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四 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1840年到1949年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知道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能把“近代中國百年歷史進程”制作年代尺。【過程與方法】通過重溫自1840年到1949年的百年歷史進程中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學會分析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歷史影響和意義。【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明確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重點難點【重點】梳理1840年到1949年間的重要歷史事件。【難點】明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教學過程【合作探究】一、感懷人民英雄紀念碑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各小組成員將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于組內交流并進行合作討論,整合后由組內一名成員向全班介紹成果(其他小組在該小組展示后進行補充和評價)。2.紀念碑的碑體上,雕刻著八塊主要的浮雕,記載了八幅近代中國的歷史場景。同學們你們每個小組能不能選一幅你們感興趣的浮雕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歷史事件呢?(將每幅浮雕分配給各個小組)3.在石碑的底部篆刻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和“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哪一時間段?這一時間段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轉折點,此后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十年以來”: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三年以來”:1946年內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3. 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內選中的歷史事件標注在黑板上的年代尺上 。二、重溫百年奮斗歷程魯迅先生縱覽中國近代的百年歷史,曾經感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在這百年歷程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民族脊梁。說說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并說說他們的故事。從該人物在哪個歷史事件中從事了哪些活動、產生了哪些影響兩方面著手。2.小組合作補充P113表格,并匯報情況。三、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若是要拍一部紀錄片《中華民族百年風云:1840--1949》,你會為它配上什么樣的解說詞?引導學生互相評價 讓學生對這段歷史產生感悟,有助于情感的升華并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課堂小結】人民英雄紀念碑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銘記中華民族從百年曲折的歷史中走來,一路艱辛坎坷,一路風雨無阻,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文明、富強而奮斗,也啟示我們?yōu)榱酥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2課時 土地改革與三大戰(zhàn)役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中國土地法大綱》;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三大戰(zhàn)役等史實。【過程與方法】認真分析獲取三大戰(zhàn)役示意圖有效信息,學習“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毛澤東等戰(zhàn)略家軍事指揮家以偉大膽略和雄偉氣魄,準確把握歷史機遇、奪取革命徹底勝利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重點難點【重點】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三大戰(zhàn)役。【難點】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的原因。教學過程【自主學習】1、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的內容和作用是什么?2、三大戰(zhàn)役是指哪三次戰(zhàn) 3、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決北平?4、解放南京意味著什么?【新課導入】(材料式導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边@首詩是毛澤東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zhàn)役后寫的,渡江戰(zhàn)役是怎樣發(fā)起的?我們一起來學習24課,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合作探究】一、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1、閱讀P105,比較國統(tǒng)區(qū)和解放區(qū)的社會面貌。根據教材總結歸納。2、閱讀圖片《解放區(qū)的農民送親人參軍》,思考:土地改革對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起到了什么作用?激發(fā)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zhàn),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二、三大戰(zhàn)役1、揭開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序幕的是什么?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的開始?當時戰(zhàn)局已經發(fā)生變化,敵軍的進攻被粉碎,我軍具備了反攻條件。劉鄧大軍這個軍事行動采取的是進攻態(tài)勢,把戰(zhàn)場擺到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去了,嚴重威脅著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南京和武漢,并帶動了其他各戰(zhàn)場的解放軍轉入反攻。3.隨著各戰(zhàn)場的解放軍轉入反攻,國民黨軍隊被消滅的數字達到200多萬。他們只能把兵力收縮到沈陽、北平、徐州等戰(zhàn)略要地。通過決戰(zhàn)徹底打垮敵他們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解放戰(zhàn)爭進入了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階段。閱讀P93—98頁內容,梳理三大戰(zhàn)役基本情況。遼沈戰(zhàn)役 淮海戰(zhàn)役 平津戰(zhàn)役時間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指揮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鄧小平、粟裕 聶榮臻、林彪、羅榮桓參戰(zhàn)部隊 東北人民解放軍 中原、華東野戰(zhàn)軍 東北、華北人民解放軍殲敵人數 47萬余人 55萬余人 52萬余人意義 解放東北全境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qū)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4.