行的,B不符合題意。
C.根據分析可知,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時進行的,C符合題意。
D.心跳和呼吸可以同時進行,D不符合題意。
5.(2021·青海)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
B. 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
C. 丁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內含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酶
D. 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過少
【答案】 C
【解析】A.甲是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內,通過膽管輸送到小腸內,膽汁不含消化酶,促進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題意。
B.丙是胰腺,分泌胰液,通過胰管輸送到小腸內,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B不符合題意。
C.丁是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小腸內有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促進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C符合題意。
D.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原因是甲肝臟分泌的膽汁過少,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為脂肪微粒,D不符合題意。
6.(2021·通遼).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B. 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
C. 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
D. 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答案】 C
【解析】A.圖一中D為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里有多種消化液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有許多皺襞和絨毛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A不符合題意。
B.三大營養物質消化的先后順序是淀粉、蛋白質、脂肪,從曲線圖中可知乙是第二開始消化的,所以乙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丙是最后開始消化的,丙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B不符合題意。
C.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圖二中Ⅰ、Ⅱ、Ⅲ依次代表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球不能濾過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腎小管能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因此a尿素、b無機鹽、c葡萄糖,C符合題意。
D.圖中Ⅰ是腎小球、Ⅱ腎小囊它們的內壁起過濾作用,腎小球不能濾過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因此Ⅱ中液體是原尿,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
7.(2021·營口)下列關于血液成分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 血漿具有運載血細胞和運輸養料、廢物的功能
B.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C. 可用于親子鑒定的血細胞是白細胞
D. 血紅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答案】 D
【解析】A.血漿:淡黃色、半透明,主要成分為水(90%),還有血漿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3%)。有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功能,A不符合題意。
B.由分析可知: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B不符合題意。
C.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是長長的鏈狀結構,外形很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中具有細胞核的只有白細胞。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親子鑒定(鑒定DNA的相似程度)的是白細胞,C不符合題意。
D.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D符合題意。
8.(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處,是血液流動的管道。以下關于血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動脈管壁彈性大,血液流速快
B. 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 毛細血管壁由單層細胞構成
D. 肺動脈中的血液含氧豐富
【答案】 D
【解析】A.動脈的管壁較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A不符合題意。
B.在我們人的四肢的靜脈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B不符合題意。
C.毛細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C不符合題意。
D.由分析可知:肺動脈內流動含氧較低的靜脈血。當血液經過肺部的毛細血管后,肺靜脈里面流含氧豐富的動脈血,D符合題意。
9.(2021·營口)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一個生物學模型。①②表示血管,A表示人體器官,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A為腦,則①中流靜脈血
B. 若A為肺,則與②相比,①中的氧氣含量增多
C. 若A為腎,則與①相比,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 若A為小腸,飯后與①相比,②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少
【答案】 C
【解析】A.若A為腦,則題圖循環屬于體循環,①是主動脈及其動脈分支,血管內流動脈血,A不符合題意。
B.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故若A為肺,則與②相比,①中的氧氣含量少,B不符合題意。
C.血液流經腎臟后,血液成分發生明顯的變化是尿素減少,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營養物質減少。故若A為腎,則與①相比,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符合題意。
D.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故血液流經小腸后,營養物質會顯著增多;流經小腸的血液循環部分是體循環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經小腸后,氧氣會減少,二氧化碳會增多。所以,若A為小腸,飯后與①相比,②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D不符合題意。
10.(2021·雞西)人體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的變化情況是(  )
A. 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B. 在此過程中,血液始終為動脈血
