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生態系統(1)學習指導一、知識要點1.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它表明了生物與環境的統一。2.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全部非生物因素。3.生態系統的結構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太陽能、空氣、水、礦物質等 ②生產者:指制造有機物的綠色植物 ③消費者:草食動物、肉食動物 ④分解者:細菌、真菌、原生動物、腐生動物4.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 二、重要提示1.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必要的、最基本的成分,消費者是非基本成分,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直接以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叫初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的食肉動物為次級消費者,捕食次級消費者的食肉動物稱為三級消費者,以此類推。2.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巖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大氣圈的底部。科學廣場濕地 濕地是指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積水體,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漫灘、濕草原等。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征植物。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徒都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具有“地球之腎”的美名,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系統,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解題指導【例l】下列可以稱作生態系統的是 ( )A.一個海島上的全部昆蟲B.一個池塘里的全部浮游生物C.燒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D.一個魚缸中所有的金魚和水草【解析】所謂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即生態系統由兩部分組成:群落和非生物因素,顯然題中A、B、D選項只包含生物群落或群落中的部分生物,因此均不屬于生態系統。【答案】C【例2】請據圖2—3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制造 ,不僅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蟲和鳥,所以它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2)圖中的蟲和鳥是生態系統中的 ,它們不僅能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而且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3)圖中的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通過①、②、③可以看出,它們的生活依賴于動植物遺體中的 ;通過④可以看出,動植物遺體被分解后產生的 又能夠被植物重新利用。(4)綜上所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 的關系。【解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進行生命活動。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分解者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自己獲取少量能量,因此生物之間總是相互依存。【答案】(1)有機物 (2)消費者 (3)有機物二氧化碳、水、無機鹽 (4)相互依存同步訓練A組1.一個生態系統無論大小,都是由 ( ) A.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的 B.動物和植物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的 D.所有生物組成的2.如圖表示a、b、C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下表選項中所列概念之間的關系,符合圖中所示包含關系的是 ( ) 概念 選項abCA動物植物非生物B生態系統群落種群C細胞組織器官D光能電能化學能3.小柯同學在學習了生態系統的概念后,對生態系統作了如下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 ) A.生態系統是一個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稱 B.生態系統的類型多種多樣 C.生態系統的區域都比較大,一個池塘不能被稱為生態系統 D.生態系統都是人為建立起來的4.生物種類少,結構簡單,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 ) A.森林生態系統 B.草原生態系統 C.農田生態系統 D.海洋生態系統5.我國海關對入境的貨物都要進行嚴格檢疫,嚴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蟲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內,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內適宜的環境中,結果是 ( ) ①有害生物的數量在一段時間內會迅速增加;②其天敵數量較多;③境內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生長著各種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態學知識來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種生物及草地中的東亞飛蝗可依次稱為 ( ) A.生態系統、群落、種群 B.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C.群落、生態系統、種群 D.生態系統、種群、群落7.如圖所示是某兩種鳥的足,具備左、右兩種足的鳥類分別適合生活的環境是 ( ) A.草原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 B.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和湖泊生態系統D.河流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8.小明中午在家里吃了米飯、草魚、青菜、香菇、大豆、豬肉、蛇肉,請你把這些食物的來源按生態系統的成分進行分類。 (1)生產者: ; (2)初級消費者: ; (3)次級消費者: ; (4)分解者: 。9.某小島上陽光明媚,水豐土肥,花草樹木茂盛。草叢中有昆蟲,森林里有小鳥、貓頭鷹,地面上有鼠竄跑、有蛇爬行,青蛙在溪邊嗚叫,此外還有動物的殘骸。請根據上述小島的生 態景觀,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等 。 (2)這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 等。 (3)要使這個生態系統長期存在,在動植物殘骸和土壤中還應當有的生物是 ,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 。10.澳大利亞一直有一生態難題,大量的牛糞往往將草場上的牧草遮住使之枯死,破壞草場。從生態平衡的角度看,牛是 (填“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下同),其數量過多,排出的糞便破壞了牧草這一 ,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后來引入蜣螂(俗稱屎殼螂)清除牛糞,恢復了生態平衡,這里的蜣螂起了 的作用。同步訓練B組11.如圖所示為某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太陽能和海洋水深關系的曲線。 據圖回答: (1)在遠洋水域,從水深30米處開始,隨著水深增加,固定太陽能的數量逐漸減少,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生產者中,主要的生物類群是 。 (2)近海水域水深 米左右處生產者的數量最多。 (3)生活在水深大于100米處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主要是 者和 者。12.現在,人們已經在太平洋海底找到一些類似陸地火山口的熱泉口。在這些熱泉口生存著一些能夠合成有機物的細菌,如硫細菌、氫細菌等,它們主要分布在熱泉口的周圍。尤其有趣的是,在它們的外面還有多種高等無脊椎動物,如大海蛤、環節動物、蟹、章魚等。有一種管居環節動物,沒有口,也沒有消化管,但它們體內有共生的能合成有機物的細菌,顯然它們是靠這些細菌獲得有機營養物質的。這里形成了深海熱泉口生態系統。請根據這段資料回答問題: (1)資料中能合成有機物的細菌,類似于陸地生態系統中的 成分。 (2)在上述材料中充當消費者成分的動物有 。 (3)深海生態系統中,生物獲得的能量來自于 。①陽光;②地熱;③有機物;④不明海洋生物2.2 生態系統(1)1.C 2.B 3.B 4.C 5.C 6.A 7.B 8.(1)水稻、青菜、大豆(2)草魚、豬 (3)蛇 (4)香菇 9.(1)陽光、水、土 (2)草 (3)細菌分解者 l0.消費者生產者分解者 11.(1)太陽光藻類 (2) 10 (3)消費分解[解析:(1)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來固定太陽能的,而水越深,太陽光所能穿透的越少,植物所能固定的太陽能也就越少,而在海洋中的植物主要是藻類。(2)通過觀察圖中的實線曲線可得知為10米。(3)水深大于100米,生產者固定的光能為零,因而少了生產者,就剩余消費者和分解者。] 12.(1)生產者(2)大海蛤、環節動物、蟹、章魚 (3)②2.2生態系統(2)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自然界中生物之間所建立的食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把食物相互交錯成網狀的形式稱為食物網。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只要某一物種的數量突然發生變化,就會牽動整個食物網,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此時就需要自身進行調節重新達到平衡,食物網越復雜,穩定性越強。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以食物關系為基礎的,因此它們成為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也就是說生物所需的能量就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來傳遞的,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不息的,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化學元素,可以在生物與環境之間反復地出現和循環。不同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是不同的。二、重要提示1.食物鏈正確的表示方法:①以活的植物體為起點,終點為最高級消費者;②寫法為被食者一捕食者;③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2.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經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每個營養級的能量一般有三大流向:被該營養級生物的生命活動消耗;流人下一營養級;以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形式被分解者分解,釋放出熱能。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不循環的,而且是逐級遞減的。物質的特點是反復出現、循環利用,具有全球性的特點。科學廣場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因為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等特點,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例如,幾十年前DDT作為一種高效化學農藥,曾經廣泛用于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DDT防治某湖內的孑孓,使該湖湖水中殘存有DDT。經檢測,湖水中浮游動物體內DDT的含量達到湖水的l0000多倍。該湖的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吃小魚,魚鷹又吃大魚,從而使DDT在魚鷹體內的含量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如圖2—4所示(圖中DDT的含量指質量分數)。解題指導【例l】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轉化的太陽能,應選擇的食物是 ( )A.兔肉與水果 B.谷物與蔬菜 C.豆腐與牛肉 D.鯉魚與雞蛋【解析】能量在食物鏈中的傳遞是逐級遞減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因此食物鏈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第一營養級,即生產者。【答案】B【例2】如圖2—5是一個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食物網中有 條食物鏈。寫出其中一條 。(2)如果將該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 數量最大的應該是(3)該食物網中的各類生物間,具有競爭關系的是 、 。(4)科學家研究發現,洪澇災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數量急劇減少,由此容易出 現 大量增多而使農作物受害。【解析】該食物網中有:農作物→田鼠→蛇;農作物→害蟲→蛙→蛇;農作物→害蟲→食蟲鳥→蛇,共3條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最大,數量最多。以同一種生物為食的不同生物間具有競爭關系。蛇的數量急劇減少,會使食蟲鳥、蛙、田鼠的數量上升,其中會使農作物受害的是田鼠。【答案】 (1)3農作物→田鼠→蛇 (2)農作物 (3)害蟲和田鼠食蟲鳥和蛙 (4)田鼠【例3】如圖2—6為某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示意圖,圖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態系統中的不同成分,請據圖回答:(1)甲在該生態系統中代表的成分是 ,乙在該生態系統中代表的成分是 。