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晝夜交替一、填空題1、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 )”。2、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 ),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 );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 ),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 )。3、地軸的一端始終指向( )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 )自傳,約( )小時轉一圈。二、判斷題1、“日心說”是完全正確的。( )2、“太陽落山”說明太陽圍繞地球運動。( )3、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說”,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4、地軸是真實存在的,它穿過地球的南北極。( )三、選擇題1、用手電筒代替太陽照射地球儀,被光照到的地區是( )。A.白天 B.夜晚 C.都有可能2、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反而覺得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在移動,主要是因為( )。A.地球的自轉速度很慢B.地球與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是相對靜止的C.太陽、月亮和星星與地球是相對靜止的3、下列觀點中,屬于日心說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陽圍繞地球轉動C.晝夜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4、如果上海是白天,那么( )一定是夜晚。A.東京 B.首爾 C.華盛頓四、綜合應用1、下圖中A、B、C、D四處,即將迎來清晨的是( )處,處于傍晚的是( )處,人們還在熟睡的是( )處,人們正在工作和學習的是( )處。2、如果C處是北京,那么D處可能是( )。A.杭州 B.倫敦 C.紐約五、實驗探究觀察下圖,思考坐在不同的運動物體上,周圍景物是如何變化的。1、坐在順時針轉動的轉椅上,周圍景物的運動方向是( )。2、坐在地球這個“大轉椅”上,我們每天看到太陽、星星的運動方向是( ),這說明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3、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我們推測上海和西安兩個城市,哪個城市先迎來黎明?9晝夜交替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題1、日心說 2、白天 夜晚 清晨 傍晚 3、北極星 逆時針 24二、判斷題1、× 2、× 解析:人們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習慣以地球為參照物,由于相對運動的關系,看起來太陽圍繞地球運動。3、√ 4、× 解析: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三、選擇題1、A 2、B 3、C 4、C四、綜合應用1、B A D C 2、C 解析:北京和紐約在地球上大致處于對稱位置。五、實驗探究1、逆時針 解析:當我們隨轉椅一起轉動時,會看到轉椅以外原來不動的景物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就是相對運動。2、東升西落 自西向東 解析:由于相對運動,以地球為參照物,太陽和星星的運動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3、上海先迎來黎明。 解析:上海在西安的東面,所以上海先迎來黎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5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6張PPT)新知導入每個白天都要落進黑夜每個黑夜都將迎來白天晝夜之間交錯著最美的句點日月循環周而復始晝夜交替晝夜交替蘇教版 五年級下新知講解一活動認識晝夜交替現象1.晝夜交替現象太陽東升,白天到來;太陽西落,夜幕降臨。第二天太陽又從東方升起,白晝又來臨了……人們習慣把白天稱為晝,把晚上稱為夜,晝夜就這樣不停地交替出現。地球上的事物每天都在感受著晝和夜的交替出現,晝夜交替的變化周期為24小時,它成為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新知講解一活動認識晝夜交替現象2.晝夜交替現象出現的原因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時間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這樣地球上就出現了晝夜交替現象,只有地球發生轉動,才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新知講解一活動認識晝夜交替現象3.提出假說下面的四種假說,地球上都可以產生晝夜交替現象,要想判斷出哪一種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地球自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事物檔案館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的地球模型。地球儀是球狀的,分為球體、地軸和底座。在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看見一條一條的細線,有橫的,也有豎的,很像棋盤上的方格子,橫的是緯線,豎的是經線。根據這些經緯線,可以準確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和方向。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叫南緯,記為S。新知講解二活動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古人對晝夜交替 現象的解釋 提出者 觀點 證據金烏說 古代中國人 太陽是住在東海上的一只三足金烏,它白天巡邏,晚上休息。于是,人們就把金烏出來時看作白天,休息時看作黑夜。 人們發現了晝夜交替現象,但找不到合理的解釋。鼓說 古希臘學者 地球為一個飄動著的“鼓”。他們認為,“鼓”的外層是包在霧里的火環,太陽、月亮在霧中運轉,人類從霧的開口處看到它們。 古人已經觀察到太陽、月亮等天體的運動,人們對這種現象加以推測,但沒有確切的證據。新知講解二活動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古人對晝夜交替 現象的解釋 提出者 觀點 證據地心說最初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公元140年前后,古希臘天文學的集大成者——托勒密進一步發展了前人的學說,建立了宇宙“地心說”。 地球是球體。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那么所有的人都會同時看到太陽或星辰的出沒,但事實并非如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如果地球轉動,那么就必然會帶動其他物體(如云彩等)一起轉動,而人們看到的卻是云彩、鳥類在自由地運動。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動,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圓周運動。 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新知講解二活動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古人對晝夜交替 現象的解釋 提出者 觀點 證據日心說哥白尼,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貢獻是創立“日心說”,寫出“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天體運行論》。 地球是球體。 