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生命的起源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2.了解地球的演變。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演示”實驗投影片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人類起源的教學,達到對學生的無神論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二、教學重難點:1.雷迪實驗和巴斯德實驗;2.化學進化過程和米勒實驗;3.原始地球條件下的化學進化過程。三.教學準備:課件,原始生命誕生條件的視頻四.教學方法:講授法 討論法 合作探究法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 “神創論 1,提出問題:地球上現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生物的新個體都是由上一代個體經過生殖過程產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從哪里來的?第一個生物是怎樣形成的? 1.“神創論”的觀點是什么? 人們信服了嗎? 學生聆聽 學生回答: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最初創造了多少種生物,地球上現在就有多少種生物;而且生物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通過圖片,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描述了解神創論 提高思考和表達的能力2.自然發生論 (1). 雷迪的實驗 觀點:古代的人們認為:生物可以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轉變而來。 有哪些例子? 討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怎樣推翻這一觀點? 展示雷迪實驗裝置:1668年,意大利醫師弗朗西斯科·雷迪設計了幾組對照實驗。 這個實驗重復多次,結果都是敞口瓶中的腐肉生蛆,雷迪經過進一步觀察蒼蠅卵的發育過程,他認為蛆是蒼蠅的卵孵化成的。 學生舉例 生蛆、腐草化螢、白石生羊等。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試圖思考分析 簡述科學家是如何否定自然發生說的觀點的 簡單評價與分析雷迪的實驗方法和手段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討論,探究合作能力(2)巴斯德鵝頸瓶實驗 生生論 展示: 1860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設計了簡單的實驗:這就是著名的“鵝頸瓶實驗” 實驗結果使人們堅信:生物只能來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質不能隨時自發地產生新的生命,這就是生生論。 我們看這個觀點的提出解決了地球上生命是怎樣產生的問題了嗎? 簡述巴斯德的實驗方法是如何徹底推翻自然發生說的 感受巴斯德實驗的嚴謹性 通過思考,觀察,討論,感受科學的嚴謹和探索精神化學進化可能嗎 化學進化可能嗎?這是古生物學家在地層中發現的35億年前的藍細菌化石,你可以做出怎樣的推測? 解釋:原始生命在35億年前出現了,生物進化是可能的化學進化學說 這也是目前被多數學者普遍能接受的觀點,化學起源學說。科學家推測原始地球的條件是怎樣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樣通過化學途徑形成的? 在各個假說的建立過程中,體會科學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化學進化學說 現在請同學們想象一下:1.原始地球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2.原始大氣最初是怎樣形成的? 3.生命物質的產生需要能量嗎? 觀看視頻:原始地球 思考,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化學進化學說 活動:你怎樣設計模擬實驗?請思考:反應需要的能量來自哪里?怎樣模擬原始海洋?怎樣模擬原始大氣成分? 可以自我進行反應裝置的設計 思考討論裝置怎能設計,激發思維米勒實驗 1953年,23歲的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中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做了這樣的實驗,米勒的模擬實驗裝置:由燒瓶、密閉的火花室、冷凝裝置、回流裝置等幾部分組成,A、B、C、D都模擬了什么條件? 分析模擬實驗裝置的ABCD都模擬哪些條件我們再來觀察米勒的模擬實驗:實驗經過一周持續不斷的反應和循環之后,反應的結果怎樣呢?(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分析:米勒的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小結:化學進化學說 小結:關于生命起源的說法很多,但仍然只是一種假說。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誕生的時間在35億年前~38億年前 能有興趣繼續搜集相關資料 形成知識體系宇生說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問題,目前科學家還有一種推測: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或組成生命的物質可能來自于其他星球,這就是宇生說的觀點。 展示麥田怪圈和UFO 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再進一步搜集相關資料 學生舉例 談論想法 引起興趣,補充相關知識,擴展視野7,小結: 7,小結:請用表格形式概述出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小組討論后總結。(師引導,同時課件展示表格內容) 學生回答 反饋總結 檢測學習效果七、當堂演練,課時鞏固八,板書設計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