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7 垂直的生計、山地之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7 垂直的生計、山地之國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7 垂直的生計、山地之國
一、單選題
1.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不是阿爾卑斯山脈, ① 錯誤。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屬于人文原因,不是自然原因。 ②③,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2.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厚愛有加(  )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 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生態環境厚愛有加。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影響很大,既有利又有弊。瑞士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注重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瑞士的自然風光十分迷人,瑞士因此有了“世界公園”、“世界花園”之稱。具體措施有:1)嚴格立法保護環境。早在19世紀,瑞士就制定了森林法,保障森林資源的養護和合理開發;2)修建了阿爾卑斯山區自然保護區,這里禁止打獵、伐木、放牧、采花,為許多瀕危動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
3.瑞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為該地區具有(  )
A.便利的交通 B.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
C.豐富的礦產 D.眾多的旅行社
【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瑞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為該地區具有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其他說法與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關系不大。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
4.除了旅游業外,瑞士非常著名的產業還有(  )
A.煤炭工業 B.鐘表業 C.遠洋運輸業 D.漁業
【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除了旅游業外,瑞士非常著名的產業還有鐘表業。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瑞士被譽為“鐘表之國”,鐘表制造業是瑞士的傳統產業,也是技術先進的精密制造業,最能代表瑞士的工匠精神。瑞士的鐘表產品質量卓越,在全球享有極高知名度,受到各國消費者青睞。
5.下列國家和地區中,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的有(  )
①法國北部地區 ②英國 ③奧地利 ④瑞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奧地利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英國是個島國,四面環海,與阿爾卑斯山沒有關系,法國北部是平原和丘陵。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后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法國是歐洲西部的一個大國,它西臨大西洋,隔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相望,它主要在北溫帶,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6.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區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區的(  )
A.地形復雜多樣 B.海拔較低,氣候溫暖
C.優越的地理位置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說明安第斯山區氣候差異顯著,山上和山下自然景觀不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7.下列河流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一組是(  )
A.葉尼塞河、塞納河、恒河 B.多瑙河、葉尼塞河、塞納河
C.萊茵河、多瑙河、恒河 D.萊茵河、多瑙河、波河
【答案】D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所有高大的山系都是大河的源頭。但阿爾卑斯山因為其距離海洋的距離不夠遠,該區長河不多,較大的河流只有多瑙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波河。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葉尼塞河位于西伯利亞城市克拉斯諾亞斯克以南約38公里處,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由源出東薩彥嶺和唐努山的大、小葉尼塞河匯合而成。曲折向北流,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葉尼塞灣。全長5540公里,流域面積為270.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
8.安第斯山中段地帶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這里創造了(  )
A.瑪雅文明 B.兩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古代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但印加文明在安第斯山區,瑪雅文明在中美洲。兩河文明在今天的亞洲兩河流域,印度河文明在印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加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并稱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加帝國王室成員雙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對16、17世紀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過程有著獨特的關照視角,并始終保持著對這場新舊文明沖突的矛盾立場。
9.假如你到秘魯旅游,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些景象(  )
①山區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
②印加文明遺跡馬丘比丘
③街上到處是美利奴羊毛制成的服裝專賣店
④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秘魯位于安第斯山區,高山地區發展畜牧業,主要畜種是羊駝,駱馬,山區的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羊駝的毛,光亮而富有彈性,可以制成高級毛織物,不可能街上到處都是;海拔地處發展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印加文明遺跡在秘魯的馬丘比丘。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馬丘比丘,位于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75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于約公元1500年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10.下列關于安第斯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山下主要發展種植業,如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等
B.山上發展畜牧業,如細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氣溫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
D.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
【答案】B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該地人們利用山地的垂直地帶性特點,山上發展畜牧業,主要畜種是羊駝和駱馬;山下主要發展種植業,如玉米,馬鈴薯,大麥,小麥等;山地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
11.安第斯山區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上而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  )
①熱帶雨林 ②積雪 ③灌木和林地 ④高山草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安第斯山區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上而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 依次是積雪、高山草甸、灌木和林地、熱帶雨林。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垂直地帶性明顯,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響。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氣溫和降水發生變化。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降水量也會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氣候差異顯著,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差異明顯。
12.阿爾卑斯山的旅游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
①人們就業機會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帶來大量外匯收入,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阿爾卑斯山的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影響很大,既有利又有弊,其有利影響有:①人們就業機會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帶來大量外匯收入,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①②③正確。