(2)①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②③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④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解析】本題從碳循環的角度來考查生態系統的成分及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過程。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與大氣中的物質(CO2)是“互動”的,且能量又是從甲出發流動的,表明甲是生產者;①是光合作用,②為呼吸作用。另外,只有分解者既可以易性產者獲得能量,又可以從消費者獲得能量,因此丙為分解者,則乙為消費者。③為呼吸作用,④為分解作用。【答案】(1)生產者消費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步訓練A組1.如圖為某生態系統食物關系簡圖。下列食物鏈表示正確的是 ( ) A.陽光→植物→鼠→蛇→鷹 B.植物→鼠→蛇→鷹 C.昆蟲→蛇→鷹 D.植物→鷹2.稻田里,農民拔除雜草;魚塘中,人們不斷地清除食魚的“黑魚”。這樣做的目的是 ( ) A.保持生態穩定 B.保持生物群落的單一性 C.使物質能夠盡快循環流動 D.調節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的方向3.通常肉類食物的價格要比糧食和蔬菜的價格偏高,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這是由于 ( ) A.動物性食品營養價值高 B.飼養動物麻煩,花工多,投資大 C.食物鏈長,能量流失多,動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較容易4.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多種多樣的食物。下列對人類在生態系統食物網中位置的分析,錯誤的是( ) A.人體所需的糖類主要來自糧食,因此人類是初級消費者 B.蛋、奶、肉、禽供給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因此人類還是次級消費者 C.人體排出食物殘渣和代謝廢物,因此人類是分解者 D.人類生理活動消耗的物質和能量歸根到底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5.據報道,北京孔廟內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有的已有70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飽經風霜的樹干隨處可見被害蟲侵蝕的痕跡。據調查,古樹上有紅蜘蛛、蚜蟲、草蛉、七星瓢蟲、麻雀、花鵲等6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如圖的食物網簡圖表示。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食物網中的紅蜘蛛、蚜蟲是危害古樹的害蟲,它們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2)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有 條。 (3)請你寫出一條最短的食物鏈: 。6.某科學研究小組選取了湖泊中4種不同的生物,并對其消化道內食物組成進行了分析,結果記錄如下表:生物種類消化道內食物組成魚(甲)魚(乙)小球藻/魚(乙)水蚤水蚤小球藻 (1)該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構成了一個 。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來看,小球藻屬于 。 (2)根據上表提供的信息,寫出相應的食物鏈 。 7.很早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創造了“桑基魚塘”生態農業。現代“桑基魚塘”農業結構繼續得到發展,將蠶沙(蠶糞)、人畜糞便、秸稈、雜草、樹葉等投入沼氣池內發酵,制成沼氣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氣渣喂魚。如圖所示就是新型的“桑、蠶、氣、魚”農業結構。(1)在該生態系統中,蠶與桑是 關系。(2)在利用蠶沙等生產沼氣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3)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自 。(4)該生態系統中,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提高了 。(5)DDT是一種很難分解的有毒物質,如果DDT進入該生態系統,那么體內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8.某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體內殘留的有機汞情況如下表所示,那么該生態系統中最可能的食物鏈構成是 ( )生物體ABCDE有機汞濃度0.0570.51680.399.如圖是生態系統內各種成分相互作用的關系。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方括號內寫字母) (1)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 ] 開始的。(2)G代表 ,它是產生的 。 (3)F的作用是 。10.假設在一定時間內某個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值為口,全部消費者所利用的能量總值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總值為c,則口、b、c三者的關系是 ( ) A.a=c>6 B.a=b+c C.a>b+c D.a11.如圖是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該食物網由 條食物鏈組成。 (2)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3)鷹和蛇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一種是捕食關系,另一種是 關系。(4)正常情況下,該食物網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 。(5)該食物網和 一起,構成了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2.2 生態系統(2)1.B 2.D 3.C 4.C 5.(1)初級消費者 (2)4 (3)古樹→紅蜘蛛→七星瓢蟲(合理均可) 6.(1)群落生產者 (2)小球藻→水蚤→魚(乙)→魚(甲) 7.(1)捕食 (2)微生物 (3)太陽能 (4)物質的利用率 (5)魚 8.C[解析:營養級越低,體內殘留的有機汞濃度越低,因而A應是開始而D是最后。C、E在數值上接近,是同一營養級。] 9.(1)B生產者固定太陽能 (2)二氧化碳 生物進行呼吸作用 (3)分解生物殘渣、遺體為無機物[解析:(1)能量由生產者固定,要進行光合作用,會利用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故是B。(2)每一營養級都可產生G,說明是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3)其他營養級到F后,產生無機物等,說明是分解作用。] 10.C[解析:因為有一部分能量由呼吸和排泄等消耗了,沒有被b和f利用。] 11.(1)4 (2)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 (3)競爭 (4)草 (5)分解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名師導學——2.2 生態系統(1).doc 名師導學——2.2 生態系統(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