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統編版必修 第一冊 偉大的改革開放學案【學習目標】必備知識: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城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了解我國對外開放到達新的水平;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關鍵能力:能夠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掌握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掌握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認同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抉擇;認同改革開放的意義,認同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2.科學精神:通過了解改革開放的歷程,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3.公共參與: 投身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為國家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奉獻自己的力量。【基礎梳理】1.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1978年 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3.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城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4.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3年 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5.2001 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 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6.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7. 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8.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9.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易錯提示】1、新中國的成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解析:錯誤。實行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 )解析:錯誤 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3、十四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重點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提出要使市場在資福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解析:錯誤 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福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4、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解析:錯誤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深化探究】1、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改革開放的意義3、改革開放的地位4、(1)查閱資料,了解100名改革先鋒的具體事跡。選取你最感興趣的一位改革先鋒,談談他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他為何能夠做出這樣的貢獻。(2)結合查閱的資料,說說改革先鋒體現了怎樣的精神。答案:1、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1)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晨的重要推動者——于敏,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領軍人物之一。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又在原子核理論研究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毫不猶豫地服從組織安排轉行,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率領團隊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關鍵技術,使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19年1月16日,于敏去世,享年93歲。于敏對我國核武器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做出了開創性貢獻。(2)改革先鋒身上體現了敢闖敢試、敢想敢干、勇于擔當、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精神。【鞏固練習】1.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日。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探索。蓬勃發展的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路上的耀眼標注,也以最具說服力的實踐,證明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 )①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②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面貌③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生產關系④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漫畫《變遷》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縮影。下列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①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殷實②我國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③我國實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④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_________,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A.決定當代中國制度的關鍵抉擇 B.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C.決定當代中國經濟的關鍵抉擇 D.決定當代中國社會的關鍵抉擇4.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進步也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不僅使自己得到發展,而且積極參與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培育全球大市場,對全球經濟、 貿易、投資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大,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引擎。據此,如果以新聞報道的形式介紹中國的對外開放,其標題可選用( )①擁抱世界,成就你我②互利共生,普惠共贏③偉大變革,輝煌歷程④關鍵一招,時代法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某班同學以“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制度基礎”為題開展綜合探究,提出以下要點,其中正確的是( )A.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標志著黨的執政制度的建立B.1949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C.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建立D.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強起來,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基礎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這次會議的意義在于( )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②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③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④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1992年初,在關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時,發表了重要談話,這次談話 ( )①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②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③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④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下列改革開放歷史事件,按其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②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③把海南島開辟為經濟特區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9.實行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基于改革開放( )①推動中華民族實現由持續衰落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②推動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使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向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是立國之本,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78年12月,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也由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40多年的不斷探索,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請簡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2.答案:C解析:漫畫體現了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①④正確;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共同富裕還沒有實現,③錯誤。3.答案:B解析:ACD錯誤,改革開放不能決定中國制度,不能決定當代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B符合題意,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故選:B。4.答案:A解析:材料表述的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進步也離不開中國,中國與世界相互成就,互利共贏。①②符合題意。③④均指的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不符合題意。5.答案:C解析:6.答案:C解析:①錯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②③正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這次會議的意義在于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④錯誤,1956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故選:C。7.答案:A解析: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①②符合題意;1984 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 村轉向城市,③錯誤;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全 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④錯誤。8.答案:C解析:①排第一位,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屬三中全會以后開始實行;③排第二位,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②排第三位,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是1992年;④排第四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是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因此,正確的時間順序是①③②④。故選:C。9.答案:B解析:①錯誤,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華民族實現由持續衰落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②③符合題意,實行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基于改革開放推動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使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向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錯誤,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故選:B。10.答案: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④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⑤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解析:本題數以意義類,知識限定明確,考生直接根據課本內容作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