探討:三大戰(zhàn)役為什么選擇東北作為突破口?A.兵力對比:轉入反攻后,東北地區(qū)的人民解放軍兵力超過了國民黨[這是當時最新的變化]。B、敵軍態(tài)勢:國民黨軍隊被孤立分散,活動范圍小,補給困難,是戰(zhàn)是守舉棋不定。C、我軍態(tài)勢:解放軍根據地廣闊,物質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剛完成土地改革)。D、戰(zhàn)局延伸:勝利后可揮師入關,有利于華北、華東作戰(zhàn);還能以東北的工業(yè)支援全局。5、P107圖片文字中陳毅的話說明了什么?人民群眾的支持(直接參軍、組織民兵、踴躍支前)是解放戰(zhàn)爭勝利原因之一。6.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和平民主是當時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古跡和文物、保護環(huán)境不受破壞;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進一步瓦解敵人。7.共產黨為什么在三年內就能以弱勝強?可從軍隊士氣、人心向背、戰(zhàn)爭指揮者的素質、歷史發(fā)展趨勢等方面談。【課堂小結】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三大戰(zhàn)役基本上打垮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加快了解放戰(zhàn)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板書設計】【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一課 兩種命運的決戰(zhàn)第1課時 內戰(zhàn)的爆發(fā)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了解、掌握抗戰(zhàn)勝利后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與國民黨進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爭,培養(yǎng)綜合分析問題和透過事物現象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感知內戰(zhàn)爆發(fā)的基本史實,培養(yǎng)以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國民黨反動派獨裁內戰(zhàn)的反動本性,了解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從而增加維護和平民主的自覺性。重點難點【重點】重慶談判、解放區(qū)軍民的自衛(wèi)反擊。【難點】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原因。教學過程【自主學習】1、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目的是什么?2、面對著蔣介石的盛情邀約,“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澤東為什么會去重慶呢?3、重慶談判的時間、地點、內容、任務、結果及意義各是什么?【新課導入】(情境式導入)1945年,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飛赴重慶同國民黨談判。中共代表團的到來,使山城人民為之沸騰,一些民主人士盛贊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毛澤東為什么要赴重慶同國民黨談判?重慶談判取得了什么成果?國共談判后,蔣介石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呢?【合作探究】一、重慶談判1、出示《抗戰(zhàn)勝利后,各地群眾在平毀碉堡》圖,思考:這幅圖片說明了什么?當時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之強烈。說明抗戰(zhàn)勝利后,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對戰(zhàn)爭。2.抗戰(zhàn)勝利后對中國命運能起決定作用的國共兩黨,面對抗戰(zhàn)后的新形勢,他們又采取什么樣的方針呢?(出示課前上網查找的兩段材料)“今日的中心,在于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國外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只有消滅中共,才能達成我們的任務?!?br/>——1945年國民黨“六大”蔣介石的講話“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tǒng)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fā)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思考:國共兩黨的主張分別是什么?誰的主張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國民黨——內戰(zhàn)獨裁。共產黨——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民主;共產黨的主張符合人民的意愿。3.蔣介石發(fā)動反共內戰(zhàn)的方針已經確定了,但是國民黨并沒有立即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非常高調的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去談判。(出示網上查找的蔣介石給毛澤東的急電)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大戰(zhàn)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保ㄊY介石急電)材料二:“形勢不允許中國打內戰(zhàn),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保ㄌ障#?)蔣介石發(fā)動反共內戰(zhàn)的方針已經確定了,但是國民黨并為什么不立即發(fā)動戰(zhàn)爭,還三次電邀毛澤東“共商國家大計”?如果毛澤東不來,就可以把內戰(zhàn)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從而在政治上爭取主動;如果毛澤東來了,既可以誘使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qū)政權,又可以爭取時間部署內戰(zhàn)。(2)你認為毛澤東該不該赴“鴻門宴”去重慶談判呢?為什么?應該。只有這樣才能用事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真誠謀求和平的,是一貫代表人民意愿的,同時也能有力地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陰謀,進一步在政治上獲得主動,以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4.毛澤東經過深思熟慮,最后決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出示課前查找的資料——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照片。)“毛澤東在延安登上飛機向人們揮手告別時,送行的人們失聲痛哭。”為何痛哭?(答略)當他到達重慶時,許多人又感動得流下熱淚,稱他是“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為何感動?(答略)5、重慶談判的焦點問題是什么?這次談判結果如何?還有什么未達成協議?解放區(qū)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結果簽訂《雙十協定》,堅決避免內戰(zhàn),在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的基礎上,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未達成協議:解放區(qū)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問題。6.在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上兩黨達成了協議。實際上是中共的和平民主主張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認為重慶談判取得了什么成果呢?