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合理利用能源》(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基礎練習1.選擇題。(1)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其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氣 B.風能、水能、太陽能C.煤炭、石油、太陽能 D.石油、天然氣、太陽能(2)( )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氧氣 D.氮氣(3)火力發電廠發電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廢氣,而我國三峽工程所提供的清潔、廉價、大功率、可再生的水電,相當于每年燃燒3000萬噸原煤的火力發電廠的電能,因此三峽工程有助于控制( )。A.酸雨 B.溫室效應C.白色污染 D.臭氧層空洞(4)下列行為,不能節約能源的是( )。A.騎自行車出行B.將照明用的普通白熾燈換成同樣亮度的LED燈C.太陽能熱水器代替電熱水器 D.用煤炭取暖,替代空調(5)從“節能減排"角度看,選擇( )作為短途交通方式最好。A.地鐵 B.小汽車C.自行車 D.公交汽車2.填空題。(1)自然界中能產生提供某種能量的物質或資源叫_____________。比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屬于_____________;除了這類能源,還有一類不可再生能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3)遼闊的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庫,_____________就是在海水的漲落過程中隨著水位的變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4)密封塑料袋模擬_____________,相同時間內_____________的溫度比_____________的溫度(填“密封袋內“或“密封袋外”)要高得多,上升的快得多。(5)由于煤、石油等_____________消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導致全球氣候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大陸和兩極冰川_____________,給全球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實驗探究3.某科學小組想設計一個實驗來模擬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溫室效應”,做了如下實驗:在兩只同樣的玻璃瓶里分別充滿二氧化碳和空氣,并編號為甲、乙,塞緊帶有相同溫度計的橡皮塞(如圖所示),再把兩只玻璃瓶放在陽光下照射,觀察甲、乙瓶中的溫度變化。時間 初始溫度 5分鐘后 10分鐘后 15分鐘后 20分鐘后 25分鐘后甲瓶溫度(℃)乙瓶溫度(℃)(1)該實驗照射相同時間,比較表格中的數據,甲、乙瓶溫度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學認為該模擬實驗存在問題,你認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優訓練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神奇的能源地熱能來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其儲量比目前人們所利用的能源總量多得多。地熱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誘人的發展前景,如將地熱能直接用于供暖,方式簡單,沒有污染;利用溫度適宜的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還有最重要的地熱利用方式一地熱發電,地熱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地表下還蘊含著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后僅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極大。據科學家估測,地球上可燃冰的總儲量約為21000萬億立方米,若能完全開采,則可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1)地熱能是(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C.二次能源 D.固態能源(2)下列發電方式的能量轉化過程與地熱發電相同的是( )。A.火力發電 B.水力發電C.風力發電 D.太陽能發電(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地熱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B.熱礦泉水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C.利用高溫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D.可燃冰燃燒后能產生大量的熱量并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4)可燃冰燃燒時可以將_____________能轉化為能,屬于_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參考答案1.(1)B (2)A (3)B (4)D (5)C2.(1)能源 可再生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2)電能 (3)海洋 潮汐能 (4)溫室效應 密封袋內 密封袋外 (5)化石燃料 工氧化碳 變暖 沙漠化 融化3.(1)甲瓶比乙瓶升溫快(2)實驗中使用的是純凈的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時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4. (1)A (2)A (3)C (4)化學 熱 不可再生甲瓶 乙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合理利用能源》教學設計課題 合理利用能源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學習目標 1.有一些能源是有限的。2.能源的利用過程會對環境帶來影響。3.要節約能源,合理使用能源。 4.討論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5.能夠模擬溫室效應實驗。6.培養強烈的能源意識,養成合理利用能源、節約利用能源的習慣。7.了解地球上的一些能源是有限的。重點 研討能源的利用過程會對環境帶來影響,關注能源問題。難點 模擬溫室效應實驗,理解氣候變暖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化石燃料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能量,但燃燒時也造成了污染,怎么解決這些矛盾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比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夠為我們的房間調節冷暖或帶來光明,也能驅動車輛烹調食物、轉動機器。但我們燃燒這些化石燃料的同時也排放了污染大氣的氣體。化石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全球氣候變化,燃料中的碳元素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改變了全球的氣候。二是熱污染,火電站發電所剩“余熱”被排到河流、湖泊、大氣或海洋中,在多數情況下會引起熱污染。