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但是,瑞士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④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這個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13.(2017七上·柯橋期末)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區中的居民屬于的人種是(  )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棕色人
【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生活在該山區的是印第安人,屬于黃種人。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居民所屬的人種,了解安第斯山脈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4.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_ 倍加厚愛(  )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
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旅游業相關知識。旅游設施和冰川快車都是人文原因瑞士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淳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由于其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去旅游,故答案選C。
【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
15.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  )
A.發展山區必然要破壞環境
B.我國所有的山區都可以吸取阿爾卑斯山區的發展模式
C.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
D.修筑梯田可以解決我國山區農民的增收問題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各地區發展經濟需要注意的問題。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經濟,做到因地制宜這是各地區發展經濟是需要注意的原則,在發展經濟的同事要注意保護環境。故選C。A選項錯誤在于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B、D選項沒有正確認識到要因地制宜。
【點評】掌握各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原則
16.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 (  )
①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瑞士人素養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的旅游業。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海拔高,有冰川積雪,自然風光獨特,交通條件便利,都是其原因。瑞士人的素養高與其旅游業發達關系不大,故①②③正確,答案選A。
【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
17.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是 (  )
A.牦牛 B.美利奴羊 C.駱馬 D.駱駝
【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駱馬是安第斯山區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秘魯國徽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理解秘魯國徽的圖案含義。
18.在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居民主要放牧的畜種是 (  )
A.羊駝和駱馬 B.牛和羊
C.美利奴羊 D.牦牛
【答案】A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相關知識。羊駝和駝羊是安第斯山區的特產,美利奴羊是澳大利亞的,牦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的。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點評】了解安第斯山區主要放牧畜種。
19.印第安人開辟的梯田位于 (  )
A.沿海地帶
B.山區的高海拔處
C.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
D.村落邊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相關知識。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高海拔的地區,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
20.安第斯山區的氣候類型是 (  )
A.高山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答案】A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屬于典型的高山氣候區。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點評】理解安第斯山脈氣候類型和成因。
21.(2020·天臺模擬)乙地多山區地形,該地高海拔處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A.風光旖旎,滑雪勝地 B.開辟梯田,種植水稻
C.草原廣闊,放牧羊駝 D.環境優美,發展科技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地形的種類和特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乙地為安第斯山脈地區,故選C。
【點評】知道地形對人們生產的影響。
22.(2017七上·紹興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瑞士旅游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所以①不符合題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是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人文條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瑞士發展旅游業的理解。
23.(2018七上·西湖期末)曾有有人說“瑞士是歐洲最沒有發展潛力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指(  )
①礦產資源奇缺 ②水資源短缺
③高原山地氣候不利于發展農業生產 ④耕地面積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要想發展經濟,必須依靠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但是瑞士沒有;瑞士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氣候不利于發展農業生產,第一產業不發達;瑞士多山,耕地面積較小,不利于發展農業;但水資源短缺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性條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瑞士在歐洲的中部,它在地理位置上不起眼,卻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一個國家之一,那里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列前茅,旅游資源非常的豐富,被稱為是世界花園和人間天堂,每年有幾千萬人來瑞士旅游。
24.(2018七上·西湖期末)讀5°S左下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據此回答圖中E、F兩地之間的自然景觀是(  )
A.干旱草原 B.終年積雪 C.熱帶雨林 D.灌木叢生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地勢和地形的變化會影響山地的氣候,使得山地的植被等自然景觀發生相應的變化。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 圖中E、F兩地之間的自然景觀是灌木叢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以及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在山區發展高寒種植業和畜牧業,展示了當地獨特的生產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思考當地人是怎樣順應自然環境,和自然和諧相處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
25.下列關于瑞士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區
B.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C.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先進的旅游設施
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為主
【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坐落在阿爾卑斯山上,該地沒有礦產資源,但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先進的旅游設施,地形以山地為主。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這與瑞士人素質高,沒有關系。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材料,結合教科書上的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瑞士水力資源豐富 ,利用率高達95%。瑞士的森林面積約為12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約為32%。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
材料二:瑞士的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農業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發放補助金,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
(1)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一,分析瑞士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2)從材料二中,你了解到瑞士的農業生產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為此,瑞士政府采取了哪些積極措施?
