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一、教學目標1.說出生物多樣性涵義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2.初步認識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二、教學重點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基因多樣性。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意義。三、教學難點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基因多樣性。四、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分析討論法、引導啟發、對比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五、教具準備有關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的多媒體片斷或圖片。六、課時安排1課時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入新課、帶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從這個標題,我們可以得出其中的關鍵字是什么?那么,“多”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的多呢?各種各樣的生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那我們就來比比看,誰認識的生物最多。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生物接龍”游戲,每位同學說出兩種生物,注意不要與其他同學的重復。現在從這位同學開始……剛才的接龍游戲,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種生物,那生物的種類我們這節課能一一說得完嗎?自然界的生物到底有多少種?地球上除了這些生物以外,還有沒有未被發現的生物?其實不僅我們不清楚,科學家們也說不清楚,有的說500萬種,有的說有一億種那么多。由此可見,生物多樣性可變現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板書) 生回答:“多”字。 積極參加接龍游戲。 猜測生物種類歸納總結:生物多樣性的涵義:首先表現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用游戲引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舉生物種類的例子,是為了從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第一次涵義切入。用數據展示驚人的物種數量,給學生更具體的關于“多”的印象。基因的多樣性 設疑過渡:剛才我們了解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什么因素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呢?形成貓和狗的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同物種,細胞內的基因 差異很大金魚的形態和體色各不相同,為什么?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細胞內的 也有差異。那什么是基因呢?基因: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例如:人類基因總數約2萬個左右;水稻基因總數在4.6萬到5.5萬之間,幾乎是人類基因總數的兩倍.每一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所以生物多樣性還表現為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與基因的多樣性的關系1、生物的各種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2、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最根本的是基因的不同生總結: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組成有差別。 引出并總結基因的概念。通過展示一系列的圖片,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學生更易理解基因的多樣性的含義,及什么是基因庫。也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圖片的能力及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過渡語:我們都知道“老鼠愛大米”、“魚兒離不開水”,換句話說就是,生物的生存都依賴一定的環境。而生物與環境形成的整體就被稱為……看看這些圖片,你知道這是哪種生態系統嗎?(展示圖片)我們周圍有什么生態系統?由此可見,生物多樣性還表現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答:生態系統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濕地、農田、城市……答:農田、城市、森林、湖泊……總結生物多樣性涵義: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直觀表現)2、基因的多樣性。(內在因素)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外在因素) 通過展示不同的生態系統,以及讓學生說出我們周圍的生態系統,意在點明我國的生態系統是多樣的。這樣既鞏固了已有的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識圖觀察能力。三個層次間的關系 生態系統與生物種類及基因多樣性有什么關系呢?資料分析:資料一:有人說,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會影響到大約30種與這種生物相關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分析資料一,你將得出什么結論?結論:每種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并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資料二:呼倫貝爾草原過去有許多狼,危害牛羊,當地的農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結果,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分析資料二,你將得出什么結論?結論:某些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資料三:位于我國大別山區的某縣,曾經是森林茂密、鳥獸繁多、氣候宜人的地方。后來,人們在山坡上毀林開荒,播種農作物,破壞了當地動物的生活環境,使得林中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大量減少,有的甚至消失。分析資料三,你將得出什么結論?結論: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減少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生物多樣性涵義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學生認真分析,自己組織語言回答出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生物種類多樣性及基因多樣性會相互影響。 通過資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生物種類多樣性及基因多樣性會相互影響。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那么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情況怎樣呢?(表格: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從這個表格中,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小結1、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2、我國裸子植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故鄉”;3、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于世界前列。4、特有和古老的物種多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哪些獨特的生物種類嗎?我國不但生物種類非常豐富,還有這么多特有的物種,這些都同時說明了,我國生物的基因多樣性也非常豐富。那么基因多樣性豐富有什么重要意義呢?例1: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 培育成高產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例2:小華南虎的苦惱: 我們家族現在不到120位成員,全都生活在動物園里。