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7單元21章 第3節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一、教學目標1、列舉和人類親緣關系最密切的動物;2、說出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相似性和區別;3、簡述森林古猿進化為類人猿祖先和人類祖先的大概過程二、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下第7單元第21章第3節《人類的起源與進化》的第一課時。本節內容與前2節聯系密切,相互呼應,是“生命演化”這一主題的延續!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容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是人類史上科學與偽科學斗爭的一個過程,因此探索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教材從整個生物進化的角度來探討人類起源與進化問題。教材內容不僅注意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更加注意人類與其他動物的聯系,期望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觀念: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的“親戚”;人類不是大自然的特殊產物,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員,并與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類人猿和人類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自然選擇適應各自生活環境的結果。三、學情分析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人類是由于環境的改變,經過極其艱苦、漫長的過程,通過勞動才進化來的。因而啟發學生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形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同時也應意識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強者,人類已強大到能夠影響生物圈的面貌,為此我們應該處理好與生物圈的關系。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節教材中的資料豐富,但提出的問題中有一些不能緊扣教學目標,且由于時間的關系也不能一一討論,所以我對此進行了適當調整。如與教學目標無多大關系的四種現代類人猿的分布問題課堂就省略不講,活動“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布置學生課外時間去完成,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在此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五、教學重點及難點學習重點: 1、類人猿與人類特征的比較;2、由猿向人的過渡和人猿分界的標志學習難點: 由猿向人的過渡。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問題導入: 由“人類出現在哪個地質年代?人類是怎樣起源與進化的呢?”導入到本節內容。直接明了,學生能產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思考回答問題 提問、引導二、關注學習目標1、列舉和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動物2、說出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相似性和區別3、簡述森林古猿進化為類人猿祖先和人類祖先的大概過程 根據目標明確學習內容三、自主合作學習(一)、類人猿與人類比較示類人猿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圖片,設疑:哪些是類人猿?類人猿:長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想一想: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區別主要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類人猿人類 生活方式森林樹棲陸地自由生活運動方式半直立、攀援、靠臂行走直立行走腦的發育腦容量小約500 g無語言能力腦容量大約1500 g語言文字制造工具不能制造但能使用簡單工具能使用且又能制造復雜工具思考:1.現代類人猿與人類有許多明顯不同的特征,怎么能說類人猿與人類有親緣關系呢?2.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又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呢?項目實例外部形態面扁平,兩眼在同一平面,無尾,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握等身體結構 骨骼相似,大腦遮蓋了小腦面部表情 表情豐富,有喜、怒、哀、樂等多種表情行為表現 類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其他 類人猿喜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強直立行走結論:類人猿與人類有共同祖先?(二)、森林古猿是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思考:森林古猿是如何進化成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呢?活動 :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分析交流:1.拇指不能活動時,對完成某一項活動的障礙是什么?2.你怎樣改變手的動作才能完成活動?3.手進化的意義是怎樣的?結論:手進化的意義 手的進化有助于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而勞動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和人類語言文化的產生。 三、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識記,通過組內交流和組間交流說出現代類人猿與現代人類的區別與相似性,提高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及表達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人也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員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交流及活動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教師對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進行整理,便于學生識記。體驗在人類在起源與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四、作業布置 認真完成作業 課后作業設計成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解題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七、板書設計八、教學反思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一節課要求學生掌握4種類人猿的相關知識和人類進化的歷程,最終達到認同進化論的情感目標。由于學生前兩節已經學習了生物起源和進化的各種理論,并重點學習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本節課是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索人類的起源與進化,是對生物進化論知識理解的深化。充分挖掘教的內容,制定出相應的三維教學目標是這節課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教學時充分考慮三維目標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我在這節課中設計了一些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討論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較突出培養觀察能力。例如:由于猴和類人猿都是學生熟知的靈長類動物,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起來,因此設計了觀察部分,讓學生找類人猿,通過對比分析了解猴與類人猿的一個重要區別是類人猿沒有尾巴,進而將猴與類人猿區分開來。為后續學習打好了基礎。再有討論人與類人猿的相似特征時,提供給學生一些對比圖片,幫助學生分析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討論和小組合作能力。森林古猿環境變化森林減少樹棲生活地面生活現代類人猿人類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