如果船桅頂上放一個光源,那么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發現光源所發的光逐漸消失,這說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地球在運動,并且每24小時自轉一周,地球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 因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不可想象。太陽是不動的,并處于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新知講解二活動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分析(1)人類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金烏說”和“鼓說”是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的兩種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當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時,他們往往會借助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以表達他們對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的揣測,與事實不符。(2)托勒密“地心說”的觀點和“地球不動,太陽圍繞地球轉”的假設相似,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和“地球圍繞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的假設相似,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3)托勒密的“地心說”觀點是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證據是人們看到的這些天體每天都有規律地東升西落。地心說是托勒密根據有限的觀測資料拼湊出來的,它是通過人為規定行星的大小及運行速度,才使該學說的模型與實測結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紀后,隨著觀測儀器的不斷改進,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測量越來越精確,觀測到的行星實際位置同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的偏差,就逐漸顯露出來了。新知講解二活動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分析(4)哥白尼的“日心說”的觀點是在16世紀初期通過長期的天文觀測和縝密的思考創立的,他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去測算和修改自己的理論,并寫成了《天體運行論》。因“日心說”與占統治地位的“地心說”的觀點完全相反,而受到了教會的反對,就連他的支持者也受到了教會的殘酷鎮壓。意大利的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杰出的物理學家伽利略被判處終身監禁。但殘酷的鎮壓終究遮不住科學的光芒,“日心說”的這個觀點被 后來的科學家不斷得到確證和發展,《天體運行論》終于成為一部流芳百世的科學名著。“日心說”中的一部分觀點的事實論據是不足的,如“太陽是不動的,并處于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這個觀點就是片面的。(5)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得知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太陽旋轉。銀河系也有中心,它周圍所有的恒星也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新知講解三活動模擬晝夜現象通過模擬實驗確定晝夜區域以及晨昏區域,觀察晝夜現象。實驗材料:手電筒、地球儀。實驗步驟:(1)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上的中國。(2)觀察地球儀的向光面和背光面,找到“晝夜交替線”。(3)在地球儀上找一找,哪些國家和中國一樣正處于白天,哪些國家正處于夜晚。晨昏線新知講解三活動模擬晝夜現象實驗分析:在同一時間,北京這一區域被照亮代表此時北京為晝半球,背著光在黑暗中的半球是夜半球。晝夜之間的分界線(兩條)合為一個圓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的。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北京這一區域從黑暗向明亮,這一區域就是清晨,這條界線稱為晨線。從明亮轉為黑暗,這一區域就是清晨,這條界線稱為晨線。從明亮轉為黑暗,這一區域就是黃昏,這條界線稱為昏線。當手電筒照射在地球儀上的中國時,中國上、下的國家正處于白天,而背對中國的國家正處于黑夜。實驗結論:當北京處于晝半球時,為白天,那么( )、( )等國家也為白天。而歐洲、非洲、( )等大部分國家處于夜晚,如德國、阿爾及利亞、( )等。越南馬來西亞美洲美國新知講解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白天,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夜晚;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清晨,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傍晚。1.模擬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檢驗我們的猜想是否成立。實驗材料:投影儀或手電筒、地球儀。實驗步驟:(1)在黑暗的環境中,將投影儀或手電筒打開,投影儀或手電筒的光射向地球儀,不能靠地球儀太近,要讓投影儀或手電筒射出的光“包圍”地球儀。(2)逆時針(自西向東運動)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白天進入夜晚。(3)繼續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夜晚進入白天。(4)在這個過程中,觀察當中國處于清晨時,哪些國家正處于傍晚。逆時針轉動地球儀,是因為地球儀模擬地球的自轉,而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逆時針旋轉。要點提示新知講解實驗分析:轉動地球儀后,中國出現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這說明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而當中國處于清晨時,美洲西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處于傍晚,如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實驗結論: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點撥: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太陽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時間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陽(投影儀或手電筒)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稱為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稱為夜半球。隨著地球儀的轉動我們看到了晝夜交替現象。所以在地球轉動過程中,和中國一樣處于白天狀態的國家還有印度、俄羅斯等;此時處于夜晚的國家有加拿大、美國等。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新知講解2.探究晝夜交替現象形成的原因。實驗方法:一個人先從你左邊出現,然后在你右邊消失,最后在你左邊出現。猜想一下你和這個人怎樣運動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你代表太陽,另一個人代表地球)實驗猜想:別人不動,你圍繞別人轉;你不動,別人圍繞你轉;你不動,別人轉;兩個人都轉。