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材地位、作用本課是人教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本課主要分為三部分: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美、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 這幾部分內容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中國雙方謀求改善關系之際, 1971 年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而中美關系的緩和又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積極開展全方位、 多層次的外交活動。本節課主要講述了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 我國在外交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和重大成就。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課標要求認識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的基本情況; 知道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的發表、 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了解中日建交的情況; 掌握新時期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列舉和分析 70 年代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的史實, 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指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 總結中國自古至今對外交往的變化, 理解其原因, 并與現實比對, 以史鑒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歷史,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上進心。 通過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教學, 明白經濟發展對外交的影響, 理解改革開放對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重要意義【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的發表, 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教學難點:中美關系在 70 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 我國外交事業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評價任務任務一: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的基本情況; 知道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的發表、 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了解中日建交的情況等基本史實;任務二:讓學生能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式,認識到中國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外交成就, 主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以此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資源與建議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3.搜集相關史料,作為課件資源使用。建議:1.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 20 世紀 70 年代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重要體現。 引導學生思考“恢復” 一詞表明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國企圖在國際社會孤立、 排斥中國政策的失敗。2. 出示相關史料, 分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 20 世紀 70 年代中美關系的狀況。 首先引導學生討論中美關系在 20 世紀 70 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 其次探討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3. 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中國參與多邊經濟、 社會領域活動的有關影像資料, 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正在展開全方位外交活動。4. 總結我國外交事業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并探尋原因。 組織討論我國外交事業不斷發展的原因, 認識到外交成就的取得應歸功于我國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 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教法:1.圖片解讀法。 本課針對中國外交事業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 配置了四幅相關的圖片, 學習時應該重視這些圖片的內容, 根據圖片再現的“人物交往” “領導集會” 等分別梳理這些事件發生的背景、 經過和結果等。2.相關鏈接法。 學習本課內容要注意三個相關鏈接: 第一, 重點內容同當今相關時事的鏈接, 如中美關系可以鏈接中美領導人的會晤等; 第二, 從近代以來中、 美、 日三國關系的演變進行鏈接; 第三, 從整體上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進而分析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學法:通過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以主線整合知識, 以探究認識歷史, 以交流升華情感。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視頻導入:播放視頻素材——《大國外交》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兩國同時發表公告,宣布美國總統尼克松將訪問中國,以謀求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并就雙方關系的問題交換意見。公告的發表,引起世界輿論的震動。正如尼克松后來在回憶錄中說,宣讀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鐘。“卻成了本世紀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之一”。中美關系如何實現了正常化?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如何恢復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出示題目及目標(見上)【設計意圖】展現學習目標, 利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學習, 讓學生的學習能做到有的放矢。三、講授新課(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教師提問:分別概括近、現代外交特點?從中可以得出哪些歷史認識?提示:(1)近代:屈辱外交。(2)現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認識:弱國無外交;綜合國力決定國際地位。2.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概括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背景、概況及歷史意義是什么?提示:背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概況: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意義: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重要作用。3.問題思考:說出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提示:原因:聯合國是1945年二戰后成立的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在它創立之初,中國既是創始會員國之一。阻力: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的阻撓(在新中國成立后,美國一直采取孤立、封鎖、包圍政策,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企圖扼殺新中國于搖籃中。)意義: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重要作用。4..圖片展示:外交部部長喬冠華瀟灑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5.引導學生回答:它記錄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間和輝煌成就!歷史被定格在這張笑臉上。你從喬冠華的開懷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勝利的笑;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進一步表明美國的孤立政策失敗;我國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進展。6.合作探究:結合教材相關史事及所學內容,回答中國為什么能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示:(1)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結果;(2)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贏得世界的尊重;(3)亞非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支持。7.小組合作探究: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影響是什么?提示: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1.教師講述中美建交的背景。提示:從中國來說:①從整體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國際地位;②牽制和對付來自于蘇聯的威脅,緩解國家安全壓力;③有助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統一。從美國來說:①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②改善中美關系,可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實力。2.結合相關史事,教師簡要介紹: 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3.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建國初美國對華政策、中美關系出現轉機概況。提示:建國初美國對華政策: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中美關系出現轉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小球轉到了打球”,乒乓外交推動了世界形勢發展。4.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中美建交的過程。