C. 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D. 在此過程中,血液始終為靜脈血
【答案】 C
【解析】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
因此,人體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的變化情況是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11.(2021·張家界).圖示中,圖甲是某種物質(Y)依次經過Ⅰ、Ⅱ、Ⅲ三種結構時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乙和圖丙是血管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液流向)。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br/>A. 圖甲中,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則Ⅲ可能是肺靜脈
B. 圖甲中,若Y表示血液中生長激素,則Ⅱ為垂體外的毛細血管
C. 圖乙血管內的血流速度快,能將血液運送到全身毛細血管
D. 圖丙中b表示腎小球,則c血管里流的是動脈血
【答案】 B
【解析】A.圖甲中,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流經Ⅱ時,血液中二氧化碳減少,因此Ⅲ內的血液是動脈血,而肺靜脈里流動著動脈血,因此Ⅲ可能是肺靜脈,A不符合題意。
B.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垂體外的毛細血管中生長激素會增多,而圖甲中Y的含量減少,B符合題意。
C.圖乙血管內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動脈血管,血流速度快,能將血液運送到全身毛細血管,C不符合題意。
D.圖丙中b表示腎小球,則a是入球小動脈,c是出球小動脈,a入球小動脈和c出球小動脈里都流動脈血,D不符合題意。
12.(2021·邵陽)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與心臟相連的血管;⑤~⑥表示心臟中的四個腔;a、b表示兩個毛細血管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體循環的途徑是⑦④a①⑥
B. 當血液流經b時,血紅蛋白與氧結合
C. ①與②均為靜脈
D. ①與②中流的均為靜脈血
【答案】 C
【解析】圖中①肺靜脈、②上下腔靜脈、③主動脈、④肺動脈、⑤右心房、⑥左心房、⑦右心室、⑧左心室、a肺部毛細血管網、b全身各處毛細血管網。
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
A.所以肺循環的途徑是⑦右心室→④肺動脈→a肺部毛細血管網→①肺靜脈→⑥左心房,不符合題意。
B.通過體循環,動脈將富含養料和氧血液送到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料和氧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即血液流經全身各處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網后,血紅蛋白與氧呈分離狀態,血液變成靜脈血,不符合題意。
C.靜脈的功能是把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①是肺靜脈、②是上下腔靜脈,符合題意。
D.由血液循環圖可知:即左心房、左心室里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右心室里流的是靜脈血;肺動脈、②上下腔靜脈里流的是靜脈血,主動脈、①肺靜脈里流的是動脈血,不符合題意。
13.(2021·咸寧)如圖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氣,BC段表示呼氣
B. AB段的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膈頂部下降
C. BC段的膈肌處于舒張狀態,胸廓容積擴大
D. C點為呼氣結束點,此時肺內外氣壓相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圖示可知:AB段的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的氣壓,是吸氣過程;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胸廓擴大,肺擴張。BC段的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是呼氣過程;呼氣時膈肌舒張,隔頂上升,肋間肌舒張,肋骨下移,胸廓縮小,肺回縮。B點表示吸氣剛好完成(或呼氣開始);A、C點表示呼氣剛好完成(或吸氣開始)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
14.(2021·婁底)如圖所示,圖甲為某人在呼吸時胸廓容積與肺內氣壓關系的曲線圖;圖乙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
A. 圖甲曲線的a 點,膈肌處于圖乙的①狀態
B. 圖甲曲線的c點,膈肌處于圖乙的②狀態
C. 圖甲曲線的cba段,膈肌舒張,位置上升
D. 圖甲曲線的adc 段,膈肌處于圖乙的②→①狀態
【答案】 D
【解析】A .圖甲曲線的a 點,胸腔容積小,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表示呼氣結束的一瞬間,膈肌處于圖乙的①狀態,膈肌舒張,頂部上升,胸腔容積小,A不符合題意。
B.圖甲曲線的c點,胸腔容積大,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表示吸氣結束的一瞬間,膈肌處于圖乙的②狀態,膈肌舒張,頂部下降,胸腔容積大,B不符合題意。
C.在圖甲曲線的cba段時,肺內氣壓上升,表示呼氣,膈肌舒張,位置上升,C不符合題意。
D.圖甲曲線的adc 段,肺內氣壓下降,表示吸氣,膈肌收縮,位置下降,膈肌處于圖乙的①→②狀態,D符合題意。
15.(2021·邵陽)下圖甲表示氣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組合示意圖;圖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當圖乙中的膈肌從②狀態向①狀態轉化時,圖甲a、b、c三部位的氣壓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A. b【答案】 C
【解析】當圖乙中的膈肌從②狀態向①狀態轉化時,說明膈肌舒張上升,表明進行呼氣。呼氣時膈肌舒張,膈肌頂部上升。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胸腔容積變
小,胸腔內氣壓大于肺內氣壓,肺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排出外界,形成呼氣運動,即a、b、c間的氣壓關系是a<c<b。
16.(2021·賀州)“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實質上包含如下幾個連續的過程:①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②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③氣體隨血液流動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⑤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以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①過程通過呼吸運動實現 B. ②和④過程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
C. 氧氣在循環系統中通過紅細胞運輸 D. ⑤過程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答案】 D
【解析】A.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①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A不符合題意。
B.氣體擴散原理:氣體總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擴散,即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④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兩個過程,兩者都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B不符合題意。