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新知講解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實驗記錄能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你不動,別人圍繞你轉)能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別人不動,你圍繞別人轉)能否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畫出示意圖(用圈、箭頭表示運行方向)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新知講解能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兩個人都轉)能地球自轉(你不動,別人轉)能否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畫出示意圖(用圈、箭頭表示運行方向)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實驗記錄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新知講解按照幾種猜想的運動方式都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實驗現象:實驗分析:(1)當“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時,地球上會有晝夜交替現象,但是太陽要繞地球一圈,才會發生一次晝夜交替現象。太陽離地球1.5億千米,太陽運行的速度是250千米/秒,照此速度,科學家推算太陽繞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時。也就是說大約要43天才會發生一次晝夜交替現象,因此不會在24小內發生一次晝夜交替現象。(2)當“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但不自轉”時,這種情況下會有晝夜交替現象,但是地球繞太陽一圈,才會發生一次晝夜交替現象,也就是說需要約8760小時,這顯然也不符合真實的情況。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新知講解四種運動方式都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但只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才符合真實的情況。實驗結論:實驗分析:(3)當“地球自轉,不公轉”時,地球自轉一周就會發生一次晝夜交替現象。如果是這樣,地球上某地的晝夜長短、氣溫變化就天天一樣,不會出現差異,也就不會發生四季變化,這也不符合真實的情況。(4)當“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時,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為24小時(一天)。這樣才會既有晝夜變化,又有四季變化,符合真實的情況。四活動模擬晝夜交替現象科學零距離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轉動,由于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地球公轉。地球的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地球的公轉規律包括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公轉的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地球的公轉新知講解五活動模擬地球自轉1.確定地球自轉的方向我們已經地球在自轉,地球就好比一個巨大的轉椅,帶著我們運動。在自轉的地球上年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對運動的結果。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既然太陽的運動方向是東升西落,那么地球的運動方向就應該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方向。新知講解五活動模擬地球自轉2.模擬地球自轉(1)模擬地球自轉活動。活動目的:模擬地球自轉。活動材料:轉椅、遮擋紙板兩張。活動步驟:①坐在轉椅上,限制左右側視野。②讓同伴逆時針旋轉椅子。③觀察周圍物體的變化。活動現象:在模擬地球自轉時,人坐在轉椅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轉椅,看到周圍的景物是按順時針方向運動的。周圍物體的運動方向和人體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活動結論:新知講解五活動模擬地球自轉(2)初步認識相對運動。人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會看到窗外的樹、房子等景物向后退;當車向后行駛時,會看到車窗外的景物向前進。新知講解五活動模擬地球自轉(3)建立相對運動概念。當我們隨著車、轉椅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轉椅以外的原來不動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這就是科學上所說的相對運動。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車以外原來不動的景物的運動方向,判斷我們乘坐的車的運動方向。(4)生活中其他相對運動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種相對運動的事例,如我們乘船起航的時候,會發現岸在遠離我們;乘坐火車向前進時,周圍的景物在快速的往后移動;還有旋轉木馬、大轉盤等,我們都會發現這種有趣的現象。科學零距離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地球的自轉新知講解六活動認識地球自轉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因地球自轉,天體在夜間仍發生東升西落現象。不過夜間的天體視運動與白天太陽的東升西落稍有不同,星星們以北極星為軸心東升西落,順時針旋轉,人們可以較明顯地觀察到旋轉的中心。而且北極星附近的星體,因旋轉半徑小而不會沉落到地平線下。新知講解六活動認識地球自轉北極星不動的秘密人們發現北極星一年四季基本保持不動,其原因與地球自轉有關。穿過地球南北極的軸叫作地軸。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一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逆時針自轉,約24小時轉一圈。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反而覺得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在移動呢?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運動是因為很難找到合適的參照物。從理論上講,遠處的星星可以幫我們看出一點地球運動的跡象,但星星離我們實在太遠了,我們很難在短時間里察覺出它們的移動。而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隨著地球一起運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運動。ABC事物檔案館北極星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離北天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以靠它來辨別方向。但由于歲差,北極星并不是位置永遠不變的某一顆星?,F在的北極星是一顆叫勾陳一的亮星,此星位于小熊星座小熊的尾巴尖處。到公元14000年它將換成現在的織女星。每隔25800年,北極星要循環一次。課堂練習1、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 )是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原因。一、填空2、波蘭天文學家( )提出了“日心說”,他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自轉哥白尼課堂練習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二、判斷對錯2、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順時針自轉,約24小時轉一圈。