【答案】(1)瑞士阿爾阜斯山以北地區,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則屬地中海氣候。總體上,瑞士夏季不熱,冬季很冷,降水豐富,每年的降水量在1 000至200mm之間。同時,山區約占瑞士國土面積的60% ,地勢落差大,蘊含豐富的水能。
(2)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農業基礎薄羽等。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等等。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一,瑞士阿爾阜斯山以北地區,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則屬地中海氣候。總體上,瑞士夏季不熱,冬季很冷,降水豐富,每年的降水量在1 000至200mm之間。同時,山區約占瑞士國土面積的60% ,地勢落差大,蘊含豐富的水能。
(2)、從材料二中,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農業基礎薄羽等。為了克服不利因素, 瑞士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具體有: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等等。
【點評】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27.(2018七上·江山期末)2018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第十三次峰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據圖9寫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緯度。
(2)據圖9判斷阿根廷地勢的大致特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著名牧區的自然和人文條件。(自然條件兩點,人文條件一點)
【答案】(1)(34°20’S,58°30’W)
(2)西高東低,河流自安第斯山脈向大西洋流(或河流流向)。
(3)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交通發達。
【知識點】經緯網;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緯度 (34°20’S,58°30’W) 。
(2)、據圖9判斷阿根廷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依據是河流自安第斯山脈向大西洋流(或河流流向)。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著名牧區的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交通發達。
【點評】阿根廷位于南緯20°~50°之間;位于南美洲的南部,東臨大西洋。 阿根廷的農業主要是大牧場放牧業,其發展較好的原因:自然條件方面: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方面:交通發達;冷凍和保鮮技術先進。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勢越高,氣溫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區,高山的山頂也會終年積雪。地勢和地形的變化都會影響山地的氣候,因而使植被、農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材料二: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羊駝和駱馬是該地區很特別的牲畜,它們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區靠粗糧來養活,又能在崎嶇的山嶺間行走自如,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運輸工具。羊駝和駱馬還可為居民提供奶類、肉食和皮革。此外,羊駝出產優質羊駝毛,是世界毛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是秘魯重要的出口產品。
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環境惡劣,高山空氣稀薄,山區氣溫變化劇烈,即使在夏季,夜間也非常寒冷,冬天時更是寒風凜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護身體,戴羊毛面罩保護臉部,在屋內燃燒木材和動物糞便來取暖。
(1)安第斯山區的人們可能會從事哪些生產活動?
(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人們來說有什么意義?
(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為了適應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你需要做些什么?
【答案】(1)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
(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奶類、肉等)和收入(皮革、羊駝毛);駱馬還能成為主要的運輸工具等。
(3)示例:選擇的交涌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根據材料一可知,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小題1的答案是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羊駝和駱馬是安第斯山區人們的衣食之源、交通工具和收入來源。故小題2的答案是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和收入;駱馬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為了適應山區的自然環境,小題3的答案是選擇的交通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
【點評】知道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
三、綜合題
29.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阿爾卑斯山已經被深入開發利用了數個世紀。即便今天,整個阿爾卑斯山區里,也只有17%作為公園被保護起來。可利用的空間極為有限,以至于一般的阿爾卑斯山谷地就是內容多樣的大雜燴:工廠、鐵道、旅館、住宅、教堂、滑雪纜車、農場、停車場、貯木場、商店、餐廳、時裝小店,這一切都被繞來繞去的拋物線形水泥路連接在一起。除去噪聲、空氣和溪流的污染,阿爾卑斯山脈的野生生物,尤其是當地的山羚羊、山羊、鹿等動物棲息地的環境也在不斷惡化。隨著灌木和草種的移遷,某些種類的蝴蝶在這一地區已經消失了,而為了建設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沖走,造成房屋、道路毀壞,河道淤塞。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成就瑞士發達的旅游業的條件。
(2)阿爾卑斯山區有哪些旅游項目?其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成功經驗?
(3)根據材料,說說阿爾卑斯山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怎樣的問題?