C.紅細胞是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富含血紅蛋白(Hb),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C不符合題意。
D.在組織細胞中,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故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機有機物,釋放能量,D符合題意。
17.(2021·北京)下圖是腎單位結構模式圖,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
B. 腎小球可濾過血漿中所有物質
C. 腎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 腎小管長而彎曲有利于重吸收
【答案】 B
【解析】A.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A不符合題意。
B.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B符合題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C不符合題意。
D.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營養物質,D不符合題意。
18.(2021·太原)人體腎單位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其中對血液起過濾作用的是( )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 B
【解析】根據圖中箭頭所示,可判斷①為出球小動脈,②為入球小動脈,③為腎小球,④為腎小囊。 尿液的形成過程分兩步:一、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血液起過濾作用的是腎小球和腎小囊,也就是圖中的③和④。
19.(2021·十堰).與血液相比,健康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br/>A. 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 B. 血細胞、蛋白質、葡萄糖
C. 血細胞、葡萄糖、無機鹽 D. 葡萄糖、無機鹽、水
【答案】 B
【解析】血液的成分是:血漿和血細胞,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還有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尿素的等。
據分析可知:尿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等。因此尿液中沒有大分子蛋白質、血細胞和葡萄糖。
20.(2021·賀州)下列有關排尿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排尿可以排出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B. 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蛋白質,是腎小管病變導致的
C. 某人尿液中有葡萄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D. 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質在腎臟內部形成沉淀,有可能形成腎結石
【答案】 B
【解析】A.人體排出尿液,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題意。
B.正常情況下腎小球不能過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質,則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小球,B符合題意。
C.糖尿病的診斷是根據血糖水平來判斷的,但是尿中有葡萄糖,不能診斷為糖尿病,尿中含葡萄糖很多因素都有關系,C不符合題意。
D.腎是泌尿系形成結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結石都可以原發于腎臟,輸尿管結石幾乎均來自腎臟。所以,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質在腎臟內部形成沉淀,有可能形成腎結石,D不符合題意。
二、實驗探究題
21.小明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視野。請結合學過的知識回答:
(1)小明使用顯微鏡時因粗心,剛開始視野中一片黑暗,他很可能是忘記了________。
(2)在觀察小魚尾鰭的實驗中小明應該選用________(填“高”或“低”)倍物鏡進行觀察。
(3)“3”所指血管位于視野的右下方,小明想把它移到視野的中央觀察,他應該往________方向移動培養皿。
(4)圖中涉及了三種血管,人體也同樣具有這三種血管,圖中數字可代表人體相應的血管。若某人患肺炎,醫生往他手背上的“青筋”注射消炎藥,則消炎藥通過三種血管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圖中數字和“→”表示)。
【答案】 (1)對光
(2)低
(3)右下方
(4)3→1→2
【解析】(1)使用顯微鏡對光時外界光線進入眼睛的順序是:反光鏡→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眼睛。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取鏡與安裝;對光;觀察。小明使用顯微鏡時因粗心,剛開始視野中一片黑暗,說明他可能是忘了對光,應選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選用一個較大光圈并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能看到白亮的視野。
(2)觀察小魚尾鰭的實驗中用低倍鏡進行觀察。因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倍數越小,視野越亮。小魚尾鰭內的毛細血管中有血液,顏色較重,因此我們要用低倍鏡觀察,視野較亮,便于觀察。
(3)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下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
(4)血液循環路線如下:
肺炎患者靜脈注射后藥物通過3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1肺動脈→2肺部毛細血管,因此消炎藥通過三種血管的先后順序是3→1→2。
三.綜合題
22.(2021·貴州)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消化道小腸中有________腺和________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
(2)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終分解為________, 蛋白質最終分解為________,脂肪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和脂肪酸。
(3)________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答案】 (1)胰;腸
(2)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3)小腸
【解析】(1)(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因為小腸具有以下特點:小腸長6米左右,內表面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中含有多種消化液,能夠消化多種食物;小腸絨毛壁、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因此消化道小腸中有腸腺和胰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2)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如下表:
從上表可知: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最終被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23.(2021·湘西)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們戴口罩已是常態,新冠疫苗的接種如火如荼。請根據人體呼吸系統結構圖(圖三)和肺部氣體交換示意圖(圖四)回答:
(1)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危害人體呼吸系統中的________。(填“圖三”中的字母代號)。
(2)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來傳播,當患者咳嗽的時候,“圖三”中“B”________(填結構名稱)處于________狀態。
(3)嚴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難,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著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難以完成________過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的濃度低。
【答案】 (1)A
(2)膈??;舒張
(3)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或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解析】(1)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時會死亡。所以,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因此,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危害人體呼吸系統中的A肺。
(2)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肌頂部升高,結果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完成呼氣。所以,當患者咳嗽的時候是呼氣過程,“圖三”中“B”膈肌處于舒張狀態。
(3)呼吸是指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的全過程包括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肺的通氣(即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即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間的氣體交換(即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四個過程。所以,結合題圖可知:嚴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難,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著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難以完成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或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氧氣的濃度低。
24.(2021·聊城)下圖為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據圖回答:
(1)人體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臟和血管形成的閉合管道內循環流動,其中________為其提供動力。
(2)血液從[________]________出發,經過肺動脈到達肺部毛細血管網,最終流回[________]________的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液經過肺循環后,由________血變成________血。
(3)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當心室和心房均舒張時,心房與心室間瓣膜________,動脈瓣________。
(4)人生病后口服藥物,藥物在心臟的四個腔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序號和箭頭表示)。
【答案】 (1)心臟
(2)4;右心室;1;左心房;靜脈;動脈
(3)張開;關閉
(4)3→4→1→2
【解析】(1)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包括血管和心臟,血液就是在心臟和血管形成的閉合管道內循環流動的,其中心臟的壁有肌肉組織組成,心臟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2)圖中,1是左心房,2是左心室,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右心室是肺循環的起點,左心房是肺循環的終點,血液從右心室出發,經過肺動脈到達肺部毛細血管網,最終流回左心房的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3)心臟包括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四個腔,左右兩側同時協同工作的,當心室和心房均舒張時,血液流回心臟,心房與心室間瓣膜打開,血液由心房流回心室,動脈瓣關閉,可以防止血液從動脈返回心室,防止血液倒流。
(4)人生病后口服藥物,藥物在消化道里被吸收,進入血液,藥物先經過體循環路徑返回右心房,先血液再由右心房流到右心室,再經肺動脈流向肺部,再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即:藥物在心臟的四個腔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3→4→1→2。
25.(2021·龍東)觀察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③④構成一個________。
(2)健康人的尿液與③內液體相比沒有________。
(3)人體每天形成原尿約180升,而尿液僅有1.5升,是因為④的________作用。
(4)尿液中出現紅細胞是圖中________病變。(填標號)
(5)與②相比,⑤內液體中________含量明顯減少。
【答案】 (1)腎單位
(2)葡萄糖
(3)重吸收
(4)①
(5)尿素
【解析】(1)每個腎臟大約有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因此,圖中結構①腎小球、③腎小囊和④腎小管構成一個腎單位。
(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的尿液與③腎小囊內液體相比沒有葡萄糖。
(3)體每天形成原尿約180升,而尿液僅有1.5升,是因為④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水分重吸收回血液。
(4)當腎小球發生病變時,會導致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來不能被濾過的血細胞和蛋白質會進入原尿中,但腎小管對血細胞和蛋白質沒有重吸收能力,因此這些血細胞和蛋白質就會隨尿液排出而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若尿液中出現了紅細胞,是因為圖中[①]腎小球發生病變導致的。
(5)當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少量水分、無機鹽和大部分尿素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因此,⑤腎靜脈的血液與②腎動脈內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明顯減少。
考點·大綱分析
考點·突破解讀
心臟的結構圖
考點·易錯解讀
考點·熱點解讀
考點·真題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晴隆县| 鱼台县| 措勤县| 邵武市| 鄂伦春自治旗| 扎兰屯市| 启东市| 永寿县| 梧州市| 兴宁市| 怀远县| 亚东县| 唐海县| 分宜县| 从化市| 沾益县| 新源县| 客服| 洛浦县| 永善县| 黄大仙区| 屏边| 横山县| 区。| 黄冈市| 无棣县| 清苑县| 巴中市| 长汀县| 泽普县| 锡林浩特市| 廊坊市| 瑞金市| 万州区| 彭山县| 武隆县| 钦州市| 绥宁县| 鄄城县|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