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契丹興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事。2、知道遼與北宋之間的戰與和,掌握澶淵之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3、正確認識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知識框架】【自主學習】一、契丹族和黨項族:1、契丹的興起: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 統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建都 臨潢府。2、黨項族的發展:①起源: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黨項族,原屬 的一支。②發展: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 稱帝,定都 ,史稱西夏。二、遼與北宋的和戰:1、背景:遼太宗時期,占領 ,從此,遼與中原王朝沖突加劇。2、遼宋之間的和戰:①宋太祖晚期:北宋與遼保持 關系,雙方互通使節。②宋太宗時期:北宋向遼發動數次戰爭遭到失敗,只好采取 政策。③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 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宰相 力勸皇帝親征,最終打敗遼軍。之后,遼與宋議和,遼軍撤回,宋朝給遼 ,雙方保持和平局面,這次遼宋盟約史稱“ ”。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戰爭: 稱帝后,多次率軍攻宋,宋朝被動挨打,損失慘重。西夏雖然軍事上屢屢獲勝,但國力有限,連年戰爭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損失。2、議和:北宋和西夏議和,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 。議和后,宋夏邊境貿易興旺。【合作探究】1、如何評價澶淵之盟?澶淵之盟是遼宋雙方力量相對均衡條件下相互妥協的產物。(1)對北宋來說,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2)對遼來說,不僅使遼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遼從中獲得極大的好處;(3)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2、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1)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著和平穩定的局面。(2)對社會經濟而言,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偏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交流和發展。(3)對于民眾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邊境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練習鞏固】1.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權的少數民族首領是( ?。?br/>A.趙匡胤 B.耶律阿保機 C.阿骨打 D.元昊2.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上京遺址刻著一首詩“赤峰遼國第一京,寂寞猶在憶皇城,游人難步草盈天,不知從何覓市聲”,詩中建立遼國的民族是( )A.漢族 B.靺鞨 C.契丹族 D.朝鮮族3.公元938年,幽云十六州被占后,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政權的沖突不斷加劇,占領宋朝幽云十六州的是( )A.遼 B.后唐 C.西夏 D.北周4.宋遼“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樂,不樂戰爭?!彪p方這一相對和平局面的出現,是由于( )A.玄武門之變 B.陳橋兵變C.澶州之戰 D.澶淵之盟5.據藏文史料記載:夏爾巴人是歷史上曾建立過西夏政權的黨項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權的建立者是( ?。?br/>A.耶律德光 B.柴榮 C.元昊 D.朱溫6.西夏立國之初,頻頻舉兵攻宋,直至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和平協議。下列關于這段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元昊多次進攻北宋 B.北宋節節敗退C.議和史稱“澶淵之盟” D.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7.遼圣宗時,蕭太后倚重的漢官韓德讓,“為相以來,結允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這突出地說明了( )A.遼統治者重用漢人做官B.北宋對遼構成重大威脅C.漢族與契丹族并無矛盾D.漢族、契丹族和睦相處,交流加強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004年秋,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當時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前線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后的城鎮,打退遼軍……雙方訂立協議,規定宋每年送給遼銀30萬兩、絹20萬匹……材料二: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西夏雖屢勝但均系慘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雙方決定議和,并達成協議。(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誰?他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到哪里督戰? (2)材料一中的“協議”在歷史被稱為什么?這一協議的簽訂有何積極作用?(3)材料二中的“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一“協議”與材料一中的“協議”在內容上有何共同點?(1)宋真宗;澶州。(2)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宋遼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3)夏取消帝號,名義上向宋稱臣,宋每年賜給西夏歲幣。北宋都要給對方歲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