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統編版必修 第二冊我國的社會保障導學案【學習目標】1.結合鮮活實例,全面認識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和取得的成績,樹立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治認同素養。2.通過十九大要求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的政治認同素養。【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理解社會保障政策,增強對社會主義的認同2.科學精神:學會科學評價社會保障【基礎梳理】1、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_________________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勢日益多樣的社會保障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2、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通過_________和__________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___________權利,能夠有效維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穩定。3、社會保障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__________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_______________。4、社會保障通過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充分發揮社會_________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5、社會保障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6、社會保障的主體: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會保障的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保障的實施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_________________ 社會保障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________________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因______________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_________________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是政府和社會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社會成員提供的____________,食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以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社會福利是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保障。10、_____________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社會保障。1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_________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_____________,為此,要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____________的利益,縮小______________,促進社會和諧發展。1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_________________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同時,_________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_______________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只有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1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_______________。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______________,也是現代社會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標志,同時,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___________,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明確各方的_______________,嚴格依法監管。14、總之,加強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答案:1、政府和社會2、防范 化解 基本生活 社會生活秩序3、國民收入再分配 利益 公平正義4、風險分攤 責任共擔 互助5、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6、國家或政府 全體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 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 一定時期的國民收入 保證社會穩定7、 社會保險 政府 單位 個人 年老 疾病 工傷 失業 生育 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 工傷保險 失業保險 生育保險8、社會救助 自然災害 最低生活水平 社會救助 最后一道防線9、社會福利 老年人 殘疾人 婦女 兒童 社會化服務 最高層次10、社會優撫 現役軍人 復員退伍軍人 褒揚性 補償性 優待性 綜合性11、公平 社會保障權益 覆蓋全民 城鄉統籌 弱勢群體 貧富差距12、盡力而為 量力而行 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發展 社會保障機制 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保障適度13、權責清晰 權利 文明進步 分擔責任 權利與責任14、兜底線 織密網 建機制 覆蓋全民 城鄉統籌 權責清晰 保障適度 可持續必要性我國的社會保障 功能 1.“減震器”2.“平衡器”3.“助推器”構成 地位 資金來源 對象 作用 特點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完善措施 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2.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3.要做到權責清晰4.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易錯提示】【深化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歐洲國家進入經濟高增長階段,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公民享有免費的醫療、悠長的假期、長期的失業效---這被稱為無處不在的社會保障。“與其去做1歡元1小時的體力話,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濟金”成為一些人的心態寫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政策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1.針對上述現象,談談你的看法。2.結合材料,說說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水平之間的關系。【鞏固練習】1.“新中國70年:人口變遷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與會代表圍繞會議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從人口變遷的視角思考和謀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思路,進而尋求改革中的關鍵突破。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①是基于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前進的②是基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④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當前,隨著共同富裕的不斷推進,社會保障在收入再分配層面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某校以“如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為議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下列觀點與議題相契合的是( )①讓全體國民享有同樣的社會保障②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社會互助功能③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水平相適應④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下面傳導過程能夠實現上述目標的是( )①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改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制度致富②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技能→技術致富③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再分配的機制→兜底脫貧④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促進協調發展→同步富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20年12月初,北京市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這屬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 )A.社會保險 B.社會優撫 C.社會福利 D.社會救助5.“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大資金投入和改革力度,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關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路徑,推導合理的是( )①能增強居民消費意愿——擴大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②能擴大中高收入群體——提升消費能力——促進國民經濟運行企穩向好③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穩定社會生活秩序④能調動社會生產積極性——推動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21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指出: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綜合保障。這一政策發揮作用的途徑傳導正確的是( )①強化基本醫?!_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障→筑牢民生保障底線②強化醫療救助→精準實施分層分類幫扶→提高居民轉移支付收入③強化大病保險→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化解因病致貧返貧④實行綜合保障→促進慈善救助和商業健康保險協同發展→緩解地方財政壓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助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8.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只有4個人就業,另外6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要用4個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個人;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只有1個人失業,那么,社會保障體系就能很容易而且高質量地建立起來。這說明( )A.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B.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經濟發展為其奠定物質基礎C.國家應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D.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9.“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迎來退休的高峰。有專家建議,退休年齡不必固定,在養老金的領取上可以采取“早減晚增”的模式,即同等條件下,早退休的人領取比例比晚退休的低。這種退休模式的合理性在于( )A.會大大增加年輕人的就業空間 B.會使我國人口結構進行適應性調整C.能夠對人力資源的利用產生激勵作用 D.能夠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0.“十三五”期間,我國開展了社會保障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建立了覆蓋13.9億人基礎數據的全民參保數據庫。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社會保障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B.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C.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覆蓋全民、城鄉統籌D.完善的社會保障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錯誤,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②④正確,從人口變遷的視角思考和謀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思路,進而尋求改革中的關鍵突破,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基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③錯誤,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故選:A。2.答案:D解析:①錯誤,讓全體國民享有同樣的社會保障的說法錯誤,不同的社會成員可以有不同的社會保障;②④正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需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社會互助功能;③錯誤,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而不是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水平相適應。故選:D。3.答案:B解析:①選項錯誤,發展農村特色產業不會改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④選項“同步富?!钡谋硎鲥e誤。通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技能,有利于實現技術致富,從而實現脫貧。②正確。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再分配的機制,有利于實現兜底脫貧,③正確。故選B。4.答案:D解析:ABC不合題意,D符合題意,北京市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這屬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社會救助。故選:D。5.答案:C解析: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助于提高居民未來收入預期,增強居民消費意愿,從而擴大消費需求,最終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①符合題意。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是擴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②傳遞錯誤。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能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有利于防范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從而穩定社會生活秩序,③符合題意。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多地是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④傳導錯誤。故本題選C。6.答案:B解析:強化基本醫保,目的是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障,筑牢民生保障底線,①傳導正確。醫療救助并不能提高居民轉移性支付收入,②傳導錯誤。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意在強化大病保險,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化解因病致貧返貧,③傳導正確。慈善救助的主體是社會力量,商業健康保險的主體是保險公司和社會居民,這與地方財政壓力無直接必然聯系,④傳導錯誤。故選B。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內容。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A正確;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都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社會優撫是特殊社會保障的方式,但三者都不是核心內容,B、C、D排除。8.答案:B解析:A:材料沒有涉及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故A不選。B:一個社會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只有1個人失業,那么社會保障體系就能很容易而且高質量地建立起來,體現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經濟發展為其奠定物質基礎,故B正確。C:材料沒有涉及國家應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故C不選。D:材料沒有涉及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故D不選。故本題選B。9.答案:C解析:C:有專家建議,退休年齡不必固定,在養老金的領取上可以采取“早減晚增的模式,即同等條件下,早退休的人領取比例比晚退休的低。這種退休模式的合理性在于能夠對人力資源的利用產生激勵作用,激勵人們根據自身情況延長工作年限,延遲退休年齡,C符合題意。A:“早減晚增模式會激勵人們延遲退休,這樣并不利于增加年輕人的就業空間,A與題意不符。B:“早減晚增模式會對我國退休人口的年齡結構適當作出調整,但不會使我國人口結構進行適應性調整,B錯誤。D:養老金不屬于勞動報酬,D錯誤。故本題選C。10.答案:BC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社會保障。A項,題干主要說明了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未體現社會保障的強制性和福利性。故A項錯誤。B、C、D項,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說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全民、城鄉統籌,能夠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權利,標志著現代社會的文明進步。故B項正確、C項正確、D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