提示:(1)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2)1972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會談。(3)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5.教師接著提問:說說:美國在對臺灣問題上的態度。提示: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日建交:教師講述: 中日建交的基本情況。1972 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三、全方位外交:1.讀課本,說說: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提示:改革開放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圖片展示:3.根據材料和課本,分組總結:改革開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提示:(1) 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2) 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3) 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4) 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5) 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6) 中國舉辦各種國際會議。4.教師接著提問: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及意義。提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信峰會。5.通過本課的學習,歸納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國家實力: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外交政策: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環境: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學習, 我們看到了, 從近代以來清政府屈辱的外交, 到 20 世紀 50 年代逐漸適應融入國際社會,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20 世紀 70 年代, 我國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 為中國的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改革開放后,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 隨之而來的是, 中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事務, 參與的級別越來越高, 地位越來越重要, 最近兩年更是著手建立由中國領導的國際關系, 將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 外交是智者的游戲, 外交是妥協的藝術,外交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 鄧小平曾說過: “發展才是硬道理” ; 同樣道理, 我們每位同學想立足于社會, 也必須努力武裝自己, 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才能為祖國母親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板書設計】【設計意圖】通過板書線索的梳理歸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 建構知識網絡, 促進學生建立起縱橫聯系的知識結構和大歷史觀。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2021 年安徽) 日本官員承認, 進入核俱樂部使中國“獲得了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 。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 英國媒體評論說, 如果“四大國” 繼續假裝中國弱, 這是在發瘋, 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 據此可知( )A. 核試驗的成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B. 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C. 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新中國得到了西方各國的普遍承認【答案】 C2.(2021年重慶) 某年, 阿爾巴尼亞等 17 國駐聯合國代表給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寫信, 要求將“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提案列入聯大議程。 這一提案的內容得以實現是在( )A. 1955 年 B. 1971 年 C. 1972 年 D. 1979 年【答案】 B3.(2019年四川瀘州)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下圖反映的是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屆聯合國大會上( )A.24屆B.25屆C.26屆D.27屆【答案】C4.(2021 年云南) 法國代表在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指出: 中國“就座了屬于她的席位” , “必將對聯合國有利, 也對她自己有利” 。 其中“就座了屬于她的席位” 指的是( )A. 中美建交 B. 中日建交 C.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國開展全方位外交【答案】 C5.(2021年江蘇揚州市) 下圖中人物口袋里揣著露出“PEKING(北京) "字樣的紙張, 手舉乒乓球和球拍比著“勝利”的姿勢。 他可能在慶祝( )A. 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C. 中國和美國關系出現緩和跡象 D. 中日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答案】 C6.(2021 年河北) 《冷戰國際史二十四講》 一書中寫到: “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是歷史的大勢所趨: 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間的差異和隔膜終究不能將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兩個國家永久地分割開來。 無論是各自發展的需要, 還是參與國際事務的需要, 兩國早晚會在相互接觸、 彼此合作中尋求各自國家利益的最佳結合點,這已經在兩國建交以來的歷史和現實中得到了驗證。 ” 可見, “兩國” 應是( )A. 中國、 美國 B. 美國、 日本 C. 美國、 英國 D. 中國、 俄羅斯【答案】 A7.(2021 年江蘇連云港) 下圖反映了中美關系的新進展, 取得這一進展的前提是美國( )A. 認同“一國兩制” 制度B. 同意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C. 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D. 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答案】 D8.(2021 年江蘇宿遷)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 7 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 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美國發出改善中美關系的表示, 原因是( )A. 中國綜合國力強大 B. 美國喪失世界霸主地位C. 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 D. 與蘇聯爭霸處于不利地位【答案】 C9.(2021 年黑龍江齊齊哈爾) 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 1957 年底,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B. 1964 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 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 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升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面【答案】 C10.(2021 年云南昆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 形成(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求同存異” 方針C. 睦鄰友好對外政策 D. 全方位、 多層次、 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史料分析題 (指向任務一、二)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對外交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示。 中國的對外交往, 既有交流互鑒, 也曾固步自封。 如今的中國正在逐漸影響著世界。材料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成立大會上, 周恩來說: “中國一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 我們要有獨立的精神, 要爭取主動, 沒有畏懼, 要有信心。 ”材料二: 如圖——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國歷史》 《世界歷史》 (部編版)材料三: 1971 年 3 月 下旬到 4 月 上旬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賽上, 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這是中美關系上一個重大突破, 引起很大轟動, 被稱為“乒兵外交” 。 “乒乓外交” 獲得了“小球轉動大球” 的戲劇性效果。——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 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 寫出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 材料二中圖一內容反映的是哪次國際會議? 圖二展示的歷史場景發生于哪一年? 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是什么?(3) 請寫出材料三中“小球轉動大球” 外交成果的具體表現。 (寫出三點以上)(4) 以上三則材料反映了我國國際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會議: 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 時間: 1972 年; 標志: 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 。(3) 1971 年基辛格訪華; 1972 年尼克松訪華, 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 , 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4) 以上三則材料反映了我國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學后反思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收獲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還有什么困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