大家都是1956年的時候從野外被捕回來的6位爺爺奶奶的后代。我自從出生就生活在這里,真無聊。最難過的是,我一出生就看不見東西,好傷心。1、結合之前所學知識,分析小華南虎先天失明的原因。華南虎種群太小,導致在 之間婚配繁殖,使得基因多樣性 ,患遺傳病概率 .2、小華南虎擔心自己將來當爸爸時,虎仔們也會患先天失明,你能幫出出主意解決嗎?基因多樣性的意義1、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2、基因多樣性越豐富越有利于物種的生存繁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遭受威脅……除了剛剛說到的所剩無幾的華南虎,我國還有很多物種也在瀕臨滅絕,不乏一些特有物種也在其中……(觸目驚心的圖片)為什么會這樣?質疑:你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呢?我們要特別注意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樣就能同時也保護了物種和基因的多樣性。 答: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答: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華南虎、珙桐……1、答:華南虎種群太小,導致在近親婚配繁殖,使得基因多樣性 減小,患遺傳病概率增大。 2、七嘴八舌為小華南虎出主意。總結:基因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2、基因多樣性越豐富越有利于物種的生存繁衍。 生:亂捕殺、亂破壞環境……生: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使得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強了三層次涵義及關系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愛護保護生物的情感意識。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基因多樣性具有的重要意義。用華南虎的例子不但可以說明基因多樣性的意義,還可以就此說明我國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威脅,方便過渡到如何保護的問題上。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生態和物種遭受的威脅,產生緊迫感和責任感。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小結:本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還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內容的關系。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同學們交流的很好,請同學們課后查找有關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生1.節約用紙,用水;生2.搞好環境保護,比如不亂扔廢舊電池,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等。 提高了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八、板書設計九、隨堂練習,鞏固提高1、生物的多樣性包括( )①基因的多樣性 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③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④動物行為的多樣性 ⑤形態的多樣性A、123 B、124 C、234 D、1352、具有“裸子植物的故鄉”之稱的國家是( )A巴西 B哥倫比亞 C中國 D日本3、下列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B.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C.我國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種類很豐富 D.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不會受到威脅4、我國占世界首位的生物資源是(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鳥類 D、爬行類5、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是利用( )A 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B染色體的多樣性 C 基因的多樣性 D細胞的多樣性6、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每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的基因組成是相同的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D、生態系統的劇烈變化會引起基因多樣性的變化。7、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之間關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生物圈中的每種生物都可構成一個基因庫B、每個生態系統中有多種生物C、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變化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D、生態系統的劇烈變化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8、下列項目中,( )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A、保護生物的數量 B、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C、保護生物的種類 D、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 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教后反思1、確定教學目標是上好課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看似簡單,內容寬泛,實際是各部分的關系復雜、內涵深刻。確定教學內容和目標是首要任務,我確定了教學內容的三條線:一是確定以生物多樣性為知識線;二是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為能力線;三是熱愛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線。2、構建教學結構是上好課的支柱。本節課有三個大內容組成,在設計時,注意了知識上的重難點的合理安排,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合理安排,還注重了學生課堂上的心理變化和反應,使整個教學過程張弛有度,詳略得當。3、細化教學內容是上好課的前提。本節課對每一個內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設計,大到問題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話,并且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了設計。利用舊知與身邊資料引導、點撥學生去思考問題,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識,在歸納知識的同時,了解國情,完成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采用典型事例激發學生廣闊思考與探究,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中去體驗勞而獲的自信與快樂。抓住“多樣性的意義”這個必須掌握的常識,而且最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知識點,去貫穿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三個層次及其關系的理解與把握。總之,按照“引導—點撥—自得(自己獲得知識)—應用”的步驟,讓學生在輕松中步入知識的殿堂,在好奇心和表現欲的作用下,加上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自己感到知識的匱乏,產生獲取知識的渴望,從而以主人的身份去獲取知識,積極動腦、動手,主動去合作,自主去探究,大膽拓展實踐,實現知識掌握的螺旋上升式循環,即:“感性—理性—感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擁有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而且增強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