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八年級 學科:生物 授課時間課題 第三章第一節(ji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授課人: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 2. 解釋米勒實驗的設計原理及結果,鍛煉運用證據(jù)和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能力;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生命起源問題的探討與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運用證據(jù)和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敢于懷疑的思維品質。教學重點 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關注生命起源的各 種觀點。教學難點 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關注生命起源的各 種觀點。教具準備 PPT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具體內容,具體方法,設計意圖。) 首先聯(lián)想生物的進化過程和不同時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問題:最早的生物從哪兒來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來的?生命又是怎樣發(fā)展的呢?再引入新課——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新課或復習的每個知識點:(知識點內容,具體教學方法,設計意圖,結果有多種情況的要有預設。設計有學生活動的要有 具體組織措施,注意事項,有活動評價的方法。) 1、分組討論: 將學生分為三個組,每組提供一個資料并創(chuàng)設幾個和資料相關的問題,由學生代表寫在黑板上面,要求學生根據(jù)資料共同探討得出答案。 第一組資料:P51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圖 通過問題 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想象能力; ②這種情況是科學家自己看到的嗎? 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③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xiàn)在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不同,現(xiàn)在的地球會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④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組資料:P52米勒設計的實驗裝置 通過 ①米勒實驗證明的什么? 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憑此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第三組資料:P52小行星撞擊地球 通過 ①什么是隕石?它來自何處?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②科學家在隕石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由此可以做出什么推測?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學生總結: 原始地球形成生命過程的科學推測 原始地球先形成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雨水匯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3. 關于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化學起源說和宇生說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練習:(練習內容,設計意圖,評價方法。) 1.科學家推測,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時間,大約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 A.10億年 B.15億年 C.20億年 D.30億年 2.原始大氣層里不含( ) A.氧氣 B.氫氣 C.甲烷 D.硫化氫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 A.原始的大氣層 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 D.原始的高山 4.人類起源于( ) A.森林古猿 B瑪雅人 C.尼安德特人 D.黑猩猩 5.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來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蘭讓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爾 6.關于科學推測,正確的敘述是( ) A.科學推測需要確鑿的證據(jù) B.科學推測需要嚴密的邏輯 C.科學推測需要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D.以上三項都需要 7.有關生命起源與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的原始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 B.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jù)是同源器官的發(fā)現(xiàn) C.模擬實驗法為驗證生命化學進化提供了可能 D.現(xiàn)代綜合進化理論是在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上形成的 四、總結:(具體方法。 ) 1.原始地球形成時間36億年前。 2.原始地球的特征:赤日炎炎,電閃雷鳴,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 3.原始大氣的成分:水蒸汽、氫氣、氨氣、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 4.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最有說服力的是化學起源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各種推測: 1.神創(chuàng)論(不科學) 2.自然發(fā)生論(不科學) 3.宇生論(科學的) 4.化學起源說(科學的): 小分子無機物 小分子有機物 大分子有機物多分子體系 原始生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