( )√×課堂練習三、選擇題1、當地球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時,地軸始終傾斜指向( )。A.金星B.北極星C.北斗星B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晝夜交替地球的自轉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金烏說本課思維導圖方向:自西向東特點:地軸傾斜,角度不變模擬實驗模擬晝夜現象模擬地球自轉古代中國地心說古希臘學者日心說哥白尼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地球圍繞地軸轉動軸傾斜指向北極星模擬晝夜交替現象周期:24小時(一天)現象:晝夜現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晝夜交替 教學設計課題 晝夜交替 單元 地球的運動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下學習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軸及自轉的周期、方向等。2、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同,形成了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目標解讀:知道晝夜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明確探索事物的規律必須要用科學的精神和方法,認識到證據是解釋的基礎。3、了解人類由天動到地動的探索地球自轉的歷程。重點 1、知道地球自轉軸及自轉的周期、方向等。2、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同,形成了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難點 知道地球自轉軸及自轉的周期、方向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每個白天 都要落進黑夜每個黑夜都將迎來白天晝夜之間交錯著最美的句點日月循環周而復始板書課題 閱讀思考 激趣導入講授新課 活動一:認識晝夜交替現象1.晝夜交替現象 太陽東升,白天到來;太陽西落,夜幕降臨。第二天太陽又從東方升起,白晝又來臨了…… 人們習慣把白天稱為晝,把晚上稱為夜,晝夜就這樣不停地交替出現。地球上的事物每天都在感受著晝和夜的交替出現,晝夜交替的變化周期為24小時,它成為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2.晝夜交替現象出現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時間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這樣地球上就出現了晝夜交替現象,只有地球發生轉動,才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3.提出假說 下面的四種假說,地球上都可以產生晝夜交替現象,要想判斷出哪一種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顒佣汗湃藢円宫F象的解釋 分析(1)人類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金烏說”和“鼓說”是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的兩種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當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時,他們往往會借助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以表達他們對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的揣測,與事實不符。(2)托勒密“地心說”的觀點和“地球不動,太陽圍繞地球轉”的假設相似,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和“地球圍繞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的假設相似,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3)托勒密的“地心說”觀點是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證據是人們看到的這些天體每天都有規律地東升西落。地心說是托勒密根據有限的觀測資料拼湊出來的,它是通過人為規定行星的大小及運行速度,才使該學說的模型與實測結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紀后,隨著觀測儀器的不斷改進,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測量越來越精確,觀測到的行星實際位置同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的偏差,就逐漸顯露出來了?;顒尤耗M晝夜現象通過模擬實驗確定晝夜區域以及晨昏區域,觀察晝夜現象。實驗材料:手電筒、地球儀。實驗步驟:(1)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上的中國。(2)觀察地球儀的向光面和背光面,找到“晝夜交替線”。(3)在地球儀上找一找,哪些國家和中國一樣正處于白天,哪些國家正處于夜晚。實驗分析:在同一時間,北京這一區域被照亮代表此時北京為晝半球,背著光在黑暗中的半球是夜半球。晝夜之間的分界線(兩條)合為一個圓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的。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北京這一區域從黑暗向明亮,這一區域就是清晨,這條界線稱為晨線。從明亮轉為黑暗,這一區域就是清晨,這條界線稱為晨線。從明亮轉為黑暗,這一區域就是黃昏,這條界線稱為昏線。當手電筒照射在地球儀上的中國時,中國上、下的國家正處于白天,而背對中國的國家正處于黑夜?;顒铀模耗M晝夜交替現象 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白天,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夜晚;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清晨,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傍晚。 1.模擬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檢驗我們的猜想是否成立。 2.探究晝夜交替現象形成的原因。活動五:模擬地球自轉1.確定地球自轉的方向 我們已經地球在自轉,地球就好比一個巨大的轉椅,帶著我們運動。在自轉的地球上年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對運動的結果。 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既然太陽的運動方向是東升西落,那么地球的運動方向就應該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方向。2.模擬地球自轉(1)模擬地球自轉活動。(2)初步認識相對運動。(3)建立相對運動概念。(4)生活中其他相對運動的事例。活動六:認識地球自轉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因地球自轉,天體在夜間仍發生東升西落現象。不過夜間的天體視運動與白天太陽的東升西落稍有不同,星星們以北極星為軸心東升西落,順時針旋轉,人們可以較明顯地觀察到旋轉的中心。而且北極星附近的星體,因旋轉半徑小而不會沉落到地平線下。 對教師所提問題展開回答。分組實驗并記錄 溫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點解新疑。科學探索求真知,名師點撥解疑難。課堂練習 幻燈呈現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晝夜交替 教案.doc 9晝夜交替 試題(含答案解析).doc 9晝夜交替 課件.ppt 地球的公轉.mp4 地球的自轉.mp4 地球自轉.mp4 晝夜交替.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