(出示課前上網查找的材料)國民黨認為重慶談判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于是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協定,加快了內戰(zhàn)的步伐。二、內戰(zhàn)爆發(fā)1.閱讀教材,根據課前上網查找的資料,列舉蔣介石加快內戰(zhàn)步伐的證據。印發(fā)《剿匪手本》;搶占戰(zhàn)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線;接受日本軍隊的武器裝備,收編大量偽軍;鎮(zhèn)壓反戰(zhàn)民主人士。蔣介石通過這一系列的舉動,加快了內戰(zhàn)的步伐,最終撕毀了《雙十協定》,發(fā)動了內戰(zhàn)。說出內戰(zhàn)爆發(fā)的時間、標志。根據教材內容回答。3.(出示課前網上查找的資料:內戰(zhàn)初期國共力量對比的表格和美國援助的武器)(1)重慶談判后,蔣介石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發(fā)動內戰(zhàn)?國民黨軍事力量的強大和美國的支持。(2)由此可見,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zhàn)爭?美帝國主義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的一場反共反人民的戰(zhàn)爭。4.人民解放軍是如何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的?以運動戰(zhàn)為主、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即實行正確的作戰(zhàn)原則和方針)最后殲滅大量敵人,粉碎了國民黨對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在這一課中,國共兩黨由和平談判到內戰(zhàn),經歷了合作與對抗,回顧我們學過的知識,拓展一下思維,(1)歷史上國共關系走過了哪些歷程?1924——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北伐勝利; 1927——1937年十年內戰(zhàn),給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機; 1937——1945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戰(zhàn)勝利 ;1946——1949年三年內戰(zhàn),造成臺海對峙。根據上述國共關系由此得出什么感悟?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課堂小結】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力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但是,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發(fā)動了全面內戰(zhàn)。解放軍先后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進入到戰(zhàn)略反攻的新時期。【板書設計】【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新中國的誕生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掌握渡江戰(zhàn)役和國民黨統(tǒng)治的覆滅等史實。【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史實,可分析出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可說出新中國誕生的重要意義。【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可進一步增強愛國意識、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重點難點【重點】渡江戰(zhàn)役的主要過程和結果;新政協、開國大典的具體內容。【難點】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原因和意義。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材料式導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首詩是毛澤東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zhàn)役后寫的,渡江戰(zhàn)役是怎樣發(fā)起的?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合作探究】一、七屆二中全會概括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根據教材回答。二、南京解放1.讀毛澤東寫的七律詩,思考:百萬雄師過大江指的是哪一次戰(zhàn)役?“百萬雄師”和“窮寇”分別指什么?戰(zhàn)役的結果和意義如何?渡江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國民黨軍隊;南京解放,統(tǒng)治全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勞動人民接管了國家領導權,勞動人民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變化。2.毛澤東為什么強調“宜將剩勇追窮寇”?如果不消滅干凈敵人勢力就會后患無窮,歷史上西楚霸王項羽在推翻秦朝后,沒有及時消滅劉邦,最后被劉邦所滅。3、思考: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選擇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革命;掌握了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并進行武裝斗爭;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獲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可以說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1949年9月,各界人民代表在北平召開了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概括政協會議的內容。根據教材回答。展示P109閱讀卡,思考:閱讀卡中關于國旗、國歌、國徽征集的時間、征稿數量等,說明了什么?四、開國大典1.播放《開國大典》視頻,并結合P110及文字資料,思考:(1)從視頻及資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猜一猜,54門禮炮齊鳴28響有什么寓意?54門禮炮指的是參加政協會議的54個民族,它象征的是中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28響表示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起,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28年。2.師展示何其芳的詩《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節(jié)選,讓生齊讀。提問:(1)詩中的“經過了如此長期的苦痛”是指什么?(2)“又如此歡樂的誕生”說明了什么?3.展示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歌謠、新中國成立人民狂歡圖片、P110閱讀卡,問:從這些材料中,可以獲得什么信息?言之有理即可。4.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有哪些?從此,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課堂小結】從今天的課的學習我們看出今天的和平來的容易嗎?今天的和平是我們的先輩靠著血肉打拼下來的。那么,今天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新中國的誕生.docx 4.1內戰(zhàn)的爆發(fā).doc 4.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zhàn)役.docx 綜合探究4 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