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內容要求案例名稱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課程說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內容結合方面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教學方法要能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而信息技術手段把紛繁的生物及現象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本節課很好的將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相融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新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有利于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信息技術環境軟硬件要求及搭建環境情況多媒體、錄像機、投影設備教學背景分析初一學生對呼吸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并不了解呼吸的本質,也不清楚呼吸作用過程的物質和能量變化,但是他們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喜歡直觀形象的事物,更喜歡動手操作,故本節課用三個演示實驗構成問題串,展示呼吸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層層深入的啟發學生逐步認識呼吸作用的過程,順理成章的得到呼吸作用的反應式,闡明其實質。并將所學知識和生產、生活相結合,學以致用。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呼吸作用的過程2.說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標:1.能夠準確的描述實驗的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2.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認同呼吸作用對植物的重要性教學重點:呼吸作用的過程教學難點:呼吸作用的實質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導入 回憶光合作用過程,引出新問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有哪些去向呢?點明本節課研究主題 回憶、寫方程式、思考 溫故知新 PPT展示 5min呼吸作用能量轉變 學生自制視頻,演示種子萌發產熱實驗 觀看視頻,思考、總結 了解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發 錄制視頻、截取視頻、聲音處理等 9min呼吸作用物質變化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驗證1、驗證植物釋放二氧化碳2、驗證植物消耗氧氣 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和老師提供的相關資料來設計實驗 探究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PPT輔助實物展示合作學習、探究 16min呼吸作用實質 引導學生概括呼吸作用的概念。總結光合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概括呼吸作用方程式和呼吸作用的實質 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其本質 PPT展示 6min學以致用 危重病人注射葡萄糖并吸氧,蘿卜變糠、冰箱保鮮、種花經常松土、不能一次澆水太多 解釋現象之后的原理 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 PPT展示 4min拓展 無氧呼吸 聆聽、思考 補充、拓展 PPT展示 2min學習效果評價評價方式對日常生活現象的解釋及其應用:蘿卜變糠、冰箱保鮮、種花經常松土、不能一次澆水太多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未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傳統教學方式是以知識傳授為核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講”為主,盡管語言生動形象,但仍然是枯燥、難懂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影音資料,更能很好的創設自主學習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節課在探究呼吸作用釋放熱時,不僅使用了傳統的演示實驗,同時也使用本班同學自己提前錄制的視頻作為輔助,詳細介紹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和方法,并在課堂現場揭曉實驗結果,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學出現在課堂的教學視頻中,其他同學既興奮又好奇,急于合作探究現象之后的原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貫穿于整堂課,這不僅加強了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趣味性,更能很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授課模式的改變,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教學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欲望,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講授《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教材設計三個演示實驗,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將實驗簡單的演示給學生看,學生也很容易的認識到呼吸作用產熱、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貌似教學目標達成良好,但是我總感覺這樣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更談不到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故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告訴學生驗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基礎知識,并將實驗所需器材和一些不需要的器材一起提供給他們,讓他們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實驗來探究呼吸作用的本質,這樣一來學生腦洞大開,思路也大大的擴展開來,課堂上討論、匯報,在不斷地被否定中逐漸的理清思路,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并在課堂上實施了自己的實驗設計,收獲頗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