例如,這種廢熱水進入水域時,其溫度比水域的溫度大約要高出7~8℃,使一些生物被迫離開該水域。 學生討論并交流,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學生聯系生活,感受能源的廣泛使用,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每天都離不開能源。 聚焦主題。講授新課 探索:班級討論:我們為什么要關注能源 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都離不開能源,化石燃料是我國能源使用最廣泛的能量來源,化石能源會不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 過度使用化石燃料會給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電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我國的電能組成主要有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和火電(煤燃燒發出的電)。從下圖可見,我國的電能來源主要采用火力發電的形式,這樣必然會燃燒大量的煤炭等燃料。從下圖可見,煤炭的消費居首,占比超過一半。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是經過億萬年的變化才形成的,儲備有限。據國際能源專家預測,地球上所蘊藏的煤將在200~400年內枯竭,石油只能開采30~40年。天然氣按儲采比也只能用60年。而在中國,這些能源的可利用年數還要更少一些。電能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盡管我國目前的電能來源有火電、風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但是火電,即由化石能源轉化的電能,依然占最大比重。而一方面,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存在資源枯竭的問題;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污染空氣,所以我們要關注能源。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還會使局部地區短時間內發生急劇的天氣變化,導致氣候異常,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此外,溫室效應還可能使洋流停滯,導致更多的物種滅絕。2.模擬溫室效應。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幫助學生體驗“溫室效應",理解氣候變暖的原因。實驗材料:兩支型號相同的溫度計、一個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實驗步驟:(1)將一支溫度計裝入密封袋,封好袋口。把裝入密封袋的溫度計和另一支溫度計并排同時放置在陽光下。(2)觀察兩支溫度計的讀數變化,思考“塑料袋”代表了什么。(3)五分鐘內,每隔一分鐘分別讀取次溫度計讀數, 完成塑料袋內、外溫 度升高情況記錄表。實驗分析:陽光可以輕易地透過塑料袋,然而一旦進到袋里,陽光就會轉化為熱能,就不會輕易出來了。因此,塑料袋里的溫度比塑料袋外面的溫度要高。陽光也以同樣的方式穿透地球的大氣層,當陽光轉化成熱輻射時,就無法再輕易散發出去了。它被地球表面吸收,使得地球像溫室樣,溫度上升。實驗結論:密封袋內的空氣溫度上升得比密封袋外的快。探尋解決方案。解決能源問題可以從節約能源以及開發新能源兩方面入手。1.節約每一度電。功率為1千瓦的電器使用1小時所消耗的電能就是1度電。燃煤發出1度電,大約消耗309克標準煤,排放大約844克二氧化碳、600克廢水、0.6克煙塵等污染物。所以,世界各國都強調節約用電。2.開發新能源。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有些是可再生的,有些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見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氣),終有用盡的一天。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1)太陽能。太陽能是種可再生 能源。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比如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等。(2)風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風能資源的總儲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術可開發的能量約為5.3~13千瓦時。風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風能可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得到開發利用。通過風力機將風的動能轉化成機械能、電能和熱能等。比如風力發電、風力提水、風力助航、風力發熱。(3)地熱能。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通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巖涌至離地面1至5千米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巖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4)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5)核能。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目前,以核能發電為主要應用。為了節約能源,說說我們能夠做些什么。·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開啟空調時關好門窗。·購買電器選擇低耗節能產品。·調整火苗的燃燒范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建議家里使用新能源。節約能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1.節約電能。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于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2.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馬桶、澆花等。淘米水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用來洗碗筷等。3.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減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噸廢紙能產生 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4.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出租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而產生的廢氣要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研討:可以怎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為標準,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說一說, 可以怎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1.衣。