(4)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甲、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觀點:甲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總是矛盾的,乙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是不矛盾的。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5)為改變這一現狀,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答案】(1)自然條件: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工農業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等。
人文條件:交通便利;古老的城鎮,純樸的鄉村生活;旅游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細致;國家的重視和支持等。
(2)旅游項目:夏季觀光和避暑;冬季滑雪;等等。
經驗: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
(3)存在著過度開發,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
(4)我贊成乙的觀點。甲的觀點太絕對,說法是錯誤的;乙的觀點符合實際。
(5)國家要加強立法保護,防止過度開發;要加大力度宣傳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分析,瑞士發達的旅游業可以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兩個方面分析。 自然條件: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工農業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等。人文條件:交通便利;古老的城鎮,純樸的鄉村生活;旅游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細致;國家的重視和支持等。
(2)阿爾卑斯山區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其發展旅游業的經驗有: 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
(3)根據材料,阿爾卑斯山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著過度開發,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
(4)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 我贊成乙的觀點。甲的觀點太絕對,說法是錯誤的;乙的觀點符合實際。
(5)為改變這一現狀, 國家要加強立法保護,防止過度開發;要加大力度宣傳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
30.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山脈的名稱是什么,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
(2)印第安人是怎樣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發展農業的?
(3)垂直農業對秘魯印第安人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案】(1)安第斯山脈。它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有“南美洲脊梁”之稱。
(2)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印第安人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
(3)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圖中山脈的名稱是安第斯山脈。 它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有“南美洲脊梁”之稱。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垂直地帶性明顯的特點,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印第安人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
(3)垂直農業對秘魯印第安人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生活便利。主要表現為: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點評】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1 / 1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7 垂直的生計、山地之國
一、單選題
1.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厚愛有加(  )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 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
3.瑞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為該地區具有(  )
A.便利的交通 B.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
C.豐富的礦產 D.眾多的旅行社
4.除了旅游業外,瑞士非常著名的產業還有(  )
A.煤炭工業 B.鐘表業 C.遠洋運輸業 D.漁業
5.下列國家和地區中,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的有(  )
①法國北部地區 ②英國 ③奧地利 ④瑞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區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區的(  )
A.地形復雜多樣 B.海拔較低,氣候溫暖
C.優越的地理位置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
7.下列河流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一組是(  )
A.葉尼塞河、塞納河、恒河 B.多瑙河、葉尼塞河、塞納河
C.萊茵河、多瑙河、恒河 D.萊茵河、多瑙河、波河
8.安第斯山中段地帶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這里創造了(  )
A.瑪雅文明 B.兩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9.假如你到秘魯旅游,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些景象(  )
①山區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
②印加文明遺跡馬丘比丘
③街上到處是美利奴羊毛制成的服裝專賣店
④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關于安第斯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山下主要發展種植業,如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等
B.山上發展畜牧業,如細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氣溫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
D.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
11.安第斯山區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上而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  )
①熱帶雨林 ②積雪 ③灌木和林地 ④高山草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12.阿爾卑斯山的旅游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
①人們就業機會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帶來大量外匯收入,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7七上·柯橋期末)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區中的居民屬于的人種是(  )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棕色人
14.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_ 倍加厚愛(  )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
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
15.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  )
A.發展山區必然要破壞環境
B.我國所有的山區都可以吸取阿爾卑斯山區的發展模式
C.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
D.修筑梯田可以解決我國山區農民的增收問題
16.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 (  )
①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瑞士人素養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是 (  )
A.牦牛 B.美利奴羊 C.駱馬 D.駱駝
18.在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居民主要放牧的畜種是 (  )
A.羊駝和駱馬 B.牛和羊
C.美利奴羊 D.牦牛
19.印第安人開辟的梯田位于 (  )
A.沿海地帶
B.山區的高海拔處
C.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
D.村落邊
20.安第斯山區的氣候類型是 (  )
A.高山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21.(2020·天臺模擬)乙地多山區地形,該地高海拔處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A.風光旖旎,滑雪勝地 B.開辟梯田,種植水稻
C.草原廣闊,放牧羊駝 D.環境優美,發展科技
22.(2017七上·紹興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3.(2018七上·西湖期末)曾有有人說“瑞士是歐洲最沒有發展潛力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指(  )
①礦產資源奇缺 ②水資源短缺
③高原山地氣候不利于發展農業生產 ④耕地面積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8七上·西湖期末)讀5°S左下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據此回答圖中E、F兩地之間的自然景觀是(  )
A.干旱草原 B.終年積雪 C.熱帶雨林 D.灌木叢生
25.下列關于瑞士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區
B.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C.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先進的旅游設施
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為主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材料,結合教科書上的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瑞士水力資源豐富 ,利用率高達95%。瑞士的森林面積約為12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約為32%。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
材料二:瑞士的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農業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發放補助金,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
(1)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一,分析瑞士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2)從材料二中,你了解到瑞士的農業生產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為此,瑞士政府采取了哪些積極措施?