(1)穿衣方面:少買不必要的衣服。(2)洗衣方面:①每月手洗一次衣服。②每次少用一點洗衣粉。2.食。(1)節約糧食,避免浪費。(2)少使用一次性餐具。3.住。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盡量節約廚房里的能源。洗手、洗澡、洗衣服、洗菜的可水和較干凈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沖馬桶……4.行。目的地較近時,騎自行車出行最經濟實惠;行李不大時,公共汽車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方便,可以與好友拼車,省油省錢更省心;購買汽車時,盡量購買小排量的環保型汽車。 閱讀“我國電能來源的餅狀圖”和小資料。小組討論:廣泛使用化石能源存在什么問題?分組交流:為什么要關注能源?學生閱讀關于使用化石燃料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導致溫室效應的資料。學生做溫室效應模擬實驗。學生思考“實驗中的塑料袋模擬了什么”。學生會發現塑料袋內的空氣溫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學生說一說他所知道的新能源,然后閱讀教科書中的內容,了解新能源具有取之不盡、環保清潔的特點。學生交流,為了節約能源,我們能夠做些什么。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來交流。討論交流,為了節約能源,我們能夠做什么?討論。各組學生選擇衣食住行的一個方面開展研討,說一說自己在生活、學習中應該怎么做。在此基礎上開展班級交流,以獲得更豐富的信息。 通過閱讀資料、小組討論,學生知道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且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會帶來污染。通過做溫室效應模擬實驗,理解氣候變暖的原因。感受節約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并關注取之不盡、環保清潔的新能源。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地球上的有些能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認識到人類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針對能源短缺,尋找解決方案,如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5 合理利用能源教科版 五年級下新知講解化石燃料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能量,但燃燒時也造成了污染,怎么解決這些矛盾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比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夠為我們的房間調節冷暖或帶來光明,也能驅動車輛烹調食物、轉動機器。但我們燃燒這些化石燃料的同時也排放了污染大氣的氣體。新知講解化石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全球氣候變化,燃料中的碳元素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改變了全球的氣候。二是熱污染,火電站發電所剩“余熱”被排到河流、湖泊、大氣或海洋中,在多數情況下會引起熱污染。例如,這種廢熱水進入水域時,其溫度比水域的溫度大約要高出7~8℃,使一些生物被迫離開該水域。新知講解1班級討論:我們為什么要關注能源 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都離不開能源,化石燃料是我國能源使用最廣泛的能量來源,化石能源會不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 過度使用化石燃料會給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電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我國的電能組成主要有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和火電(煤燃燒發出的電)。新知講解1從下圖可見,我國的電能來源主要采用火力發電的形式,這樣必然會燃燒大量的煤炭等燃料。新知講解1從下圖可見,煤炭的消費居首,占比超過一半。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是經過億萬年的變化才形成的,儲備有限。據國際能源專家預測,地球上所蘊藏的煤將在200~400年內枯竭,石油只能開采30~40年。天然氣按儲采比也只能用60年。而在中國,這些能源的可利用年數還要更少一些。新知講解1電能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盡管我國目前的電能來源有火電、風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但是火電,即由化石能源轉化的電能,依然占最大比重。而一方面,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存在資源枯竭的問題;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污染空氣,所以我們要關注能源。新知講解2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還會使局部地區短時間內發生急劇的天氣變化,導致氣候異常,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此外,溫室效應還可能使洋流停滯,導致更多的物種滅絕。新知講解32.模擬溫室效應。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幫助學生體驗“溫室效應",理解氣候變暖的原因。實驗材料:兩支型號相同的溫度計、一個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實驗步驟:(1)將一支溫度計裝入密封袋,封好袋口。把裝入密封袋的溫度計和另一支溫度計并排同時放置在陽光下。(2)觀察兩支溫度計的讀數變化,思考“塑料袋”代表了什么。(3)五分鐘內,每隔一分鐘分別讀取次溫度計讀數, 完成塑料袋內、外溫 度升高情況記錄表。新知講解2注意事項:溫度計要輕拿輕放。實驗開始前,兩支溫度計都先放置于陰涼通風處,待讀數穩定不變后再開始實驗。讀數時,手不要觸碰溫度計的液泡。新知講解23334353635353334+3435-3434-塑料袋里溫度計的溫度比塑料袋外面的高。實驗記錄:新知講解2實驗分析:陽光可以輕易地透過塑料袋,然而一旦進到袋里,陽光就會轉化為熱能,就不會輕易出來了。因此,塑料袋里的溫度比塑料袋外面的溫度要高。陽光也以同樣的方式穿透地球的大氣層,當陽光轉化成熱輻射時,就無法再輕易散發出去了。它被地球表面吸收,使得地球像溫室樣,溫度上升。實驗結論:密封袋內的空氣溫度上升得比密封袋外的快。新知講解溫室效應新知講解3探尋解決方案。解決能源問題可以從節約能源以及開發新能源兩方面入手。1.節約每一度電。功率為1千瓦的電器使用1小時所消耗的電能就是1度電。燃煤發出1度電,大約消耗309克標準煤,排放大約844克二氧化碳、600克廢水、0.6克煙塵等污染物。所以,世界各國都強調節約用電。節約每一度電新知講解32.開發新能源。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有些是可再生的,有些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見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氣),終有用盡的一天。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1)太陽能。太陽能是種可再生 能源。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比如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等。新知講解3(2)風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風能資源的總儲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術可開發的能量約為5.3~13千瓦時。風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風能可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得到開發利用。通過風力機將風的動能轉化成機械能、電能和熱能等。比如風力發電、風力提水、風力助航、風力發熱。新知講解3(3)地熱能。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通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巖涌至離地面1至5千米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巖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并抽取其能量。比如地熱發電、地熱供暖、地熱務農。新知講解地熱能新知講解3(4)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海洋能的利用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 、設備把各種海洋能轉換成電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由于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因此是一種亟待開發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比如潮汐發電。新知講解3(5)核能。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目前,以核能發電為主要應用。新知講解4為了節約能源,說說我們能夠做些什么。·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開啟空調時關好門窗。·購買電器選擇低耗節能產品。·調整火苗的燃燒范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建議家里使用新能源。新知講解4節約能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1.節約電能。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于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2.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馬桶、澆花等。淘米水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用來洗碗筷等。新知講解43.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減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噸廢紙能產生 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4.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出租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而產生的廢氣要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新知講解可以怎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為標準,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說一說, 可以怎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1.衣。(1)穿衣方面:少買不必要的衣服。(2)洗衣方面:①每月手洗一次衣服。②每次少用一點洗衣粉。2.食。(1)節約糧食,避免浪費。(2)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新知講解3.住。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盡量節約廚房里的能源。洗手、洗澡、洗衣服、洗菜的可水和較干凈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沖馬桶……4.行。目的地較近時,騎自行車出行最經濟實惠;行李不大時,公共汽車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方便,可以與好友拼車,省油省錢更省心;購買汽車時,盡量購買小排量的環保型汽車。新知講解溫室效應正在加劇變化,科學家稱未來地球將變成一個燃燒的火球新知講解保護自然資源新知講解合理利用資源課堂練習判斷題。1.地球上的石油儲量是有限的,將在幾十年后枯竭。( )2.為了節約能源,我們應該在夏季的時候將空調的溫度適當降低1~2℃。( )3.像太陽能、海洋能這樣的新能源具有取之不盡、環保清潔的特點。( )4.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是不能再生的。( )5.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過高。( )6.做飯、開車、看電影、使用電腦等都使用了能源。如果停止能源供應,這一些都無法實現。( )√×√××√課堂練習選擇題(1)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其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氣 B.風能、水能、太陽能C.煤炭、石油、太陽能 D.石油、天然氣、太陽能(2)( )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氣 D.氮氣(3)火力發電廠發電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廢氣,而我國三峽工程所提供的清潔、廉價、大功率、可再生的水電,相當于每年燃燒3000萬噸原煤的火力發電廠的電能,因此三峽工程有助于控制( )。A.酸雨 B.溫室效應 C.白色污染 D.臭氧層空洞BBA課堂總結合理利用能源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地球上的有些能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認識到人類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針對能源短缺,尋找解決方案,如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合理利用資源.mp4 《合理利用能源》教材解讀.mp4 五下三單元第五課:保護自然資源.mp4 地熱能.mp4 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合理利用能源》教案.doc 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合理利用能源》課件.pptx 教科版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合理利用能源》(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doc 核能是最頂級的能源?未來人類能否擁有更高級能源?.mp4 溫室效應.mp4 溫室效應正在加劇變化,科學家稱未來地球將變成一個燃燒的火球.mp4 風能發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