27.(2018七上·江山期末)2018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第十三次峰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據圖9寫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緯度。
(2)據圖9判斷阿根廷地勢的大致特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著名牧區的自然和人文條件。(自然條件兩點,人文條件一點)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勢越高,氣溫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區,高山的山頂也會終年積雪。地勢和地形的變化都會影響山地的氣候,因而使植被、農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材料二: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羊駝和駱馬是該地區很特別的牲畜,它們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區靠粗糧來養活,又能在崎嶇的山嶺間行走自如,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運輸工具。羊駝和駱馬還可為居民提供奶類、肉食和皮革。此外,羊駝出產優質羊駝毛,是世界毛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是秘魯重要的出口產品。
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環境惡劣,高山空氣稀薄,山區氣溫變化劇烈,即使在夏季,夜間也非常寒冷,冬天時更是寒風凜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護身體,戴羊毛面罩保護臉部,在屋內燃燒木材和動物糞便來取暖。
(1)安第斯山區的人們可能會從事哪些生產活動?
(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人們來說有什么意義?
(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為了適應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你需要做些什么?
三、綜合題
29.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阿爾卑斯山已經被深入開發利用了數個世紀。即便今天,整個阿爾卑斯山區里,也只有17%作為公園被保護起來。可利用的空間極為有限,以至于一般的阿爾卑斯山谷地就是內容多樣的大雜燴:工廠、鐵道、旅館、住宅、教堂、滑雪纜車、農場、停車場、貯木場、商店、餐廳、時裝小店,這一切都被繞來繞去的拋物線形水泥路連接在一起。除去噪聲、空氣和溪流的污染,阿爾卑斯山脈的野生生物,尤其是當地的山羚羊、山羊、鹿等動物棲息地的環境也在不斷惡化。隨著灌木和草種的移遷,某些種類的蝴蝶在這一地區已經消失了,而為了建設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沖走,造成房屋、道路毀壞,河道淤塞。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成就瑞士發達的旅游業的條件。
(2)阿爾卑斯山區有哪些旅游項目?其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成功經驗?
(3)根據材料,說說阿爾卑斯山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怎樣的問題?
(4)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甲、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觀點:甲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總是矛盾的,乙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是不矛盾的。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5)為改變這一現狀,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30.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山脈的名稱是什么,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
(2)印第安人是怎樣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發展農業的?
(3)垂直農業對秘魯印第安人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不是阿爾卑斯山脈, ① 錯誤。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屬于人文原因,不是自然原因。 ②③,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2.【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生態環境厚愛有加。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影響很大,既有利又有弊。瑞士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注重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瑞士的自然風光十分迷人,瑞士因此有了“世界公園”、“世界花園”之稱。具體措施有:1)嚴格立法保護環境。早在19世紀,瑞士就制定了森林法,保障森林資源的養護和合理開發;2)修建了阿爾卑斯山區自然保護區,這里禁止打獵、伐木、放牧、采花,為許多瀕危動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
3.【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瑞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為該地區具有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其他說法與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關系不大。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
4.【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除了旅游業外,瑞士非常著名的產業還有鐘表業。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瑞士被譽為“鐘表之國”,鐘表制造業是瑞士的傳統產業,也是技術先進的精密制造業,最能代表瑞士的工匠精神。瑞士的鐘表產品質量卓越,在全球享有極高知名度,受到各國消費者青睞。
5.【答案】B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奧地利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英國是個島國,四面環海,與阿爾卑斯山沒有關系,法國北部是平原和丘陵。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后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法國是歐洲西部的一個大國,它西臨大西洋,隔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相望,它主要在北溫帶,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6.【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說明安第斯山區氣候差異顯著,山上和山下自然景觀不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7.【答案】D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所有高大的山系都是大河的源頭。但阿爾卑斯山因為其距離海洋的距離不夠遠,該區長河不多,較大的河流只有多瑙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波河。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葉尼塞河位于西伯利亞城市克拉斯諾亞斯克以南約38公里處,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由源出東薩彥嶺和唐努山的大、小葉尼塞河匯合而成。曲折向北流,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葉尼塞灣。全長5540公里,流域面積為270.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
8.【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古代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但印加文明在安第斯山區,瑪雅文明在中美洲。兩河文明在今天的亞洲兩河流域,印度河文明在印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加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并稱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加帝國王室成員雙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對16、17世紀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過程有著獨特的關照視角,并始終保持著對這場新舊文明沖突的矛盾立場。
9.【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秘魯位于安第斯山區,高山地區發展畜牧業,主要畜種是羊駝,駱馬,山區的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羊駝的毛,光亮而富有彈性,可以制成高級毛織物,不可能街上到處都是;海拔地處發展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印加文明遺跡在秘魯的馬丘比丘。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馬丘比丘,位于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75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于約公元1500年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10.【答案】B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該地人們利用山地的垂直地帶性特點,山上發展畜牧業,主要畜種是羊駝和駱馬;山下主要發展種植業,如玉米,馬鈴薯,大麥,小麥等;山地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
11.【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安第斯山區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上而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 依次是積雪、高山草甸、灌木和林地、熱帶雨林。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垂直地帶性明顯,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響。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氣溫和降水發生變化。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降水量也會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氣候差異顯著,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差異明顯。
12.【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 阿爾卑斯山的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影響很大,既有利又有弊,其有利影響有:①人們就業機會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帶來大量外匯收入,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①②③正確。
旅游業給瑞士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但是,瑞士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④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這個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13.【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生活在該山區的是印第安人,屬于黃種人。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居民所屬的人種,了解安第斯山脈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4.【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旅游業相關知識。旅游設施和冰川快車都是人文原因瑞士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淳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由于其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去旅游,故答案選C。
【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
15.【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各地區發展經濟需要注意的問題。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經濟,做到因地制宜這是各地區發展經濟是需要注意的原則,在發展經濟的同事要注意保護環境。故選C。A選項錯誤在于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B、D選項沒有正確認識到要因地制宜。
【點評】掌握各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原則
16.【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的旅游業。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海拔高,有冰川積雪,自然風光獨特,交通條件便利,都是其原因。瑞士人的素養高與其旅游業發達關系不大,故①②③正確,答案選A。
【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
17.【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駱馬是安第斯山區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秘魯國徽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理解秘魯國徽的圖案含義。
18.【答案】A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相關知識。羊駝和駝羊是安第斯山區的特產,美利奴羊是澳大利亞的,牦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的。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點評】了解安第斯山區主要放牧畜種。
19.【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相關知識。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高海拔的地區,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
20.【答案】A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屬于典型的高山氣候區。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點評】理解安第斯山脈氣候類型和成因。
21.【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地形的種類和特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乙地為安第斯山脈地區,故選C。
【點評】知道地形對人們生產的影響。
22.【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瑞士旅游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所以①不符合題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是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人文條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瑞士發展旅游業的理解。
23.【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要想發展經濟,必須依靠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但是瑞士沒有;瑞士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氣候不利于發展農業生產,第一產業不發達;瑞士多山,耕地面積較小,不利于發展農業;但水資源短缺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性條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瑞士在歐洲的中部,它在地理位置上不起眼,卻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一個國家之一,那里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列前茅,旅游資源非常的豐富,被稱為是世界花園和人間天堂,每年有幾千萬人來瑞士旅游。
24.【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地勢和地形的變化會影響山地的氣候,使得山地的植被等自然景觀發生相應的變化。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 圖中E、F兩地之間的自然景觀是灌木叢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以及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在山區發展高寒種植業和畜牧業,展示了當地獨特的生產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思考當地人是怎樣順應自然環境,和自然和諧相處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
25.【答案】C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坐落在阿爾卑斯山上,該地沒有礦產資源,但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先進的旅游設施,地形以山地為主。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這與瑞士人素質高,沒有關系。
26.【答案】(1)瑞士阿爾阜斯山以北地區,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則屬地中海氣候。總體上,瑞士夏季不熱,冬季很冷,降水豐富,每年的降水量在1 000至200mm之間。同時,山區約占瑞士國土面積的60% ,地勢落差大,蘊含豐富的水能。
(2)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農業基礎薄羽等。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等等。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一,瑞士阿爾阜斯山以北地區,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則屬地中海氣候。總體上,瑞士夏季不熱,冬季很冷,降水豐富,每年的降水量在1 000至200mm之間。同時,山區約占瑞士國土面積的60% ,地勢落差大,蘊含豐富的水能。
(2)、從材料二中,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農業基礎薄羽等。為了克服不利因素, 瑞士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具體有:長期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向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的普及;等等。
【點評】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27.【答案】(1)(34°20’S,58°30’W)
(2)西高東低,河流自安第斯山脈向大西洋流(或河流流向)。
(3)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交通發達。
【知識點】經緯網;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緯度 (34°20’S,58°30’W) 。
(2)、據圖9判斷阿根廷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依據是河流自安第斯山脈向大西洋流(或河流流向)。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著名牧區的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交通發達。
【點評】阿根廷位于南緯20°~50°之間;位于南美洲的南部,東臨大西洋。 阿根廷的農業主要是大牧場放牧業,其發展較好的原因:自然條件方面: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草類茂盛。人文條件方面:交通發達;冷凍和保鮮技術先進。
28.【答案】(1)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
(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奶類、肉等)和收入(皮革、羊駝毛);駱馬還能成為主要的運輸工具等。
(3)示例:選擇的交涌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根據材料一可知,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小題1的答案是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羊駝和駱馬是安第斯山區人們的衣食之源、交通工具和收入來源。故小題2的答案是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和收入;駱馬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為了適應山區的自然環境,小題3的答案是選擇的交通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
【點評】知道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
29.【答案】(1)自然條件: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工農業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等。
人文條件:交通便利;古老的城鎮,純樸的鄉村生活;旅游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細致;國家的重視和支持等。
(2)旅游項目:夏季觀光和避暑;冬季滑雪;等等。
經驗: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
(3)存在著過度開發,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
(4)我贊成乙的觀點。甲的觀點太絕對,說法是錯誤的;乙的觀點符合實際。
(5)國家要加強立法保護,防止過度開發;要加大力度宣傳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分析,瑞士發達的旅游業可以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兩個方面分析。 自然條件: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工農業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等。人文條件:交通便利;古老的城鎮,純樸的鄉村生活;旅游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細致;國家的重視和支持等。
(2)阿爾卑斯山區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其發展旅游業的經驗有: 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
(3)根據材料,阿爾卑斯山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著過度開發,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
(4)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 我贊成乙的觀點。甲的觀點太絕對,說法是錯誤的;乙的觀點符合實際。
(5)為改變這一現狀, 國家要加強立法保護,防止過度開發;要加大力度宣傳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
30.【答案】(1)安第斯山脈。它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有“南美洲脊梁”之稱。
(2)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印第安人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
(3)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圖中山脈的名稱是安第斯山脈。 它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有“南美洲脊梁”之稱。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垂直地帶性明顯的特點,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印第安人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
(3)垂直農業對秘魯印第安人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生活便利。主要表現為:羊駝和駱馬的奶、肉和皮革以及山谷和山坡處的農作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駱馬體型小且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點評】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保康县| 琼结县| 皮山县| 五大连池市| 炎陵县| 南和县| 灯塔市| 阿尔山市| 日照市| 谷城县| 奈曼旗| 大英县| 临猗县| 江达县| 盐山县| 涡阳县| 岑巩县| 岗巴县| 横山县| 马公市| 淮安市| 浦城县| 福鼎市| 无极县| 万载县| 如东县| 遂宁市| 海伦市| 布尔津县| 华容县| 高阳县| 龙门县| 思南县| 收藏| 黄浦区| 宣城市| 阜城县| 武定县| 莫力|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